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成吉思□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把卫队扩充 至万人,编成名为“怯薛”的禁卫军,平时轮番值宿,战 时充“大中军”,随大□出征;并将各部落按千户、百 户统编,成年男子均有出军之义务,上马备战斗,下马 屯聚牧养,实行兵牧合一的制度,使军事组织与社会组 织融为一体。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政治重心南 移,军事制度也深受中原前代王朝的影响,加强中央集 权,组建侍卫亲军,但仍保留了蒙古部族军队的许多成 分。
皇帝统驭军事大权。下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为最 高统军机构,其要职多由蒙古、色目贵族担任,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等均由其秉承皇帝旨意统一管理。 元初和元末征战较多,往往分设行枢密院,就地节制军 事。行枢密院常冠以地域的名称,多为临时设置。中书 省设兵部,管理屯田牧养等事,有时并管领驿站。各地 军政则由行省丞相负责,通常也由蒙古、色目人担任。
忽必烈即位初年实施的治军应急措施,只能在短期内保证军 事优势。要在中原地区建立长期巩固的政权,必须像历代中原王 朝一样,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忽必烈在建立中枢统 治机构、确立大汗权威、划一税收制度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改革 军队编制,集军权于中央,力求军政的统一,从军事上保证和加 强丁中央集权。
中统三年李璮的公开反叛是被镇压下去了,而其他的汉军将领,还是 “藩方侯伯,牙借棋置,各土其地,各分其民,父死子 继”,“各握重兵,多者五、七万,少者亦不下二、三万”,忽必烈难保 不再出一个李璮。对中原汉人世侯的权势加以控制,已经到不容 缓。李璮事件爆发之后,朝内臣僚纷纷要求罢削汉人世侯。忽必 烈也认为时机成熟了,他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汉军将领的措施。 兵、民分治 中统三年十二月,忽必烈颁发话令,命各路总 管身兼万户者,止理民政,不许参与军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 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严格实行军民分治,改变 过去世侯之家尽操地方军、政、财权的现象。
削弱私家权力中统三年颁发新制,规定汉人将领“一门不 可兼掌兵、民之柄”,身兼兵、民职者,可自选一职任之。掌军的 将领,子弟不得再任军职。此令下后,史天泽一家“即日解兵符 者十七人”,张弘略、张弘彦、严忠范、严忠嗣、玉文干、 郑鼎、李毅、刘元礼、张宏等20余名汉军万户也先后交出兵权。 汉人世侯兵权既除,所统军队即不再为私家所有,各地汉军乃由 原来汉人世侯的私屑武装转变成蒙古国家控制的军队。 罢世侯,置牧守 以前汉人世侯父死子继,世代相承,自置 僚属,自建统治机构,实际上成为霸占一方的独立王国。为打破 世侯的传统势力,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忽必烈下令“罢 诸侯世守,立迁转法”,规定世侯死后,子孙“荫而不世”,届下官员均由中央迁调,“遂使天下大官、小职,咸知名器自朝廷出”。 废罢世侯,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使许多地方的民众摆脱了世侯的欺压。“至元之罢侯守,民盖有视其故侯如路人,甚至迫咎怒骂如仇者”,可见这一作法很受人们欢迎。
取消世侯封邑史天泽、张柔、严忠济等人原来的封邑,均 于至元二年前后收归朝廷,封户改隶民籍,归所在地区官府管领。 改变汉军奥鲁隶属关系 中统四年正月,“立十路奥鲁总管”, 规定各路汉军奥鲁不再归各汉军万户管领。汉军军户的科差赋税, 由河南、山东的统军司,东、西川的元帅府和陕西行户部分管。 “凡奥鲁官内有各万户弟、男及私人,皆罢之”。
易军而将 忽必烈削夺汉人世侯的权力,不是不再使用汉人 将领为蒙古政权效力,而是要去掉檀兵作乱的隐思。在汉军万户 大多交出本部军队兵权后,忽必烈仍然选择一些人赴前线指挥作 战,但不允许他们率领原来的属部。至元三年,忽必烈以董文炳 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掌史天泽旧部军;以史格为毫州万户,掌张柔旧部军,原由史格管领的邓州旧军则交付张弘范。其他汉军 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设置监战万户和统军司为加强对汉军的控制和统一指挥, 中统四年正月,“增万户府监战一员,参议—员”。监战万户大多 由探马赤军将领充任,负责监视汉军万户的行动。前一年十二月, 在地方上始设统军司,掌管所在地区的汉军各万户,处理日常军务。
扩大质子军 原来分散在蒙古军中的质子军,大多掌握在忽 必烈手中,被安置在西京、宣德、平州、滦州等地屯驻。中统四 年二月,“沼诸路官员子弟入质”,乃是用传统的收纳质子的方法 来控制分散在各地的汉人、色目人军官和民官。官员子弟入充质子(秃鲁花)的规定为:万户和干户都要择子弟1人充秃鲁花,万户子弟需带马12匹、牛2具和4名种田人,干户子弟减半。充任 秃鲁花的人要携带妻子同来,所带从人不拘定数,马匹、牛具等多带者听便。任何官员不得隐匿亲干,以他人代役。无亲子或亲 子年幼者,可由弟侄代充。征招来的质子,编入原来的质子军中, 有些人可能进入了怯薛(护卫军),成为大汗的宿卫士。 忽必烈抑制世侯的举动,得到了以史天泽为首的汉军将领的 积极配合,以和平的方式达到了集权的目的,对汉军组织进行了较彻底的改造,并使蒙占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史紧密地结台在一起。
评论 0 条 / 浏览 69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