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二)西夏的建国
作者:范文澜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一○三一年,德明病死。在对外作战中立有大功的太子元昊,继承德明的职位。宋朝封元昊定难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元昊统治时,适应着党项族历史发展的要求,建立了党项族的国家——夏国。

  

  一、夏国的建立

  

  继迁、德明以银、夏等州为基地,不断展开对外掳掠。散处各地的党项部落,也在联合对外作战中,不断掳获外族奴隶。德明时,依附宋朝,转而对回鹘、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极大地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的领域。

  元昊继续统率党项部落,向吐蕃、回鹘进攻。一○三三年,元昊战胜吐蕃唃厮罗(唃音谷g()部,攻破犛牛城。一○三六年,又西攻回鹘,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统治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

  领域的扩展,被统治的外族分子的大量涌入和俘掠奴隶的急剧增加,原来以兴州为中心的松散的部落联合,显然已经不够了。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实行阶级压迫的统治机关,以保护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统治奴隶和各族人民。建立国家的条件,日益成熟了。

  唐末宋初以来,拓拔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他们以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形成暂时的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对外掳掠。历史形成的这种特殊的状况,不仅越来越不能适应党项奴隶制发展的要求,而且日益成为发展的障碍。

  在党项族这样一个历史转变的时期,党项贵族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早在德明时,以德明和元昊为代表,便对党项的发展道路展开了争论。德明主张继续维持现状,依附宋朝。他说:“我族有三十年不穿皮毛,而能穿着锦绮的衣服,这都是宋朝的好处。”元昊说:“穿皮毛,事畜牧,是我们本来的习俗。英雄应当成霸王之业,何必穿锦绮。”党项贵族接受宋朝的赏赐,部落居民穷困,矛盾也日益尖锐。元昊对德明说:“我们所得俸赐,只归自己。可是,众多的部落都很穷困。我们失掉了部落,还怎么能自守?不如拒绝朝贡,练习兵事,力量小可以去掳掠,力量大还可夺取疆土,上下都能富裕,何必只顾我们自己。”德明死,元昊继立,便按照他自己的主张,摆脱宋朝的控制,按照党项奴隶制发展的道路,建立起夏国。

  建国诸措施 元昊建国时,野利部的野利仁荣成为他重要的支持者。野利仁荣通晓党项和汉族的文化。他提出“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主张按照党项本民族的状况和风俗,“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以刑赏”。以兵马为务,反对讲礼乐诗书。依据这个方针,元昊在建国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西夏宫印

  秃发——元昊继立,首先下令秃发。即推行党项的传统发式,禁止用汉人风俗结发。元昊首先自己秃发,然后下令境内人民三日内必须秃发,不服从命令者杀头。

  改姓立号——废除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氏和赵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又废去宋朝西平王的封号,用本族语称“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号——德明时用宋朝年号纪年。一○三二年,元昊自立年号显道。一○三四年,改年号开运、广运。一○三六年,又改为大庆。

  建都立国——一○三三年,元昊把兴州升为兴庆府,扩建宫城殿宇,作立国的准备。一○三八年,元昊正式建国号大夏,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景宗)。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

  立官制 夏景宗元昊建国后,在他的周围建立起一个统治机构。由于夏国境内存在着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采择宋制建立官职,一面又设党项官,两个系统并列。同时也有了司法官,并逐渐出现了法律。

  汉制官职——夏国仿宋制,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两班。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和枢密使。设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司监察。中书、枢密以下有三司、翊卫司(翊音奕y@)、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飞龙苑、文思院等机构。一○三七年,增至十六司,管理政务,官员由蕃、汉分别担任。野利仁荣、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张文显等分任中书、枢密、侍中等官。一○三九年,又仿宋制,设尚书令,总管十六司事。

  

  

  西夏王陵园出土的琉璃瓦当和滴水

  党项官职——专授党项人的官职,有宁令、谟宁令、丁卢、丁弩、素赍(音肌j9)、祖儒、吕则、枢铭等。野利仁荣任谟宁令(天大王),在党项官员中,处在极高的地位。

  

