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蒙古面面观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前,蒙古地区的主要居民是匈奴人,但随着匈奴被西汉击溃,这地区先后由鲜卑、突厥、回纥、契丹等民族聚居,唐代时才有蒙古人迁入该区,开始占据蒙古高原。

蒙古人初时受辽金统治,而随着金朝衰落,蒙古人领袖铁木真在十三世纪初统一蒙古各部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如今提起蒙古人,总使人想起成吉思汗,以及毛泽东写的词〈沁园春·雪〉,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古人对帝王的赞颂,有所谓"文韬武略",而毛泽东评价历代帝王,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语是"略输文采",意谓武略超群,而文韬不足;至于成吉思汗,毛泽东显然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文韬交白卷,"只识弯弓射大雕",语带轻蔑之意。

这"一代天骄",确是武功赫赫,当年统一蒙古,带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东征西讨,攻灭西辽和中亚的大国花剌子模,一直打到欧洲东部。

而文韬方面,也许在汉人眼中他是个草包,实则他治理蒙古,颁布一系列制度,推行千户分封制,制订法律,创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部族的发展。

成吉思汗的帝位传到其孙忽必烈,兴兵灭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领土包括亚洲及欧洲东部,疆域之广,前所未有,同时他知人善任,对中原文化尤有心得,尊孔兴儒,以汉法治汉地,举贤才、兴学校、劝农桑、均赋役、明刑典,改善汉地纷乱情况,为日后大业立下基础。

元朝灭亡后,明朝时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到了清朝,内外西蒙古都被统称为"外藩",外蒙古又称为"漠北蒙古"。

外蒙古于一九一一年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一九二一年被承认,建立君主立宪,但三年后又废除,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一九九二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更名为"蒙古国";至于内蒙古则在一九四七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今日的蒙古国是个内陆国,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为邻,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蒙古国虽未与哈萨克连接,其最西端却与哈萨克的最东端仅数公里之遥。

如果不从地理概念看"蒙古",认为"蒙古"是由一个部落名称,变成一个民族名称,则"蒙古"一词指的是什么?

对蒙古民族有所蔑视的一些汉人,认为"蒙古"一词意味"愚昧、无知、过时、黑暗"。史学界的看法就不会这样偏颇,只是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蒙古"一词不代表野蛮,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源于居住在蒙古高原的一个部落分支叫"蒙古", 意谓孱弱和淳朴;有的说"蒙古"代表勇悍无畏;有的说"蒙古"的字义是"银"。

也有史家认为,蒙古高原有座蒙山,附近有条蒙河,生息在这一带的部落叫"蒙古",而"蒙河"的意思是"永恒的河"。或说这蒙河即今日的望建河,"望建"的古音与"蒙古"相近。

更有专家考证,"蒙古"的正音是"忙豁勒",变为"蒙古勒","蒙"是山名或河名,依此山傍此河的人群便是"蒙"氏族,而"豁勒"、"古勒"的意思是河的核心。

笔者最感兴趣的说法,便是认为"蒙"指"我们的","古"是火,"蒙古"解作"我们的火"。可能因为蒙古是个游牧民族,每到一地都要同煮共炊,要推选一名有经验的长者掌管炊事,故有"蒙古"之称。

不过"我们的火"一说,倒令我想起"蒙古烤肉"。如今在餐饮店吃的蒙古烤肉,恐怕都不是正宗吧,据说当年蒙古兵外出征战,戎装轻便并没有多带炊具,而正宗的蒙古烤肉应是用金属制的盾牌或头盔烤熟肉类。

分享到:
上一篇:蒙古帝国常胜的奥秘:速度和诡计
下一篇:出现在《资本论》里的中国人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23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