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书生有笔曰如刀”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海水悠悠难化酒,书生有笔曰如刀;战地碧血成虹影,生命由来付笑嘲”。这首诗的作者曹聚仁,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而横跨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的“四界”人物。他平时总说自己“最不爱写文章”,但给后世留下的著作却多达七十余种,积四千多万言,除去记者、作家和教授的身份外,涉及史学史料的就234种,都是至今在海内外仍颇具影响的著作。

纵观曹聚仁的一生,爱国的正义精神贯穿其一生。他在23岁时,以一个五年制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资格,走上了复旦、暨南等大学的讲坛,当了二十多年的教授。1925年,他即在上海标点出版了日本政论家幸德秋水的著作《帝国主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的罪恶本质。1931年8月22日,曹聚仁创办以乌鸦为标记的《涛声》周刊,自称只报忧而不报喜,被鲁迅称为是“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一张报纸。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涛声》也成为一个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因其言论激烈,旗帜鲜明,常常被检查机关禁发以至“开天窗”。等到次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三天,这家报纸即被停刊。1935年12月,曹聚仁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王造时、李公朴、章乃器等11人组成“抗日救国会”,并当选为理事。在会上,他曾慷慨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了!”同月,还与沈钧儒、吕思勉、李公朴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春,他曾应无锡一所中学之邀,前去做抗日救国的演讲,疾呼中国只有抗日救亡才能图存,结果惹恼了在场的特务,遭到非法拘押。

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事爆发后,曹聚仁热血奔涌,激情难抑,他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携笔从戎,在“八·一三”上海抗战全面展开之际,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直接进入到与苏州河一河之隔的88师孙元良司令部前线,为《申报》、《立报》、《大晚报》、《星岛日报》和中央通讯社撰写大量的战地通讯。10月5日,曹聚仁冒着枪林弹雨进入谢晋元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八百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及时发出一手的战地报道,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抗日信心与热情。除去当时的报道外,曹聚仁还把这可歌可泣的场景写进了他后来编著的《中国抗战画史》,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抗战史料。

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曹聚仁受中央通讯社聘请,任战地特派员,与战局和战线相退进,1938年春,他与陈毅相识于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又与叶挺在安徽屯溪见面,叶挺将军馈赠他的日寇在南京烧杀奸掳的照片,后来也被他编入《中国抗战画史》中。这年3月底,曹聚仁赶往徐州前线台儿庄,赶上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4月7日,震惊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的新闻,就是由曹聚仁首先发出的。消息见报后,举国若狂,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志气。接着,曹聚仁的《台儿庄巡视记》长篇报道,又于4月9日在全国各报相继刊出。1939年,曹聚仁以笔作枪,转战于浙、闽、赣之间,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并出版数十万字的抗战通讯实录《大江南线》。1940年春,曹聚仁在赣南为蒋经国的《正气日报》主持笔政,使该报成为当时东南三大报之一。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赣南沦陷,曹聚仁又来到江西上饶,任《前线周刊》总主笔。1945年8月,日本投降,曹聚仁经上饶来到杭州,亲自采访受降典礼,目睹了中国人民战胜外侮、扬眉吐气的神圣时刻。可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有骨气的中国知识分子,曹聚仁用他的笔直接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爱国正义战争,直到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人宣告胜利、日本侵略者失败而结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胜利后,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曹聚仁仍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于1947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抗战画史》,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日本侵华的罪证和中国人民抗日的英雄事迹,是第一部内容完备、图文并茂、见解独到的中国抗战史著。《中国抗战画史》是1947年“上海联合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该书为16开本,有500多页,用了数千张珍贵的新闻照片:其中有抗战前、中、后期各大战役的战地掠影;国、共两党及民众的抗日名将的英姿;还有数百幅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照片;近百幅实战地图。20余万文字,总结性地记述了中国抗战的艰苦经过。作为编著者的曹聚仁、舒宗侨,不仅都有在抗战中投笔从戎的丰富经历,而且书中内容也都是他们在8年中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重视,《申报》等报纸杂志纷纷撰文,对其评价甚高,将其誉为“画史的先锋”。1948年8月14日,在上海乍浦路军事法庭开庭审讯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时,法官万美瑜的审判台上,放的就是这部绿色的、厚厚的《中国抗战画史》,那是用以印证侵华日军在南京以及各地暴行的有力佐证。

再来谈谈曹艺,因为知道曹聚仁的人不算少,知道他胞弟曹艺(1909—2000,原名曹聚义,笔名李儵,是曹聚仁之四弟)的就不多了。对曹艺这个刚直耿介、坦荡无私的汉子来说,名气虽说赶不上曹聚仁,但他的抗日历程以及所受的坎坷磨难却远远超过了其胞兄。《中国抗战画史》,其中很多第一手资料就是由曹艺提供的。

曹艺的青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抗日的烽火,点燃他的爱国之情。他毫不犹豫的勇赴国难。他平生最得意

