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十二卷)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 已经同我们大家讲了修行怎么样“作意”?开始时怎么样修定,归纳起来有两点:有分别影像所缘,无分别影像所缘,此两点包括了一切的法门,即“作意相差别”。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各宗、各派修行的方法、要点也可以归纳成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呢?“八解脱等”,八解脱也叫八背舍,“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 “八解脱”“谓如前说”,前面已经讲过了,“有色观诸色等”等等,有八条。
“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 工夫真做到了……你看,假设你们看经马虎,就看过去了,“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等于不说嘛,对不对?那还要你说吗?嗨,要他说,“于已解脱”,你工夫做到了解脱的境界,“生胜解故”,你的见解智慧开了,生出解脱的知见,等于六祖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你现在怎么样?”六祖答:“弟子自心长生智慧”,就是“生胜解故”,这样才“名为解脱。”工夫到了,智慧不开不是解脱。打起坐来有定,放下腿后定找你也找不到了,这叫什么解脱?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地,而且智慧随时在解脱,这个叫解脱。
“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 注意啊,你们现在打坐,有些人稍有一点入门的,但是,你自己观察、考察自己看:你坐起来的时候,意境上有没有思想啊?有。身心有感受没有?这里气脉通了,那里气脉动了,这些是感受境界。五阴的色、受、想、行、识,都在受阴上转啊,困在这个阴境界里头,哪里解脱呢?所以说“弃背”,违背、抛弃了“想、受”,就是感觉与知觉如如不动了,另外进入性空,一灵不昧。所以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炯脱根尘”,六根、六尘之五阴沾不住了,“体露真常”,是这个境界。这样才叫做解脱。
玄奘法师将八背舍翻译为八解脱。第一条“有色观诸色”是什么呢:
“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 这一段是无法切断的,一气呵成连贯的,包含了很多的道理,你们学佛做工夫的要注意了。怎么叫“有色观诸色”?我们旧的翻译是“内有色观外有色”,八背舍的第一条。教官,显明法师在这里讲过没有?你们过去听过没有?听过了,还给老师了,跟我一样。什么叫做“有色观诸色”?就是说,我们现在在欲界中,“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我们做到了没有?离开了欲界的各种欲,做到了没有?(有答:没有)没有,对,很老实,一点也没有吹牛了。要得了初禅定、二禅定境界,生在欲界里头,已经离开了欲界的欲,是广义的欲啊,除了男女相爱之欲以外之财色名食睡等等,广义的,乃至爱清净,爱什么爱什么的这些等等都没有。所以《金刚经》上面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是“离欲尊”,才可以称做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真正离欲了。但是,这个离欲的第一条“有色观诸色”是讲“离”开“欲界”的“欲”,没有“离”开“色界”的“欲”。譬如某人,家庭很好、美满,名士出身,名气大于一时,太太一个、两个、三个,乃至中国、日本国的太太都有,一下出家了,离开了,然后,随时随地清净苦行,一代大师——算不定他只是离开欲界的欲,色界的欲不一定离开。譬如爱清净,爱山林;譬如爱书法,爱诗词,爱写文章……你看我们唐宋以来多少的高僧大德,一切都没有爱好,可是爱山林之美,爱风清月淡,“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好不好呢?好!色界欲,还在色界,你要注意啊。学佛要这样学,要观察清楚,观察自己更要观察清楚。不要去观察人,观察人损德,观察自己是培功德,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改进自己才是工夫。我是举例子给你听,当然,我的例子也许包含一些人等,你们不要说老师讲的是某人,这就错了,世俗的心,我只是举例子。
“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 欲界的欲解脱了。
