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瓶儿究竟是怎样死的?学会合理解释故事情节中的矛盾(2)
(二)孙雪娥与来旺儿有私情
第25回写月娘使小玉叫雪娥,一地里寻不着。“走到来旺儿房门首,只见雪娥从来旺儿屋里出来,只猜和他媳妇说话,不想走到厨下,惠莲又在里面切肉。”良久,西门庆前边刚打发大户去了,“西门庆家中叫来旺,来旺从他屋里跑出来。以此都知雪娥与来旺儿有尾首。”
一日,来旺儿吃醉了,和一般家人小厮在前边恨骂西门庆,说:“怎的我不在家,耍了我老婆,使玉箫丫头拿一匹蓝缎子到房里啜他,把他吊在花园奸耍。”后来怎的停眠整宿,潘金莲怎的做窝主,“由他,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好不好把潘家那淫妇也杀了,我也只是个死。你看我说出来做的出来。潘家那淫妇,想着他在家摆死了他头汉子武大,他小叔武松因来告状,多亏了谁替他上东京打点,把武松垫发充军去了。今日两脚踏住平川路,落得他受用,还挑拨我的老婆养汉,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不想被同行家人来兴儿听见,于是走来潘金莲房里,告诉与金莲。“孟玉楼在座,听了,如提在冷水盆内一般。”潘金莲说:“左右的皮靴儿--没番正,你要奴才老婆,奴才暗地里偷你的小娘子,彼此换着做!”西门庆听说后把孙雪娥打了一顿,“拘了他头面衣服,只教他伴着家人媳妇上灶,不许他见人。”
潘金莲的话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两件故事的实质:原来西门庆玩弄了宋惠莲,来旺儿玩弄了孙雪娥。所以潘金莲说他们“彼此换着做”;“左右的皮靴儿--没番正”,可以换着穿,说的既简练又深刻。
第26回的故事写:“约一更多天气,将人才初静时分,只听得后边一片声叫赶贼。来旺儿酒还未醒,愣愣怔怔爬起来,就去取床前防身哨棒,要往后边赶贼。”宋惠莲道:“夜晚了,须看个动静,你不可轻易就进去。”来旺儿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岂可听见家有贼,怎不行赶!”于是,拖着哨棒,大叉步走入仪门里边。只见玉箫在厅台上站立,大叫:“一个贼往花园中去了!”这来旺儿径往花园中赶来。赶到厢房中角门首,“不防黑影里抛出一条凳子来,把来旺儿绊倒了一交,只见响亮了一声,一把刀子落地,左右闪过四五个小厮,大叫捉贼,一齐向前,把来旺儿一把捉住了。”来旺儿道:“我是来旺儿,进来赶贼,如何颠倒把我拿住了?”众人不由分说,一步一棍打到厅上。
西门庆先差玳安,下了一百石白米与夏提刑、贺千户。“二人受了礼物,然后坐厅。来兴儿递上呈状,看了一遍,已知来旺儿先因领银做买卖,见财起意,抵换银两,恐家主查算,夤夜持刀突入后厅,谋杀家主等情。夏提刑即令左右选大夹棍上来,把来旺儿夹了一夹,打了二十大棍。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这段故事与《水浒传》武松赶贼被诬陷的情节很相似,看来是按照那个故事改编的,说明作者写作的这段故事不是依据他生活经历中的真实。作为故事来说也能表现明朝官员已经非常腐败,金钱就是他们的祖宗,他们见钱眼开,惟命是从。看起来,似乎人证物证都有,其实全是假的,在这样的社会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不会有保障。
(三)宋惠莲死于第二次上吊
第26回故事写宋惠莲听说丈夫来旺儿“打了四十板,递解原籍徐州家去了。”“哭了一回,取一条长手巾,拴在卧房门楹上,悬梁自缢。”被人发现救起后,西门庆来看她,她说:“你原来就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玉箫劝她说:“恁妙龄之时,一朵花初开,主子爱你,也是缘法相投。你如今将上不足,比下有余。守着主子,强如守着奴才。他去也是去了,你恁烦恼不打紧,一时哭的有好歹,却不亏负了你的性命?常言道:做一日和尚,撞了一日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头上了。”后来,潘金莲又分别唆调孙雪娥和宋惠莲,致使二人吵骂起来。惠莲道:“我是奴才淫妇,你是奴才小妇!我养汉养主子,强如你养奴才!你倒背地偷我的汉子,你还来倒自家掀腾!”这几句话分明戳在雪娥身上,那雪娥怎不急了。那宋惠莲不防他,被他走向前,一个巴掌打在脸上,打的脸上通红的。说道:“你如何打我?”于是一头撞将去,两个就揪扭打在一处。吴月娘走来骂了两句,去了。惠莲走到房内,倒插了门,哭到掌灯时分,“可怜这妇人忍气不过,寻了两条脚带,拴在门楹上,自缢身死。”
