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瓶儿究竟是怎样死的?学会合理解释故事情节中的矛盾(5)
六、李瓶儿上吊而死的真相
(一)李瓶儿的先天易数
第61回写的黄先生为李瓶儿推算的先天易数是:
莫道成家在晚时,止缘父母早先离。
芳姿娇媚年来美,百计俱全更有思。
传言伉俪当龙至,荣合屠羊看虎威。
可怜情熟恩情失,命入鸡宫叶落里。
作者借算命的迷信说法写出来李瓶儿先天易数,说的应该是李瓶儿的生平,大意是说:李瓶儿因为父母死的早,所以成家较晚。人长得美丽娇媚,而且百计俱全,很有心计。本来该嫁个属龙的好丈夫,却嫁给了不该嫁的属虎的西门庆。嫁了数年之后,正在“情熟”之际,突然恩情尽失。结果遭到“屠羊看虎威”,“命入鸡宫叶落里”的下场。
说李瓶儿“芳姿娇媚年来美”,与书中描写完全相同。说她“百计俱全更有思”,与改嫁西门庆之前的李瓶儿相同;却与改嫁后的李瓶儿大不相同。在前期,她敢于在混乱之中逃离梁中书;敢于毅然决然地改嫁花子虚;敢于主动策划墙头密约,敢于在丈夫尸骨未寒就送奸赴会,去求见素不相识的西门庆众妻妾;敢于背叛交通官府的恶霸西门庆招赘蒋竹山,均说明她有胆有识,多谋善断;甚至应该说是胆大妄为,轻举妄动。但在后期,她在潘金莲的辱骂下却无计可施,居然置个人利害于不顾,尤其是容忍潘金莲多次加害她的儿子,眼看着儿子被害死而无丝毫反抗。这些均说明她软弱无能而不是百计俱全,一个得宠的人竟连告状也不会,既有钱又有房子(在狮子街她有自己原来的房子),却连换个地方住的办法也想不出来,这怎么会是“百计俱全更有思”呢!应该说这是故事的写法。易数可以证明:故事写的李瓶儿,前期表现是真的,后期表现则是假的,那只是作者一厢情愿的写法而已。说“屠羊看虎威”好解释,第19回写她刚嫁西门庆之时就曾上过吊、挨过打,属羊的她的确看到了西门庆的虎威。然而这也说不上是“屠羊”啊!故事让她采取了“情感西门庆”的态度,西门庆原谅了她,自此以后,她一直与西门庆感情投合,很受西门庆的宠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情熟”的程度,然而并没有再发生什么“情熟恩情失”的意外情况,怎么会因此而“命入鸡宫叶落里”呢?这不禁让人想起第21回的酒令寓言,吴月娘第一个说的酒令是:“掷个六娘子,醉杨妃,落了八珠环,游丝儿抓住荼蘼架。”这个酒令是说谁的呢?当时李瓶儿说的酒令是“端正好,搭梯望月,等到春分昼夜停,那时节隔墙儿险化做望夫山。”“ 搭梯望月”既令人想起西门庆爬墙与李瓶儿相会,也令人想起吴月娘提出的三点理由,劝阻西门庆娶李瓶儿,显然李瓶儿的酒令是说吴月娘的,如果当时西门庆听从了吴月娘的劝告,岂不 “隔墙儿” 就化做“望夫山”了嘛!由此看来,吴月娘的酒令是说李瓶儿的,她在西门庆家里是六娘子,而且善饮,说她像醉杨妃是恰当的。酒令说她最后落了个蜘蛛一样的下场。蜘蛛八只脚靠着游丝儿悬挂在酴醾架上;人若像蜘蛛一样悬挂在酴醾架上,那就是上吊了。固然李瓶儿进门三天就上过吊,但是从故事看那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了,酒令应该预言今后事,看来这个酒令暗示了李瓶儿最终是上吊身亡的。如此说来,李瓶儿不是因染病而死,那与易数所说的情节不合,那个故事是假的。第61回故事说她死于27岁,第62回写道士为她解禳祭起的本命灯也是27盏,但是第61回写的李瓶儿的生年干支“辛未”就表明她的岁数是39岁。生年干支是科学可靠的,这既说明故事所写的李瓶儿的岁数一直是假的,也证明《金瓶梅》明写的李瓶儿之死的情节是虚构的,39岁的人怎么可能死于27岁呢?李瓶儿之死的真相应是情熟恩情失,屠羊看虎威。
