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一三一 李约瑟提的命题不合适
作者:许倬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今天我们要谈李约瑟提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前一阵子李氏到台湾来,也都热闹了一会。谈到李氏,大家也都知道他对中国的科学做了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于“后来”有没有来者还是未知数。基本上,他几十年来的工夫是澄清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工艺发展的很好?我们应该注意到他用“科学工艺”这个名词,是指以工艺及科学技术应用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有用地方;而在西元1500年以前有两千年的时间,中国的应用科学遥遥领先欧洲。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1500年之后,中国不能单独发生一次科学革命?基本上他一辈子所问的就是这两个大问题。他问题问得不太对,而他想解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太对。他已编辑了十余本重要的的科技史让我们读,但是他基本上也不能因为材料增加,而解答他的两个大问题。
  现在我们先讨论“比较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我们能不能拿两个东西真正的比?这是第一个问题。比的过程如何?比的方法又怎么样?这是连着的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各个文明都必须走同样的模式呢?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像两个人做比较时,根本无从比起一样。譬如我个子矮小,但(沈)君山玉树临风,这如何把两者做比较?又我在三十八岁的结婚,君山却至今没有结婚,更是无从比起,不是吗?同样地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500年的问题也与此类似;为什么前半段君山的恋爱经验这么丰富,然而后半段忽然赶不上我呢?这个问题不能比,因为两者并不相干。我们要问的是:基本的假定对不对?是不是大家一定要在二十二--三十九岁之间非结婚不可?其实这也是不该假定的问题。李约瑟的方法论上就犯了这一类很严重的错误。前面的错失小,后面的错失大。如果所有的文化要走相同的模式,那他怎么不问印度为什么连前半段都没有呢?或者为什么伊斯兰教没有前、后半段,而只有中间呢?显然这些问题都不确立。假如我来问这问题的话,要在历史的内涵里边问:什么样的条件造成了欧洲本身的科学革命?而什么样的条件造成了中国前半段的发展?在中国前半段发展的项目,一个一个比的话,是不是也恰与欧洲前半段的项目相当?我们一比就知道不一样,跟后半段比更是不一样,两边的前半段跟欧洲的后半段都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够单单以两边发生的情况来比较。也就是说,中国缺少哪些情况才没有结果,欧洲缺少哪些情况前面才没有我们的一枝独秀的应用科学。所以,欧洲的情况产生了欧洲的科学与技术;中国的情况产生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更要注意的是“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在中国的传统,过去并没有“科学”的语根,用英文来写的话应是科学的多数,不像现在的用法,现学院的基础科系的学问统统都是科学。这是近代的观念,以前并没有。

  以前说过欧洲科学的发展至少有三条线,这三条各自单独发展,并不统摄在一条系统之下,也不像现在统摄在理学院的项目之下,这是三条单独走的路。中国也有好几条单独走的路线,不是同一时代线线相连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这个名词本身内涵不一样,也就没有办法一对一地来对比,更不能说在哪个情况下有哪些项目必须一对一的来比较。

分享到:
上一篇:一三○ 关于韦伯命题的三个内容
下一篇:一三二 李约瑟的“地理环境论”有问题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70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