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为何要有历史学 二 “历史”一词的定义:变数之总和 三 复合变数 四 独立变数 五 时间变数 六 文化变数 七 个人变数 八 历史的因果关系 九 关于英雄造时势 一○ 关于时势造英雄 一一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配合 一二 如何判断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一三 如何应用史料 一四 韦伯关于“官僚制度”的定义 一五 以韦伯“官僚制”的定义考察战国官制 一六 战国政治制度的背景 一七 战国时国君地位的巩固 一八 战国时宰相制的特点 一九 战国时君臣的雇佣关系 二○ 战国时将与相的分离 二一 战国时官职的专业化 二二 春秋鲁郑晋三国官制的比较 二三 中国文官制度的目的性与制衡性 二四 以班固《古今人表》考察东周社会变动 二五 东周时公子阶层的社会变化 二六 东周时士阶层的社会变动 二七 东周时大夫阶层的社会变化 二八 知识分子在历史各时期起的作用 二九 中国士大夫的双重角色 三○ 中国知识分子不重科学的原因 三一 士大夫对政权的依附与独立 三二 知识的用途在于解释 三三 汉代察举制度起连接上下的作用 三四 汉代知识分子的学术活动 三五 汉代知识分子的六种类型 三六 汉以后大族形态的变化 三七 理想成为正统后常会发生僵化 三八 实现理想的两类途径 三九 比较诸葛亮与曾国藩的用人能力 四一 人口多是汉代精耕农业的一项原因 四二 精耕农业产生农舍手工业 四三 精耕农业发展出经济网络 四四 精耕农业与农舍工业的结合 四五 精耕农业排斥奴隶制而适合租佃制 四六 精耕农业阻碍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七 从资源上看三国的鼎立 四八 宋以来对外贸易的意义 四九 研究道路系统的重要性 五○ 形成点与线的城市与道路 五一 体系网络与中国的分合 五二 市场网络是中国分久必合的原因之一 五三 以网络理论分析中国历史 五四 汉代政治统一而经济尚未统一 五五 四川在汉代网络中的地位 五六 汉代四川的核心与边陲 五七 汉代四川人才的分布与道路的关系 五八 汉代网络中的核心、边陲与隙地 五九 两汉民变多发生在隙地 六○ 中国经济交换网是金字塔式的 六一 经济网络问答 六二 周人早期迁徙路线之推测 六三 先周迁徙的路线及其原因 六四 周文化的包容性 六五 周代神祇的道德性质 六六 西周分封制的约定关系 六七 西周的分封是实现三结合 六八 西周的分封是人口的再编组 六九 周代城邑的层级化 七○ 西周的封建由授民转为授土 七一 西周墓葬制的系统化及其意义 七二 周代礼仪的社会功能 七三 西周中期的发展 七四 西周中期后内朝逐渐权重 七五 西周末年的社会变动 七六 西周的历史地位 七七 人群整合的过程 七八 亲缘——中国人群组织的模式 七九 群体的融合与神祇的组合方式 八○ 中国人群组合的方式与普世帝国 八一 古代欧亚大陆族群的移动给我们的启示 八二 气候的变化对民族移动的关系 八三 族群流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八四 从区间交流扩大历史视野 八五 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 八六 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 八七 汉代政治权力的基础——中层的坚凝 八八 东汉的缺失——上层与中层的断裂 八九 唐代的用人——中层的变化 九○ 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 九一 明清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断裂 九七 文化体系盛衰的轨迹 九八 文化多元易产生地区优越感 九九 儒家文明是“天下主义” 一○○ 文化优越论可以不排他 一○一 边缘文化挑战中原文化 一○二 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与亲族认同 一○三 孔子论“仁”及其延伸的观念 一○四 文化的突破、转换、僵化 一○五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统一性 一○六 中国文化统一的两个因素 一○七 雅斯培的枢轴时代论 一○八 “崩坏论”不宜说明枢轴时代的发生 一○九 枢轴时代在中国的发生 一一○ 秦汉的普世体系 一一一 政治分裂下的文化繁荣 一一二 分裂有助于科技而统一有助于工艺 一一三 关于文化兴衰的理论 一一四 良渚文化衰亡原因之推测 一一五 中国文明的起源不必在大河 一一六 谈中国考古的得与失 一一七 周代的烹饪 一一八 中古时期的面食 一一九 中国烹饪中的“炒"” 一二○ 中古时期的烹饪方法 九四 中国史的分期:中国之中国 九五 中国史的分期:亚洲之中国 九六 中国史的分期:世界之中国 一二一 异同、交会、动能 一二二 印度难以统一的一个原因 一二三 埃及文化经不起扩张 一二四 两河流域人群结合的方式与普世帝国 一二五 以色列与犹太文化 一二六 西方世界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二七 世界几大文明对生命意义的解释 一二八 美国文化中的容异与存疑精神 一二九 麦克阿瑟与艾森豪威尔 一三○ 关于韦伯命题的三个内容 一三一 李约瑟提的命题不合适 一三二 李约瑟的“地理环境论”有问题 一三三 李约瑟对文官系统讨论不及韦伯深刻 一三四 李约瑟的“法论”最精彩 一三五 中国史研究应纳入世界史研究的范围内 一三六 从世界史角度重新认识中国史 一三七 划分阶段比较中国史与世界史 一三八 西周与两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一三九 周人的天神与两河、埃及神祇的比较 一四○ 比较东汉与西罗马帝国崩解之内外原因 一四一 从结构上看东汉与西罗马帝国的崩解 一四二 西周与埃及文化的异同 一四三 春秋霸主制与希腊联盟制的异同 一四四 中国历法与伊斯兰教历法之不同 一四五 文化交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