看了宋惠莲上吊的故事后,读者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宋惠莲本是个攀高枝的人物,为了攀高枝,她才背叛了丈夫跟西门庆通奸。来旺听说后打了她,她断然否认奸情。她虽然不想伤害丈夫的性命,但她仍无悔改之意,她建议西门庆“休放他在家里,使的他马不停蹄才好”.这样的女人,怎么会因其丈夫被递解回原籍而恼羞成怒死了呢?这样岂不正好能达到她提出的不放他在家里的要求!她如果真的看透了西门庆,大可以离开西门家,追随丈夫回徐州;或者洁身自好等待丈夫回来,有什么必要去死?第一次上吊被救后,玉萧劝她:“守着主子,强如守着奴才。”这话其实很符合宋惠莲的思想,她若没有这种思想,就不会跟西门庆偷情啦!她本来就不是贞洁的女人,作蒋聪妻时就跟来旺通奸,现在又背叛了来旺,来旺被流放不会使她失掉新得到的地位和利益,她没有什么难活下去的理由。后来,作者又为她的死增添了一个新的情节,让潘金莲火上浇油,她分别调唆孙雪娥和宋惠莲,让她们吵闹起来。然而这也不合理。与潘金莲多次发生矛盾的孙雪娥怎么会轻易相信潘金莲的话?宋惠莲也不会相信潘金莲的话,要知道她现在连西门庆的话都不信了,又怎么会相信潘金莲呢?从对骂来看是宋惠莲占了上风,对打也没吃亏,仆妇与主子的妾打架,更丢人的应该是孙雪娥。宋惠莲仍然没有死的理由。
作者为什么一定要让宋惠莲死呢?值得注意,第一次上吊被救下来的还有李瓶儿,她采取了“情感”的方式得到了西门庆的原谅,与宋惠莲坚决上吊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惠莲私通西门庆的故事,实质上与李瓶儿招赘蒋竹山的故事很相似,不同处是宋惠莲背叛的是丈夫来旺,而李瓶儿背叛的则是情人西门庆。既然这两个故事的情节都不够合理,既然它们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不妨通过它们的对比来认识这两个故事的实质:宋惠莲上吊被救后,骂西门庆“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这说明宋惠莲看透了西门庆的本质。李瓶儿上吊被救后受到了西门庆的鞭抽,还教他脱光衣裳跪着,这时李瓶儿想:“我那世里晦气,今日大睁眼又撞入火炕里来了”.这说明李瓶儿也看透了西门庆,既然如此,她怎么还会“情感”西门庆呢?不合理。宋惠莲上吊被救后,虽然西门庆说尽了好话,宋惠莲还是要再次上吊死了,李瓶儿上吊后居然挨了打,火上浇了油,有什么理由不再次上吊呢!可见李瓶儿应该像宋惠莲一样,应该再次上吊去死。
值得注意,第19回写过李瓶儿“情感”西门庆后,就不再写李瓶儿的故事,前面第五章我们已经证明李瓶儿是《金瓶梅》的女一号,既然如此,作者怎么会只写了她的一回故事就转移了描写目标,这不符合一般的写作规律。接着,《金瓶梅》写了两回吴月娘的故事后,就连写了五回宋惠莲上吊而死的故事,让读者读后不能不觉得这里的写作方法出现了“喧宾夺主”的不合理现象。其实,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第22-26回所写的宋惠莲死于上吊的故事,实质上就是李瓶儿死于上吊的变形写法。由于作者不愿意直接写李瓶儿死于上吊,才采用了明借宋、暗写李的写作方法,让故事的时空和人物都发生了变化。这样,既可以表明故事的真相,又能把李瓶儿从死亡中暂时借出来,以便让她和从《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故事中暂时借出来的潘金莲合演《金瓶梅》的故事。所谓喧宾,其实只是换了服装的主角罢了,这当然就不是什么喧宾了。君不见李瓶儿似乎对此事毫不关心嘛,来旺受冤枉她没有任何表态;宋惠莲第一次上吊被救,李瓶儿也没有同病相怜,而是无动于衷;宋惠莲最后吊死了,她也没有联想自己上吊的事,没有任何震动,也没有任何同情。当然,她怎么可以对自己的替身表态呢?
