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率领粤军,经过浴血奋斗,夺取了闽南26县,建立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 护法区”。粤军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从而暂时避开了桂系的锋芒,有了独立发展的 机会。
粤军从广东出发时,仅有警卫军20营,兵额不过5000,枪支仅3000余,经过各战役, 缴获北军大批械弹,沿途又添招士兵。粤军迅速增加到2万余人,拥有马步枪4500杆、各 式炮3000门、机关枪22挺。陈炯明对部队进行整编,将粤军编成两个军,自任总司令兼 第1军军长,以许崇清为第2军军长,邓铿为总参谋长。
陈炯明在闽南致力于“刷新政治”计划,兴办学校,提倡新学,聘请广州文化名人 梁冰弦到漳州,担任教育局长,提出“一乡一校”口号,极力推行普及教育。又设立了 闽南师范学校,创办女子简易师范,培养师资。还开办了商业学校、外国语学校、工读 学校、平民夜校、航空学校、妇女政治讲习所、公路讲习所等,并挑选一批优秀学生赴 法、美、日、英等国留学。
陈炯明推广新文化,开办“新闽学书局”,采办国内出版物数十种之多,《新青年》、 《新潮》、《建设》、《星期评论》等刊物,通过新闽学书局在闽南传播。还设立了自 明书社、儿童图书馆等,提供传播新文化的场所。又先后创办了《闽星》半周刊、《闽 星日刊》、《闽锋周刊》、《闽南新报》等报刊,致力于新文化的传播,宣传社会主义。
陈炯明还主办演讲会,促进学术交流。许多名流学者纷纷慕名而至,如林森、胡汉 民、汪精卫、居正、吴稚晖、李石曾、邹鲁、陈嘉庚等,都先后访问过漳州,发表演说。
孙中山给陈炯明极大的支持和赞助,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许崇清、戴季陶等, 前往漳州,协助陈炯明工作。尤其是朱执信,多次赴闽,与陈炯明等高级将领讨论学术, 注意新思想的发展,还经常对学生和士兵演讲。新政的许多措施,如开书局、办报纸、 刷新教育、聘用新潮人物等,都是朱执信建议的结果。
孙中山还从经济上给予大力援助,不仅筹拨盐款,以充粤军之需,甚至连在上海的 房子,也先后两次由廖仲恺经手抵押,所得款限全部支援驻闽粤军。广大华侨从人力、 物力上给漳州建设以无私的援助。陈炯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闽南经济。
陈炯明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终于使其“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顿时,僻居一偶 的漳州,名声大震,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的中心。而陈炯明本人也由此获得“社 会主义将军”的桂冠,跃居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
戴季陶声称:“马克思主义大学和理论刊物如《共产党》
月刊等都可在漳州创办,闽南地区可以实验社会主义。”
北京大学学生考察漳州新政后声称:“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漳州是闽南的俄罗 斯。”
美国公使在提交政府的报告中说:“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
英国驻香港陆军参谋高罗氏,参观漳州后,称陈“真不愧为中国革新人物”。
1920年4月29日,俄国波达夫波夫将军在上海会晤孙中山之后,带着列宁的亲笔信抵 达漳州。列宁给陈炯明鼓励,希望他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如果需要的话,拟将储 存在海参崴的军械提供粤军使用。
朱执信代陈炯明给列宁写了回信,赞扬列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用坚强的决心和顽 强的毅力来消灭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陈炯明好谈社会主义,动辄以打破私有制度相号召,但陈炯明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 他所宣扬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以社会伦理为中心,以中国固有之文明为基础的适合于 礼运小康之治,是一种带有封建纹记的社会主义。陈炯明提倡社会主义,欲以供其利用 也,非以图社会主义自身之发展,故阳奉之而阴违之,其结果必至惹起反动,而自身乃 见弃于社会。陈炯明后来的实践,便充分暴露了他的假社会主义面目。
