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真大道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真大道是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全真道。
    真大道,初名大道教,创始人为刘德仁(1122~1180)。
    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宋靖康之乱,徙居河北盐山太平乡。他宣称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某日,有一须眉皓白的老叟乘青犊车过其家门,摭《道德经》
要言授之,并嘱其“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然后投笔一支而去。
    显然,他是暗指老子授《道德经》令其创教。果然“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
从之。受其教戒者,风靡水流,散在州郡”。①刘德仁根据《道德经》义,加以演绎,
为大道教订立规戒九条:“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
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利,安贱贫,
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会取足,毋
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②这是糅合老子、儒家、佛教思想为一体的立教宗旨。
    《大道延祥观碑》对其立教宗旨又作了如下的表述:“其教则大率以无为清静为宗,
以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下缺)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
其困苦,去其纷争。无私邪,守本分,而不务化绿,日用衣食,自力耕桑。为赡道之
(下缺)。有疾者,符药针艾之事,悉无所用,惟默祷于虚空,以至获愈。复能为世人
除邪治病,其亦犹是,……彼言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惟以
一瓣香朝夕恳礼天地。”可见该教颇重视清静自守,救民利物,以恬淡寡欲,苦节危行
律己,以慈悲宽仁、恤苦救贫对人,又不强词个人的炼养飞升,但以治病救人为务。这
在当时战乱频仍、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下,确是很受欢迎的。
    他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于大定二十年(1180)去世。此后,继任掌教者
为:二祖陈师正,三祖张信真,四祖毛希琮。据《书刘真人事》和《先天宫记》载,陈
师正,“幼渔于河,德仁穆以入道。能预知吉凶事”,“阐教垂十五年,法寿莫得而识”。
张信真,于明昌(1190~1195)中任掌教,“有诗文数百篇,号《玄真集》传于世”,
“处世五十五年,阐教二十五载”。毛希琮,嗣教之时,“当金之亡,兵戈俶扰,希琮
能以柔而存”,“掌教五星有奇”。
    以上几代,皆在金代,所留资料极少。刘德仁的出生地是山东的乐陵,后徙河北盐
山,于其地创教。此后又去山东的淄川、棣州等地活动。上述山东、河北等地就是大道
教的发祥地。大定十四年后,刘德仁应诏居中都天长观,又把大道教传播至今北京及其
周围。三祖张信真掌教时,其弟子邢希德即在平谷县建延祥观,举师赵希元又在奉先县
(今北京市房山县)建灵泉观。可见终金之世,大道教的传播不出河北、山东。
    金、元之交,大道教内部分裂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各自进行传法。《先天宫记》
云:“四祖(毛希琮)见性达聪,罔愆成法,心厌尘世,不永斯年,掌教五星有奇,得
年三十八岁,复以教法逊与五祖太玄真人郦君(希成)”。近年陈智超新发现的《玉虚
观太道祖师传授之碑》则云:“四祖毛希琮号纯阳子,复得希夷子(张信真)之传,丁
亥(1227)葺玉虚观以居之。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这样,毛
希琮似将掌教职位分别传给了郦希成和李希安两人,都被称为五祖。按一般通例,教权
只能传予一人,毛希琮怎会传予两人呢?究竟是只传一人,但因未受传者要争正统,也
谎称受传;或是先传一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改变初衷,或受另一人之胁迫再传第二人
