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战史上最大的登陆作战
收复台湾之战,是由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的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战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
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17世纪初,荷兰政府在其亚洲的
殖民基地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对东方各国的经济掠夺
和武力侵略。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开始,荷兰殖民者以贸易、通商为名,对我国
沿海各地进行袭扰。天启四年(1624年)在台南附近的台江登陆,侵占了台湾地区。崇
祯十五年(1642年),荷军在台湾北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霸占了整个台湾。荷兰侵略
军侵占台湾后,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强征重税,进行搜刮。殖民者的残暴行径,激起
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反抗和斗争遍及全岛各地,绐终没有停
止过。
郑成功是明末将领郑芝龙之子,明亡后,退守金门、厦门一带,在东南沿海坚持抗
清斗争。为了驱逐荷兰殖民者,建立稳固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决意收复台湾。永历十三
年(1659年)十二月,郑成功召集诸将,研究收复台湾和留兵防守金门、厦门事宜。正
在此时,一个名叫何廷斌(一称何斌)的人,从台湾来厦门求见郑成功,控诉了荷兰殖
民者的种种暴行,希望郑成功把台湾同胞从荷兰压迫下解救出来。他还把荷兰殖民者的
情况透露给郑成功,并把台湾水道及要塞设防情况绘成地图,表示愿为向导。永历十五
年(1661年)正月,李定国联明抗清战败,大陆各省基本被清军占领。郑成功感到形势
紧迫,只有收复台湾,连接金门、厦门,然后进则可战而复中原,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
忧。于是作出了进军收复台湾的决策。为了顺利收复台湾,郑成功进行了充分、周密的
准备:不断侦察台湾情况,秘密搜集情报,勘测航路,了解荷军兵力配备、设防等情况。
筹备粮饷,扩充军队,使陆师达到72镇,每镇1000人,水师20镇,总兵力10余万人。
修造战船,加紧训练。永历十五年二月,郑成功在基本完成战前准备工作后,遂从
厦门移师金门,命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厦门、金门,以防清军乘虚袭取;自率大军
进军台湾。
进攻台湾的舰队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亲率第一梯队先期出发,共有战舰数百艘,
部队2万人;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队6000人。台湾本岛地形东
高西低,人口会聚西部,以“澎湖为门户,鹿角为咽喉”。郑成功根据敌情地形,确定
如下作战方针:首先收复澎湖,以之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实
施登陆,切断台湾城、赤嵌楼两地荷军联系,分别予以围歼,然后收复台湾全岛。
荷兰殖民者为了阻止郑成功收复台湾,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准备:增加兵力,到战
前,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总兵力约2800人,战舰“赫克托”、“斯·格拉弗兰”和“威
因克”、“马利亚”等以及小艇多艘。修城筑堡,在台南海岸修建了一些坚固的城堡和
炮台。其中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今台南市西北的镇北坊),是荷兰侵略军用主要力量防
守的两个城堡。储备物资,实行封禁。规定禁止任何中国人进入赤嵌楼要塞,禁止渔民
下海捕鱼,不准商船与大陆贸易,禁止与大陆通信,以防走漏消息等等。搜集情报,通
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侦察郑军的动向。调整兵力部署,将其兵力主要配置在两个
方向上:一是台湾城及其附近的小岛和海面、江面,兵力约1800人,舰船多艘,由荷军
头目揆一亲率;二是在赤嵌楼驻兵500多人,由描难实叮率领;其他港口和城堡约有四、
五百人守卫。在此之前,鹿耳门港已用沉船堵塞航道。此港水浅礁多,不便通行,没有
派兵防守。揆一的意图是,依恃台湾城炮台的火力,居高临下,封锁海面,另派甲板船
防守大港海口,阻止郑军登陆。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二十三日中
午,郑成功亲率第一梯队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东南挺进。次日清晨,舟师抵
达澎湖,因荷军兵力薄弱,很快予以占领。三日后,郑军继续东征,进至柑桔屿海面时,
遭风雨所阻,被迫折回。三十日,郑成功留下3000兵力驻守澎湖,率领舰队,冒着暴风
雨横渡海峡,于四月初一日拂晓航抵鹿耳门港外。由鹿耳门外海进港有两条航路:一条
是南航道,口宽水深,但有敌舰防守,陆上台湾城又置重炮瞰制航道,不易通过。另一
条是北航道即鹿耳门航道,门阔仅里许,水中沙石淤浅,舰船触之立碎,仅一线可容三
舟并进,水路长数十里,横渡可至赤嵌楼。由于航道水浅,荷兰侵略者事先又用破船堵
塞,因而只有涨潮时才能通过。郑成功决定由北航道突入。四月初一中午,海潮大涨,
郑成功乘机率队进发,大小战舰顺利通过鹿耳门,进入内海,将舰船分布在台江之中。
台湾城上的荷军以为中国船队一定会从正面进攻,所以只在南航道岸上准备了大炮。郑
成功偏偏从鹿耳门开进台江,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荷兰军队对郑军这种出乎意料的行动
惊慌失措,来不及调整大炮,只好仓促出动夹板船到海面阻击,郑军水师冲过荷军防线,
先在赤嵌楼以北的禾寮港登陆,接着在鹿耳门方向登陆成功。台湾人民见郑军到达,争
先恐后前来接应,郑军很快站稳脚跟。
郑军顺利登陆后,荷兰侵略者的要塞赤嵌楼、台湾城及仅有的几艘战舰,便暴露在