为什么“情熟”之际会突然恩情尽失呢?发生了何种难堪的事了呢?第34、35和39回已经暗示:李瓶儿与书童一类人物私通了。如果与李瓶儿争宠的潘金莲一类人物,听到平安儿含恨截舌的话后,告了状。其结果必然会像第12回所写的潘金莲偷琴童那样,西门庆会强迫她脱光衣服,用马鞭子抽她。这应该是李瓶儿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不写不能明其心性;但是,作者又不愿意这样写她,他改变了写法:李瓶儿挨打和上吊的事情虽然写了,却将原因改成招赘蒋竹山。其实,招赘蒋竹山与私通书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西门庆的背叛。但是,招赘是在婚前,李瓶儿有此自由,不太难堪;私通是婚后,那就太可耻了。作者宁愿写招赘而不愿意写私通;但他又要“明心见性”地写出真相,所以只能明写潘金莲偷琴童,李瓶儿招赘蒋竹山,并且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提前了,利用时间差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这样写的好处是既能表现李瓶儿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又能让李瓶儿死于得宠之时,只不过是死于潘金莲的迫害,而不是死于私仆。这样就可以把李瓶儿写成“德妇”.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虽然作者处心积虑,但字里行间却不能不有意无意地露出某些事实真相。其实,潘金莲是李瓶儿淫心的幻化影子,李瓶儿死于潘金莲之手就是死于自己的淫情。但是,任何巧妙的谎言都难以自圆其说,总会露出掩盖不了的马脚。何况李瓶儿原型真实的形象是那样刻心铭骨,作者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了,驱之不散,除之不尽,因此还是变相地流露了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李瓶儿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作者生活中的真实,李瓶儿原型应该是作者的亲人,所以作者不愿意如实描写;但是他又非常怨恨李瓶儿原型曾经给他和他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写不能消除他的心头之恨,不写不能对得起他的父祖,所以他才采取各种暗写的手法把真相隐藏在故事情节之中,曲折隐晦地表现了自己的写作心态和自己的身份。这恰恰能证明作者是为写李瓶儿原型的恩恩怨怨才写作《金瓶梅》的。这种写法完全符合弗罗伊德所说的做梦机制和人类心理:“受过震惊,有过严重心灵创伤的人,在梦里常常回到受创伤的过程中。”“梦中必定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力图表现某物,另一种却竭力阻止前者的表现。这场冲突的结果便是外显的梦”(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第29讲,11和27页),这外显的梦便是《金瓶梅》所写的故事。
易数的内容就能表现李瓶儿上吊而死的真相:正因为发生了偷书童的可耻事件,才会发生出人意料的“可怜情熟恩情失”、“屠羊看虎威”的特殊情况。正在情熟得宠的李瓶儿,突然发生如此丢人的偷情事件,又挨了鞭打受了羞辱,可以想象得出她是多么尴尬,多么见不得人。在恩情尽失、情面丢尽的情况下,李瓶儿走投无路,感到绝望,一怒之下,就会像第19回所描写的那样去上吊。上吊之后也可能像第19回所写那样被人救了下来,如果这时发生了像第26回所写的宋惠莲第一次上吊后的故事情节:“两下里做人难”的孙雪娥趁“群鸭打凤”之机,像打骂羞辱宋惠莲那样打骂羞辱了李瓶儿,李瓶儿也就会像宋惠莲那样毅然决然地再次上吊,结果就会身亡。这样,李瓶儿就真的像第21回酒令所预言的那样:“六娘子,醉杨妃,落了八珠环,游丝儿抓住了土酴醿架。”这样也就完全符合了易数概括的“可怜情熟恩情失”和“屠羊看虎威”的局面,李瓶儿就会“命入鸡宫叶落里”,一命呜呼。究竟如何,请看下面的故事:
(二)玉箫女的两世姻缘