呢?因资料缺乏,尚难判断。但《先天宫记》为“真大道门人、崇道广演法师、前进士
杜成宽撰”,立石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玉虚宫传授之碑》为参知政事杨果
撰文,立石于至元七年(1270),皆为名人手笔,且去毛希琮不远,似不可能任意伪造。
所以尽管不知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事实上毛希琮之后确有两个五祖,一住天宝宫(郦希
成),一住玉虚宫(李希安),使大道教分成了两派。
    在元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大道教两派都得到元室的承认,分别进行传法。
但玉虚宫一派传法时间较短,连李希安在内,只传了三代。《玉虚观大道祖师传授之碑》
云:
    “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修葺琳宇,壮严圣像,焕然一新。
岁在辛丑(1241),被征命,辞老不起,完宗皇帝以法服赐之。乙卯年(1255),世祖
皇帝在王邸,闻其道行,赐以真人之号。中统二年(1261)命之掌管大道。至元三年
(1266)羽化。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刘有明号崇玄子传其道,是为六祖。是年冬,
玺书授崇玄体道普惠真人。”杨果撰此碑时,六祖刘有明尚在世,故不见传法于七祖的
记载。据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五《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记载,参加元世祖至元十
八年(1281)佛道大辩论的道教一方,大道教有两人,一为李德和,一为杜福春,李德
和是已知的大道教掌教第七祖,其余的道教参加者皆是各派的首领,如全真道掌教祁志
诚,正一道首领张宗演等,因此杜福春必不是一般道士,很可能是大道教玉虚宫派的七
祖。如此,大道教玉虚宫派只传了李希安、刘有明、杜福春三代,此后未见记载。
    天宝宫派的传法较玉虚宫派为长。五祖为郦希成。《重修隆阳宫碑》云:“第五祖
师太玄真人郦君,讳希成,妫川(今河北怀来县)之水峪人也。……圣朝创业之初,为
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四祖毛君,暑月病剧,速召而来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
隐。”他为何刚接任掌教即想隐遁深山呢?《先天宫记》则称:“五祖当教之日,值大
元立国之初,法令未行,逆魔乱起,始终一十五载,遭逢十七大魔。”所谓“逆魔”、
“十七大魔”,乃指教内出现了与之抗衡的反对派势力,看来除了玉虚宫一派外,还有
其他派系。所以在这种宗派纷争的严重局面下,郦希成无法掌教而退隐深山了。王恽
《秋涧文集》卷五《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诗之注文,反映了当时斗争之尖锐。其“云
封石上体”句注云:“初,大道郦五祖者,逃难此山。众追及,弃衣钵石上而匿,其物
重,众莫能举。众(以)为异,遂请主其教,今道院盖郦生所创也。”有多人追逐他,
欲夺其衣钵,或欲置之死地,足见其斗争之尖锐。此处说众人举不起他的衣钵,以为神
异,“遂请主其数”,《先天宫记》则说:“以五祖道德崇高,威灵显赫,魔不胜道”,
经过十五年之后,“寻乃自平”。不管什么原因,郦希成经过十五年的斗争之后,终于
克服玉虚宫一系以外的其他反对力量,回到燕京天宝宫,登上了大道教掌教的宝座。时
间大约在元太宗十年(1238)左右。
    郦希成正式掌教以后,受到元室的支持,元宪宗曾封他为太玄广惠真人。在他掌教
期间,组织有所发展。《先天宫碑》云:“自戊戌(1238)以来,化因以洽,南通河岳,
北极燕齐,立观度人,莫知其数。”这种说法,十分笼统,只能理解为:南面传到山东
泰山一带,北面传到河北一带,比刘德仁创教时扩展不多。但据近年新发现的《汴梁路
许州长社县创建天宝宫碑》记载,在郦希成掌教期间,真大道由原来的河北、山东,发
展到了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一带。该碑云:“先是大道一宗,其所崇尚不过河北有
焉。自五祖太玄广惠真人命举师卢德清往河南典教,其后教法流行。”许州天宝宫即建
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
    道派发展以后,郦希成特请元室批准他将“大道教”改名为“真大道”,以示正统。
“宪宗皇帝即位之四年(1254),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中宫赐之冠服”。③真
大道名称从此正式确立。
    郦希成“阐教三十六年,享寿七十八岁,将法传付六祖通玄大师孙君(德福)”。
