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其实,老爸才是她最初的文学蒙师。
自幼痴迷《红楼梦》,这也是张爱玲日后成为中国小说巨匠的因素之一。
中国的现代小说写作,历史短浅,可借鉴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古代白话小说,一是翻译小说。翻译小说,终究隔了一层,有文化上的绝大差异;专走模仿翻译小说的一路,罕有大成功者。
而源自白话小说的一路,就须吃透《红楼梦》(抑或说须吃透《金瓶梅》)。凡是深受《红楼梦》熏陶的作家,很容易取得读者大众的认同。因为中国人的那种很微妙的心理,古今相似,读者自有会心。
其余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七侠五义》和张恨水的小说,也都是一本本地从父亲书房里找出来读的。这是形成她文学审美趣味的主要来源。
此外,张子静也说过,姐姐经常向他推荐书看,其中包括一些现代小说,有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老舍的《二马》、《牛天赐传》,以及冰心的作品。这证明,这些当时颇为“主流”的文学,她也是很留意的。
外国文学方面,她看过《琥珀》、《失去的地平线》,均是一些有些奇诡的东西。
在很长时间里,“张迷”们一直以为,张爱玲1940年写的征文《天才梦》是她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后来经“张学”专家陈子善钩沉,在圣马利亚女校1932年的年刊《凤藻》上,曾登过张爱玲的一则短篇小说《不幸的她》,这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张爱玲最早变为铅字的作品。
《不幸的她》写的是一对亲密的小学女同学,叙述两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命运离合。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文字也稚嫩,但是写离情别绪的那种沧桑感,显出了张爱玲的早熟。那一年,正是母亲再赴欧洲之年,张爱玲显是将自己对离别的伤感融化了进去;并且,文中有些句子,出自一个12岁的小女生之手,也确有老成气息。比如——“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下一年,她又在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迟暮》。
这一篇就明明白白是在写母亲了——想象一个迟暮美人在越洋轮船上的孤独。文字上的单薄、唯美,一如前一篇。但有的句子,已然有了些她后来的那种很独特的表述风格。
小小的校刊,成为张爱玲崭露头角的第一个文学平台。现在看来,刊名“凤藻”二字,是何其贴切!
之后的几年,她又有《秋雨》、《牛》、《霸王别姬》等一系列篇什,发表在校刊和学生自办刊物上。其中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是她发表在学生刊物《国光》上的历史小说《霸王别姬》。
这篇小说的体裁,是所谓的“故事新编”。汪宏声老师曾对此文不遗余力地赞美,说它“与郭沫若的《楚霸王之死》应为《楚霸王自杀》。相比较,简直可以说一声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努力为之,将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老师的评价,对张爱玲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在小说中,虞姬不是死于对项羽失败的绝望,而是死于对巅峰之后衰落的忧惧。她果决地在这一切可能都还未到来之前,结束了自己。
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一个17岁的女孩,有这样的奇思,也算是相当不俗了。
1937年夏,张爱玲从圣校毕业。不过她们的毕业典礼,是过了一年后,才借用贝当路上的美国礼拜堂举行的。
在典礼上,汪宏声专门找到张爱玲,其言殷殷,鼓励她今后不妨多写。
中学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别了!朝露清纯的校园!
我们要感谢张爱玲的同学顾淑琪女士,一直保留着学校当年的校刊《凤藻》(总第17期),让我们得以窥见当年张爱玲和她同学们的风采。
刊物很精致,16开本,羊皮封面,道林纸印刷,内容有中英文两部分。里面有大量张爱玲留下的痕迹,刊载了她的中英文稿件3篇。此外,她还担任了美术部助理员,包揽下了大部分的插图,表现得相当活跃。
在性格测试部分,张爱玲留下了有趣的答案:
最喜欢吃的——叉烧炒饭
最喜欢的人——爱德华八世
最怕——死
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婚
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又忘啦!
拿手好戏——绘画
答案中出现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就是后来的“温莎公爵”。他在上世纪30年代离经叛道,为了与离过婚的美国平民女子辛普森夫人恋爱、结婚,宁肯舍弃王位。这件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轰动的爱情”。
张爱玲的这个答案,在同学中显得很另类,能见出她对爱的渴望,也能看出她骨子里的叛逆。
这期校刊中,还发表了张爱玲的3篇中英文习作,即《心愿》、《牧羊者素描》和《论卡通画之前途》。
雏凤新声,非同凡响,其中《论卡通画之前途》更为后人津津乐道。其时美国的华德?狄斯耐创造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动画形象,正风靡全球,张爱玲显然也是动画影迷之一。
- 上一篇: 十四
- 下一篇: 十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