  

  西夏文审判书

  

  

  西夏简图

  司法——《辽史·西夏外纪》记载,夏有专司曲直的“和断官”。元昊建国前即注意法律,案上常置法律书。后来,还陆续出现了官修的审刑、治狱的专书,夏国的法律和监狱也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建立起来了。

  定兵制 党项部落住帐幕,一家称一帐,小部数百帐,大部千余帐。男子年过十五成丁。每逢发生战争,各部落出丁作战。元昊建立夏国的军队,各部落每二丁取“正军”一人,配备随军服杂役的“负担”一人,合称一“抄”。原来是以四丁为两抄,同住一帐幕,后来改为三丁同住一帐幕,即二正丁合用一“负担”。正军每人给马、驼各一,如倒毙需赔偿,称为“长生马驼”。

  

  

  西夏文铜牌

  擒生军——元昊又设立十万擒生军,是夏军的精锐,职责是在作战中掳掠生口作奴隶。擒生军有三万正军,七万“负担”,每一正军平均有“负担”两人以上,大概装备特别精良。又有炮手二百人,称“泼喜迭”,立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拳大的石弹攻击敌人。擒生军的设立是夏国兵制中的一大变革,它使夏景宗元昊为首的皇室贵族拥有最强大的兵力,也使夏国拥有众多的国家奴隶,各部落首领无法与之抗衡了。

  侍卫军——元昊选拔豪族子弟中善骑射的五千人,号“御国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每月给米二石,作为给养。这是一支侍卫军,又是一支质子军。它用来保卫夏国奴隶主的统治,又可用以控制各部落豪强。

  地方驻军——夏国各地方的军队仍沿用原来的部落组织形式,但各有固定的驻地,对居民实行区域性的统治。夏国发兵,用银牌召部落长面受约束。部落首领统领各部落兵,谓之“一溜”。全国共置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委任豪右贵族分别统帅部众。每一监军司都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左厢神勇军司驻弥陀洞,祥祐军司驻石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静塞军司驻韦州,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卓啰和南军司驻黄河北岸,右厢朝顺军司驻克夷门,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瓜州西平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剌海城,白马强镇军司驻盐州,黑山威福军司驻汉居延故城。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族豪右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数十人,由党项人和汉人分任。

  兵力部署——西夏的兵力重点,设置在以兴庆府为中心的一个三角线上,以七万人护卫兴庆,五万人镇守东南的西平府,五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左右两厢和河南北四条线上也配备了军队。其中左厢宥州路五万人和河南盐州路五万人防宋,河北安北路七万人防辽,右厢甘州路三万人防吐蕃和回鹘。每逢要向西用兵,则从东点集而西,要向东就从西点集而东,在中路就东西都向中集合。

  夏国出兵作战,仍保持着若干原始的风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领要刺血盟誓。元昊率领各部首领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猎,猎获野兽,环坐而食,共同议论兵事,择善而从。这实际上是一种贵族议事的制度。

  造文字 随着夏国阶级统治的建立,文字成为必需了。元昊通汉文。建国后与谟宁令野利仁荣,制成西夏文字十二卷。夏国文书纪事,规定一律用新制的夏国文字。一○三七年,设立国字院和汉字院。汉字只用于和宋朝往来的文书,同时以西夏国字并列。对吐蕃部落、回鹘和张掖、交河等地的各民族,一律用西夏国字,同时附列各民族文字。西夏文是依据汉字改制成的方体字。在夏国统治的近二百年中,一直行用。在夏国亡后,也还长久流传。西夏文字的创制,对夏国统治的确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礼仪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儒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昊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儒、道,元昊对他很是厌恶。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治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伦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昊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甘肃武威发现西夏文草书残页

  

  

  甘肃武威发现竹笔

  

  

  甘肃武威发现写本“会款单”

  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穿靴执笏,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制礼乐——元昊又参用宋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昊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