第62回写李瓶儿死了,第63回写为了祭奠她,亲朋伙计晚夕来伴宿,叫了一起海盐子弟搬演戏文:“下边戏子打动锣鼓,搬演的是韦皋、玉箫女两世姻缘《玉环记》。生扮韦皋,净扮包知水,同到勾栏里玉箫家来。”那妈儿出来迎接,包知水道:“你去叫那姐儿出来。”妈云:“包官人,你好不着人,俺女儿等闲不便出来。说不得一个‘请’字儿,你如何说‘叫他出来'?”小玉听见下边扮戏的旦儿名字也叫玉箫,便把王箫拉着说道:“淫妇,你的孤老汉子来了,鸨子叫你接客哩,你还不出去!”扮末的上来,请问西门庆:“小的’寄真容‘的那一折唱罢?”西门庆道:“我不管你,只要热闹。”贴旦扮玉箫唱了一回。西门庆看唱到“今生难会,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不觉心中感触起来,止不住眼中泪落,袖中不住取汗巾儿搽拭。”
这一段故事很有深意,所谓《玉环记》写的是公子韦皋与妓女玉萧的两世姻缘,说的是公子韦皋与妓女玉萧相好,有婚姻之约。后来韦皋上京应试,玉萧病重,临终前自画真容。韦皋做高官时收到真容,始知其亡。再后,韦皋见一女子酷似玉萧,那是玉萧托生的。几经波折,终结夫妻,成就了两世姻缘。值得注意,故事专门写小玉拉着玉萧说:“鸨子叫你接客哩!”而且故事还写西门庆看唱到“今生难会,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更进一步把《金瓶梅》的故事情节与《玉环记》联系了起来。由于在《金瓶梅》中画真容的只有李瓶儿,此戏正是为祭奠她才演出的;而且西门庆明明把玉萧画的真容与“李瓶儿病时模样”联系起来,可见李瓶儿就相当剧中“寄丹青”的玉萧。值得注意,故事专门写小玉拉着玉萧说:“鸨子叫你接客哩!”这样就把丫鬟玉萧与剧中玉萧联系起来,问题在于丫鬟玉萧是自画真容的玉萧,还是与韦皋结成夫妻的“再世玉萧”呢?由于李瓶儿在故事中的确被画过真容,丫鬟玉萧没被画过真容,所以丫鬟玉萧只能相当剧中的再世玉萧,李瓶儿才相当剧中“寄丹青”的玉萧,而现在演戏时李瓶儿已经死过,完全符合剧情。
接着第64回写:不想今日西门庆归上房歇去,玉箫赶人没起来,暗暗走出来,与书童递了眼色,两个走在花园书房里干营生去了。不料潘金莲起的早,于是轻移莲步,款蹙湘裙,走到花园书房内。偶然听见里面有人笑声,推开门,只见他和玉箫在床上正干得好哩。便骂道:“好囚根子,你两个在此干得好事!”唬得两个做手脚不迭,齐跪在地下哀告。这段故事情节表明丫鬟玉萧与书童发生了关系,丫鬟玉萧当然就更像《玉环记》中的再世玉萧了。如此说来,书童就相当公子韦皋,《金瓶梅》故事重现了玉萧女再世姻缘的剧情。《金瓶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显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表明:李瓶儿与书童的情外情是真的,它就相当玉萧女生前与公子韦皋的姻缘。故事接着写金莲道:“贼囚根子,你且拿一匹孝绢、一匹布来,打发你潘姥姥家去。”书童连忙拿来递上。金莲径归房来。“那书童见潘金莲冷笑,领进玉箫去了,知此事有几分不谐。向书房厨柜内,收拾了许多手帕汗巾、挑牙簪纽,并收的人情,他自己也攒勾十来两银子;又到前边柜上诓了傅伙计二十两,只说要买孝绢。径出城外,雇了长行头口,到码头上,搭在乡里船上,往苏州原籍家去了。”
这段故事说明书童的奸情被发现后逃跑了,这就说明他注定就是一个将逐散(蒋竹山的谐音),与主人爱妾通奸其将来能不被逐散吗?这不就吓跑了嘛!吓跑了岂不就是逐散了。说来说去,所谓书童与玉萧勾搭,乃是书童与李瓶儿勾搭的一种变相暗写罢了;原来书童就是蒋竹山。恰恰在李瓶儿刚死之时,故事专门记述了书童跟玉萧偷情被潘金莲当场抓住的情节,书童为此吓得逃跑了。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节写这个故事呢?前面潘金莲骂书童“左右日你家爱娘子”时,书童为什么没害怕,更没逃跑;偷了个丫环怎么就吓跑了呢?而且不早不晚,偏偏在瓶儿刚死未葬之时逃跑呢?故事已经证明他就是李瓶儿上吊致死的祸首,他敢不跑吗?
