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人,出身贫苦家庭。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人蜀,在成都称帝登基,建立大西政权。
关于张献忠,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1646年七月,张献忠波迫撤出成都前,花费巨资存锦江筑起高堤,又命人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并将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宅埋在坑中,最后决堤放水淹没宝藏,此举被称为“水藏”。
据称,张献忠留有一张藏宝图,并在埋藏金银的地方以石牛和行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地区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有个叫杨白鹿的晚清贡生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临死前又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还送其一张减宝图。马昆山立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招收了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了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没备,于1938年9月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几天后,果真挖出了大石牛和大石鼓!马昆山欣喜万分,加紧挖掘,不久又传来喜讯:大坑旁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成都。马昆山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准备了大批箩筐、扁担,又订购一部起霞机,准备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只不过是三大箩筐小铜钱!
那么,被水藏的金银财宝到底在哪里呢?
在彭山汀口镇(位于锦江的下游)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不同的是,歌谣中的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在江口镇石盘山曲折的山路尽头,一条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与之遥遥相对的石虎由于受到江水的冲刷,头部已被毁坏,但虎身仍清晰可见。石龙对着石虎,那金银万万五又会在哪里呢?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好改道水路出川。当船队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明参将杨展部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就沉没在这段水域中。而《蜀难纪实》中的说法是: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本来打算在重庆下游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将木头打捞上岸,可运至在江口镇遇到阻击,于是,大量金银也就沉没于此。
《彭山县志》中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看来,部分沉银被打捞起来充实了清朝国库,但沉银谜踪却并未就此结束。
2005年4月20日,在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挖掘出了一些银锭。出土的银锭藏匿于呈两个半圆形的木筒内,木筒长118厘米,外径18厘米,两头用铁丝箍紧。银锭分别重1800余克,呈船形,正面还刻有铭文,如“崇祯十年八月银匠姜国太”,“京山县十五年饷银肆十两”等。从铭文中可以看出,银锭来自湖南、湖北地区,为崇祯时期的税银。这一发现与张献忠转战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
三百多年来,“张献忠沉银之说”一直是一个谜团,然而,出土银锭与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评论 0 条 / 浏览 6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