“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 譬如你们少数人,打坐起来偶然也会看到光明,瞎猫撞到死老鼠,对不对?你那个光明比这个电灯亮一点吗?有没有?比月亮亮一点?对不对?但是,这是什么?作意所生,阿赖耶识种子带着第六意识作意来的。你这个光明点是欲界光明的光明,色界的光明是什么样子,你看都没有看到过,对不对?所以,你定中一切的境界没有离开欲界的构想,乃至你所见的佛、所见的菩萨,还是欲界里构想的境界,是不是这样?想想看,假想一下,连假想都不敢想,你还想修啊?所以啊,“以有光明相”。
但是,这不是过错。譬如修密宗看光的修法,道家的修法了,显教小乘禅观的修法了,这个光明想是利用欲界的。譬如修净土的,要修日轮观,这个日轮不是欲界的吗?对不对?是欲界的色啊,是不是这样?(有答:对)对,要有胆敢承认嘛,好像答复错了一样,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你们还修行啊?那是欲界的境界,利用欲界欲的光色、色相而修的。
所谓艺术家、画家的真善美离不开这个欲界里的七彩光明色,对不对?色界里呢?是七彩还是十彩?不知道了,你没有看到过,连太空里的东西都没有看到过。现在太空里的光色还在欲界中,还不算是在色界中,这要注意。乃至说,现在太空里的黑洞,黑洞里进去是什么光色?不知道。黑洞里也可能有很多众生啊,譬如天黑了,你到旷野山林里看,活动的众生比我们人类多,但是这一类的众生不知是否怕白天的光明,也许只有我们人类爱白天的光明,黑也是光。所以,现在科学进步到了这个程度,学佛的理更应该明。你们在电视上看过“动物奇观”吗?说到了夜里,各种活动的生物不晓得比人类多多少呢,它们不是众生啊?但是,它们不喜欢,也不适应白天的光明,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做光明想,这个欲界“光明相”的进修可以“作意思惟”。并不是说这个光明,如日轮观观起来一样,你一定,内外只有一片光,不要认为就到家了。由这个光明境界、定境界而生智慧解脱的,这是修道,这是佛法;只住光明境界,把握光明境界而自认证果的,不是佛道,心外求法那是见地尚未透彻。因为这个光明境界还是你的意识,阿赖耶识的功能之所生,所依生,知道这个道理吗?了解了吗?我讲的话听懂了吗?(有答:听懂。)好。
“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 因为我们在欲界里进修,而晓得上界,上一层的宇宙,即对于色界的光明我们了解了,你证到二、三禅的境界你就了解了渐有所知。上界的光明一接触到,无比得清净,杂念起不来,那舒服极了,可是也没有舒服之感,这个舒服也是欲界的话,姑且拿这个话引导你,告诉你是这个样子。所以,“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
“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 在光明境中生起了智慧,殊胜的见解、知解出来了。
“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 问:所谓“观诸色者”,是观“何等”“色”呢?“复以何行”,以哪一种方法修行呢?
“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 他说,你初步的修习不要理想太高,想证到色界的光明。譬如光音天,佛法讲这个地球人的来源不是原始来源的说法,佛法讲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色界天的最底层,欲界以上。这个地球形成后,光音天的天人下来,下来玩的,等于我们现在去探索星球一样。光音天中人自然满身是光,自然在太空飞翔。所谓飞翔也是我们欲界的名词,就是自由往来,用不着飞,也用不着翅膀。到这个地球很好玩,玩久了以后吃地味,因此光减退了,身体重了,飞不起来了。所以留下来,慢慢产生后来所谓的男女之爱,也等于《圣经》上讲的基督教吃了苹果一样,然后一步一步来,但是,这还不是原人论。
进一步,佛法讲,光音天的天人是到了二禅境界,第二劫来的时候,光音天毁坏了,他的人从哪里来呢?上面,色界里上层的天人又下来,一层层地堕落下来。你若认为“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也可以;你若是真做工夫的,这个里头是个科学,这不是不科学,就会深切地体证进去。
所以说,现在问,你要恢复到色界光明的修法?“答:欲界诸色”,先从欲界的光明观起,“于诸胜处所制少色”,最好的,譬如佛身的光明,一点颜色。所以,叫你们观佛像的眉间白毫光色,或者胸口的“卐”字光、月轮观等等,好的、坏的,乃至多种色,观七彩的也可以,“乃至广说”。
“广说”在哪里?古人著书很妙,其实很多修法的秘诀都传给你了,你若把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滚瓜烂熟地研究透了,你就找出来了,修止的方法……可惜你们不肯下工夫。说打坐用功嘛,“这有什么意思啊?教理不通不行啊,我要读书。”那你好好读书嘛,“哎呀,功课太多了,打坐还是要紧的。”一辈子没有出息,找些理由来给自己逃避,“混”字后面再加一个字,“账”字,就是那么可怜!