综上所述,表明作者采用种种巧妙写作方法意在表明:李瓶儿与书童之间有私情,而且还牵扯到私生子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事被西门庆发觉了,将会发生何种情况?在恩情尽失、情面尽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瓶儿必然会在一怒之下上吊身亡。这样,书童就失掉了李瓶儿的保护,除了逃走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64回写的回前诗:
“着人情思觉初阑,试吧鲛绡仔细看。
到老春茧丝乃尽,成灰蜡烛泪初干。
鸾交凤友惊风散,软玉娇香异世同。
西子风流夸未了,鸡鸣残月五更寒。”
这首回前诗是说谁的呢?从“鸾交凤友惊风散,软玉娇香异世同”这一句看,是说李瓶儿的,因为第29回吴神仙给她算命时赋诗曰:“花月仪容惜羽翰,平生良友凤和鸾。朱门财禄堪依倚,莫把凡禽一样看。”前边的故事已经表明:李瓶儿与书童之间的恋情被风惊散了,在李瓶儿看来书童就是她的“平生良友凤和鸾”.由此看来,第64回回前诗写的是书童的感受:“西子风流夸未了,鸡鸣残月五更寒”,李瓶儿不正是五更时死的吗?
(三)孙雪娥自缢身死
第94回写兰花走到厨下对雪娥说;“奶奶教你做鸡尖汤,快些做,等着要吃哩。”这雪娥悄悄说了一句:“姐姐几时这般大了,就抖搂起人来!”不想兰花回到房里,告春梅说了。这春梅不听便罢,听了此言,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咬碎银牙,通红了粉面,大叫:“与我采将那淫妇奴才来!”一面请将守备来。“采雪娥出去,当天井跪着。前边叫将张胜、李安,把这孙雪娥拖番在地,褪去衣服,打了三十大棍,打的皮开肉绽。半夜叫将薛嫂儿来,即时罄身领出去办卖。”背地分付:“卖在娼门。”薛嫂把雪娥许配给卖绵花客人潘五,谁知潘五是个水客,买他来临清做粉头。“进门不问长短,把雪娥先打了一顿,教他乐器,学弹唱,学不会又打,打得身上青红遍了。引上道儿,方与他好衣穿,妆点打扮,门前站立,倚门献笑,眉目嘲人。”不久巧遇张胜,“两个晚夕,留在阁儿里,就一处睡了。”有诗为证:“岂料当年纵意为,贪淫倚势把心欺。祸不寻人人自取,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99回写统制到家,春梅把杀死经济一节说了。“李安将凶器放在面前,跪禀前事。统制大怒,坐在厅上,提出张胜,也不问长短,喝令军牢五棍一换,打一百棍,登时打死。随即马上差旗牌快手,往河下捉拿坐地虎刘二,锁解前来。孙雪娥见拿了刘二,恐怕拿他,走到房中自缢身死。旗脾拿刘二到府中,统制也分付打一百棍,当日打死。”正是:“平生作恶欺天,今日上苍报应。”有诗为证:“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徙人食人。”
从第99回故事看,张胜是杀死陈经济的凶手,杀人偿命是合理的;刘二只是横行霸道而已,他依仗张胜的势力,欺压王六儿,刘二虽然是祸首,不是杀人的主谋,更不是杀人犯,罪不当死。孙雪娥更是无辜,她是害怕牵连而死。作者在这里把张胜、刘二、孙雪娥等人通通称作凶徒,并为他们的死感到特别的高兴。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公正的,但是作者还说“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徙人食人。”看来他们以前是作恶了。第94回也说张胜、雪娥“岂料当年纵意为,贪淫倚势把心欺。”看来他们曾经贪淫倚势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祸不寻人人自取”.张胜曾经讹诈过蒋竹山,孙雪娥究竟闯了什么祸,做了什么坏事,作者才让她遭到如此严重的报应呢?
