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216)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
(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
“有少容”①,“兼挟鬼道”②,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
到信任。东汉初平二年(191)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
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
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
教合一的政权。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③。自称“师君”。
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
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
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
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
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
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
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④“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⑤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
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率十万大
军西征汉中,张鲁弟张卫以数万人马据阳平关坚守,为曹操所破,张鲁避走巴中,不久
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邑万户。其五子皆封
侯,且与曹操联姻。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次年,张鲁卒,谥原侯,葬于邺
城(今河北临漳)东。他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
中原地区。
张鲁以《道德经》为该教的主要经典,为便于向其徒宣讲《道德经》,乃为之作注,
名《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认为“道
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主张君臣民皆须“顺道意,知道真”,“行诫守
道”。又认为,“生”是“道之别体”,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道设生以
赏善,设死以威恶”。只有“奉道诫”,将“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不死成仙。主张“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来,“道普
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悉如信道,皆仙寿矣”。还抨击儒家五经“半入邪”,“大伪不可用”;反对淫祀,
认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对宣扬“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
非行所臻”的《河》《雒》纬书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诚感天”、通过修行自
臻“仙寿”的观点。因此他尤其重视道徒的自身修养,倡导诚信,有病则忏悔己过。相
传他又创涂炭斋等斋醮仪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他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注:
① 《华阳国志·汉中志》
② 《后汉书》第9册243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③④⑤ 《三国志》第1册264页注引《典略》,263页,264页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
评论 0 条 / 浏览 76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