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佚本探考——曹炳建(3)
五、学者推测之佚本
学者推测的《西游记》佚本,除笔者前面所推测的荆府抄本外,主要有前世本、词话本、道教本、鲁府本的删节本、嘉靖十一年刊本等。
一、前世本。所谓前世本的概念,主要是由当今学者吴圣昔先生提出来的。世德堂本陈元之《刊西游记序》中曾经说:“唐光禄既购是书, 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唐光禄购买到的这个版本,实际上就是世德堂本据以刊刻的版本,吴圣昔称之为前世本。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可知,所谓前世本,很可能便是周邸刊本,故前世本和周邸刊本似乎可以看作同一种版本。但也不能排除前世本是周邸刊本到世德堂本之间的过渡性版本的可能。
二、词话本。词话本主要是由程毅中、程有庆和张锦池等先生提出来的。程毅中、程有庆先生全面考察了《西游记》中的
诗词韵语,认为在世本之前,“也可能另有一本《西游记词话》。世德堂本《西游记》里的许多唱词,可能是《西游记词话》留传下来的残文,也可能是《西游记平话》里就有的”○26.张锦池先生也认为:“世本中诗赞和词话之多所以居中国六大
古典小说之首,盖由于它来自词话本《西游记》。”○27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西游记》的确是
诗词赞语最多的一部。其中特别是大段的介绍人物出身的唱词,都说明词话本存在的可能性。但可惜的是, 至今还没有见到词话本《西游记》的任何线索。
三、道教本。道教本的提出,是基于百回本《西游记》之中存在着不少与道教相关的内容。如在回目与诗赞中,就用到了不少道教丹道学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些诗赞甚至是直接引自于道书;作品中还塑造了不少道教人物;穿插了不少道教修炼方法、神仙法术、宗教仪式描写等。于是有的学者就推测,在百回本《西游记》产生之前,“也许还有一个现在已经散佚或失落了的全真教本子的小说《西游记》存在的可能”○28.
其实,百回本《西游记》中有关道教的内容,很可能并不是来自于道教本《西游记》,而是来自于当时道教徒对《西游记》的曲解。前面所引孙绪之文,就说明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前,已经有道教徒在曲解《西游记》。所谓的“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 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等语,就明显不是西游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内容,而是当时人对西游故事的评论性内容。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疑受到了道教徒对《西游记》的曲解的影响,因而在百回本中外加了不少道教修炼内容和名词术语,以适应这部以描写宗教取经故事的作品的需要。所以,所谓的道教本《西游记》很可能是并不存在的。徐朔方先生就认为,所谓的道教本《西游记》,只是“子虚乌有的主观臆测”○29.
四、鲁府本的删节本。这种观点是由黄永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现存明代的《西游记》刊本“唐僧西游记本、杨闽斋本”都是百回本《西游记》的删节本,二者删节的文字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这说明“唐僧和杨闽斋本同出于一个已删节过的旧本,而两本在因袭此删节本时又各自再有所删节”○30,并且二者并不是根据世本删节的,而是根据一个共同的删节本再删节的。这个共同的删节本,就是根据鲁府一百回刊本删节的。黄永年先生认为“唐僧西游记本、杨闽斋本”有一个共同的“已删节过的旧本”,这种结论是可信的;但是由此认为这个 “已删节过的旧本”就是根据鲁府本删节的,则不免证据不足。因为鲁府本是不是小说《西游记》,如前所述,都还很值得怀疑。
五、嘉靖十一年刻本。这种观点亦是黄永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世德堂本所载陈元之《刊西游记序》并不是“专为世德堂本撰写的”;陈序末尾所署“壬辰夏端四日”,“应是明嘉靖十一年而不是一个周甲以后的万历二十年”;序中提到的唐光禄,不是“金陵唐氏世德堂的主人”,“这’唐光禄‘的唐和世德堂书商之姓唐只是偶然巧合”, “’唐光禄‘的光禄不像是人的字号,而是对光禄寺职官的通称”○31.
