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3-26章 历史的转折
作者:刘凤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民国春秋》3-26章 历史的转折

博古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正报告;周恩来代表军委作了军 事工作的副报告;张闻天根据他和毛泽东、王稼祥共同草拟的提纲作了反对“左”倾军 事路线的报告;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

博古在报告中强调红军不能粉碎第五次“围剿”的种种客观原因,来掩盖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与博古相反,周恩来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 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他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 和李德;张闻天批评了“三人团”在指挥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战略战术原则:分 散使用红军兵力,用堡垒对堡垒的战术;在军事上不利用国民党19路军军事政变打击蒋 介石;在战略转移与突围行动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在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湘西 同2、6军团会合等等。

毛泽东的长篇讲话,批评了博古的报告不实事求是,借用客观情况为自己的错误作 辩护。他指出,“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反对第五次“围剿”的过程中,犯的军事路线错 误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二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第三阶段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他把反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胜利,和反第五 次“围剿”的失败,敌我兵力的情况等作了对比分析,有很强的说服力。

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刘伯承、李富春、刘少奇、陈云 等人发言赞成毛泽东的意见。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提出改换领导的问题。除邓发、 凯丰为博古辩护外,其他人都对博古、李德提出不同程度的指责。周恩来在讨论时发言, 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对中央所犯错误的批评,请求中央撤换他的领导 职务,提议毛泽东出来领导军事。

会议作出4项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同志是党 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同时决定红军今后的去向是: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会议结束后,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分工,决定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撤销了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但由于李德拒不承认错误,暂时未将决议告 诉他。多数人在会上同意博古交出政治局总书记的权力,因博古思想不通,而暂时留在 总书记的岗位上。

遵义会议后,红军分左、中、右3路,左路由3军民彭德怀、杨昆尚率领。中路中央 军委纵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直接率领,右路军1、9、5军团,由林彪、聂荣臻、罗 炳辉、蔡树藩、董振堂、李卓然率领。3路大军向西北方向的赤水河移动。

红军在土城与阻截的川军遭遇,双方都有伤亡。红军西渡赤水,向古蔺、兴文、长 宁挺进。

由于土城战斗对敌人力量估计不足而失利,战士、干部有些埋怨情绪,这时中央需 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博古在遵义会议之后情绪低落,再继续担任领导有一定困难。 张闻天在这种情况下向毛泽东提议:撤换博古的领导职务。

毛泽东找周恩来商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接替博古总书记职务。毛泽东则提出由张 闻天担任总书记。他说:

“张闻天有头脑、有水平、有能力、有地位,由他负责,便于团结从莫斯科中山大 学回国的同志,对共产国际也好交代。”

周恩来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他立即找博古谈话。

博古经过遵义会议后半个月思考,思想通了。他爽快地答应把总书记的职务让出来, 总书记顺利地易人。于是,张闻天成为总书记。

红军来到云南扎西地区,把敌人远远地甩在后面,红军作了短期休整,宣传发动群 众,扩大红军力量。休整后的中央红军第五、九军团取消师级编制,军团下设团。中央 红军编制是:

中央红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朱 德   总政委   周恩来
总参谋长    刘伯承   副总参谋长 张云逸
第一军团军团长 林 彪   政 委   聂荣臻
    参谋长 左 权   政治部主任 朱 瑞
第1师师长   李聚奎   政 委   黄 苏
第2师师长   陈 光   政 委   刘亚楼
第3军团军团长 彭德怀   政 委   杨尚昆
    参谋长 邓 萍   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
第4师师长   张宗逊   政 委   黄克诚
第5师师长   彭雪枫   政 委   徐 策
第5军团军团长 董振堂   政 委   李卓然
    参谋长 陈伯均   政治部主任 曾日三
   (下设37、38、39团)
第9军团军团长 罗炳辉   政 委 蔡树藩 何长工
    参谋长 郭天民   政治部主任 黄火青
   (下设7、8、9团)
中央军委纵队司令员 刘伯承  政 委  陈 云
     副司令员 叶剑英
第一梯队司令员   邓 发  政 委  蔡树藩
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何长工
第五梯队司令员兼政委 李维汉(罗迈)
干部团团长  阵 赓    政 委 宋任穷
保卫团团长  姚 哲    政 委 张南生

蒋介石发觉中央红军行迹后,急调兵追来。

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认为红军已把敌人的视线引到滇东北来,造成黔中空虚,红军 应杀他一个回马枪,回师贵州,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红军回师攻占娄山关。娄山关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势。敌人在 娄山关有1个师的兵力把守,被红军击溃。这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胜仗,毛泽东 在颠簸的马背上,作忆秦娥《娄山关》一首: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红军通过娄山关,直抵遵义域。遵义城内有敌军8个团,被红军彻底歼灭。接着,红 军又在遵义城南击溃敌人2个师的兵力。