1920年初,滇、桂军阀为争夺驻粤滇军兵权而发生内讧,两军大战于粤北,桂军的 巢穴十分空虚,孙中山一面致电唐继尧、李烈钧、刘显世,号召出兵讨桂,一面希望陈 炯明能早日决心率粤军回粤,以收渔人之利。孙中山派徐绍桢为讨贼军总司令,回粤主 持讨伐桂系,又派朱执信、廖仲恺、蒋介石、邹鲁等到漳州,敦促陈炯明回师驱桂,并 答应饷源接济可由上海国民党本部承担。但陈畏首畏尾,朱执信虽为陈炯明的“师尊”, 他的话陈炯明也不听了,结果坐失良机。
7月,与桂系有勾结的直系战胜皖系,助长了桂军的嚣张气焰,加上林葆怿所属海军 又与桂系合作,内外形势都对桂系有利。于是,陆荣廷便决定,以军政府名义下令进攻 闽南粤军。8月11日,陆荣廷以沈鸿英为总司令,分兵3路,以桂军刘志陆为中路司令、 浙军吕公望为右路司令、靖国军方声涛为左路司令,林葆怿率领海军前往诏安配合作战。
陈炯明不得不回师驱桂,以寻求生路。此时福建督军李厚基因皖系失败,桂系紧逼, 亦感到自身地位岌岌可危。若不联合陈炯明共同抵御桂系,将有唇亡齿寒之虞。于是李 厚基按段祺瑞的指示,提供粤军军费50万元,子弹600万发。
陈炯明既充实了饷械,又免去后顾之忧。
此时孙中山在桂军后方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他的精心部署下,7月中旬,李 绮庵、陈策、徐绍祯、周之贞、何克夫等在江门、新会一带举行武装起义,组织救粤军。 广州省河江防舰队江大、江固两舰逃出广州,加入讨桂行列。前省长李耀汉、潮梅镇守 使莫擎宇也策动旧部响应、拟与陈炯明粤军里应外合,讨伐桂军,从而揭开了驱桂战争 的序幕。
在这种形势下,陈炯明于8月12日率领粤军在漳州举行回粤誓师,兵分3路,向广州 方面挺进。
左路军由邓铿指挥,以洪兆麟、丘耀西等部组成,自诏安直趋韩江下游,以完全占 领丰顺、潮安、汕头为目标。
中路军由陈炯明率领,以李炳荣、熊略、梁鸿楷、杨坤如等部组成,由小溪、平和, 进攻饶平、平原而出高陂。
右路军由许崇清第二军全部组成,由永定、上杭、武平,进攻大埔、松口、蕉岭、 平远,以完全肃清韩江上游,占领梅县、兴宁为目标。
又以张酆村为兵站总监,留守漳州,担任后方勤务;而邹鲁、姚雨平等,则以义勇 军名义,在潮汕应援,运动潮梅镇守使刘志陆的饶光、罗兼柔、余鹰扬等部内应。
粤军士兵久驻闽南,屡受桂军挫抑,思乡心切,积愤在胸,广大士兵都以破釜沉舟 之志,作背水一战。因此,攻势凌厉,战斗力很强。
左路军自诏安出发,直奔黄冈、澄海,桂军抵御不了粤军的强大攻势,纷纷溃退。 刘志陆属下卫队发生哗变,要求汕头独立,以抗莫荣新。刘部炮兵营长余鹰扬,早受粤 军运动,也乘机宣布独立。刘志陆见势不妙,仓皇逃往海圻兵舰,赶返广州。邓铿率左 路军攻占汕头,驻汕头方面的桂军统领周辉甫、魏耀奎各率所部,投降受编。
许崇清率左路军由永定向大埔、三河坝方向进击。先后攻克大埔、蕉岭、梅县、兴 宁,锋芒直指尤川、河源、兴梅,刘达庆部纷纷向龙川的黄田、义合撤退。
陈炯明指挥的中路军,先后攻克梅子岭、饶平,进至高陂、丰顺一带,但遭到桂军 卓廷贵部六七千人的顽强抵抗,激战数天。后因桂军伤亡惨重,而潮汕已下、韩江上游 也为粤军攻占,卓廷贵部始溃退。接着,中路军进占潮安,旋准备向紫金进击。
广东督军莫荣新惊闻丧师失地,忙从后方调拨马济第一军全部、林虎第二军大部、 沈鸿英第三军一部、李根源海疆军一旅等大队兵马,直赴惠阳、河源前线,图作孤注一 掷。
陈炯明除留了30余营留守潮梅一带外,其余兵力均集中向惠州方向追击。
许崇清率领的右路军一马当先,首先向老隆出击。老隆为龙川重镇,南抵河源、惠 州,北达连平、翁源,地势十分重要。若老隆失守,将危及河源,威胁惠州。因此,桂 军投下了不下30营的兵力死守老隆。8月底,两军交战。许崇清军虽然人数少,但士兵们 士气高昂,英勇善战,激战数天,桂军终于抵挡不住,落荒而逃。许军占领老隆,旋下 龙川,指向河源。
莫荣新抽调驻琼崖的李根源部,开赴河源。但是,李根源的海疆军早受粤军运动, 加上士兵对欠饷积怨甚深。因此在粤军的凌厉攻势面前,倾刻溃不成军,许崇清军攻克 河源。
败退的桂军旋又纠合增援的马济、林虎部的10营兵力,向河源反攻。许军未及布阵, 于是便在城廓遍布地雷后,诈败后退。桂军不知是计,直冲城内,引起地雷爆炸,伤亡 无数。许军乘机反攻,复占河源。