的事就是:能有幸以马前卒的身份,全过程多方位地参与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圣战———中国抗日战争。我国的全面抗战历程八年,而曹艺的抗战生涯却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上海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开始的。此后,他奋起重着戎装,奔驰长城内外,参加张家口民众抗日同盟军,投奔福建人民政府,率领车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担负西安———保安(延安)“协粮运输”,“七·七”事变起转输冀晋战场,身与平型关、忻口大战,供应吕梁山脉坚持抗战,南赴桂筑渝昆,重整大后方交通命脉,并远征国外,参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最艰苦战场缅甸大反攻。1945年8月凯旋而归,足有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与日寇作殊死战的历程中,他以青春和热血,精忠报国,演绎了自己的抗战人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曹艺此时受命赶往西安,接管驻西安的汽车三营八连并担任“协粮”任务。随后,曹艺亲自带领9辆卡车满载物资出西安、过潼关,越黄帝陵走上艰难的赴延安行程。从此,汽八连的汽车奔驰在西安到延安的公路上,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抗战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曹艺的汽八连从“协粮运输”起到参与平型关,忻口战役,在抗战初期中华民族团结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曹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日子。曹艺在完成“协粮”运输时,不但为八路军送粮草物资,还完成了一些任务外的“任务”———输送革命青年奔赴延安。经他送过去的革命青年难以计数。在山西抗战前线,为把大队汽车撤回安全地带,他曾开着自己的一辆汽车来吸引日寇的机群低空追踪轰炸,由此得到朱德总司令召见,当朱德了解到他的历史,知道他曾遭国民党通缉也曾是中共党员后,特别赞扬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

1938年“台儿庄战役”后,这对分开数年,一个在南战场穿梭炮火,一个在北战场出生入死的抗日兄弟,曾在河南渑池得以短促相会,这样的烽火亲情,曹聚仁在他后来的新闻稿《陇海路上》有着如下的描写:“就在洛阳株守的日子中,……后来,突然传来喜讯,我的四弟,主军中运输工作,驻防渑池,于是,我发了一个狠,趁火车到渑池……我到渑池时,正当抗战前期,卫立煌将军的司令部在黄河北岸的垣曲,也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四弟住在渑池,全城没有一间楼房。不过,数千里外,在烽火中相逢,别有滋味在心头呢!”

珍珠港事件后,曹艺以辎重汽车六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他率领辎汽车六团经过整顿离开贵阳到了昆明稍事整休,又点收了从辎汽暂编团拨过来的一个营作为第四营。曹艺率领整个辎汽六团4000名徒手官兵,在1942年12月从昆明过巫家坝机场,飞越“驼峰”赴印远征。他们从“喜马拉雅飞过去,野人山下打回来”,先后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缅北反攻战。当年,缩编后的辎汽六团人员编制在2000人左右,有450辆车,人员少而任务有增无减,战斗力却丝毫无消弱,在缅北反攻战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越战越强,美军司令史迪威说他是“罕见的”、“不怕死”的汽车指挥官,并向中国军方建议将他由上校晋升为少将。为了鼓舞远征士兵的抗日士气,曹艺还发挥了他戎马书生的本色,又拿起笔办起了《征轮》报,发行了《笔远征》综合期刊和诗刊,还与印度华文《印度日报》联系在该报定期出版《征轮》副刊。辎汽六团的官兵们有了自己的抗日宣传阵地后,思想觉悟更见提高,爱国之心愈见坚强,不少官兵在缅北反攻战中的戎马倥偬中,一笔笔认真写下战地的通讯及充满激情的诗篇,为全军和海外华侨所传颂。

1945年,凝聚中、美、印三方军队和民工的血与汗的中印公路通车。打通了被日军封锁达两年又八个月之久的中外陆上交通线。1月12日,曹艺亲率第一批车队150辆车浩浩荡荡地从利多出发,1月24日到达南坎,1月28日进入国境(见《中国抗战画史》第388页照片)。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2月—8月,共有368支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向中国运送了8万多吨各种物资,其中辎汽六团占了很大份额,官兵们不知驾驶车辆在这条公路上往返了多少次,而且曹艺率辎汽六团一直坚守到最后。四十年后,当他在电视屏幕上又看见那些车辆从屏幕上一晃而逝时,热泪不禁夺眶而出!(事后他专门写信给中央电视台,他发现在解说中有错,解说词中说:“美籍史迪威将军曾开辟由腊戌到中国的公路。”这是把中印公路和中缅公路混为一谈了。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对中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盟国宣布接受日本投降。8月18日曹艺率辎汽六团车队凯旋归国,在他的座车上,放着两只大大的铁皮箱,里面放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各战役中收缴的战利品———日军的护身符、明信片、日记、各种剪报、《征轮》诗刊、报刊、《征轮》球队的球衣等,这些历史的见证品,才是他抗战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在印缅战场的三年,曹艺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军队是世界上最棒的军队,中国的军队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下,为正义而战的力量是所向无敌的,就连美、英盟军也不得不折服于屡建功勋的中国军队。

分享到:
上一篇:侵略者自述:圆明园大劫难
下一篇:郎平守护女排姐妹 “玻璃美人”频受伤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11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