④是为第六祖。孙德福再传法给李德和,是为第七祖。以上三代皆处在与玉虚宫派相对
峙的时期。
    七祖李德和掌教时,真大道又传到了陕西。此见吴澄所撰《天宝宫碑》。该碑称张
清志“年十六,从天宝宫李师(德和)为道流,锡名清志。然获归养父母。年十八,辞
家入太白山,……久之,辞亲入终南山。……年二十六,创长安明道观,又适凤翔扶风
县立天宝宫。”
    继李德和之后掌教的为第八祖岳德文(1235~1299),始合玉虚宫、天宝宫两派而
为一。岳德文,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年十六,辞亲入道隆阳宫。年十八,受教于五
祖郦希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李德和付以教事。二十一年,宣授崇玄广化真
人、掌教宗师、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赐玺书护持之。在他掌教期间,真大道教获得了
较大的发展。
    “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皆有奉其教戒者”。
岳德文“尝使人行江南录奉其教者,已三千余人,庵观四百。其他可概知矣”。⑤
    但在岳德文之后,真大道内又出现了波折。即岳德文于大德三年(1299)逝世前,
将教事付与张清志,作为九祖,但当岳德文“丧毕”,他却“潜遁”山西临汾,后又返
华山归隐,并没有接替掌教。此后,相继由赵真人(亡名)、赵德松、郑进元摄掌教事。
五年之间,“二赵一郑”,“相继殒灭”。其徒众根据郑进元临终时的嘱咐,去华山请
回张清志,仍举其为九祖(如算上二赵一郑,则为第十二祖)。
    张清志,乾州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人。第七祖李德和之徒,掌教前,长期在陕西、
山东、山西等地传教。掌教后的第一件事是废除教内的刑罚。他面对徒众,称“吾教以
慈俭无为为宝,今听狱讼,设刑威,若有司然,吾教果如是乎?
    继今以始,凡桎梏鞭笞之具尽废之”,“自是众安害息,五年宿弊(指二赵一郑摄
教之五年——引者注),一旦悉除”。⑥张清志平时自奉简朴,“深居寡出,入或不识
其面,著书以名其学,文多奇奥。贵人达官来见,率告病伏卧内。虽有金玉重币之献,
漠如也”。⑦他这种淡泊清高的作风,与当时各派首领居则宫室、出则华冠艳服、日与
贵官相往来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得到吴澄等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敬仰。
    张清志于元成宗末掌教,历武宗、仁宗、英宗至泰定帝,深受尊崇,授以演教大宗
师、凝神冲妙元应真人,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掌教将二十年,教风日盛”。其所居
大都天宝宫,“日食数千指”,其盛况可见一斑。
    真大道在长期的掌教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制。
首脑机关是大都天宝宫,为历代掌教所居之地,设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教门都举正等
以辅助掌教工作。其下据元代的行政区划设立各级地方组织。第一级,行省设提点都举
正。如王清贵曾任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等处都举正提点。第二级,路设道录、道判。
如陈德元曾任大都路道录,赵德松曾任汴梁路道录,郑进元曾任卫辉路道录等。第三级,
州设道正、举师。如《隆阳宫碑阴》记有涿州道正,固安州道正,雄州道正,易州道正,
顺州举师,易州举师等。第四级,县设威仪,如《隆阳宫碑阴》所记房山县威仪黄德元
等。最基层为宫观,设提点、提举、知观。
    吴澄于泰定二年(1325)为天宝宫作碑时,张清志尚在世,张何年逝世,何人嗣教,
不见记载。可能此后不久,真大道即归并入全真道。    
  注:
    ① 《道园学古录》卷五十:《真大道教第八代崇玄广化真人岳公之碑》
    ② 《宋学士文集》卷五十五:《刘真人事》
    ③ 《顺天府志》卷七:《大元创建天宝宫碑》
    ④ 《金石萃编未刻稿》:《先天宫记》
    ⑤ 《道园学古录》卷五十:《岳公之碑》
    ⑥⑦ 《吴草庐集》卷二十六、《金石萃编补正》卷三:《天宝宫碑》

    ------------------
  

分享到:
上一篇:太一道
下一篇:全真道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104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