中路军和左路军也先后攻克永安、相铺、蓝塘、横沥、三多祝。战局重心移到惠州。 莫荣新集中了40营兵力,企图凭借天险,死守惠州。
陈炯明以蒋介石代替染病的许崇清,率领右路军,并集中左路军邓铿部和中路军熊 略部等,合围惠州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终于在10月22日,攻克惠州城。
粤军节节取胜,离不开孙中山直接领导和帮助。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滇军唐继尧、 湘军谭延啣、赵恒惕都从军事上给予粤军以有力的支援,唐继尧、谭延与陈炯明彼此 通电,订结盟约,以期三方并进,攻取两广。朱培德、张怀信、杨益谦、鲁子材各部滇 军,奉唐继尧命令,进袭桂边,侵扰全县的黄沙河,牵制了桂军的部分兵力,桂军惊闻 后院起火,惊慌失措,忙抽调贲责克昭旅率师前往防守。谭延闿部也在孙中山的催促下, 在北江一带寻机出击。
皖系军阀也暗中予粤军援助,10月间,徐树铮将25万元汇至上海银行,兑付给陈炯 明,以补充军费。两广周围诸省,除江西的陈光远保持中立外,都站在粤军一边。
桂系军阀以奉直系为靠山,但是两广地处西南,鞭长莫及,难以调兵支援桂系,且 供应饷械的许诺,由于多方的截留、阻难,而难以兑现。一度投靠桂系的方声涛、林葆 怿、陈肇英诸部,战争伊始,竟不战而退。
孙中山派朱执信等人到广东策动民军起义。9月11日,救国军第四军总司令黄明堂, 召集旧部,在雷州起义,各路民军纷纷响应,声势浩大。驻香山的魏邦平部第五军副司 令郑润琦,举兵起义。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也在朱执信的策动下,起义反正。五邑清乡 督办兼护国军第二军副司令陈德春,也宣告独立。广东警察厅长魏邦平、广惠镇守使李 福林,在广州珠江南岸率部独立,共同致函莫荣新,促其解除军权,以粤省治权还之粤 人,率师回桂,俾息兵祸。
但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嫉恶如仇的革命战士朱执信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9月2 1日,朱执信为调停虎门驻军与东莞民军的冲突,在虎门遇难,年仅35岁。陈独秀对朱执 信的去世,有挽联曰:“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 生。”
各地的起义,为粤军攻克广州,创造了条件。10月23日,陈炯明在惠州召开军事会 议,部署了进攻广州的战略:右路军扫除增城之敌,向龙门埔前进,至南村附近集中, 进攻广州西北;中路军扫除石龙之敌,沿广九路右方前进,集中龙眼洞附近,进攻广州 之东;左路军扫除东莞之敌,沿广九路左方前进,至东陂、东圃附近集中,进攻广州东 南。
10月26日,虎门要塞派飞机在广州上空盘旋示威,并在观音山投下几颗炸弹,负责 卫戍的李根源立即逃走。次日,飞机又去示威投弹,岑春煊离开了广州,莫荣新也在半 夜里狼狈出走。留下来的马济、林虎两员大将,也于28日率部队逃走。
11月2日,粤军进入广州,11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以中国国民党总理名义,委任陈 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11月22日,在上海的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举行会议,3人决定偕同到广州重组军 政府。他们于25日由上海动身,28日到达广州,邓铿、许崇清、胡汉民、汪精卫、廖仲 恺、蒋介石等到码头迎接。当天晚上,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和粤军高级 将领许崇清、邓铿、魏邦平、李福林等举行盛大欢迎宴会,为孙中山等人接风洗尘。陈 明炯野心勃勃,孙中山南下,打破了他独霸广东的计划,他曾极力阻止孙中山南下。现 在孙中山等抵达广州,他托病不出。
宴会上,十几名报馆的新闻记者围着孙中山,争先采访。一位记者问:“孙先生, 吾国必须统一,您将如何统一全国?”
孙中山沉思片刻,道:“惟以民治为统一方法。武力不过辅助民治之不及,非不得 已,不宜轻用。此次归来,即本斯旨,于广东实行建设,以树全国之模范,而立统一全 国之基础。”
另一位记者问:“孙先生,听说你这两年在上海研究过苏俄革命,请问您对此有何 种看法?”