贵州军阀王家烈(贵州省主席兼第25军军长)部在遵义战役中大败,王家烈不得不 致电蒋介石:“请钧座明令议处,以申法纪。”

此电正中蒋介石下怀,他早说过:“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着进去,比我们专为图 黔而用兵还好。这必可造成统一局面。”

于是蒋介石在1935年3月,带着顾问端纳及陈诚、何成浚、吴稚晖等由重庆赴贵阳, “督剿共匪,实行禁烟”。蒋抱定与共军决一雌雄的战略企图,亲自指挥,将王家烈调 任军事参议院参议,贵州省实权落入蒋介石之手。蒋介石调兵遣将,调整部署,进攻遵 义。

毛泽东等洞察其奸,将红军迅速撤离遵义,向西开拔,并在白腊坎一带整休。

中央军委根据张闻天的提议,决定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

毛泽东从情报中得悉:蒋介石已判断红军西进的意图,布置了防止红军西进南进的 防线。蒋军向红军西进的打鼓新场调集强大的兵力。是时,1军团指挥员林彪、聂荣臻建 议攻打打鼓新场,扫清西进的道路,于是,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

“不打,打又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中去消灭敌人。”

但是,众人都赞同林、聂的意见,不顾毛泽东的反对,一致要求去攻打打鼓新场。 会议通过攻打打鼓新场的决议。

散会之后,毛泽东又认真分析了形势,确认攻打打鼓新场不会取胜,便在半夜手提 马灯来找周恩来,要求晚一点发布攻打打鼓新场的命令,还是好好想想。周恩来这时接 到新的情报,敌人已在打鼓新场布置了夹击红军的阵势。周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次日清晨,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说服了众人。军委发出停止攻打打鼓新场的命令。

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红军每打一次仗,都集体讨论半天没有必要,今后由几个人 研究就行了。政治局同意毛泽东的意见,选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指挥小组,负 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毛泽东从此获得指挥红军的最高权力。他洞察出蒋介石采用第五次“围剿”红军的 老办法,用堡垒主义与重兵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压迫红军在遵义与鸭溪地区围而歼之, 便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诱使更多的敌人前来围集,以利红军摆脱强敌 尾追。

蒋介石在遵义地区调集了相当多的兵力。毛泽东即率红军突然北进,使蒋军在遵义 地区扑了个空。红军在茅台一带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装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蒋 介石急调大军堵截,并在云、贵、川边境大修碉堡工事,构筑封锁线。

毛泽东把敌人兵力吸引到四川南部、贵州北部一带后,并不率军渡长江北上,则指 挥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从四川南部重返贵州,在二郎滩、太平渡一带四渡赤水河,把敌 人的主力全部抛在后面,使敌人的碉堡置于完全无用。

3月底,红军留下一支部队在乌江以北地区牵制敌人,主力迅速渡过乌江,直向贵阳 挺进。毛泽东巧派另一支部队出击瓮安、黄平方向,佯装东进湖南与红2、6军团会合姿 态;

而率主力部队迅速向南逼近贵阳城。

红军打到贵阳城下,正值蒋介石在贵阳城督战,他既怕红军围攻空虚的贵阳城,又 怕红军东去湖南。他急调云南军阀部队来贵州“保驾”,又令薛岳、周浑元两部和湖南 部队前往余庆、石阡等地布防,以阻红军东进同红2、6军团会合。

毛泽东的目的既不是占领贵阳,也不是回师湖南,而是把滇军调出来,便于红军迅 速西去,渡金沙江北上。既然蒋介石已按毛泽东的指挥行动了,毛泽东便乘云南空虚, 指挥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迅速穿过滇黔公路,和驰援贵阳的滇军背道而驰,甩 开敌人,直指云南。

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所向披靡,生龙活虎,调动敌人,把敌人搞得蒙头转 向,招架不住。蒋介石调兵东拦西追,处处落空,陷于被动。敌人穷于应付,疲于奔命。 红军甩开敌人之后,像插上翅膀,一天行军120里。在一连攻克了惠水、长顺、广顺3县 之后,蒋介石才如梦初醒。

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的9军团,胜利完成任务后进入云南,占领宣威、会泽、渡过 了金沙江。另两路红军沿路翻山涉水,攻城拔寨,直逼昆明。

滇军主力全部东调,后方空虚,云南军阀龙云怕红军抄了他的老巢,吓破了胆,一 面向蒋介石呼救求援,一面调各地民团援救昆明。这样又把地方兵力抽空了,毛泽东无 意去占领昆明,而是迷惑敌人。他只留一部分兵力佯装在昆明附近准备攻城,主力却在 嵩明一带虚晃一枪,随即向西北,星夜急行,直趋金沙江南岸的元谋地区。一部分兵力 在龙街渡佯渡。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在龙街渡渡江,便调集兵力围追,妄图围歼红军于元谋地区。