  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蕃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仿照宋朝的科举授官制,并借以推动夏国文化的发展。元昊反对儒学而又译读《孝经》,显然是为了适应氏族部落制的传统习俗的缘故。

  夏景宗元昊采取一系列的建置,完成了建立西夏国家的巨大事业。这是党项族历史发展中的一大事件,也是中华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夏国的出现,对我国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但正如一切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伴随着同旧事物的斗争一样,元昊建国前,也遭到了党项族守旧贵族的反抗。一○三四年,元昊母卫慕氏的族人、贵族山喜企图发动叛乱,谋杀元昊。元昊发觉了山喜的阴谋,把山喜全族处死,并毅然杀死母卫慕后,胜利地击败了贵族的反抗。

  

  二、对宋、辽的战争

  

  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又不能不和宋、辽发生冲突。夏景宗元昊经过了同宋、辽的激烈战斗,才使夏国的统治巩固起来。

  夏、宋之战 一○三八年十月,元昊建国称帝,宋朝大为震惊。这年十二月,宋仁宗命知永兴军夏竦(音耸s%ng)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准备出兵夏州。次年(天授礼法延祚二年)正月,夏景宗向宋朝进表,说明已建国号,称帝改元。但元昊名义上仍向宋称臣,请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宋朝君臣议论不决。六月间,终于下诏削去元昊的官爵,并在边地揭榜,募人擒捕元昊。又派庞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协同夏竦、范雍备战。十一月,夏军侵宋保安军,被宋部将狄青战败,损失帐二千余。一○四○年初,元昊侵宋延州,范雍惊惧不敢战。元昊派牙校诈降,范雍不再戒备。夏兵乘势攻保安军,袭击金明寨,生擒宋都监李士彬,乘胜取延州。范雍召部将刘平、石元孙来援。元昊伏兵三川口,生俘刘、石二将,进而攻破宋塞门寨、安远寨,获得大胜利。

  宋朝兵败,贬范雍,任命韩琦、范仲淹经略陕西。九月,夏兵侵三川寨,宋兵又败。天授礼法延祚四年(一○四一年)正月,元昊向渭州进军。韩琦命任福领兵出击。两军战于好水川,宋兵大败,任福战死。夏兵再次获得胜利。

  一○四二年闰九月,西夏兵再次出击。宋将葛怀敏屯驻定川寨。夏兵在夜间围城放火。宋将葛怀敏等十四名将官战死。夏军俘掳宋降兵九千四百余人,获战马六百余匹,乘胜直抵渭州,俘掠大批居民而回。

  夏军连续获胜,腐朽的宋朝连遭惨败后,不得不妥协求苟安。夏、宋往来交涉。一○四四年十二月定议,宋朝接受元昊建国时提出的条件,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称臣。宋每年,“赐”给夏国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在各节日和元昊生日共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衣著等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宋、夏恢复往来贸易。夏国经过连年的激战,终于获得宋朝的承认。

  夏、辽之战 元昊即位前,辽兴宗以兴平公主嫁元昊。元昊与契丹兴平公主不睦。一○三八年,契丹公主死。辽兴宗曾遣使诘问。西夏与辽,以大河相隔,无城堡可守。交界处的党项部落原来处于辽朝统治之下,西夏建国后,多叛辽附夏。一○四四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十万向西夏进攻。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东京留守萧孝友分三路渡河,战于贺兰山北。夏兵败退,拒守贺兰山。元昊向辽上表谢罪。辽将萧惠等以为大兵已集,应该乘胜进击。元昊突围反攻,大败辽兵。俘掳辽将萧胡睹等数十人。辽兴宗败回,与夏谈和。辽朝放回扣留的西夏使臣,元昊放回萧胡睹。西夏在建国前即依附辽朝以抗宋。元昊战胜辽兴宗,显示夏国有足够的力量抗辽自立。由此形成夏与辽、宋相互对峙的鼎立局面。

分享到:
上一篇:(一)党项族的对外掳掠和奴隶占有制的发展
下一篇:(三)蕃礼与汉礼、皇族与后族的斗争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00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