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中庸胜唱》2.06 遍行中庸
作者:南怀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中庸胜唱》2.06 遍行中庸

第一节 总论

日月经天,崖穴犹嫌明而不遍,矧乃勰天下之大和,泛中庸之的轨,行忘多德,墟拘一隅,可乎?虑行人奋志而棼也,爰立"一趣",倘学者役神而囿,寍舍"遍行"?故次"一趣",曰遍行。遍行者,曰智,曰愚,曰远,曰近,曰富责,曰贫贱,曰患难,曰上下,无一行之不遍,然亦无一德之不全,德之全即行之遍,行之遍实德之全,故永嘉觉曰"一月普摄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事固洞乎环中,形必忘于相外者也。倘滞壳于丝忽,迷封于毫厘,乃小人之细行,讵大人之通径?章次第六,安立遍行,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第二节 经文

{朱注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朱注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予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朱注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无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朱注第十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一、释字

费 《说文》:"散财用也。房未切。"朱注曰:"费,用之广也。"今注曰:"无用不及曰费。"

隐 《说文》:"蔽也。于谨切。"朱注曰:"隐,体之微也。"今注曰:"无用能及曰隐。"

二、通义

此开为四:一、知行之遍﹔二、平易之遍﹔三、上下之遍﹔四、远近之遍。遍固不仅四,然以此四而纲其遍。非曰杂糅圣经,固所在而立名,因名而显实也。

(一)知行之遍(君子之道费而隐全章)

君子之道,无用不及,曰费,无用能及,曰隐。惟无不及也,夫妇之愚、不肖者,无不能知、无不能行,故曰费。惟无能及也,及其至,虽圣人亦不能知、不能行,故曰隐。是法也,非语言能诠、意识能缘。意识且不能缘、语言且不能诠,然则圣人之知,知何法邪?行,行何法邪?知行且无,今曰能知之、能行之,则非圣人必也。故曰圣人若知,则非圣人。语言既不能诠、意识既不能缘,然则夫妇之愚、不肖者,知何法邪,行何法邪?今既的然而知、贲然而行,是无相而相,相而无相之知行已起,则非凡夫必也。故曰凡夫若知,则非凡夫。行人证此,语大,天下莫载,语小,天下莫破。所谓形忘彼我,言绝是非。破立皆不能诠,况乎载不载乎?鸢飞鱼跃,无不察决乎此也。故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知行之遍,于焉而立。

(二)平易之遍(道不远人全章)

子事父、臣事君、弟事兄,朋友先施,自好者优能。今曰孔子未能,谦欤?曰:"否。谦则近伪。""然欤?"曰:"否。此而不能,彼孔子者,又乌乎能?"然则何说欤?盖为高推圣境者投一辛剂耳!唐之中叶有德山者,蜀之简州人,娴通经论,闻南方禅席颇盛,乃曰:"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未得成佛,今南方魔子敢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族,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及见龙潭,夜话次,山欲就下间寝,而道黑难行,潭点纸烛度与山,山拟接,潭复吹灭,山遂大悟。翌日,将所有疏钞一炬而焚,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杖锡观方。后住德山,天下募焉归化。向使德山不见龙潭,必曰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寍有最后一段大事乎?既见已,千劫只在目前,万劫即是今日。故曰"道不远人"。当人为道,必曰远也,是必非道。《诗》之"伐柯","忠恕,违道不远"等,比而知也。孔子于上之四道,犹曰"未能"。然则谓孔子为未证入中庸者,可乎?曰:"不可。"若然,于彼四道未能者,犹能证入中庸,不可画地自限,况已能尽能间能者而曰不能,自暴弃邪?故曰中庸之道,遍乎平常。孔子为高推圣境者而云,非仅基于特也。

(三)上下之遍(君子素其位而行全章)

上不陵下,下不援上,正己无求。不尤不怨,居易以俟,远离险行。或有未治,反求诸身,中庸至道,君子之胜行也。君子之胜行,即素位而行,不骛乎其外也。居富贵而不骄不吝,于贫贱无怨无恣,素夷狄,素患难各安其行。遍上下,一切无人而不自得者,中庸之行,胜行也,求在我者也,讵外驰哉?

(四)远近之遍(辟如行远全章)

是法虽无远近,然未证入者,实有亲疏。曰远、曰近,名虽万行,于遍则一。未入者远而难即,行之自迩﹔已得者迩尚云无,即之讵遥?是远近不越乎遍行,亲疏悉归乎权语,果能此也,《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而妻孥。"又古德曰"汝家眷属一群子。"曰父、曰母,其有不怡然而顺乎?顺之至,乃遍之至。遍之至,亦孝之至,所以成下章保任之至矣!

第三节 拈提

僧继宗者,问见性之义于天台云居智,智曰:"终日见未尝见,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宗曰:"此性遍一切处否?"智曰:"无处不遍。"宗曰:"凡失具否?"智曰:"上言无处不遍,岂凡夫而不具乎?"宗曰:"因何诸佛、菩萨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独萦此苦?何曾得遍?"智曰:"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宗曰:"若如是说,即有能了、不能了人。"智曰:"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宗曰:"至理如何?"智曰:"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又曰:"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能所看,属拨无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大病。作不栖止解,亦大病,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且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运悲,如是兴之处,即全清净之性,所谓见性成佛矣。"继宗闻已,踊跃礼谢而退。

"继宗闻如是开发,即便踊跃礼谢而退。何等便捷?今说《中庸》四遍已竟,个中若有个汉,亦踊跃礼谢而去么?若有,无云而雨﹔若无,亦无云而雨﹔若曰即有即无、即无即有,亦无云而雨。"或曰:"先生所举僧继宗等释氏之徒,今兹所说,儒家之语。彼问见性成佛,得义即通。此云择乎中庸,焉能顿了?今云个汉有踊跃礼谢者么,无乃疆域不分、课人过苛欤?"

先生曰:"唯, 唯,无云而雨。"海众莫崖其涯,寂而无语。

先生曰:"此四遍行者,该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然此三千、八万,实该一行。此一行者,又无行也。惟无也而该有﹔惟有也而实无。有无不御,取舍成宜。一性圆成,虚通万类。无德不具,有感斯欣。此遍之至,亦云居智所谓极究竟处也。当人不假功勋,不依修证,不趋即入,动念又乖。一人便彻证中庸无渐顿、无方便、无三贤、十圣,非去来今,而行人昧不肯人,偏偏要彼疆此域,说释说孔,说苛说不苛,奈何?奈何?"

先生顾视大众,良久曰:"何事痴求佛法僧,羡他北秀与南能。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说已,问曰:"会么?"众云,"不会。"

先生曰:"无云而雨。"下座。


分享到:
上一篇:《中庸胜唱》2.05 一趣中庸
下一篇:《中庸胜唱》2.07 保任中庸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79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