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鉴定作者的科学方法,学会用干支方法鉴定作者(2)
(三)五年连续干支谜的谜底
解决了四年连续干支谜的谜底,现在我们该解决连续五年干支的谜底了。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这个五年连续干支谜的谜底当然不应该是陈经济的故事,因为前边已经指出写他死于嘉靖39年庚申年。那么,它的谜底是什么呢?直到看到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段连续五年干支代表的就是作者王寀在国子监学习的年代。请注意《徐州志》明确记载王寀出任徐州判官在万历元年,《景州志》又记载王寀是纳贡监生,曾任鸿胪寺序班。所谓纳贡监生,指的是通过交纳足够的资金,才能取得入学国子监资格的监生。国子监结业后才会有监生的功名,才能做官。据《明史》卷69、1676页记载:“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从《景州志》的记载看,王寀国子监结业后首先出任的是鸿胪寺序班。按规定序班是从九品、判官是从七品,他是哪一年升任从八品,又是哪一年升任从七品的呢?按明朝制度,三年考试一次,称为“考满”,考满合格者才能升一级官职。判官是从七品,由从九品升到从七品需要升迁两次。王寀只有通过隆庆二年(1568年)和隆庆五年(1571年)两次官员考评,才能于隆庆五年升任从七品,等待接受新官职的任命。据《徐州志》记载恰巧隆庆六年徐州需要新添一名管堤判官,这时他才有机会被任命为徐州判官,由于从北京到徐州路远,直到万历元年(1573年)才到任是合理的。可以推导出王寀任鸿胪寺序班的时间是嘉靖44年(1565年),这也就是他在国子监结业的时间。再根据国子监学习需要四年,而且要跨年度,可以推导出王寀上国子监的时间是嘉靖40年(1561年)。值得注意,王寀在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嘉靖40年(1561年)至嘉靖44年(1565年)的干支恰是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这五年就应该是连续五年干支谜的谜底。
现在把五年连续干支的谜底也写在谜题记录纸的下面,我们就会看到:
谜题:丙辰、丁巳、戊午、己未 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嘉靖: 35 、36 、37 、38年 40 、 41 、 42 、 43 、44年
谜底:陈经济死前最后四年故事 王寀上国子监的真实历史
从记录纸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头年庚申年(嘉靖39年)既是陈经济故事的断头年;也是历史人物王寀历史资料断头年,因为从史志记载只能推导出他上国子监的最早一年是嘉靖40年。此前的嘉靖39年他做什么了,历史没有记载,也不能根据历史记载推导出来。该怎样才能知道王寀在他历史断头年庚申年(嘉靖39年)的踪迹呢?仔细研究《金瓶梅》就会发现有两段故事与此事有关。
(四)嘉靖39年王寀的踪迹
一段故事是第67回写的,孟锐对应伯爵说:“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荆州买纸,川广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贩毕货就来家了。此去从河南、陕西、汉州去,回来打水路从峡江、荆州那条路来,往回七八千里地。”伯爵问:“二舅贵庚多少?”孟锐道:“在下虚度二十六岁。”由于第68回第一页写“到十一月初一日”,“月娘独自一人,素妆打扮,坐轿子往乔大户家,与长姐做生日。”可见孟锐说的“出月初二日”指的是11月初二,从这一天开始他就去贩货了。
另外一段故事是第67回写的,李衙内听说孟二舅来探望赶快接见,其实是陈经济冒充的。陈经济道:“在下因在川广贩货,一年方回。不知家姐嫁与府上,有失亲近。今日敬备薄礼,来看看家姐。”一年方就回这个写法明显不合理,第67回故事已经交待孟锐26岁11月初二去贩货,如果一年就回来了,那就意味着他27岁是在川广贩货,28岁11月才回来。但是第99回故事交待陈经济已经在他生日5月25日之后不久就被杀了,他怎么可能在28岁11月之后来冒充孟二舅呢?这只能证明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陈经济冒充孟锐的故事呢?看来正是为了表现他在庚申年(嘉靖39年)二十七岁时曾经南游川广一年。既然作者能让陈经济冒充孟锐,他为什么不可以借虚构的陈经济的故事让孟锐表现王寀的真相呢!因为故事交待孟锐是在28岁11月回来的,这就正好能赶上嘉靖40年国子监的招生,正好能跟王寀上国子监的真实历史年代接上茬。如此说来,作者虚构陈经济冒充孟锐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暗示王寀在他历史断头年庚申年(嘉靖39年)的踪迹。
《金瓶梅》中有许多回前诗可以证明作者的确南游了川广,例如,第74回回前诗写:“昔年南去得娱宾”,“别后清清郑南路,不知风月属何人”;第59回回前诗写:“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第36回回前诗写:“富川遥望剑江西”,“问安已负三千里”.诗中说的“灞上”指西安,“汉南”指荆州,“富川”在广西,“剑江”乃今贵州清水江,“郑南”指“南郑”,是陕西汉中的首府。其他的回前诗还提到“蛮酒”、“蜀笺”等词。这里所提到的地点跟孟锐说的南游路线相当一致,与《金瓶梅》其他故事均无关系。看来,作者的确曾经南游川广,他在南游中觉醒了,下定决心与不光彩的过去一刀了断,这就是陈经济27岁断头故事的真正涵义;于是他决定嘉靖40年去上国子监,从此走上了仕途。可见嘉靖39年是作者王寀与旧生活断头的一年,也是他过渡到新生活的关键一年。
