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八四 从区间交流扩大历史视野
作者:许倬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区间的交往,其中包括贸易、战争、文化交流……诸种方式。过去历史学家比较注重战争。历史家也注意到一些重要的文化交流,例如佛教的传入中国,亦由中国转输入韩国与日本。贸易关系则经常不受重视。举一个例说,中国的东南与华南,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的经济核心区。我们注意到南方的发展,注意到北方因战争而衰败。但是,我们可不可以认真的思考:北方的丝道,在中亚不安定时,不再通畅;相对的,南方的海运,将陶瓷、茶叶与丝绸,运往外地贸易。南方的这几项产业,都是宋代开始兴盛的,是否也与外贸有关?伊斯兰教势力向南开展,正好接上了中国外贸易的发展方向;二者之间的关联如何?明代一度有郑和的远征,但在闭国之后,中国的南海移民,其实中断了吗?中国沿海在明代至清初,海盗活动极为频繁。这一时代正是西欧向东开拓新航道。新大陆发现之后,美洲贵金属流向中国与日本,东亚与南海的货品流向欧洲。这一段史事,已是经济史家熟知的事迹。我们能不能结合中国长期经济繁荣与明清时代东南的都市化、商业化、识字率高、文学与艺术的平民化……诸种现象,提出中国历史也应陈述的大事?现在,治台湾史的同仁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讨论明郑的海商活动,讨论明郑覆亡后,那些海商舰队的去向,讨论当时南海的诸种移民何来。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这一角度讨论中南半岛与两广地区的发展。凡此,都可能因为我们视野的扩大,我们也许会为中国史寻找很多以前不注意的了解和解释。
  第三项可以开拓的主题是比较研究。其实马克思是从比较研究中,提出了他的历史解释。韦伯也是比较史家,他讨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既是由比较研究得到的结论,也清楚的说其适用的时空背景。中国历史中可以用来比较别处文化发展的事迹,比比皆是,我们何不从此下手,也为人类历史找出一些重要课题?最近去世的李约瑟,已经开拓了科技史的一方园地。别的园地还待我们开发。

  举一个例说,中国得到白银流入之赐,在明清有过数百年的持续繁荣。我们是否可以假设,正因为白银来得合时,中国在宋代开始的外贸优势,得以持续,而西欧固然吸纳了东方的商品,却没有中国的持续繁荣,于是西欧在人口及商品都不足的情势下,逼上了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的道路。相对的,中国人日子好过,没有改弦更张的需求,于是文化趋于内卷,也趋于保宁。

  再举一个例说,中国在先秦即发展了文官制度的初型。中国在文官制度下的种种科层管理,弊病丛生,但也有不少摸出来的经验,有若干自我更新的机制,甚至也寻到了运用规模的分寸。现代的世界,各处都在组织化的大趋向之下,无论国家、军队、企业,甚至学校,都在科层管理的方向,越陷越深。中国文化中,这一方面的经验,颇值得作为比较研究的题材。从文官制度与科层管理的发展作比较,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欧洲史上,罗马帝国、教廷秩序,以至近代主权国家……一连串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也许也可以由此找出,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几个大帝国,其兴亡盛衰的另一角度。

  总之,只以上面所说的三个视角,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可以有机的融铸为一体,其中既无主从之分,也不必有内外之隔。从空间言,地球本来是圆的,周界不过是地图上的几条线,山川海洋,不能隔绝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来往。从时间言,历史的长河,永远不断,抽刀断水水还在流。一件史事的前因在此,后果在彼。从时空两轴都贯穿各处,我们不能将历史约束在一个民族与一个文化的框架内。随着“世界村”观念的出现,打开这个框架的时机也已成熟。

分享到:
上一篇:八三 族群流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八五 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23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