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丢官降职,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在黄州,「东坡居士」这个名字开始叫响并流传至今。贬谪黄州的几年是苏东坡人生的低谷,苏轼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磨难?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难,花销问题。苏轼在黄州所担任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说白了只是个空头官衔,他的身份本质上,是由黄州政府代为看管的犯官。按照朝廷的规定,像苏轼这样的犯官,除了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之外,没有正常的俸禄薪水。
所以他到黄州后,一家老小 20 多口人的花销,就成了大问题。不过这难不倒苏轼,有钱他就花,没钱他就计划着花。
第二难,住房问题。按照朝廷规定,苏轼这样的犯官,无权享受官府提供的住宅,那一家 20 多口人住在哪里?
开始的时候,苏轼一家,住在江边的一个废弃的官府驿站 ——临皋亭,这个地方不仅潮湿闷热,而且拥挤不堪。后来,苏轼在种地的东坡园中选址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
农舍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建成,苏轼在厅堂四壁绘满雪景,起居坐卧四面环顾,俱为雪景,故而美其名曰【雪堂】。雪堂不仅解决了家庭住房的困难,从此,也成为苏轼在黄州精神生活的重要象征。(事载苏轼《雪堂记》)
第三难,吃饭问题。苏轼的决定同样潇洒: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多方申请,当地政府批给苏轼一块五十亩的废弃坡地。
苏轼非常钦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常在诗词中以乐天自比。白居易被贬忠州刺史时,曾作《东坡种花》诗。这块五十亩的贫地,正好位于黄州城东门外,于是,苏轼干脆给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事载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苏东坡这个名号就是这么来的!在一般人看来,开荒种地本来就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不过是一块废弃的坡地,却偏偏称作什么【东坡】。一介犯官被贬偏隅之地穷困潦倒,却还要自称什么【居士】,简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没错!这就是苏轼乐天的与众不同之处!
黄州的苏轼,是个勇于在苦难中,摆脱心灵枷锁的哲人。黄州的苏轼,在后代的眼中雅俗共赏,而「东坡」,也成为苏轼在黄州的第一个重要象征。
苏轼带领家人在东坡开垦荒地,但有时粮食还是不够吃。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节饮食说》,贴在墙壁上,作为养生补气的座右铭。全文大意如下:
东坡居士从今往后,早晚吃饭不过一杯酒、一块肉。如果有尊贵的客人来访,即便摆下丰盛的酒宴,也只是三杯酒、三块肉,只可减少不可增加。如果有人请客,我就事先向他通报自己吃饭的原则。如果主人不听从非要超过这个界限,就干脆不去赴宴。为什么这样做?苏轼回答:一来安分养福气。二来宽胃养神气。三来省钱养财气。
饿肚子当然很难过也很没面子,但是苏轼并不觉得,反而堂堂正正地讲了三条大道理。这不是面对困难、超越困难的潇洒是什么?
黄州的饮食、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但是,再难也难不倒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他总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美食的机会。正是在黄州,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羹》。
有了一盘东坡肉一碗东坡羹,还缺一杯酒。苏轼按照朋友「杨世昌」道士,提供的秘方酿造蜜酒,并作《蜜酒歌》一首。
黄州时期的苏轼,诗词不敢多作,书信不敢多写,话不敢多说,为官没有事权,这对于一个多才多艺、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文人而言,真是一场无期徒刑。
然而,苏轼让这场痛苦的徒刑变得有声有色:诗词不敢多作,他就作《猪肉颂》。书信不敢多写,他就算算账簿。薪俸被取消,他就开荒种地。事权被剥夺了,一日三餐总能做吧?厨师总能做吧?他不仅自己做,还总结成菜谱传给大家一起做,就是菜谱也可以写得文采斐然,耐人寻味…。
评论 0 条 / 浏览 6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