孙中山毅然答道:“俄国革命,实行社会主义,遂酿成一种良好风气,而此种风气 传到欧洲,欧洲各国竟莫能抗。苏俄革命在我之后,而成功在我之上,其中经验,值得 借鉴。”
次日,孙中山举行第一次会议,重建军政府。会上推定各部部长:
孙中山兼内务部长 唐绍议兼财政部长
伍廷芳兼外交部长 唐继尧兼交通部长
陈炯明兼陆军部长 李烈钧为参谋部长
汤廷光为海军部长 徐谦为司法部长
马君武为秘书长
当天,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军政府4总裁联名发表宣言,宣布护法军政 府继续执行职务。
孙中山南下广州时,一些国会议员随着来到广州。
护法军政府原来的7总裁,现在只剩下4个,继续支撑护法军政府的门面,有很大困 难。孙中山看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要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靠护法的旗帜,断断不 行。他在国会议员的支持下,决定组织中华民国政府。这个决定遭到陈炯明的反对。
1921年1月上旬,孙洪伊在非常国会首先动议选举总统。陈炯明闻讯后,除即唆使军 警袍社社长魏邦平、副社长洪兆麟反对外,自己也直接出面反对,借口总统选举法规定, 两院议员须有2A3以上出席,才能进行总统选举,而现在到广东的国会议员仅有220余人, 不足法定人数,护法者不能自身陷于违法的地步。
2月10日,军政府政务会议讨论争取外交上的主动,孙中山主张成立正式政府,又遭 到陈炯明的反对,他声称:“但要自己内力充实,外人之承认与否,不必过问。”
陈炯明又找议员谈话:“我不忍见孙先生失败,故不赞成速选总统。因现下时机未 熟,如广东选出总统,北方必要藉口来打,是真自树目标,使人攻击。”
孙中山决心一定,他对汪精卫、张继说:“革命工作需要两件东西,一件是权,一 件是力。我今后干革命工作不要军人,不要假革命!我一定要做总统!做了总统我就有 了权和力了。我限陈炯明在一个月内筹足北伐军费200万元,如果办不到,我就拿对待莫 荣新的手段对待他!别人骂我孙大炮,我就是孙大炮!”
粤军共有两个军,陈炯明为广东总司令兼任第1军军长,许崇清为第2军军长。陈以 前属国民党派军人,并未加入中华革命党,而许则为中华革命党员,因此,许被称为孙 中山的嫡系将领。军政府改组后,孙中山改任许崇清为国防第1军军长,委任黄大伟为国 防第2军军长,这两个军都由军政府直辖,不受广东总司令的节制。陈炯明的粤军第一军 所辖原有第1师师长邓铿、第2师师长洪兆麟,陈又收编地方派军人魏邦平为第3师师长。 因此陈炯明的军事实力大。孙中山为了扩充实力,设立了不少招兵机构,这些机构常被 陈炯明解散。
陈炯明兼任陆军总长,却从不出席军政府政务会议。他以广东总司令兼省长的名义 发号施令,不把军政府放在眼里。孙中山为了削减他的实权,划广州为直辖市,任命孙 科为市政厅厅长,不受省长的管辖。
为早日成立民国政府,4月4日,孙中山在宴请国会议员时,发表演说,指出:外交 团不肯交付关余给军政府,北方徐世昌又假总统名义行使职权向外借款。因此力主广东 应迅速成立正式政府,选出总统,以谋对抗。如果国会不同意,我将离开广州。
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两院联合会议,由参议院院长林森主持,会议通过了周震麟 提出的《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
(1)大总统依本大纲行使职权。
(2)总统应由国会非常会议选出,须得选举之半数始得膺选。
(3)总统总揽政务,发布命令,统率海陆军,任免文武官吏。
(4)总统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5)设各部分掌部务,由总统任免。
(6)本大纲自宣布日起生效。
(7)本大纲施行之日,军政府组织大纲废止。
接着进行大总统选举,出席会议的议员222人,孙中山以218票当选。
陈炯明并不甘心,他集合部下秘密会议,议决劝孙文勿即日就职,甚至唆使洪兆麟 部,拆毁庆祝彩棚数次。
但是,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毕竟反映了民心所归,国内各阶层人民热烈拥护。海 外华侨悉孙中山当选总统,纷纷来电祝贺。孙中山在4天内就收到纽约、加拿大等地华侨 团体的贺电200余封。
孙中山于5月5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职,发布对内、对外宣言,宣布施政 纲领,随后又任命了正式政府军政要职:
陈炯明为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 汤廷光为海军总长
唐绍仪为财政总长 李烈钧为参谋总长
马君武为总统府秘书长 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
徐谦为大理院院长
孙中山对陈炯明仍然采取妥协态度,不但没有削减他的权力,反而增加了他的职权, 他一身而兼4职:陆军总长、内务总长、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在孙中山的说服下,他 加入了国民党,并被任命为国民党广东支部长。
评论 0 条 / 浏览 74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