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著名媒体、舆论阵地《点石斋画报》,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经常以小说般的新闻高举“正确的舆论导向”大旗,迎合民众,在整个民族最悲痛的时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娱乐大众,至少起到了精神上的减轻痛苦的作用,难以磨灭。
我此前介绍过《点石斋画报》对甲午战争时中日两军朝鲜激战的激情报道,在该画报笔下,全国人民都知道失败之前,中国军队一直是捷报频传的。
该画报有一期讲述左宝贵战死沙场后,其夫人“痛夫情切”,“号召巾帼中之有须眉气者”,建立了一支娘子军,要“为夫报仇”,结果,皇上看过本章,止之曰:“中国堂堂之上邦,满朝文武,与左军门报仇者何患无人。何必使妇人从军,为外邦见笑耶?”遂不许为夫报仇之事。
看此画面,便知颇得戏剧《杨门女将》的真传,而我感动之下,也遍查史料,却难以发现有关此支未遂的娘子军的信息,估计又是《点石斋画报》的“新闻体小说”策划,百年前的传媒人,其忽悠和娱乐精神一定都不输于当代,这是值得中国千百万传媒人(包括策划人、点子大师们各色人等)学习继承的。
左宝贵此人,倒的确是当年难得的英雄,可惜英雄末路,生非其时,只有成就一段悲剧。《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列传二百四十七)是这么记载的:
二十年,朝鲜乱起,日本进兵。
朝议既决战,卫汝贵、马玉昆、丰绅阿各率所部往御之,宝贵自奉天来会,是为四大军。虑海道梗,乃绕道自辽东行,渡鸭绿江入平壤。是时叶志超虚饰战胜状,电李鸿章入告,遂拜总统诸军命。於是汝贵、玉昆军南门外大同江,志超部将江自康军北门外小山,宝贵任城守。
未止舍,日军猝至,宝贵与丰绅阿击卻之。敌退龙冈,分道来攻,又败之。志超乃聚全军为婴城计。
时宝贵扼玄武门,日军大队至。志超将溃围北归,宝贵不从,以兵守志超勿令逸。宝贵狃於捕马贼之功,颇轻敌。日军轝炮散置山巅,谍者以告,若弗闻。登城指麾,中炮踣,犹能言,及城下,始殒。其部将负尸开城走,遇日军,又弃之,於是诸军皆溃。事闻,赠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子国楫袭。记载得十分冷静、简洁。
左宝贵和当年不少抗日英雄一样,是从平息太平天国开始名将生涯的。1856年,因家贫,他携两个弟弟应募从军,编入江南军营,积战攻累升到提督,官声相当不错,民间口碑很好。
平壤战役中,他自知不免,居然穿上黄马褂、头戴双眼花翎上阵,亲自操炮激励将士,引来日军猛烈炮火,右肋、胸、喉各中一弹殉国,清廷抚恤甚厚。
有关其夫人组建娘子军之事,当是齐东野语,当不得真的。中国此类传奇历来不少,虽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但也展现了中国人在自我精神治疗方面的特殊能力。从历史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团体热衷于制造娘子军、儿童团的神话时,这个国家或团体估计也不会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了,“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些把戏!
至于如今网络上颇有“点石斋”遗风的中文战争幻想小说,诸如中国大军一举征服日本乃至美国之类等,端的是“满纸荒唐言、却无其中味”。痴人说梦有两种,一种是如曹公般“假予村言真事隐”,梦得清醒而痛苦,另一类便是黄梁一梦,饭没吃上、权且过过干瘾。
评论 0 条 / 浏览 92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