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3)
三、1949年后港台地区的研究状况
1949年之后,港台地区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数量不多。1957年,刘瑞滔主编的《港粤澳名牧生平》第一集,由“中华基督徒送书会”印行。该书介绍广东与港、澳地区早期华人牧师的生平。1960年,简又文在香港出版了《中国基督教的开山事业》一书,简要介绍新教在华早期活动各方面的状况,包括马礼逊等新教传教士的小传、他们的活动、若干早期华人牧师、教徒的小传等。1968年,罗彦彬编著的《中华礼贤会在华传教史》由礼贤会香港区会印行。
香港地区真正在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史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是现任香港基督教文化协会会长的李志刚牧师。他作为神职人员,20多年来长期坚持勤奋的研究探索,至今已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几种研究著作。1985年,李志刚的《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以鸦片战争前后新教传教士的在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鸦片战争前的内容为主,部分章节兼及鸦片战争后的史事。作者在第1章《序论》中简述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概况,以下各章分别对鸦片战争前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史实,包括马礼逊牧师的来华、传教士与十三行的关系、传教士的中文出版事业、传教士的教育事业、传教士的医药传道事业、传教士的宣教事业、郭士立和罗孝全与洪秀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作者所搜集利用的资料,较之上述大陆地区的各种研究著作,都远为丰富;在各章中对各方面的史实的研究,也是大大超过了迄今为止的所有中文著述的。因此不少大陆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讨论有关问题时,都引用该书的资料以为研究依据。可以说,这部著作是迄今所有研究传教士问题的中文著作中最有学术价值的一部。当然,由于可以理解的一些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该书也还存在值得商讨之处:其一,作者对新教传教士与西方政治势力的关系,未予充分讨论;其二,由于在时间上大致以《南京条约》签订前后为界,部分问题的论述未能完整;其三,对于伦敦会马礼逊以外其他差会及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也未能予以系统的研究;
四,在资料方面还受到一定的局限
李志刚牧师还有其他几种著作。1987年,他的论文集《香港基督教会史研究》由香港道声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几篇论文研究早期新教传教士的问题:《早期传教士由澳迁港之事业及贡献》、《香港基督教首次会议之新探》、《马礼逊纪念学校的创立经过及影响》和《郭士立牧师在港之历史及其所遗中文资料》。这几篇论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的相关内容有所补充。1992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又为李志刚出版了《香港教会掌故》一书。这本通俗的历史知识读物,以精练而富有趣味的语言,叙述香港教会史,其中前面的几篇掌故,是以早期新教在华活动为内容的。李志刚还分别于1989、1994和1997年在台湾宇宙光出版社出版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论文集》一、二、三集。这其中有多篇文章属于他所擅长的领域–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研究,有关马礼逊、裨治文、郭士立等传教士的研究颇为深入。
台湾地区的有关研究成果比香港要少,没有直接研究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专著。1968年,杨森富的《中国基督教史》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的写作模式和基本内容均与王治心的《中国基督教史纲》相似,篇幅也相埒。论述早期新教传教士的部分,也基本上与后者相似。1977年,林志平主编的《基督教入华一百七十周年论文集》由宇宙光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为纪念马礼逊来华而编著,所收的几篇论文涉及到中国基督教史多方面的问题,但专门讨论早期新教传教士的只有林治平的《平民中的英雄——马礼逊》一文,作为附录收在书中。1981年,宇宙光出版社又出版了林治平主编的《近代中国与基督教论文集》,其中王树槐的《卫三畏与<中华丛刊>》一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卫三畏在《中国丛报》出版过程中的作用。1983年,查时杰主编的《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由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梁发、王元深和何进善的小传。
- 上一篇: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2)
- 下一篇: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4)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