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家人透露《红楼梦》英译者杨宪益生平奇事(图)
作者:未知 (不详) 收藏

 

11月23日,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是2006年10月拍摄的杨宪益的照片。新华社发

○杨宪益小传

1915年1月10日,杨宪益出生于天津花园街8号的大公馆内。其父杨毓璋曾经留日,并当过天津中国银行行长。1928年,杨宪益进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学习,1934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认识了后来与他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妻子———英国传教士的女儿戴乃迭。1940年杨宪益夫妇回国。

解放后,杨宪益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这些译本在国外都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先秦散文到现当代作品,杨宪益夫妇联袂翻译了共百余种作品近千万字,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极为罕见。杨宪益著有自传《漏船载酒忆当年》,中文本于2001年出版。

前天早上6时,曾把《红楼梦》等百余部中国著作翻译成英文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因淋巴癌去世,享年95岁。昨天下午,杨老的外甥女赵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透露追悼会将于11月29日上午10点在八宝山举行。

赵蘅透露,杨老的家人希望杨老的后事一切从简。家人则会用最简单的送挽联、送花圈的形式纪念他。而杨老的追悼会将由外文局主持。“但是我们不希望那种特别官方的告别仪式。”

据赵蘅介绍,今年10月10日,杨老因为淋巴癌晚期,进入北京煤炭总医院,接受离子植入术进行治疗。手术成功,家人以为很快能够出院。但随后,杨宪益先生因为呼吸道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8日还发高烧。“虽然明知道这病好不了,但是我们希望能延长他的寿命。他自己很想在明年1月10日过生日,我们也认为没问题,没想到他没等到这一天。昨日清晨6时他安静去世,连遗言也没有一句。赵蘅说。

杨老去世时,他的小女儿和赵蘅陪在他身边。大女儿名叫杨嫈(音“莹”),已经定居美国多年。她在美国教中文,在这方面也算是继承了父母的一些传统。她早年离异,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赵蘅说:“在舅舅最后一次住院前两个星期,她回来过,还说等到她父亲96岁生日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过来。谁知道,舅舅就这样走了。她请假特别不容易,这次应该回不来了。”

杨老好烟好酒,也爱交朋友。作家李辉跟他私交甚好。李辉说:“他走了,对于中国的翻译界是一个遗憾。”据朋友们说,杨宪益晚年虽然在朋友的陪伴下也很快乐,但是自从夫人走了之后心情一直不太好,常常一个人喝闷酒。杨宪益是一个性情散淡而豁达的人,像这样的士人已经很难找到了。

最天才的译者从《离骚》开始,翻译“整个中国”

杨宪益只用了5个月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就通过牛津入学考试。24岁时,他一口气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了出来。之后的成就更不必说。杨宪益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蓝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和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今年9月,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该奖项于2006年设立,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杨宪益是继季羡林后获得该奖项的第二位翻译家。有人说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

最深刻的爱恋为了英国女友,放弃法国文学

杨宪益的妻子戴乃迭出生于中国,是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女儿。自结识杨宪益后,戴乃迭毅然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获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毕业生。杨宪益也放弃了法国文学专业,改学英国文学。这种互补为两位异国青年日后在翻译界(中译英)造就辉煌奠定了基石。

杨宪益晚年回忆说,他爱戴乃迭,除了为她惊人的美丽所吸引外,还发现她有一颗质朴的心。她清新脱俗,没有英国上流社会女孩常有的虚荣与势利,这一素质在“中国上层的小姐们之中也很少见”。赵蘅透露,杨宪益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学方面有更深的探索。“他少时立志,想的就是做一名学者,没想成为翻译家。但因为舅母喜欢翻译,他也不做它想,夫妇俩双宿双飞地翻译了一辈子。”

晚年戴乃迭受困于老年痴呆症,但杨宪益与她寸步不离。“舅母在医院时,每天都要看见杨宪益。”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和她一起走”,作悼亡诗云:“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最痛苦的往事受到自己牵连,儿子点火自焚

早在杨戴两人结婚之前,双方的母亲就对这门婚事十分担忧。戴乃迭的母亲塞琳娜更是激烈反对,她甚至对女儿说:如果你们结婚,你们的婚姻持续不了4年,而你们将来的孩子会自杀而死。

但是戴乃迭不管。她陪着杨宪益,为中国翻译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也陪着中国丈夫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所有“政治风云”。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一对异国夫妻的生活可想而知。杨宪益最疼爱的也是唯一的儿子杨烨,就是因为“文革”中受到父亲的牵连,逐渐精神分裂。即便被送至英国姨妈家“改变一个环境”,儿子还是不堪岁月伤害,38岁时在姨妈家用汽油点火自焚。

赵蘅告诉记者,杨宪益总是隐忍的,但儿子去世后,他流过泪。“他和舅母在家,老来丧子,不甚其哀,对着彼此唱起了英文歌,唱着唱着,舅舅就哭了。”

最亲近的晚辈与小女儿同住,为外甥女校对

杨老的二女儿叫杨炽,在北京定居。赵蘅透露:“舅母去世后,小女儿怕父亲一个人住在外文局那边不安全,征得父亲同意后她把父亲接到了家里。她早年去美国读过书,丈夫是美国人,现在有两个儿子。此前和丈夫开了个信息服务公司,如今退休了,准备开家餐饮公司。”

在杨老病逝前夕,赵蘅也一直在他身边照顾。她说舅舅对她影响很大。“我早年学画,来到北京,在舅舅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北京定居后,更是经常去他那里。我现在一是写作,二是画画,舅舅对我很鼓励,我的新书和新作都是他来校对的,他从来不责备我,是我的导师,给我父亲般的温暖。我觉得我对他的照顾都是应该的。”

最大胆的举动与小女儿同住,为外甥女校对

敢给毛主席敬酒的作家,大概只有杨宪益了。“文革”前,毛主席设宴邀请一些作家。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和董必武副主席坐同一张小桌子,作家们及其他人士分坐几席。开宴后,才喝下几杯酒,杨宪益便问旁边的陕西作家杜鹏程:“咱俩一起到毛主席桌前向他敬酒,好不好?”杜鹏程立即同意。杨杜二人就向毛主席走过去了。毛主席稍稍有点吃惊,在此之前,还没有坐在别桌的客人有勇气向毛主席敬酒。见此情景,周总理立刻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现今毛主席不喝酒,我来陪两位喝一杯。”毛主席面带微笑向两位作家点了点头。

赵蘅告诉记者,杨宪益早年曾被要求和钱钟书、叶君健等一起翻译“毛选”,他婉言谢绝了。他把精力投向了《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入狱前,他已经翻了一半了。”1966年,“文革”席卷全国,196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入狱。杨宪益翻译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文作者效法苏联的《联共党史》,在文学史每一章结尾都整篇整段地引用毛主席的话。杨宪益认为这种写法不符合国外读者需要,在征得编辑同意后把语录删掉了。

分享到:
上一篇: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瑜
下一篇:张廷玉生平唯一做错的事--得罪乾隆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46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