若你真研究教理,理通了,也可以进入,那不是普通研究教理,为了教理做学问,写文章出名,那不是研究教理,要为了自修的。所以我说,你们还到哪里找佛学大纲啊?这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就是佛学大纲,真正的佛学大纲,你还能写得过弥勒菩萨啊?他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要,如何修证的理跟事,统统告诉我们了。“广说”,我们不讲了,因为本经里有。
“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 为什么我们要修光明定等等?做这个工夫呢?他说,你要修行,“净修治”什么呢?“修”即修正自己的心行,“治”就是对治自己的妄想、烦恼,医治自己的业力,转过来,“能引最胜功德”,所以修行,修定,唯有如此,修定的“观行”能够“修治”自己的业力,对治自己的烦恼,引发“最胜功德方便”,这是个方便。所以,非要修止观、修定不可。那么又问:
“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胜”即胜利,譬如美国总统当选了,伸一个指头,“我胜利了!”就是这样,“胜处”,第一。“遍处”,无所不到。“诸圣神通”,一切佛菩萨所证的神通境界能够证到,不是理论。“无诤愿智”,与人无“诤”,没有是非人我的烦恼。我经常叫你们学诗,等于刘鹗的诗:“自从三宿空桑后,不见人间有是非”,“无诤”三昧。所以,《金刚经》上的须菩提才达到“无诤”三昧,大“愿”境界发起。
你们学佛,哪个发起了大愿?对自己很发大愿,一切在保护自己,爱护自己,为了自己。呵!发大愿谁发起了?等于前天晚上有个学生来问我,跟了我十几年,还替我做了很多年的事,现在成家立业了,回来问我,他想不通,“老师,你为什么那样地干?那么可怜?那么可……”我说:“你还是学哲学的,给我提包包还提了四年,跟我做事也做了几年,到今天还问这个话——我要自杀了!”我只有自杀了事,连他都不懂。我分析给他听,“是啊,我现在假设万事放下不管,世界上第一个舒服的人。”“对啊,我就是那么想啊!你为什么怎么做?何苦来哉!”他又学哲学,又学佛,又打坐,又修禅的……所以我那天夜里想想,我真想自杀了。这不是要了命!不过,我不是因他而引生自杀之功德,哈,为什么?连他都是如此想法,其他的人,再一回想,满堂几乎皆是,没有一个真正发愿的,牺牲一点自己都做不到。
所以,也难怪,非到如此的修持,非到如此的境界,“无诤”也做不到,愿也发不起来,“智”也发不起来。你不要看愿容易发,所以,我们大乘学舍……哎,下面的***听到,我们的早晚功课要赶快印出来啊,我们的功课要改了,第一条就是先学普贤行愿,光念‘楞严咒’“摩罗摩罗,嗒罗嗒罗”的有什么用啊?“打理打蜡”的都没有用,你要先学会发愿、净行。
“无诤愿智”,“无碍”的“解”脱,无障碍的智慧,一切见解都清楚。
“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 佛法是求证的,不是搞思想,千万注意啊。就是说,为什么要做工夫求证呢?“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欲界里你“已得离欲”了,但是,你对于欲界中间的一切色法,物理世界,你不能证得,不能自由。换句话说:你想钻到地下的洞里去躲原子弹,你钻不进去,你不是穿山甲;因为没有饭吃,学动物吃树皮,你做不到啊。于“诸色”可以自在皆空,你证不到,“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了证得一切,证得万法唯心,能转物的真正的唯心,所以,必须“数数于彼思惟胜解”,要智慧的开发,智慧的证入。
这是八背舍里的第一条,有色观诸色。现在我们晓得了什么是有色,就是利用欲界里的一切光、色修离欲,离欲以后证到超越上界,即超出欲界的色界的胜解光明智慧之定,可以证得神通,证得大愿,证得大智,证得无障碍的解脱等等功德。真实的事情,不是理论,不是理想。第一条。
第二条,八背舍里的: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 这是进一步了,到了第二解脱虽然,我们现在的生命还活在欲界中,已经超越离开了色界的欲。色界还是有欲,勉强不叫欲,色界是情。所以我经常说,我们凡夫现代人所讲的男女之爱是情、爱、欲三个字,勉强来比方:无色界是情,色界是爱,欲界是欲。所以,欲界天人到色界天……
