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黄炎培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毛泽东则是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领导人之一,两人都是心系国家的爱国伟人。二人之间也常有书信往来,畅谈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这段对话也被称为“窑洞对”。
1945年黄在延安同毛泽东谈话时讲到: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他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见解后,毛泽东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调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认为:“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在黄炎培与毛泽东交往中的一个故事可见他耿直的性格。黄炎培藏着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毛泽东知道后就借来一阅,约好一个月归还。但只过了一周,黄炎培就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归还。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失信。”又过了几天,黄再打电话,毛泽东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等到一个月期满,毛泽东命人把书法用木板夹好,限令零点前必须送到。毛泽东说黄炎培“索帖”的行为是:“不够朋友,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