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82 黄飘大捷
作者:黄朴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苗民起义军的杰作
黄飘大捷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贵州苗民起义军在黄平东南之黄飘对湘军进行的
一次成功的山地伏击战。
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影响,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
之苦的贵州各族人民也纷纷起义,反抗清朝的反动统治。1855年4月30日,张秀眉和包
大度、李鸿基等人在台拱首举义旗,黄平、清平等地苗民起而响应,起义很快扩展到黔
东南整个苗民聚居区。起义军股数众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张秀眉主动与各地起义
军联合,积极向清军进攻。到1858年底,苗军基本上控制了东起湘黔边、西至贵阳城下
的黔东南大片地区。与黔东南苗族起义同时,贵州东部号军、黔西南、黔西北苗民也发
动起义。起义烽火燃遍了贵州全省。当时,清军把主要精力放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
义上,因此对贵州各族人民的起义没有多大办法。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全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清政府在镇压了太平军余部后,
于1866年抽调大量清军,向贵州各族起义军大举进攻。在清军的大举进攻下,黔西北苗
军、黔北号军相继失败。黔东南、黔西南等地的起义军处境更加困难。
1868年5月,湘军席宝田部围攻邛水西南的苗军重要据点寨头。苗军守将甘保玉率
苗军主力坚守在前哨阵地钉耙塘。
湘军从正面进攻,伤亡惨重。席宝田便改变战术,一面从正面佯攻,一面派部队抄
至寨头侧后,从高处袭击苗军。苗军腹背受敌,甘保玉牺牲,寨头终于失守。
四川候补知府唐炯率川军镇压号军起义后,又向苗军发动进攻,于1868年11月28日
占领黄平旧州城,12月7日占新州城。
1869年,清政府进一步调兵增援贵州。湖南巡抚刘昆遣记名按察使黄润昌、道员邓
子垣率万余湘军入黔。1月初,黄润昌进抵贵州青溪。席宝田令黄润昌沿镇阳江西进,
令记名提督荣维善由寨头北上,夹攻镇远。3月10日,湘军攻占镇远、府卫两城。其后,
黄润昌率军西攻施秉,荣维善则率军南下,与沿清水江西进的李光燎、戈鉴部会合,于
4月9日攻占清江厅城。接着,席宝田命荣维善由清江、彭芝亮由石阡,分率所部赴镇远,
与黄润昌部会合。4月30日,黄润昌、荣维善、彭芝亮等部湘军攻占秉施县城,苗军向
西撤退。
湘军攻占施秉后,为了迅速打通驿道,并与已经占据黄平、重安、清平等地的川军
会合,便乘胜向黄平前进。1869年5月1日和2日,由黄润昌、荣维善、邓子垣等率领的
湘军1.8万余人占领苗军重要据点白洗寨(施秉南10余公里)和瓮谷陇(黄平东南20余
公里)。瓮谷陇至黄平,中间有黄飘(黄平东南10公里)等苗寨,地势奇险,仅有羊肠
小道可以通行。当时有人提议停止攻击,但黄润昌、荣维善等因胜而骄,认为“功在指
顾”,“若舍之而去,则驿路仍被梗阻,计不如乘胜追之”(《贵州通志》前事志三十
四,第49页)。5月3日,湘军以荣维善为前队,总兵张宜道为二队,总兵苏元春为三队,
邓子垣为四队,黄润昌为后队,由瓮谷陇出发,沿山路鱼贯而行。苗军且战且走,退至
黄飘。张秀盾、包大度率军万余人设伏于此。当湘军进入伏击区时,苗军突起,前阻后
截,山上滚木檑石如雨倾下,鸟枪、土炮、弓箭一齐施放,湘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
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甚众。苗军趁势由山上冲下,喊杀之声响彻山谷。黄润昌为山炮击
中头部,当场毙命。邓子垣企图救护,也被苗军用乱刀砍死。荣维善率亲兵200余人冲
出包围圈,沿山东逃,又被苗军包围,全部被歼。
黄飘一战,苗军歼灭湘军万余人,取得了辉煌战果。湘军主力荣维善、黄润昌、邓
子垣大部被歼,仅苏元春率数千残兵逃出重围。
黄飘之战是贵州苗族人民起义过程中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苗军
不畏强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勇于和敌人殊死搏斗,并且能够集中兵力,以小部引诱
敌人进入伏击圈,打歼灭战。而湘军在多次胜利后,轻敌冒进,终于被苗军打得大败。
这次战斗,粉碎了湘军在几个月之内“剿平”黔东南苗军的企图,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
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使起义军在此之后,又于1869年5月取得重创黔军的胜利。

分享到:
上一篇:81 十里坡之战
下一篇:83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7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