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出恭
古代俗称入厕为出恭,也就是上厕所的意思。古代基础设施与现代科技还有差距,我们也很好奇古时候人们、尤其是皇帝后妃出恭的流程是怎样的?
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记载。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太后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官房里放有干松香木细末。太监要把用绣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请安以后,打开黄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中,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放进壁虎嘴里;太后完事后,由宫女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然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完脏物后,擦洗干净,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等下一次使用。
宫中虽然可以如此,羁旅途中自然不能这样繁琐,一路车马,也不方便端来端去的。这不用我们操心,早有人替太后老佛爷想好了。1903年3月,慈禧以恭谒西陵为名,要乘上火车抖抖威风。卧室内,面对着车窗放置着特制的铁床,床上被褥枕头应有尽有,用幔帐围着。床的一侧有门,打开即是大小便用的如意桶。桶底铺着黄沙,再灌进水银,粪便落入不见痕迹。桶外用宫锦绒缎套罩着,看上去像一个绣花坐墩。
清史家孟森的描述是:“……车中备铁床、裀褥枕被,花车原有卧榻置不用,计吸鸦片烟非此不适故耳。床横置,面车窗,以幔围之,床身购诸肆,嫌柱稍高,截其脚而移高其床面。床侧一门,启之即如意桶。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外施宫锦绒缎为套,成一绣墩。车身亦(遍)套黄绒,而以缎贴里。”这种如意桶,可算是当时登峰造极的高级卫生设备了。
古代的便器长啥样?
皇帝们多半使用便壶来解决问题,而不亲自上厕所。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便器发展到清朝,已体现出极强烈的人性关怀特征。清代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皇帝、妃嫔们使用的“官房”是十分讲究的,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制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锡质官房为椭圆形,盆上有木盖,正中有钮;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
古代太监的秘密工作
明朝宫里头的太监大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到了清代,太监的工作有了更细的划分。有的太监干的事情更是令人无法想象。据太监回忆录记载,有的太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观察和品尝皇家的粪便,包括皇帝、皇后、皇太后以及众多妃子的粪便。每当主子们出恭完毕,总有太监第一时间要看一下他们的粪便。
为什么?很简单,太监要根据排出粪便的情况,来分析皇帝的饮食。而负责这种工作的太监多少都要懂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通过粪便的形状、气味、颜色来判断皇帝每天缺什么,应该如 何进行调理。并通知御膳房和御茶房配制相关的食品。比如说如果皇帝上火了,太监就要御药房简单开些方子;如果皇帝缺蔬菜了,那么就要御膳房多做一些蔬菜;总之他要根据皇帝的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皇帝补充他相对缺少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