你若研究佛学啊,非常有趣,你们都不去归纳。佛讲了天人境界的婚姻制度,可以写一本专书,一定很卖钱。欲界天人怎么结婚,怎么相爱的;色界天人两个人眼睛看看,对望一下,已经达到欲界爱情的目的了;无色界的天人彼此还不用见面,彼此想一想,心念已经相通了。一个是情,一个是色,但是,都不能说是离欲,广义的欲都还有,谈何容易啊!就是电感的作用。你把天人境界的婚姻制度,天人境界的生人方式……欲界天人是爸爸生的,男性怀孕,怀孕以后,差一点的是从肩膀里生出来,再不然从头上生出来,裂开来就生了,跳出一个人来。
所以道家、密宗所讲的,我们修到“身外有身”,就是色界的生法。你以为是假的?真的。所谓顶门打开,梵穴打开是真的,那就到达了色界的境界了。我们这个生命,你晓得,男女两个结婚,可以生出来一个人来;工夫做到了,自己不管是男的、女的,自己靠自己就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来,就跳出去了。女的也变成男的了,所以,转女身为男身是这样转换的。当然不是开刀来转的,那是欲界这个世界上的事。世界上开刀,人工手术都转的了,你想自己本身有这个功能,为什么转不了?转不了是自己的功力不够,对不对?你当做幻想来看就对了嘛。
所以“已离色界欲”,但是:
“无色界定不现在前。” 想再上上界,无念境界,无色界的定你达不到,绝对是一念清净舍念清净很难。
“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惟内光明相故,余如前说。”进一步,再说,因为你不思维——这个思维不是思想,是思维修,即禅定——也没有禅定思维,“彼想明相”,无色界的那个清净光明的境界,你梦想一下,推想都想不到的!除非有禅定境界能够证到,不是想到的。“但于外色而作胜解”,因此,你不能再进修上上界的色相光明,至于“外色”,欲界外色,理想、推想“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这个“色”也可以包括光色,就是物理世界,不是物质世界。我把科学上的这两个名词分开来用:物质世界是讲这个地球上的万有;物理世界等于太空,空中中所包含的看不见的,科学还在求证物理世界的色……
“说彼为外。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惟内光明相故。余如前说。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何以故。三因缘故。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动乱已寂静故。善磨莹故。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云何空无边处解脱。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惟胜解如是。识无边处解脱。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惟胜解。无所有处解脱者。谓已得无所有处。于识无边处思惟胜解。有顶解脱。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
复次。先已修治作意胜解。后方能起胜知胜见故名胜处。此胜当知复有五种。一形夺卑下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胜上工巧等事形夺他人置下劣位。二制伏羸劣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强力摧诸劣者。三能隐蔽他故名为胜。谓瓶盆等能有覆障。或诸药草咒术神通有所隐蔽。四厌坏所缘故名为胜。谓厌坏境界舍诸烦恼。五自在回转故。名为胜。谓世君王随所欲为处分臣仆。于此义中。意显隐蔽及自在。胜前解脱中胜解自在。今于胜处制伏自在。观色少者。谓诸有情资具等色。观色多者。谓诸宫殿房舍等色。言好色者。谓美妙显色。一向净妙故。与此相违。名为恶色。言劣色者。谓声香味触不可意色。与此相违。当知胜色。此四显色。有情资具宫殿等摄。言胜知者。谓数数隐蔽所缘胜解。有如是想者。谓有制伏想也。”
