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五二 市场网络是中国分久必合的原因之一
作者:许倬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中国的经济形态,依我曾讨论的汉代农业性情来说,长期发展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必须有市场配合发展。中国精耕农业依赖大量劳动力投入生产,而忙季与闲季的劳动力使用率十分不均匀。农闲季节多余的劳动力必须投入农舍工业生产,靠地方市集销售商品。汉武帝时,皇权十分高涨,曾致力消灭各种可能威胁皇权的社会力量,城市中的商贾也是皇权打击的对象。经过“杨可告缗”的大规模打击商贾,汉代城市中的制造业及商业从此一蹶不振,必须转移至农村。农舍是生产的作坊,乡村的市集是商品集散的网络。这一形态的经济体制从此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长期未有根本的改变,以迄近代的剧变,始出现别的经济形态。农舍工业必须有市场,市场必须有货品集散,而集散必须要有市场网。乡村市集与市镇的交换网纵横交错遍布全国,构成一个笼罩全国的巨大网络。从汉朝开始直到清代,全国性的市场网一直存在。

  这个市场网可以分裂为地区性的市场网。因为中国幅员广大,各地的气候及自然资源均各有特色,农业生产限于自然条件有不同的生产季节。气候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便南北各有地方特产,地方性的交换网,整合为全国性的巨大网络。我以为这个网络的存在是中国经济形态的重大特色。

  相对而言,西欧缺乏精耕细作的传统,长期处于粗放的农业状态。粗放的农业与畜牧业经常配合。因此土地的所有形态也与小农私有制不同。同时,西欧的制造业大致以城市作坊经营;因此西欧以城市为经济中心发展为地区性经济网络,而无须全国性的农村交换网。这方面的差异也许是中国要趋向统一的重要因素。举例言之,南北朝南北交界的地区经常是走私来往之地,驻守的军队也可能与对方军队有互市。南北朝时如此,宋辽对立时如此,宋金对立时也是如此。甚至最近海峡两岸还是有切不断的交换与贸易。在交换网笼罩下,政治的分裂不能改变双方互相依附,利益互通,以至物质上不断的交流。于是中国在长期发展下一定出现交换网的形态。这是我在经济形态方面的解释,说明中国分裂之后,又回到统一的缘故之一。

分享到:
上一篇:五一 体系网络与中国的分合
下一篇:五三 以网络理论分析中国历史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3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