黄永年先生的观点系统地表述了其对《西游记》版本的意见而自成一家,当然值得我们重视,但是却也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缺陷。这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弄清陈序中的“唐光禄”,是世德堂的主人还是姓唐的光禄寺官员。根据相关史料,世德堂的主人的确叫做唐光禄。台湾谢文华先生指出,《南北两宋志传题评》和《唐书志传题评》,都是金陵世德堂刊刻的小说。其中《唐书演义叙》云:
因略缀拾其额为演义题评,亦怂恿光禄之志。书成,叙之。 ……时癸巳阳月书之尺蠖斋中。
《叙锲南宋传志演义》亦云:
光禄既取锲之而质言鄙人,鄙人故拈其奇一二首,简以见一斑,且以为好事者佐谭。时癸巳长至,泛雪斋叙。
谢文华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这两篇叙和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 “三篇序文不约而同言及’光禄‘一词,由此以观,此’光禄‘若非世德堂书坊主人,则三位序者又怎会留下内容相似之纪录?由此可知,世德堂书坊主人---唐氏,在当时应有’光禄‘之誉,不应与实际官名一概混同”○32.这种结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因此,陈元之序中的“壬辰”,只应该是万历二十年(1592),而不是一个周甲之前的嘉靖十一年 (1532),所谓的嘉靖十一年刊本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综上所述,《西游记》的佚本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可以确定为《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孙绪所见本、耿定向所闻本、盛于斯所读本、周邸九十九回抄本、周邸百回刊本、吴承恩稿本、世德堂原刊本、前世本等。二是大致可以确定为《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荆府抄本、词话本等。三是很可能并非《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鲁府本、登州府本、大略堂古本、道教本等;四是可以确定并非《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蔡金注本、鲁府本的删节本、嘉靖十一年刊本等。当然,我们以上结论也仅仅是根据现存史料据理而论而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或许有一天,包括那些我们推测可能并不存在的某种佚本会重见天日。读到此文的诸君子当留心焉!
注: ①[明]孙绪《沙溪集》卷十五《无用闲谈》,《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影印版,第1264册,第649页。
②[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98页。
③《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影印本。
④参[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2页。
⑤《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第5、42页。
⑥转引自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
⑦[清]黄宗羲《明文海》卷三百四十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册第 3520页。
⑧[明]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编,光绪三十二年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第40-41页。
⑨○30○31黄永年《论〈西游记〉的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西游证道书〉点校前言》,《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亦见《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前言》,中华书局1998年版。本文据后者录入。
⑩吴圣昔《〈西游记〉鲁府本揭秘-兼谈登州府本之真相》,《西游新考》(二) “明清佚本追踪篇”,“西游记宫”网站,网址: http: //www. xyjg. com /0/21/WU/ xinkao/21-wu-3-2-004. htm.
○11[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上海涵芬楼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影印本,第12页。
○12[明]勾吴蕴空居士《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总论》,《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卷首,《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影印本。
○13[明]盛于斯《休庵影语》“西游记误”,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第36页。
○14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新刻京台公余胜览国色天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01页。
○15王清原等《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16[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八,《适园丛书》第二集, [清]张均衡辑, 吴兴张氏采辑善本汇刊, 1916年,第29页。
○17《西游记(世德堂本)》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18○19曹炳建《〈西游记〉世德堂本研究二题》,《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0[清]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影印本。
○21[清]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一百回,《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影印本。
○22徐朔方《西游证道书前言》,《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 555-556页。
○23[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西游原旨》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24吴圣昔《蔡金注〈西游记〉究为何书》,《西游新考》(二)“明清佚本追踪篇”,“西游记宫”网站,网址: http: //www. xyjg. com /0/21/WU/xinkao/21-wu-3- 2-004. htm.
○25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191页。
○26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27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8页。
○28柳存仁《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第223-237期。
○29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文学遗产》1993年第6期。
○32谢文华《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成书考》(硕士学位论文), (台湾)“国立” 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 2006年,第24页。
﹡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W031)“西游记版本流变研究”中期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国学研究所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总第100期
收藏文章
阅读数[404]
百年·
红楼梦 网络文化与
文学研究
周访问排行 月访问排行 总访问排行
热 闹·喧 嚣·恶搞的背后----当代《西游记》文化现象的反思
“西游”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
西游记主旨与作者新探
论《西游记》的原旨与接受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
走进《西游记》,品味“丑”八戒
生地何迁,姓名何缘,太乙何编?
“西游戏”与《西游记》的传播
佛、道在《西游记》中的地位--试述《西游记》的宗教意识
《西游记》中的生命乌托邦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注册成为新会员?
诸位网友,敬请谨慎网上言行,切莫对他人造成伤害。
- 上一篇:《西游记》佚本探考——曹炳建(2)
- 下一篇:《西游记》中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