“复次。三三摩地者。云何空三摩地。谓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心住一缘。当知空性略有四种。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乐。乃至。空无我我所等。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三者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四者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如说我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故。于外空身作证具足住。乃至广说。”
(十二卷)
“说彼为外”, 还是向外驰求。
“由二因缘”, 由两个原因。
“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 叫做“内无色想”,是讲已经证得“无色”界的“等至”定。
“亦自了知得此定故”, 也可以自己“了知”,已经明明白白知道了“得此定故”,得到了这个定。
“不思惟内光明相故”, 内在的光明也不要了,抛弃了,进一步了,也无光明,证到无色界了。
“余如前说。” 详细的不必讲了,在前面的“有寻有伺地”等统统已经讲过了。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注意啊,尤其我们出家的同学们注意,你们为什么要出家修道?为了“净解脱身作证”,拿这个肉身来作证,即身可以成就。所以说,“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一切具足,不是说你去受了戒就叫具足,这是真具足。
“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 就是说,已经达到了四禅境界,工夫做到了舍念清净,圆满清净白业,至善无恶。“以此为依”,由这个地方起步进修,“修习清净”的“圣行”,圣人境界的一切行,起心动念,等于我们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无一不善,等于孔子所讲的“从心所欲而不逾距。”圣境界圆满了,叫做“净解脱”,这是真正的证得,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现身净土。
“何以故?三因缘故,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动乱已寂静故,善磨莹故,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 你们修行出家干什么?“身作证”故……他说,三个原因,第一是“已超过诸苦乐”,到达了四禅境界,舍念清净,这个境界的定解脱无苦也无乐是净解脱了。拿文学理论来讲,等于庄子所说的:人到中年,哀乐不入于中,喜乐都不动念;孟子说:四时而不动心,那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是无苦也无乐,即无欢喜也无悲,但是,不是冷酷的,也不是寡情的,是圆满,是清净,是慈祥而喜爱的。
若到达无苦也无乐,一脸寡情相,冷冰冰的,那个境界还得了?那是枯木禅,不得了的,他生来世的果报要变成植物了。我告诉你,真的啊,不是开玩笑,因为你们看经典不懂,看得少。有些植物里也有神嘛,所谓花神、神木,就是这个道理。是慈祥,活泼的,天机活泼泼的,可是无苦乐。“一切动乱”“已”达到“寂静”的境界,寂灭清净。
“善磨莹故”,注意这三个字“善磨莹”,等于一块宝石,一个珠宝拿到手,一块黄金拿到手,天天还在修持,还在擦,发光发亮,一点染污不能沾,一点湿气也不能生锈,“善”于“磨莹”,把它磨练,锻炼,永远发亮发光。“身作证”,这个肉身就可以既身证明,现身就证果。“于此住中”,在这个居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古今中外,十方三世一切圣贤僧,你看我们早晚课念“皈依僧”,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圣贤僧,不是皈依我们这些僧啊,我们是党参啊,圣贤僧才是真正的关东人参啊,呵,这是僧伽,“一切贤圣多所住故。”
“云何空无边处解脱?” 什么叫空无边处定?
