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一一六 谈中国考古的得与失
作者:许倬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谈到中国的考古成绩,最早开始有考古活动时,只有若干孤立的工作“点”,古代文化系列不清楚,也有偏差。殷墟考古进行不久就有抗战,直到50年代才逐渐有规模,60年代考古面貌才清楚。以往认为中华文化源头在中原或是外面传来的,这些看法因近年来的考古新面貌而改变,事实上是人类在中国这个广大地区上活动,互相交往影响。中国地区的考古系列可以说,以新石哭时代而论,遗址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数量,以往以中东考古成绩最好,现在则是中国遗址最多,而且文物埋藏的地层层次也多。
  但考古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这里牵涉到中国的考古学并非都是有计划的进行,而是所谓的“抢救式的考古学”--经常因为公共工程,或农耕挖到遗址而进行考古。另外,中国大陆在考古研究上不会问问题,即使问,也问得有限。有资料与有问题是两回事,如果只有资料而没有或问不出好的问题,资料也失去意义。最后一点,我们在考古学上应用辅助科学不够多,像是地质学、生物学、水纹学等等。

  中国考古发现使我们对世界文化史的了解,与过去不同的地方有下列各点:

  第一,不再以中东或西欧为主要参考模式,因为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东亚地区发展模式,而东亚地区模式很大部分又与东南亚模式有关。这是很重大的突破。

  第二,我们了解世界不是孤立的,各个地方发生的影响,其他地方可能多少都会有冲击,尤其中东、欧洲与东亚这三地区。中亚、西亚发生的事,几乎在三区都会受到冲击。文化的传播也是不只停滞于一区,而会逐渐传到远方。换句话说,文化发展是互相影响的,经过交流刺激传播,也经过人群互相冲击,造成一波一波的影响。所以中国考古学在经过长足进步之后,对了解世界文化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至于人类发展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模式,那倒不一定。今天我们已离开当年找所谓一定法则与规律的阶段。当然,中国大陆考古学家多年来总是以一套他们认为是规律的东西套上去。这种作法相对于其他地区不受这种规律性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来说,立刻可以看出,以规律性观点从事考古学得到的结果相当贫乏。丰富的资料不能得到丰富解释。这也正是一个反证--反证规律论没有真正意义。因果关系是有的,但不是单线的必然因果,而是多因多果,而多因多果没有其进行的一定路线,在个别条件之下,才有个别特殊的影响,造成特殊的后果。

分享到:
上一篇:一一五 中国文明的起源不必在大河
下一篇:一一七 周代的烹饪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36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