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相关信息
杜牧 李颀 钱起 司空曙 李煜 李璟 李贤 杨玉环 段文昌 李治 李旦 王勃 贯休 徐彦伯 李端 祝钦明 徐坚 蔡孚 李乂 李白 王维 李贺 刘长卿 陆龟蒙 杜甫 马戴 卢纶 鲍溶 赵嘏 李涉 崔国辅 薛能 杨衡 顾况 陈陶 褚亮 杜正伦 虞世南 崔善为 萧德言 郭正一 李福业 许圉师 郑惟忠 李峤 杜审言 姚崇 郭震 王无竞 崔玄童 李夔 李適 崔融1 席元明 骆宾王 陈子昂 张垍 崔日知 韦嗣立 胡雄 闾丘均 岑羲 王绍宗 张纮 郑遂初 李如璧 洪子舆 卢僎 李行言 阴行先 赵冬曦 陆景初 于经野 解琬 辛替否 张景源 李从远 胡皓 张谔 陆坚 郑繇 韦抗 崔尚 刘庭琦 李憕 李邕 张子容 王泠然 贺知章 沈如筠 包融 丁仙芝 苏晋 贺朝 袁晖 邢巨 宋鼎 张宣明 康庭芝 苏绾 卢崇道 杨炎 厍狄履温 王缙 裴迪 吴巩 蒋维翰 陶翰 贺兰进明 闾丘晓 韦丹 王翰 孟云卿 张谓 孟彦深 乔琳 窦冀 李清 魏璀 李康成 张鼎 殷少野 元晟 刘舟 长孙铸 李嘉祐 冯著 薛令之 李晔2 元结 郎士元 李纾 崔何 王纬 郑虔 韦济 沈东美 贾躭 蒋涣 秦系 王绰 古之奇 宋华 邹象先 严维 严武 耿湋 杨郇伯 张叔卿 潘炎 陆长源 窦群 王濯 韩濬 王表 张少博 丁泽 畅当 畅诸 元友直 陆贽 黎逢 裴达 崔峒 苗发 崔季卿 奚贾 吉中孚 祖咏 崔涂 王建 杜秋娘 金昌绪 贾岛 张旭 秦韬玉 薛逢 唐玄宗 王湾 邱为 綦毋潜 李朴 李从善 李从谦 许棠 张孜 陈黯 刘邺 欧阳澥 张贲 颜萱 司空图 李山甫 李咸用 方干 唐彦谦 温宪 牛峤 韩偓 卢汝弼 陆希声 狄归昌 王涣 吴仁璧 杜荀鹤 黄滔 刘象 钱珝 卢延让 喻坦之 曹松 胡骈 裴说 于邺 高衢 唐求 王涤 萧项 王硕 胡令能 刘赞 张友正 胡宿 王易简 捧剑仆 南诏骠信 杨奇鲲 成辅端 赵叔达 朝衡 朱元 张隐 陈璠 刘斌 李密 刘辟 卢士衡 熊皎 韦遵 李昉 王仁裕 冯道 李建勋 李徵古 江为 孙鲂 高越 徐锴 王感化 李家明 钟谟 徐仲雅 刘义度 韩昭 冯涓 李九龄 张格 周庠 张昭 刘山甫 刘乙 严识玄 李曜 安锜 狄焕 武翊黄 吴圆 李播 冯道之 陶拱 王季友2 武元衡 李绛 金真德 丰干 张窈窕 太原妓 蒋氏 慧净 义净 慧宣 宝月 怀素 孟氏 李节度姬 姚月华 晁采 无可 可止 知玄 善生 修睦 司马承祯 吴筠 契盈 裴航 吕岩 钟离权 侯道华 张果 成真人 伊用昌 张辞 李真 程紫霄 郑遨 韦蟾 崔涯 舒元舆 裴谞 陈季卿 李怀远 长孙佐辅 尉迟汾 卢言 韦洪 任要 张松龄 毛文锡 魏承班 崔橹 李郢 尹鹗 刘商 陆羽 樊珣 丘丹 李夷简 吕渭 陈存 王观 谢勮 郑常 韦渠牟 袁高 崔子向 陈京 崔元翰 皇甫澈 朱放 崔备 林藻 徐敞 张荐 羊士谔 姚向 温会 郭遵 范传正 夏方庆 刘遵古 豆卢荣 樊阳源 贾棱 张文规 张弘靖 张贾 韩察 崔护 庾承宣 李程 李季何 樊宗师 韦式 吉皎 郑据 刘猛 陈昌言 王起 杨嗣复 杜元颖 郑俞 周弘亮 白行简 雍裕之 庄南杰 徐凝 刘皂 林杰 李赤 蔡京 符载 孟简 韦表微 孙叔向 汪万於 于頔 李德裕 杨汝士 张萧远 杨敬之 柳公权 潘存实 陈彦博 殷尧藩 张复 张胜之 郭良骥 焦郁 顾非熊 崔郾 平曾 赵存约 欧阳衮 李馀 杨洵美 朱庆馀 裴夷直 雍陶 钟辂 庾敬休 柳棠 崔铉 祝元膺 邢群 刘耕 崔轩 裴翻 姚鹄 王甚夷 孟球 张道符 郑畋 刘绮庄 李质 裴諴 周墀 令狐绹 崔澹 卢渥 杨牢 刘璐 卢栯 李体仁 刘暌 李渥 李邺 于武陵 刘损 高骈 袁郊 武瓘 袁皓 孙纬 江妃 徐贤妃 柳宗元 元稹 张籍 韦应物 郑善玉 罗隐 刘晃 杜羔 沈佺期 韩思复 苏颋 白居易 皎然 戴叔伦 李益 王昌龄 刘禹锡 孟郊 张祜 韦庄 温庭筠 齐己 高適 吴融 施肩吾 韩愈 李商隐 赵中虚 杨续 沈叔安 于志宁 阎立本 薛元超 王宏 刘怀一 王德真 杨思玄 萧楚材 卢照邻 郑义真 王勔 周彦晖 长孙正隐 郎馀令 邵升 杨敬述 高绍 牛凤及 袁恕己 