“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惟胜解如是。” 真达到“有一”个“空”的境界,达到了,“离欲”了,欲界离欲,色界离欲。在“空”的境界“思维”,在空的境界里,常生解脱智慧,样样都懂,无所不知。
“识无边处解脱”,怎么叫做“识无边处解脱?”
“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惟胜解。” 你要晓得,空有空的欲啊,贪着于空就是空的欲;贪着于识,就是识的欲。所以,“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在这个本身上,“于”“识”上,“思惟胜解”,产生无比的智慧。
“无所有处解脱者,谓已得无所有处,于识无边处思惟胜解。” 第六解脱是在无所有处解脱“无所有”不是断灭见嘛?不对。知道一切唯心,一切唯识,所以,在真空,毕竟空的胜义有中生出大智慧的“胜解”。
“有顶解脱,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 怎么叫做第七解脱得到有顶天、有顶地这个“胜解”,即智慧呢?智慧所生解脱的法门不在下界下地而生智慧,随时随地在“想可生处”,愿力、意想所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随时随地在理上要了解,修持上就晓得有顶天的修持如何到达定慧有顶解脱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复次先已修治作意胜解,后方能起胜知胜见,故名胜处。” 这里开始先念过去,可以不讲,不是说你们懂了,我还没有对你们那么客气,就是说,你们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讲了白讲。
“此胜当知复有五种,一形夺卑下,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胜上工巧等事,形夺他人置下劣位。” 就是说,你的工夫到达了,你这个肉体,整个人都会变了,色相都会变。借用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气质整个起了变化。“形夺卑下”,你的形体一看就知道有道气,有仙气,有福气,不是现在所说的那种福气。“形夺卑下”,你相貌都会改变。所以,你要晓得古人说的:你有道无道,前面一站就看出来了,就是这个道理。过来的人有经验,一看你就知道,不要吹了。一副猪八戒的面孔;一副沙和尚的气色,晦气色,青青的,面有菜色那个样子;一副孙悟空的脾气,一看就知道,形没有变。“形夺卑下故名为胜”,“ 谓如有一以己胜上工巧等事,形夺他人置下劣位。”
“二制伏羸劣,故名为胜。谓如有一以己强力,摧诸劣者。” 第二点呢,等于一个生病瘦弱的人,结果无病无痛,变成强有力的,比方了。
“三能隐蔽他,故名为胜。谓瓶盆等,能有覆障,或诸药草、咒术、神通,有所隐蔽。” 就是世界上,佛法也承认,催眠术啊,魔术啊,画符念咒子啊,可以改变物质形态的。有些咒语,有些法术一练,人马上就看不见了,隐身法是真有的。譬如瓶子啊、盘子啊,譬如我们前面的这个水晶盘子,这样一挡,就可以把我的脸挡住,你们看不见了,对不对?都有这个能力,这个物质有这个能力。就是说,你工夫做到了,“能隐蔽他,故名为胜”,你能够加被人家,你能够影响人家,乃至你将来做为证了道的法师一上台,那个听众一听你的话,他就得利益了,即使听不懂,听到声音就有好处就有这样看不见的功德。有这样“隐蔽”的功能。
“四厌坏所缘,故名为胜。谓厌坏境界,舍诸烦恼。” 对于一切不好的外境界,能舍弃,能摧毁一切的烦恼。
“五自在回转,故名为胜。谓世君王,随所欲为,处分臣仆,于此义中,意显隐蔽及自在,胜前解脱中胜解自在,今于胜处制伏自在。” 就是说,什么叫“自在回转”呢?是说你的修持到达了以后,四禅八定到达了以后,如古代的帝王,要杀你便杀你,拉到刑场,哎,回来回来,马上升官当宰相,你就当了宰相。就是对于心念一切的自在,“制伏自在”,随便转动,也就是孔子的那一句话,“从心所欲而不逾距”,到这样自在。
“观色少者,谓诸有情资具等色,观色多者,谓诸宫殿房舍等色。言好色者,谓美妙显色,一向净妙故,与此相违,名为恶色。言劣色者,谓声香味触不可意色,与此相违,当知胜色。此四显色,有情资具宫殿等摄。言胜知者,谓数数隐蔽所缘胜解,有如是想者,谓有制伏想也。” 大概看得懂吧?了解一点吧?慢慢去啃吧,啃骨头一样,慢慢去啃,不下工夫不行的。