毛泽东指挥中央军委纵队和3、5军团分两路向禄劝方向的金沙江边急进。陈赓率领 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了皎平渡渡口,并从敌人手中搜获到7只小船,动员 了36位船工,昼夜不停地渡江。1军团奉命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经过7天7夜,红军安全 地渡过了金沙江。过江后把江边渡船全部烧毁。

敌人赶到江边时,红军已经无影无踪,只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率领中央红军在云、贵、川3省大范围迂回,同敌人兜圈 子,几次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把几十万蒋军甩在后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大胜 利。但是,红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有些战士不够理解,发出怨言。1军团长林彪在渡 金沙江之前,给总书记张闻天写了一封信,提出红军走的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 队拖垮,这样的指挥不行,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位军事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 计,不作具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军队中有这样的思想情绪,需要及时 解决。

中央红军来到会理,有了5天的休息时间。5月12日,政治局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 大会议。会上对林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肯定了毛泽东的战术是正确的。毛泽东当面批 评林彪说:

“你是个娃娃(林彪当时只有28岁),你懂什么?在这个时候,直接跟敌人硬拚不 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是必要的。”

由于林彪的信提出以彭德怀取代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毛泽东在会上还批评了彭德 怀,说林彪的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批评他们有右倾机会主义情绪。但事实上,彭德 怀并没有鼓动林彪写信,也不知道林彪写信。

周恩来、王稼祥等同意毛泽东对林的批评,但不再赞成把不同意见视为右倾机会主 义。彭德怀受了委屈,但他没有向毛泽东作出解释,以致毛泽东以后多次重提彭德怀的 这个“错误”。

会理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经过四川的大小凉山的彝族地区时,由于彝民不了解 红军,向红军发起袭击,有的红军战士受了伤。毛泽东要求红军部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 不向彝族打枪。总参谋长刘伯承是四川人,毛泽东派他与彝民结盟,受到彝民的欢迎, 并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20名彝民参加了红军。

5月下旬,红军来到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这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 蒋介石电勉大渡河南北各军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 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 师长鼓动所部建立殊勋。”

蒋介石命各军在大渡河沿岸阻截红军,妄图效法清兵生擒石达开的做法。毛泽东说,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定能越过天险大渡河。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 第1师在安顺场渡口,歼守军1营,夺获1条小船,组织了18条好汉拼死强渡北岸,把北岸 渡口占领。一团人马靠小船渡河。1军团大部队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以两天走完340里路 程的速度,且战且走,星夜兼程,赶在两旅敌兵前面,抢占泸定桥。

泸定桥是用13根悬在空中的铁索连成,桥下峭壁千尺,白水滔滔,激流奔腾,震耳 欲聋。桥对岸泸定城里有两团敌军驻守,在桥头筑好了工事,并抽去了铁索桥上的全部 木板。

一军团挑选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勇士们身背马刀,手持短枪,腰扎手榴弹,在我 军强大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攀缘铁索向对岸猛冲,铁索在半空中晃来晃 去,敌军在北岸架着机枪,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22条好汉如猛虎和猿猴似的, 全然不把子弹放在眼里,直冲上去。一连红军战士携带木板,随后铺桥。勇士们快冲到 对岸桥头时,敌人纵火焚烧了桥头的亭子。勇士们不顾浓烟烈火猛冲过去,终于占领了 东桥头,打垮了守敌,一直冲到街头,同敌人展开巷战。后面的红军部队随后赶来增援, 击溃了敌人。

中央红军飞渡大渡河,继续向天全、芦山前进。在翻越化林坪的一个山头时,突然 遭到几架敌机空袭,一颗炸弹落在毛泽东很近的地方,警卫班长胡昌保喊了一声:“主 席!”

他随声向毛泽东猛扑过去,迅速把毛泽东推到一边。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胡昌 保倒在地上,腹部流出鲜血。

毛泽东过来把胡昌保抱在怀里,胡昌保牺牲了。毛泽东含着热泪把他放平躺下,用 一条毯子盖在胡昌保身上,他和战士掩埋好烈士的尸体,擦干眼泪,继续前进。

红军经过天全、芦山、宝兴,翻越终年积雪、气候险恶的夹金山(大雪山)。海拔 7556米、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摧残着乏食少衣的红军,使许多年轻战士长眠在那里。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崇山峻岭无数,毛泽东为此作诗3首,曰: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翻过夹金山来到达维,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25师会师。6月16日,中央红军进驻懋功, 毛泽东等与红四方面军30军政委李先念会面,询问了红四方面军的情况。

分享到:
上一篇:3-25章 万水千山
下一篇:3-27章 面临分裂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31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