乔侃 王易从 朱使欣 杨重玄 章玄同 萧嵩 宇文融 谈戭 孙处玄 王光庭 丘为 薛业 赵骅 苑咸 崔亘 王岳灵 周万 岑参 郑绍 梁洽 朱斌 豆卢复 孙欣 令狐峘 皇甫冉 张偁 刘太真 高傪 戎昱 张叔良 郑丹 张莒 王铤 许浑 汪遵 皮日休 郑璧 胡曾 郑启 郑损 郑合 卢尚卿 卢嗣业 郑谷 裴贽 孙郃 王贞白 张蠙 徐夤 刘崇鲁 孙定 李洞 蒋肱 张直 王喦 周昙 滕白 卢文纪 张仁溥 李涛1 熊皦 李瀚1 韦鼎 徐铉 李中 包颖 朱存 陈彦 何昌龄 马彧 伍彬 杨徽之 梁震 沈韬文 张震 李祜 刘元叔 崔萱 京兆女子 盛小丛 襄阳妓 郭绍兰 张氏 赵氏2 任氏 陈玉兰 王苏苏 魏氏 裴淑 杨德麟 乔氏 海顺 法宣 利涉 道恭 僧凤 修雅 严续姬 恒超 云表 若虚 怀楚 含曦 良乂 韬光 吴涵虚 沈廷瑞 陈复休 崔少玄 章孝标 吕温 石抱忠 黄幡绰 杨廷玉 石惠泰 姚合 欧阳詹 张绍 康骈 阎选 李频 杜奕 何频瑜 萧祜 罗珦 张正元 张嗣初 王履贞 许康佐 陆复礼 权德舆 张汇 陈讽 邵偃 李行敏 席夔 柳道伦 张彤 高弁 张灿 裴次元 叶季良 王公亮 刘言史 严公弼 徐希仁 张俨 先汪 段弘古 卢景亮 李秘 张顶 郑还古 刘轲 独孤铉 吴武陵 封敖 李虞仲 张光朝 马植 梁铉 刘鲁风 尹璞 王彦威 李衢 刘郇伯 郑史 杨鸿 冯涯 薛宜僚 喻凫 李损之 路贯 项斯 蒯希逸 唐思言 易重 李明远 卢溵 柳珪 潘唐 李群玉 刘沧 崔安潜 曹邺 高璩 欧阳玭 牛徵 王季文 郑洪业 裴澈 顾封人 萧遘 王镣 孟浩然 张九龄 沈仲昌 韦同则 张志和 郑审 李彦远 韦皋 窦参 归登 李愿 刘迥 羊滔 李深 朱湾 郑絪 骆浚 张正一 郑馀庆 张聿 许尧佐 崔邠 许孟容 潘孟阳 李敬伯 李正封 郑澣 皇甫湜 李翱 刘叉 李谅 独孤良弼 张碧 薛存诚 熊孺登 陆畅 王鲁复 韦处厚 陈至 杨虞卿 陈去疾 周匡物 皇甫曙 郭周藩 范传质 刘虚白 郑巢 何希尧 李虞 长孙翱 卢求 杨发 杨乘 李章武 李远 潘咸 王枢 刘庄物 张鹭 朱景玄 刘得仁 林滋 李宣古 卢肇 孟迟 于瑰 李续 王严 田章 李汶儒 李景让 夏侯孜 段成式 刘驾 郑綮 郑愚 霍总 李嵘 储嗣宗 崔曙 宋之问 朱熹 李显 李隆基 李世民 武则天 李元嘉 上官昭容 鲍君徽 宋若华 宋若宪 卢怀慎 韩休 薛稷 王之涣 张若虚 张继 长孙无忌 陆敬 张文琮 庾抱 马周 孔绍安 李敬玄 任希古 郑世翼 胡元范 贺敱 裴守真 赵谦光 薛昚惑 魏元忠 宗楚客 杨炯 邵大震 阎朝隐 高正臣 刘宪 高球 韩仲宣 武三思 张昌宗 乔备 魏奉古 东方虬 尹懋 郑蜀宾 李景伯 刘知几 郭利贞 宋务光 李澄之 赵彦昭 张循之 张柬之 李恒 毕乾泰 麹瞻 赵彦伯 韦安石 郑愔 李適之 崔沔 韦述 张潮 崔禹锡 李昂2 崔珪 李林甫 常建 颜真卿 王諲 范朝 萧昕 杨志坚 孙昌胤 柳浑 杨谏 沈颂 张万顷 邬载 沈宇 姚发 房白 刘太冲 鲁收 王zr 王邕 许瑶 朱逵 庄若讷 杨贲 赵良器 徐九皋 阎宽 王乔 皇甫曾 李栖筠 王迥 贾至 柳中庸 韦建 殷寅 褚朝阳 苏源明 袁邕 沈千运 窦蒙 陈润 韦元甫 于结 房孺复 窦常 窦牟 崔膺 冯宿 于良史 独孤绶 张佐 张昔 崔绩 张南史 王烈 卫象 何兆 孙蜀 童翰卿 郑仁表 李縠 顾云 张乔 曹唐 高蟾 李搏 罗虬 许彬 薛昭纬 裴廷裕 郑准 王驾 杨凝式 裴谐 柯崇 路德延 刘畋 卢频 周祚 李旭 苏拯 赵光远 王祝 李昌邺 韦冰 杜常 黄巢 和凝 罗衮 王镕 孟宾于 高辇 张义方 宋齐丘 张泌 刘洞 孟贯 成彦雄 顾夐 翁宏 张令问 王锴 詹敦仁 王延彬 杨夔 夏鸿 孙元晏 丘光庭 李茂复 韩屿 宋雍 李士元 赵铎 李舜弦 李玉箫 张夫人 花蕊夫人 薛涛 张瑛 赵鸾鸾 史凤 鱼玄机 大易 护国 庭实 徐灵府 裴翛然 杜光庭 孙思邈 李遐周 栾清 卓英英 眉娘 马湘 张白 欧阳询 李瀚2 郑露 闽后陈氏 鹿虔扆 郑概 谢良辅 李子卿 卢士政 于敖 赵宗儒 李正辞 陈九流 裴澄 牟融 湛贲 张瀛 薛zm 苏郁 李溟 李绅 朱昼 吴晃 袁不约 窦洵直 柳泌 崔元略 李景 张元宗 陈上美 