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元代三大农书之冠-《王祯农书》
作者:张秀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元王朝统治中国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
的农学著作。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
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东平(今
山东东平)人。元成宗时曾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
丰县)尹。他在为官期间,生活俭朴,捐俸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
医药,确实给两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
县志》)王祯像我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也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王祯同时代人戴表元所写《王伯善农书
序》中说,王祯在旌德和永丰任职时,劝农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
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桑树若干株;对麻、苎、禾、黍、麰麦等作物,从播种以致收获的
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还画出“钱、鑮、耰、耧、耙、麴”各种农具的图形,让老百
姓仿造试制使用。他又“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最后,王祯把教
民耕织、种植、养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搜集到的前人有关著作资料,编撰成《农
书》。
  《王祯农书》完成于1313年。全书正文共计37集,371目,约13万余字。分《农桑
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包括了两篇与农业生
产关系不大的“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
业技术。王祯自己是山东人,在安徽、江西两省做过地方官,又到过江、浙一带,所到
之处,常常深入农村作实地观察。因此,《农书》里无论是记述耕作技术,还是农具的
使用,或是栽桑养蚕,总是时时顾及南北的差别,致意于其间的相互交流。如垦耕,书
中就详述了南北的特点,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
  (《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
便于人们比较采用,说:“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耙耢
篇第五》)养蚕方面,采撷南北养蚕方法加以叙述,并指出各有的优缺点,目的是“择
其精妙,笔之于书,以为必效之法”。(《蚕缫篇第十五》)可以说,在《王祯农书》
以前所有的综合性整体农书,像《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只
记述了北方的农业技术,没有谈及南方,更没有注意促进南北技术的交流。
  《王祯农书》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
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吕氏春秋·上农》等4篇只是保存先秦有关农
业政策、用地、整地和掌握农时的4篇农学论文。汉代的《氾胜之书》只残存了3000余
字,不能见其全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整体农书,只有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齐
民要术》。与《王祯农书》相比较,《齐民要术》内容虽包括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
栽培、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以及烹饪等,最后还附有非中国产的一些栽培植物,范
围可谓十分广泛,但占了很大篇幅的烹饪显然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围的。《王祯农书》
则明确表明广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蚕桑、畜牧、园艺、林业、渔业,而把《齐民要术》
中的酿造、醃藏、果品加工、烹饪、饼饵、饮浆、制糖,以及煮胶、制笔等农产品加工
的内容都去掉了。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王祯农书》也超过《齐民要术》。《齐民
要术》还没有明确的总论概念,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构成
全书的主要是农作物栽培各论,分别孤立地叙述各项生产技术。而《王祯农书》中的
《农桑通诀》则相当于农业总论,首先对农业、牛耕、养蚕的历史渊源作了概述;其次
以“授时”、“地利”两篇来论述农业生产根本关键所在的时宜、地宜问题;再就是以
从“垦耕”到“收获”等7篇来论述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
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共同基本原则和措施。《百谷谱》很像栽培各论,先将农作物分成若
干属(类),然后一一列举各属(类)的具体作物。分类虽不尽科学,更不能与现代分
  类相比,但已具有农作物分类学的雏形,比起《齐民要术》尚无明确的分类要进步。
《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所在,插图306幅,计20集,分为20门,261目。另外,在《农
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之间,也相互照顾和注意各部分的内部
联系。《百谷谱》论述各个作物的生产程序时就很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农器图
谱》介绍农器的历史形制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效率时,又常常涉及《农桑通诀》和
《百谷谱》。同时根据南北地区和条件的不同,而分别加以对待。既照顾了一般,又重
视了特殊。
  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
大特点。我国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类齐全,形制多样。宋代
已出现了较全面论述农具的专书,如曾之瑾所撰的《农器谱》3卷,又续2卷。可惜该书
已亡佚。《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氾胜之书》中提到的农
具只有10多种,《齐民要术》谈到的农具也只有30多种,而《农器图谱》收录的却有
100多种,绘图306幅。在做这部分工作时,王祯花费精力最多,不仅搜罗和形象地描绘
记载了当时通行的农具,还将古代已失传的农具经过考订研究后,绘出了复原图。
  如西晋(265—316年)刘景宣创制的“磨”,奇巧特异,用一牛拉,能“转八磨之
重”。(《农器图谱·杵臼门》)可惜久已失传,王祯经过查找资料研究、把它进行复
原,并名之为“连磨”。又东汉杜诗(?—38年)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来炼铁。到
元代制法已不可考,王祯也多方搜访,力求复原,并加以发展。古代水排用皮囊鼓风,
而王祯复原所绘的水排已经是用木扇(简单的风箱)来鼓风了。王祯对轮轴特别感兴趣,
在“杵臼门”、“灌溉门”、“利用门”中,集中了57种与轮轴有关的生产工具。在此
基础上,他自己又创制成了“水砻”和“水轮三事”。其中尤以“水轮三事”最为机巧,
具备有磨、砻、碾三种功能。《农器图谱》展示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卓越成就。
在此之后的农书和其他一些书籍,如《三才图绘》、《农政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授时通考》等书中与农事有关的插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本书。
  “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和“全国农业情况图”也是《王祯农书》的首创。后图的原
图已佚失,无法知其原貌。现在书中看到的一幅是后人补画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
是对历法和授时问题所作的简明小结。该图以平面上同一个轴的八重转盘,从内向外,
分别代表北斗星斗杓的指向、天干、地支、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以及各物候所指示的应该进行的农事活动。把星躔、季节、物候、农业生产程序灵活而
紧凑地联成一体。这种把“农家月令”的主要内容集中总结在一个小图中,明确、经济、
使用方便,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叹赏的绝妙构思。
  《王祯农书》附录中的“造活字印书法”是王祯把请工匠刻制的3万多个木活字,
以及自己发明的可减少排字工人的疲劳与提高效率的转轮排字盘,用来试印《旌德县志》
成功的方法与经验的总结。虽然与农业生产无关,但都是对印刷排字技术的一大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古典建筑之规范-《营造法式》
下一篇: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86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