(五)连续十年干支的重大含义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庚申年(嘉靖39年)既是陈经济被杀的一年,也是作者王寀南游川广的一年。两者相比,由于陈经济断头的故事是虚构的,而且与第92回写的陈经济冒充孟锐去找孟玉楼的故事情节互相矛盾,解谜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发现作者的真相,虚构的故事怎么能作为我们研究《金瓶梅》的思考依据呢!所以我们不应该把陈经济断头的故事作为庚申年(嘉靖39年)的谜底,它只能提醒我们认识四年连续干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的谜底而已,其实应该把王寀南游川广的事实作为庚申年(嘉靖39年)的谜底。
现在把庚申年(嘉靖39年)的谜底写在谜题记录纸的下面,我们就会看到:
谜题:丙辰、丁巳、戊午、己未 (庚申) 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嘉靖: 35 、36 、37 、38年 (39年) 40 、 41 、 42 、 43 、44年
谜底:陈经济死前最后四年故事(王寀南游川广)王寀上国子监的真实历史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连续十年干支、连续十年嘉靖年代,中间不缺一天,既无断头也没有重复。该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呢?故事人物陈经济的故事年代怎么会跟历史人物王寀的历史年代连续起来呢,我们认为合理的解释只能有一个:王寀是《金瓶梅》作者,陈经济是他写在故事中的报仇化身,实质他们是同一个人,否则他们的年代怎么可能连续起来呢!两段干支谜团正是作者王寀写在《金瓶梅》中鉴定作者的科学方法,它可以确切证明《金瓶梅》作者是曾任徐州判官的北京景州人王寀。其他人怎么会这样写呢?也写不出来这样的内容;谁又愿意这样写呢!因为这样写只能证明历史人物王寀是《金瓶梅》作者;作者之所以要在两次算命中说到两段连续嘉靖年代,却将嘉靖39年这一年空了下来,既是为了借此显示该年对于作者的特殊重要意义,也是为了表现这一年与前后两段连续干支的连续关系,以便读者能够发现嘉靖39年的真相,并最终能够证明王寀是作者。不如此写,该怎样才能表现出嘉靖39年以及它在前后两段时间中的重要性呢?该怎样才能说服怀疑的人相信徐州判官王寀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呢?这个结论与《金瓶梅》全部故事以及作者的写作感情和写作方法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不仅是“局部的、细节的和小范围的一致”,而且是“整体的、框架的和大规模的一致”.例如《金瓶梅》采用的托名清河实写徐州的写作方法暗示作者是“三泉主人”,就跟鉴定王寀是《金瓶梅》真正作者的干支鉴定法是一环紧扣一环的,读者如果不带偏见,读到这里能不心服口服承认王寀是《金瓶梅》作者吗?能不心服口服承认四百年人们没有真正读懂《金瓶梅》吗?
其他任何“作者说”都不能合理解释作者在《金瓶梅》中写作的这两段干支谜团,除了这种干支鉴定法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如此确切地证明《金瓶梅》作者,有一些人盼望古籍或古墓中有一天能发现证明《金瓶梅》作者的证据,这只是痴人说梦,永远也不可能发生,即便有此发现仍然需要深入考证它是否可靠,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证明仍然是不能成立的,又怎么能否定已经被作者写作在《金瓶梅》故事情节中的干支鉴定法呢?根本不可能。干支鉴定法是最科学的,它已经一锤定音。
两段干支谜为什么是分别写在李瓶儿和西门庆这两个主题人物的算命词中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呢?这是因为他们是形成作者冤仇的始作俑者。陈经济故事最后四年(嘉靖35-38年)的干支是颠倒了顺序写在李瓶儿的算命词中,可以表示作者的苦难生活是由李瓶儿一手造成的,那是他被颠倒了的生活。历史人物王寀上国子监的年代(嘉靖40-44年)干支,按正顺序写在西门庆的算命词中,可以表示作者是因为上了国子监才走上正途,才有可能写出《金瓶梅》。读者应该能记得第42回曾经写王三官问“许不与”借钱入武学的故事,这个“许不与”就应该是他的后父,在《金瓶梅》故事里就是西门庆。正因为“饶贴亲娘还磕头”是王寀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他对此感到极度的痛苦,所以他写作《金瓶梅》时根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为此,他不愿意写花子虚和李瓶儿有儿子,宁愿让自己的化身陈经济以西门庆女婿的身份出现在《金瓶梅》故事中。所以他也不愿意承认后父曾经给他钱让他上了国子监。但是,他又要“明心见性”如实地写作《金瓶梅》,所以他要把上国子监的年代写在西门庆的算命词中,借以表现事实真相,正是因为上了国子监才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他被颠倒了的生活才又被颠倒过来。这样解释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 上一篇:《金瓶梅》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2)
- 下一篇:《金瓶梅》中人物生辰八字的特殊意义(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