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孙思邈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
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
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
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
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
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
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
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
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
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
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
《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
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
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
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
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
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
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
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
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
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
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
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
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
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
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
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
“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
分佚文可见。
    ------------------
  

分享到:
上一篇:王远知
下一篇:成玄英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23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