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明代近海繁华贸易岛屿堪比“上海” 后被明军抹杀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本文摘自《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作者:王浩,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朝大才子汤显祖的这两句话显然和王直无缘。

王直出生在皖南山区——徽州歙县。徽州四面环山,山高坡陡,田地贫瘠,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在文人眼里山清水秀,在当地人看来只觉得是穷山恶水,要想有出路,只有走出大山闯荡。徽州有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自小就“往外一丢”的王直起初和同乡徐惟学一起做私盐买卖。明清两朝,贩盐本是徽商起家的产业,清朝显赫一时的扬州大盐商几乎都是徽州人。徽州人做生意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著称,所以明清两代喜欢称徽商为“徽骆驼”。不过,“少落魄,有任侠气”的王直与他的老乡们不同,他有着不受法制拘束的自由梦想。

一天,王直做生意来到浙江沿海,眼望着辽阔的大海,王直浩叹一声:“中国法制森严,动辄触禁,孰与海外乎逍遥哉?”

混不下去了,做亡命一搏,北方人选择“下关东”,南方人则是“下海”。

王直不愿做忍辱负重的骆驼,他要做遨游四海的龙。

舟山群岛中有两个对峙的不起眼小岛,名叫双屿。岛上草木不丰,禽鸟不群,但南北水陆相接,是天然的深水海港。十六世纪的海上探险家葡萄牙人看中了这里天高皇帝远的独特地理条件,把第一间货物仓库盖在了岛上。此后,中国走私海商林碧川、李光头、许栋也把据点设在了此处。

嘉靖十九年(1540年),往日鸟不生蛋的双屿岛上,已经有长住居民约三千多人,其中葡萄牙人约有一千二百人,岛上有居家、教堂、医院、裁判官、仓库、交易所,俨然欧洲中等规模的集市。当地人丝毫不排挤碧眼焦须的外国人,“同舟之济,三尺童子亦视海贼(葡萄牙人)如衣食父母”。明朝和世界各国的商品在这里交换、中转、集散,来自日本、西班牙的白银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由这里进入世界。当时的双屿岛被后世的历史学家惊叹为“16世纪的上海”。

王直下海后的第一站就是双屿岛。他投奔了许栋——一个徽州老乡。许栋集团是武装走私船队,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王直凭借足智多谋和做生意的才能深受许栋器重,初任许栋的“管库”,因表现出色不久被提拔为“管哨”,成为许栋集团的主要头目之一。史载王直“多智略,善施与”。在变幻莫测的海上生涯里,没有智谋只能当小卒出苦力,而善于笼络人心则是首领人物的必备素质。这期间,王直指挥走私船,运载生丝和硝磺等违禁品,远渡日本、暹罗、西洋诸国牟取暴利,如鱼得水。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日本历史走向的大事,王直恰逢其会。

据日本文献《南浦文集·铁炮记》中的记载:公元1543年8月,有一艘葡萄牙船到达日本南部的种子岛,岛上居民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南蛮很害怕,语言不通也无法交流,所幸自称为“五峰”的王直随同在船进行了翻译,日本人就此向“南蛮”购买了新式武器火绳枪,这就是日本鼎鼎有名的“铁炮传来”事件。不经意间,王直在近代日本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双屿港注定成为不了上海。因为走私活动的猖獗和倭寇的侵扰,明王朝早已把这个“走私犯兼倭寇的巢穴”视为眼中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闽浙总督朱纨调集两省水师六千人、战船三百八十艘进攻双屿,战火迅速弥漫了不到一百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居民死伤惨重,双屿岛被完全从地图上抹去了。

王直逃生了,这场灾难对他的惟一好处就是:因为许栋在混乱中不知去向,余党推举他做了新的首领。

带着惊魂未定的部下,王直重新挑选了舟山烈港为新的走私贸易基地。

分享到:
上一篇:让村民换个活法 王文忠的富人治村路
下一篇:唐太宗篡改过国史吗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1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