四、书童与李瓶儿的情外情
(一)书童与李瓶儿的关系
第31回写李知县听说西门庆做了提刑官,便差人送羊酒贺礼来。又拿帖儿送了一名小郎来答应,“年方一十八岁。苏州府常熟县人,唤名小张松。原是县中门子出身。生的清俊,面如傅粉,齿白唇红,又识字会写,善能歌唱南曲。西门庆一见小郎伶俐,满心欢喜,留下他在家答应。改唤了名字,叫做书童儿。不教他跟马,教他专管书房收礼帖,拿花园门钥匙。”故事说书童原名叫张松,张与脏音近,“松”与“song”同音,民间说男人的“熊”是“song”.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作者十分讨厌书童这个人物,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张松--脏“song”.从书童来西门庆家的时机可以看出,他来的时候正是李瓶儿得宠之时。
第34回写韩伙计之妻与小叔子通奸被几个光棍抓住,应伯爵找西门庆帮忙,西门庆打了几个光棍。应伯爵又来找书童帮忙,说那伙人家属,“昨日晚夕到我家,哭哭啼啼,再三跪着央及我,教对你爹说。我想,已是替韩伙计说在先,怎又好管他的,惹的韩伙计不怪?没奈何,教他四家处了这十五两银子,看你取巧对你爹说,看怎么将就饶他,放了罢。”因向袖中取出银子来,递与书童。书童道:“昨日吴大舅亲自来和爹说了,爹不依。小的虼蚤脸儿--好大面皮!实对二爹说:小的这银子,不独自一个使,还破些铅儿,转达知俺生哥的六娘,绕个弯儿替他说,才了他此事。” “知俺”二字至少表明李瓶儿对书童有知遇之恩,与“生哥”二字连在一起就不能不让读者怀疑这话是不是有暗示官哥是书童之子的意图呢?当然,从常理说书童不可能这样讲,但是不能排除作者有这样写的可能。
于是故事写书童买了下饭,提了一坛金华酒到李瓶儿房中,“见瓶儿在描金炕床上,舒着雪耦般玉腕儿,带着镀金镯钏子,引着玳瑁猫儿和哥儿耍子。”书童说:“小的不孝顺娘,再孝顺谁!”于是把应伯爵所央四人之事,从头诉说一遍,“央及小的先来禀过娘,等爹问,休说是小的说,只假做花大舅那头使人来说。小的写下个帖儿,在前边书房内,只说是娘递与小的,教与爹看,娘再加一美言。况昨日衙门里爹已是打过他,罪儿爹胡乱做个处断,放了他罢,也是老大的阴骘。”李瓶儿笑道:“原来也是这个事。不打紧,等你爹来家,我和他说就是了。”于是不吃小钟,“旋教迎春取了付大银衢花杯来,先吃了两钟,然后也回斟一杯与书童吃。”书童道:“小的不敢吃,吃了快脸红,只怕爹来看见。”李瓶儿道:“我赏你吃,怕怎的!”于是磕了头起来,一吸而饮之。“李瓶儿把各样嗄饭拣在一个碟儿里,教他吃。那小厮一连陪他吃了两大杯,怕脸红就不敢吃,就出来了。”
- 上一篇:《金瓶梅》中人物生辰八字的特殊意义(2)
- 下一篇:李瓶儿究竟是怎样死的?学会合理解释故事情节中的矛盾(3)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