下面,跳过去两段。
“复次三三摩地者。云何空三摩地?谓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心住一缘,当知空性略有四种。” 现在告诉你们修行之路,怎么样证到空?空的定境界,三个“三摩地”:空、无相、无愿(无作)。怎么叫“空三摩地”?空定的境界?“三摩地”不只是定,定到了家,正受是正定正住之境界,那个境界叫“三摩地”。我们中文的一个“定”字,不足以完全包括“三摩地”,三摩地的翻译就是正受。“三三摩地者”,第一个“三”是三种:空、无相、无愿;第二个“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正”, 三摩地是正受,真正的定境界。
“云何空三摩地?谓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第一步,要离开世间,离开世间一切的友情,六亲眷属等等,乃至父母子女,“数取趣等”,乃至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心住一缘”,专修的时候,心系一处,或者是有分别影像所缘,或者是无分别影像所缘,或者只念一句佛,或者只观一点,或者只做白骨观、不净观、日轮观月轮观等等,“心住一缘”。
“当知空性”,是所谓修证的空,不是大乘经典理念的空,不是菩萨道的空,菩萨道的空是理事皆圆的,又超胜于这个。但是,初步要证到空,“空性略有四种”:
“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乐,乃至空无我我所等。” 观察空,你们想:这个很容易懂,我们佛学院都读过了**,这个理论都懂。理论懂?你不要自己吹!你做到了“观察”空啊?做到了,差不多进入定境了。什么叫“观察”空?反省,检查,要回转内心做工夫的,不是闭着眼睛在脑子里瞎想的,那是搞思想。内心观察念头的空,或者是四大的空,观察思维诸法空,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是无常,然后得乐,得法喜之乐,得***。乃至观察自己真做到了“空、无我”境界,无“我所”境界,就是“观察”空的境界。换句话说,“观察”不是理论上的观察,不是你张开眼睛观察外界;你要内观反照自己,由观察而证得空性,此所谓“观察”空。你讲教理,就是向外讲了,观察空你们都会讲,上堂都可以给人家讲,“劝你们空啊。。。哎呀,不要难过了,你观察一下就空了。”你空不空啊?他讲观察空时,你上去给他一个耳光,看他空不空?他不还你一拳才怪呢,哈,做魔也是这样办的,对不对?所以,“观察空”是内观反照。
“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 二是证到空的果。什么叫做“彼果空”?“彼”即他,他是什么?空的境界,空是空果来的,“果”就是成果、效益,事实摆在这里。“不动心解脱”,随时的起心动念不动了,得解脱了,不动了。你怕动,那不叫不动心,一切起心动念随时解脱掉了,空掉了,这叫“不动心解脱”。所以,乃至对于空的境界,乃至于烦恼、贪等一切的境界都解脱了,空掉了,空到“无贪”,“一切烦恼”皆空。
“三者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 第三,上面两点还是内心心理的观察,“内空”而是身体证到了空,四大空相,随时证到了“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一切怪癖、固执的成见骨子里的情执没有了,证到身空。
“四者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如说我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故,于外空身作证具足住,乃至广说。” 第四种,做到外境界一切皆空,世间的“五欲”与我不相干,因为我已经证到了空的境界,“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所以,因为身已经证到空性了,“身作证具足住”, “乃至”如经典上所讲的,很详细的“说”法等等。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评论 0 条 / 浏览 65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