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生物学家蒙古戈壁遭遇“死亡之虫”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2006年年初,一支“死亡之虫”考察队在美国成立。8名来自不同国家从事古生物、生物进化等方面研究的权威人士以及6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官和士兵参加了这支科考队,英国著名神秘生物研究专家理查德·弗里曼担任了这支科考队的队长。

理查德·弗里曼带领着他的队员们经过三天艰苦的跋涉,按计划来到了友谊峰谷地入口处的一个寺庙。弗里曼决定将这座荒废的寺庙作为考察队的大本营。

暗夜幽灵突现

第二天一大早,弗里曼和他的队员们进入了友谊峰谷地。一天的搜寻没有结果,天色已近傍晚。由于距离大本营太远,弗里曼决定就在谷地里宿营,明天继续展开搜寻。入夜后,科考队员们渐渐进入了梦乡,只有乔恩在探照灯的后面还用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突然,正在运转的发电机似乎轻微地动了一下。乔恩立即端起了冲锋枪,并且将探照灯照了过去。乔恩发现,一条大约有手臂粗细的红色巨虫从沙地里探出一截身体,正在试探着接近发电机。“见鬼去吧,死亡之虫!”乔恩大喊了一声,并且随即扣动了扳机。枪声惊醒了所有的队员。大家立即拿起了各自的武器进入了战斗状态。乔恩随后引爆了一枚照明弹,科考队员们才恍然发现在营地周围,大约有二三十条“死亡之虫”正在游弋。

乔恩和他的士兵盲目地向着泥土射击,巨大的恐惧笼罩在营地的上空。随行的动物学家发现刚才被乔恩打死在发电机旁边的“死亡之虫”仍然在蠕动,于是,他跑过去准备收集一个标本。然而就在他用手拿起“死亡之虫”的尸体装进标本袋的时候,四、五条红色的身体突然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瞬间就将动物学家拉了进去。不一会儿,就看见一大片殷红的鲜血从泥土里涌上来。弗里曼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吓傻了,他顺手抓起冲锋枪对着那片土地扫射起来。

突然,一条大约半米长的“死亡之虫”从距离弗里曼不远处的泥土里一跃而出,径直扑向了弗里曼拿枪的手,并且一口就咬了下去。弗里曼的手顿时鲜血直流,巨大的疼痛使他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手中的枪。就在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乔恩抽出随身携带的军刀,手起刀落将怪虫砍成了两截。目睹了这一切的科考队员们全被惊得目瞪口呆。

乔恩一把拉过弗里曼,一面用冲锋枪扫射着前方的地面,同时大声招呼着队员:“快,都到车里去,我们离开这个鬼地方。”随着乔恩的喊声,大家这才如梦方醒似地向吉普车跑去。弗里曼这时却固执地说:“让我去拿那个标本袋。”乔恩说:“不,那样你会送命的。”弗里曼固执地看着乔恩说:“不那样做,他(动物学家)就白死了。”乔恩只好又保护着弗里曼去取标本袋……

解剖初识“吃肉虫”

第二天,弗里曼便对带回来的“死亡之虫”尸体进行了解剖。但是除了能够判断这是一种节肢动物外,弗里曼根本无法对这个生物进行认定。于是,弗里曼只好向美国本土求助。

一个星期之后,第二批专家赶到了。他们首先对“死亡之虫”的样本进行了研究。一位洞穴生物学家看到“死亡之虫”的尸体之后,几乎是脱口而出地喊道:“我的天,这么大的喀斯特马陆!”随后他解释说:“‘马陆’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千足虫’,而喀斯特马陆和普通马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由于长期生长在潮湿的喀斯特溶洞黑暗的环境中,它的脚、眼等器官已经逐步退化了。并且由于洞穴里几乎没有阳光,所以也就没有植物,因此它还是所有马陆中唯一吃肉的马陆。”

经过慎重的考虑,弗里曼决定再进一次友谊峰谷地。临行前,洞穴生物学家告诉大家,喀斯特马陆由于本身的生物学特征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之下,那样会使它在短时间内脱水而导致死亡。另外,喀斯特马陆是依靠震动波来发现和捕捉猎物的,这也就是当初乔恩发现它在攻击发电机的原因。喀斯特马陆的分泌物虽然有一部分的毒素,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能腐蚀人的皮肤,甚至于金属的程度,有些是当地蒙古百姓关于“死亡之虫”的谣传。

揭秘“死亡之虫”

一切准备就绪后,科考队开始了新一次的“死亡之旅”。中午时分,科考队在位于谷地中部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废弃的矿井。经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前苏联时期由苏联人在蒙古境内建设的一座矿井,但开采不久,就因不明原因而废弃。科考队小心翼翼地进入矿洞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此矿洞的放射性物质比例高得惊人。弗里曼急忙招呼手下人员紧急撤离出来。随即,弗里曼又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友谊峰谷地黑暗的洞穴世界中生活的喀斯特马陆因长期受到铀辐射而发生了变异。偶尔会有一、两条顺着地缝爬出地面来,不明就里的当地人看见它后感觉其异常恐怖、怪异,所以便给其取了个“死亡之虫”的恐怖名字。

随后,乔恩便在矿洞的入口处埋下炸药。为了避免今后再有误入此地的人遭受灭顶之灾,同时也为了给死去的同伴报仇,乔恩决定彻底炸掉这个矿洞。

谜底揭开了,科考队随即原路返回。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死亡之虫”又重新被埋藏在了万劫不复的黑暗世界里。

分享到:
上一篇:匈奴王阿提拉与西罗马帝国百万军队大决战
下一篇:蒙古两次出征日本没能取胜的真正原因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05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