郑军面前,处于分隔被围状态。但荷兰侵略军妄图凭借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从水陆分
兵,乘郑军立足未稳,实施反击。海面上,荷兰侵略军以四艘舰船阻击郑军,郑成功以
60艘战船把荷舰包围起来,双方展开激烈炮战。郑军战舰装备虽不如荷军,但水兵们英
勇顽强。结果,击沉敌主力舰一艘,炸毁甲板船一艘,其余漏网逃走。在陆上,荷兰舰
长贝德尔率领240名士兵向郑军反击。郑将陈泽率4000人,以大部兵力正面迎击,以七
八百人迂回到敌军侧后,前后夹击。结果,贝德尔毙命,荷军被歼180多人,只有少数
人逃回台湾城。荷兰侵略军海陆两战失败后,仍企图固守赤嵌楼、台湾城这两座孤立的
城堡。郑成功一面派兵切断荷军水陆交通,一面乘胜进攻赤嵌楼。台湾人民也纷纷自动
武装起来,协助郑军打击荷兰侵略者。四月初四,赤嵌楼的水源被台湾人民切断,描难
实叮被迫率部投降。四月初七,郑成功除留一部兵力扫清其他地方的残敌外,亲自督师
围攻台湾城。
台湾城城高墙厚,守备完善,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20尊;南北各置巨炮10尊。荷
军火炮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每条道路,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接近,都会受到堡上
炮火的轰击。郑成功占领赤嵌楼后,即组织进攻台湾城。他采取正面进攻和翼侧迂回、
水陆配合的战法。四月初四,派兵一部从左翼侧逼近台湾城,击败迎击的荷军。四月初
七,又指挥将士渡海从南端进攻台湾城。这时,困守在城内的侵略军只有870人,退据
堡垒继续顽抗。郑成功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写信谕令揆一投降,揆一不理。郑成功
即调集28门大炮运入市区,向台湾城猛轰,摧毁台湾城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揆一
不顾一切列炮于城上,集中轰击,迫使郑军后撤。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奏效,为减少伤亡,进一步作好准备,决
定改取长围久困、且耕且战的方针。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抵达台湾,从台湾城南面
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遂从五月初五开始,在所有通向城
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同时准备了攻城器械和炮具。
五月二十八日,巴达维亚当局得知荷军在台湾战败的消息,即调集700名士兵,10
艘战舰,赶赴台湾增援,七月初五到达台湾海面。郑成功侦知这一情况,抓紧进行围城
和打援部署。荷兰侵略者得到增援之后,力求迅速改变被围的不利处境,决定用新到的
舰船和士兵把郑军逐出台湾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楼附近航道上的郑军船只。其部
署是:以两艘战船迂回到市区后海面摧毁郑军炮位,出动三、四百名步兵进攻市区,另
派大小20艘舰艇袭击郑军战船。闰七月二十三日,双方在海上接战,郑成功亲统战舰在
海上迎击,将敌舰包围,经一小时激战,击毁、烧毁荷舰两艘、俘小艇三艘,毙敌100
多名。其余荷舰逃往远海,再也不敢靠近台湾。因海上失败,荷军在陆上未敢发起进攻
即草草收兵。被围荷军粮饷匮缺、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吃了发霉的食物而中毒,战死饿
死者众多。郑军则进行休整,不断加筑工事,架设巨炮,准备继续攻城,民众还协助郑
军断绝了荷军的水源。在围困台湾城8个多月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郑军发起总攻。
十二月初六,攻占城外重要据点乌特利支堡,然后居高临下,向台湾城猛烈轰击,揆一
见大势已去,于十二月十三日率部投降。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
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是我国海战史上规模大、距离远的一次成功的登陆作战,
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突出战例。这次胜利的取得,除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
支持、军队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战斗勇敢外,果断而出敌不意的作战指挥也是一个极
其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是:详细侦察掌握台湾地形和敌军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
等情况,在人力、物力上进行了长期的较为充分的登陆作战准备,反复商讨作战计划,
做到行动统一,计划周密。注意隐蔽作战企图,大胆利用不良的气候条件,达到出敌不
意。正确选择渡海航线和登陆地点,先占澎湖,以此作为登陆台湾的跳板和屏障,既可
使登陆台湾有了可靠的进攻出发基地,又可保障后续部队的航渡和后勤支援,还可据以
阻敌海上增援。选择鹿耳门航道,既可攻其无备,又可一举分割荷军部署,隔断敌人联
络,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集中数量优势的战船,进行海上打援,开创了海战史上以小而
装备劣势的战船击败大而装备优势的战舰的先例。及时解决后勤保障,始终抓紧粮饷的
补给,保障了战争的顺利进行。
此战的胜利,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显示了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任人宰割的斗争传统,为中华民族抗击海外
侵略者,维护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统一,创造了光辉的业绩。郑成功因而成为受人景仰
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指挥的这一英勇机智的登陆作战,为中国战争史写下了灿烂的一
页。
评论 0 条 / 浏览 82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