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大家不怎么注意、教科书上几乎都不提的情况:宋、元、明一直到清朝,我们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长久不断而且规模庞大。从东南亚进印度洋入东非,长期的贸易、移民,影响很大,没有经过战争。如果没有从五代开始这么多的贸易交往,东南亚不会在宋代出现那么多新的国家。那些国家是今日东南亚国家的基础。中国东南沿海与华南一带,如果没有对东南亚及太平洋一带地区的贸易,不会扭转北方与南方,北强南弱、北富南穷的趋势,南方的富足整个扭转是靠对外贸易与交往。
为什么会有所谓四大镇?景德做瓷,佛山打铁……瓷、铁除销售全国以外,很大一部分销到东南亚,甚至中东,更别说销到日本、高丽了。如果没有这些贸易,南方山多、人口量大,如何养这么多人?
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延续三百多年,直到鸦片出现才扭转,等到机器生产的欧洲货品输入此区后,才把东西、东南亚洲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打断。这一大段历史是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史,对中国及东南亚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没有战争,重塑中国的东南部,重塑整个东南亚,这一重历史因缘的意义多么重大。
但我们的历史上不写。为什么?我们从清末以后写历史书一直是为国家的荣辱,灌输民族主义:所谓“汉唐盛世:,我们一直在讲开疆辟土、征服别人的盛事,不讲真正文化的发展,也不注意内部自己的发展。陈寅恪先生说,几千年文化发展至宋为最高峰。他在为邓广铭写的《宋史职官志序》中这么说过。这话是对的。但我们大、中、小学历史书上说,宋朝极弱。实际上宋朝人的生活水平在当时是全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
评论 0 条 / 浏览 78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