孙雪娥在西门庆家实际只算半个妾妇,另一半只能算个仆女。别人见了西门庆和吴月娘一般只是道个万福,孙雪娥却要磕头。孙雪娥单管率领家人媳妇,在厨房上灶,打发各房饮食。西门庆对她也不宠爱,很少到她的房中来。她也很少有机会见客,更没有机会去别人家做客。在西门庆家她没享什么福,却受了不少罪。孙雪娥与来旺私通,可以说是贪淫;逼死宋惠莲可以说是把心欺,但那是乘人之危,不是倚势。只有帮吴月娘出谋卖潘金莲、庞春梅和打陈经济是倚势。第12回孙雪娥曾经揭发过潘金莲偷琴童,使她遭到了脱光挨鞭抽的耻辱,但她与潘金莲的矛盾并不值得作者来向她寻仇啊!而且,第25回写潘金莲揭发她与来旺有私,她因此被拘了头面,不许见人,这已经是一报还了一报。作者终不会为潘金莲报仇而让孙雪娥做妓女、上吊死吧!她们之间没有真正的是非,且多数情况下受欺侮的是孙雪娥。第29回吴神仙算命时把潘金莲和孙雪娥都当作反面人物来写,他是不会为了一个反面人物被侮辱,而让另一个反面人物来偿债的!联想第29回吴神仙为孙雪娥看相时说她,“一生冷笑无情,作事机深内重”.看来,作者对孙雪娥一直都是不满的,那时就说她是一个冷笑无情的女人。联系现在说的“贪淫倚势把心欺”看,可能她当年曾经对作者的亲人做下过不能原谅的坏事,所以作者定要让孙雪娥遭受严重的报应。清朝文人李渔对孙雪娥在《金瓶梅》所受到的待遇,感到不理解。为其鸣不平曰:“苦恼如雪娥者,不得欢娱而反劳碌”.张竹坡看出来孙雪娥在《金瓶梅》中受到了恶报,但他以为孙雪娥是因西门庆而受报,他说:“夫以西门之恶,不写其妻作娼,何以报恶人?”“故用写雪娥以至于为娼,以总张西门之报,且暗结宋惠莲一段公案。”说孙雪娥是替吴月娘遭此恶报不合理,因为作者说孙雪娥是“祸自取”;说是“暗结宋惠莲一段公案”这话倒有些道理,孙雪娥的确对于宋惠莲的死负有责任,是她与宋惠莲的丈夫来旺私通,又是她把西门庆依靠家主地位诱奸宋惠莲的事偷偷告诉来旺的,后来又是在潘金莲的两边挑拨下,更是她讽刺宋惠莲,两人对骂并撕打起来,宋惠莲忍气不过,自缢身死的。可以说孙雪娥是逼死宋惠莲的直接凶手,作者为宋惠莲报仇应该让孙雪娥吊死,这符合作者善于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一贯写作方法。但是,宋惠莲没有脱光挨鞭抽的情节,何必让孙雪娥遭到当众脱光挨了三十棍的报应呢?这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再者,宋惠莲在《金瓶梅》书中只是个次要人物,写书为花家报仇的作者没有必要为宋惠莲报仇啊!但是,如果宋惠莲死于上吊的故事实质上就是李瓶儿死于上吊故事的变形写法,那就大大不同了。李瓶儿是《金瓶梅》第一女主角,她是花子虚的妻子,是作者写在故事中亲人的化身,作者对于李瓶儿的死是一定要报仇的。
如果孙雪娥像揭发潘金莲那样揭发了李瓶儿偷书童;事发后,李瓶儿也象第19回所写那样被脱光鞭抽,受尽侮辱;在“恩情尽失”的情况下,上了吊;上吊被救后,又遭到孙雪娥的吵骂侮辱;因受宠而骄纵惯了的李瓶儿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于是她就会像宋惠莲那样再次上吊,并终于身亡。李瓶儿两次上吊身死要比宋惠莲两次上吊的故事合理的多。这样才能最终完整地表现出李瓶儿原型死于上吊的真相,也才能完全符合书中所写李瓶儿的生平诗和八珠环的暗示。正因为孙雪娥是害死李瓶儿的直接凶手,所以作者才说她是“一生冷笑无情,作事机深内重”,“贪淫倚势把心欺”,因此才不能原谅她,才一定要让她遭受比李瓶儿原型的实际下场更严重得多的报应。这一解释要比说作者为宋惠莲报仇的说法合理的多。
