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1853年3月下旬,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但是,太平天国当时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清军向荣部从金
田起义之初即与太平军周旋,尾随太平军从广西到江南,在太平军占领南京不久即率军
抵南京城外,在孝陵卫一带扎营,称江南大营,共1.7万人。钦差大臣琦善也于1853年
4月在扬州附近建立江北大营,总兵力2万余人。江南、江北大营的存在对新生的天京政
权是一个重大威胁。为了把革命推向前进,尽快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巩固
天京防务后,即分兵进行北伐和西征,用进攻打败清朝统治。
太平军北伐之战,从1853年5月中旬誓师北伐开始,到1855年5月31日北伐军余部覆
灭为止,前后两年,大致分为长驱北上、驻止待援、最后失败三个阶段。
北伐的目标是直捣清朝的老巢北京。1853年5月8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
相李开芳率军自扬州西进。5月13日,会合自天京出发的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检点朱锡
琨所部,由浦口北上,向北京进军。北伐军共有2万余人。按洪秀全的指示,北伐军进
抵天津后,再派兵北上增援,合攻北京。
林凤祥等率北伐军自浦口出发,在乌衣镇一带击败清军一部后,一路长驱北进,连
克安徽滁州(今滁县)、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于6月10日到达亳州(今亳州
市),13日攻克河南归德府城(今商丘),缴获火药2万余公斤以及大量铁炮。之后,
便北上刘家口(归德北),拟由此北渡黄河,取道山东北上,因清军在黄河渡口严密布
防,该处无船可渡,太平军只得沿河西走,连下宁陵、睢州(今睢县)、杞县、陈留,
3月19日进逼开封,不克,乃撤往中牟县之朱仙镇。此时,由于沿途大量吸收捻党和淮
北各地群众参军,声势更大。
北伐军于6月23日撤离朱仙镇,经中牟、郑州、荥阳,26日到达汜水、巩县地区,
在这里渡过黄河。7月2日,攻破河南温县,7月7日进围怀庆府(今沁阳)。当时城内仅
有清军300人,连同团勇壮丁,总计不过万人。林凤祥等原以为可以迅速攻克,没想到
屡攻不下,于是将怀庆城团团围住,在城外建营立寨,一面阻援,一面继续攻城。清政
府派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调集兵力2万余人赶到怀庆。北伐军围攻怀庆城近
两个月,未能攻下。9月1日,北伐军遂主动撤围西进,绕道济源,进入山西,连下垣曲、
绛县、曲沃,于9月中旬进至平阳(今临汾)、洪洞一带,然后转而向东,经屯留、潞
城、黎城,复入河南,攻破涉县、武安。9月29日,北伐军经河南入直隶,攻克军事重
镇临洺关,击溃立足未稳的讷尔经额部清军万余人。接着,连下直隶沙河、任县、隆平
(今隆尧)、柏乡、赵州(今赵县)、栾城、晋州(今晋县)、深州(今深县),迫近
北京。
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使清廷满朝震动。咸丰帝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北京防卫。并企
图在滹沱河南合击和消灭太平军,为此,命令胜保为钦差大臣接替讷尔经额,命令僧格
林沁屯兵涿州(今涿县)。
北伐军在深州稍事休整后,于10月22日率部东走,连破献县、沧州,29日占领天津
西南的静海县城和独流镇,前锋进至杨柳青。北伐军原想占领天津,但是,胜保很快率
队赶到,并于11月5日进入天津。僧格林沁也移营于天津西北之杨村(今武清),天津
防御力量加强,北伐军占领天津的计划落空。
北伐军不能占领天津,便在静海、独流两地驻扎下来,由林凤祥、李开芳分别率部
固守,同时报告天京,要求速派援军。
胜保率2万余清军围攻静海、独流。北伐军依托木城、堑壕顽强抵抗,胜保屡攻不
下,僧格林沁奉命率部与胜保合力围攻。北伐军忍受着严寒和饥饿,整整坚持了100天,
最后终因被围日久,粮弹均缺,援军又久等不至,不得已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2
月6日到达河间府之东城镇。胜保、僧格林沁率马队紧追不舍,当天就追到东城,将北
伐军再次包围起来。清军在东城四周挖掘深壕,设置鹿砦、木栅,防止太平军突围,并
不时发起进攻,太平军凭垒固守,但东城是个小镇,粮弹给养难以补充,因此,北伐军
在这里驻守一个月后,于3月7日乘大雾再次突围,进至阜城。但是,进至阜城不久,很
快又被3万多清军包围。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吉文元受伤牺牲,北伐军处境更加严酷。
幸好这时北伐援军已过黄河,胜保带领万余清军赶往山东防堵,阜城压力减轻,使北伐
军得以在此坚守两个月之久。
北伐援军7500人,由夏官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率领,迟至1854年2
月4日才从安庆出发,3月上旬渡过黄河,进入山东境内,连下金乡、巨野、郓城、阳谷、
莘县、冠县,于3月31日进至距阜城仅100余公里的临清城下,兵力也扩充至三四万人。
4月12日,北伐援军攻克临清城,但随即被数万清军合围,援军屡战不利,于4月23
日放弃临清,南退至李官庄、清水镇一带。4月27日,援军南退冠县,部队溃散,北伐
援军至此失败。
北伐军在听到援军北上的消息后,于1854年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
的连镇。连镇横跨运河,分东西两镇。当天,清军赶到,又将北伐军紧紧包围。李开芳
率600精兵于5月28日突出重围,准备接应北伐援军,被清军围于山东高唐州。北伐军被
截断在两地,处境更为困难。连镇被清军层层包围,林凤祥及太平军将士英勇战斗,不
断打击进攻之敌。但坚持到年底,粮食弹药都快完了。清军乘机诱降,北伐军前后出降
者3000余人。1855年3月7日,清军对林凤祥固守的东连镇发动总攻,林凤祥在督战时身
负重伤,北伐军大部阵亡,清军攻入连镇,林凤祥被俘,解送北京、英勇牺牲。
李开芳也被清军包围,高唐城高池深,粮草尚多,利于防守。李开芳率领太平军坚
守高唐,多次粉碎清军的进攻。
1855年3月,僧格林沁选精兵8000余人,抵达高唐城外,使围城清军增至2万余人。
此时,李开芳得知林凤祥部已覆没,决意突围南返。僧格林沁得知这一情报后,故意网
开一面,诱使太平军突围。李开芳未识破此计,乃于3月17日突围至茌平县冯官屯。清
军尾随跟至,重新包围。僧格林沁强迫大批民工,费时月余,挖成一条60公里长的水渠,
引运河水至冯官屯,于4月20日开始向屯内放水,屯内粮草火药尽湿。5月31日,清军进
攻更加激烈,太平军粮弹俱尽,陷入绝境。
李开芳率80余人突围,被清军俘获,后解送北京,于6月11日遇害。至此,这支由
数万精锐组成的北伐军,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全军覆没,悲壮地失败了。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全军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失利和挫
折。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
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冀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
险,很难成功。
第二,援军派出过迟。
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北伐军进至天津外围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止待援,
从而失去了机动作战的时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但是,北伐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同数倍于己的敌军英勇作战
两年多,横归六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英勇悲壮,可
歌可泣,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
一页。
评论 0 条 / 浏览 78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