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鸳鸯阵
鸳鸯阵是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由唐顺之创立。那么鸳鸯阵是一个什么样的阵法?
因为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于是被命名为”鸳鸯阵“。
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其阵法特性在要求阵法突出单方面用途的古代独树一帜,尤其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优势非常明显。毕竟比较全面的阵法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全面,其缺点反而什么是都不够优秀。但其主要的对手是当时为祸一方的倭寇就不同了。
这个主要的对手便是倭寇。有道是“宝刀近出日本国”,在面对完全继承春秋战国时代并发展出“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技术的日本倭寇时,此阵更有奇效,其中狼筅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戚家刀更是专门针对日本刀中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的不二法宝。
此阵通过变阵可达到“正”对“奇”的功效,对于戚继光死后便发生的七年战争(壬生之战)的后期作战有很大的贡献。
中国阵法自古便有,其中阵法多不胜数,这是一种专业兵种从战时征召领民的方式中的一种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