按书中说法,孙、李两人都是“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着做。”西门庆偷了宋惠莲,宋的丈夫来旺就与西门庆的四妾孙雪娥相好;西门庆玩弄了书童,书童就与西门庆的小娘子李瓶儿私通。作者为什么要让李瓶儿与孙雪娥有大致相同的故事情节呢?看来,善于用以牙还牙方式实施报复的作者,首先就让孙雪娥在故事中也有类似的行为;随后再让她直接出面侮辱李瓶儿,以至于造成李瓶儿二次上吊而死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为李瓶儿上吊死而向孙雪娥加倍寻仇,所以孙雪娥就遭到了“当众脱光挨棒打”的侮辱,并且最后也不得不吊死的结局。
请注意书中有一个暗寓,就是第59回所写的雪狮子又名“雪贼”.故事中众人都称雪娥为雪姑娘,作者视她为仇人理所当然地要称她为雪贼。这样,潘金莲调唆雪贼害死官哥的情节,与调唆孙雪娥害死宋惠莲的情节非常相似。官哥是李瓶儿的命根子,官哥的命就等于李瓶儿的命。所谓雪贼害死官哥,实质就相当于雪贼孙雪娥害死了李瓶儿。所以作者在故事的写作中对孙雪娥一直都是敌视的。在第29回吴神仙算命一节中,被称为贱人的只有孙雪娥。吴神仙说她“体矮声高,额尖鼻小……唇反无棱,耳反无轮,眼反无神,鼻反不正”,“必主凶亡”.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敌视。接着作者以诗描写她:“燕体蜂腰是贱人,眼如流水不廉真。常时斜倚门儿立,不为婢妾必风尘。”一个在西门家倍受欺侮、只能与厨房为伍的女人,那有多少时间“斜倚门儿立”!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看来,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孙雪娥写成贱人,写成妓女,写成没有好下场的人。从孙雪娥的名字也能看出作者的这一意图,雪天的“蛾”(娥的同音字),怎么会有好下场!这样,孙雪娥的结局也就好理解了,作者之所以一定要让她脱光挨打,一定要死于上吊,那正是为女主角李瓶儿报仇,这就完全合理了。这样,吴月娘所说的酒令:“六娘子,醉杨妃,落了八珠环,游丝儿抓住了酴醾架。”就真的能表现李瓶儿的下场了;第19回所写的李瓶儿进门三日就上吊的情节,也就能与第8回写的潘金莲扯烂扇子的预言符合了;“卜志道故了,花子虚补了。”李瓶儿恰恰是花子虚的妻子,她又的确与西门庆通奸。所有这些故事情节就都彼此合拍了。这是很巧妙的写作方法,它们具有整体一致性。
以上所有故事都证明李瓶儿是上吊死的,死于私情,死的可耻。
- 上一篇:李瓶儿究竟是怎样死的?学会合理解释故事情节中的矛盾(4)
- 下一篇:月娘真的老实无能吗?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看事实(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