郭圆 黄颇 樊骧 戈牢 孟守 卢嗣立 杨知至 李玖 李节 冯衮 张丛 李拯 司马都 韩翃 孟昶 张悦 李义府 来济 张文恭 薛克构 徐珩 狄仁杰 辛常伯 唐远悊 刘幽求 丘悦 梁知微 程行谌 裴光庭 蔡希寂 樊晃 周瑀 李元操 崔兴宗 杨颜 楼颖 常非月 滕珦 吕牧 朱宿 高拯 周彻 李竦 崔璞 魏朴 罗邺 程贺 张祎 韩仪 许三畏 李昭象 张道古 唐廪 沈颜 严郾 孙棨 韩昭裔 王沂 查文徽 王元 王正己 油蔚 陆弘休 卢注 刘兼 何象 沈祖仙 薛媛 薛馧 王氏 侯氏 张立本女 周仲美 王韫秀 崔氏 红绡妓 平康妓 徐月英 莲花妓 海印 道会 文益 谦光 元寂 智亮 常达 耽章 隐求 清尚 昙域 谭峭 蓝采和 殷七七 罗颖 权龙褒 崔融2 2 徐昌图 房玄龄 姚思廉 李百药 令狐德棻 李延寿 魏徵 吴兢 玄奘 杜佑 李筌 王定保 刘肃 道宣律师 张读 普济
唐朝
相关信息: 收藏

 

都城:长安,今地: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隋朝末年,当隋炀帝四处攘乱之际,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率大军进军关中,并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年号武德,建都长安,开启了李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高祖李渊登基后立即着手消灭其它各部反隋势力,先后击败上邽(天水)的薛举,薛仁杲;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等反对势力,实现了统一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一。贞观二年,太宗命兵部尚书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大获全胜。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启用贤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在其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驾崩。第九子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后依然执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故唐永徽年间仍有贞观遗风。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在此之后武则天开始临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三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后为武则天废,另立四子李旦,庙号睿宗。天授元年九月,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宣告“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正式称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唐朝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曾亲撰《兆人本业记》农书,为唐代物质财富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但持政末期,她宠信佞臣,深为大臣不满;神龙元年,由宰相狄仁杰等发动的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改元神龙。从而结束了唯一女皇统治中国的历史。
        中宗李显庸懦无能,致使皇后韦氏与安乐公主弄权,李旦之子李隆基击败了韦后集团而即皇帝位,改元开元,是为唐玄宗。玄宗是唐代继李世民之后又一位开明国君。开元年间,玄宗对政权做了重大调整:分全国为十五道,改革官制和兵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兴修水利,使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至此,中国在世界同时代的国家中已成为鼎盛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前期(自建立至开元年间),出现了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代开明君主。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承前启后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量。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为了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合作,太宗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使土蕃与大唐关系进一步密切。此外,在我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也成为当时中原对外发展的重要通道,对改善对外关系与相互间的经济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没有内忧外患,唐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贞观至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朝。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也为之后大力发展手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代手工业水平之高超,甚至可以与现代工艺相媲美。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唐三彩”等唐代艺术品看来,便可窥之一二。
        唐朝前期的人文艺术更是发展迅速。诗、书、画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现。其中包括“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塞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平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21年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死于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直至公元八七四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公元九零七年,曾为黄巢部下后归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称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评论 条 / 浏览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