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南禅七日》第09盘 龙树菩萨及5部概论
作者:南怀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南禅七日》第09盘 龙树菩萨及5部概论

我们常常碰到人问:我要研究佛学(或者学显教,或者学密宗的人),从哪一本书入手最好?我昨天讲过,我答不出来。换句话说,真正的佛学,了解佛法,同大家自己要做功夫修持做参考的,我们用现代化的名称来讲,最好的佛学概论有四本书。哪 四本哪,在印度当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的,

第一部是龙树菩萨所作的《大智度论》,是第一部的著作的佛学概论。认识佛学,认识人生,认识宇宙,乃至自己身心的修养,怎么达到佛的境界的,这是龙树菩萨的著作——《大智度论》。由一个普通的凡夫,要想到成佛,成菩萨道,成佛之路,是智慧的成就。所以,佛者觉也。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在那里搞稀奇古怪搞迷信,做什么功夫,智慧的成就。第一点先要注意。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成就到达了,那一个方面,那一方面?没有方面的。那么在文字的翻译叫做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到达彼岸,那一岸,那一岸是哪一岸?还是大西洋,太平洋。此岸是没有岸的,最高的成就,无量无边的境界。龙树菩萨这一部著作,是距离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五百年了。龙树菩萨是中国的佛法,中国文化里头八宗的祖师。所谓禅宗、密宗、戒律的律宗等等,净土宗,他都是祖师,都尊重他的。龙树菩萨写这一部《大智度论》,此人,这位菩萨是真正佛教的非常了不起的,第二位佛。这位菩萨出身很不同,年轻时聪明有为,智慧很高,才能很大。没有出家以前,他一切学问都会,一切外道的魔法的都会,等于你们一样打拳,练气功、画符念咒,说什么会什么,都学会了,最后他学什么呢?学了隐身法,他也练成功了,人到那里你看不见的,就在你旁边站到看不见。他们两、三个师兄弟都会隐身法,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还年轻。世界上没有什么好玩的,去玩什么?到皇帝皇宫里头去玩。三个人隐身到皇宫去玩。同宫女两个玩,没有事,这三个人一隐身谁也看不见,慢慢这些宫女们肚子都大了,这个皇帝很奇怪,怎么搞的一回事?下命令,全国戒严,皇宫里更戒严搜查,没有人。结果一个大臣给皇帝建议,这个事情一定是会懂邪法的人,一定是隐身法这些人搞的。有一天就大扫除,大搜查。皇帝坐在这儿,下命令,宫内宫外今天一天当中,统统拿出刀枪武器来,虚空里头乱杀乱挥,隐身法看不到啊,经过了大搜查一番,那两个师兄弟被杀了。这到处乱杀的,碰到杀掉了。一杀掉了,隐身法身体就出来。就看见了。这龙树菩萨是绝顶聪明,他躲到哪里啊?皇帝下 的命令,皇帝这个范围一丈以内,是刀剑不准进来的。他就躲到皇帝的座位下面。呼吸就用了安那般那,停止呼吸,就躲在那里,所以没有杀死。可是,不得了,他的安那般那,停止呼吸到底做功夫很难,他就跪下来发愿了,我的忏悔,错了。这次万一大难不死,我出家了。佛啊,释迦牟尼佛你加被我。结果他没有死,然后出家了。出了家,学佛以后,学了两、三年,把所有的佛经,所有的佛法都修持过了。嗯,佛法很了不起,不过如此。我同释迦牟尼佛一样,都做到了。他要来创教,做宗教革命。自己想释迦牟尼佛过去了,现在我是教主了。他也真了不起。所谓自己认为了不起,在佛学里头叫做“我慢”。人都有一个我,每个人所谓自尊心,很好听的名词,每个人有自尊心,在佛法里就叫做“我慢”、“我见”。世界上人人有我,我总是了不起。最笨的人,最差劲的人,还是“我”了不起。你说你最佩服谁呢?谁都……嘿,这个人很了不起。不过讲了半天,他比我还差一点点,每个人如此。所以我说,大家说问人,这个人漂亮不漂亮,我说你们不要瞎扯,不管男人、女人,世界上的人,最漂亮就是我自己。每个人看镜子,不过比人家差一点,看了半天,还是我最漂亮。这就是我慢。尤其有了学问,有了一点专长,我慢就更厉害了,叫“增上慢”。有了地位,有了名气,有了钱,或者年纪大了,比如像我们这几位老先生们,南老师,不敢当,偶尔谦虚,南老师你真了不起,我没有起不了啦,那都是假话,还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对不对。然后年纪越大了,然后讲讲……增上慢、我慢就来了。你不过三十岁,我都八十岁了,活了几十年,我还有什么不知道埃这就是增上慢。我慢上面又加一层。出了家,有了学问,你们很谦虚,我说世间法不要,不过我是出家人,人天师表,你拜我应该的,我是佛的弟子。佛的弟子又怎么样?你不是佛耶,所以我常常讲,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佛耶,不是你耶。所以增上慢,年纪大了也会增上慢。做了爸爸了,对儿子,你是我的儿子,增上慢。做了爷爷,那更高一层的增上慢,所以龙树菩萨这个时候,他要做第二个佛了,所以在佛教的历史上,感动了龙王,这一看,这个傢伙,所谓龙王,有无此事,有无这个人,再研究了,这个龙王是佛的弟子,所谓天龙八部都是佛的弟子,一看这个龙树菩萨,这个傢伙,那么我慢,龙王来接他,你认为把我们老师释迦牟尼佛的所有的学问都会了吗?对埃你同我们老师释迦牟尼佛一样吗?一样。他的著作你都看了吗?都看了。人世间留下来佛的著作千万分的一点,我陪你参观一个地方。他也不说自己是龙王,化身来的,龙树菩萨普通的神通都有,好吧,我同你去吧,龙王把他接到龙宫去,打开龙宫的图书馆,你看吧,龙王给他一匹马,骑到马,跑马看,不然你的寿命,你的时候来不及,龙树菩萨走马,骑在马上看经题,看佛经的题目哦,这一本叫金刚经,这一本叫华严经,这一本叫……,走马看经题三个月才看完,只看了经的题目,内容还没有翻呢,还骑在马上跑过,原来佛法的学问是那么大,这个世间上留下来佛的学问,千万分之一,这一下才把他的傲慢打下去,然后,他就跟龙王要求,我带一部经回去,龙王说,好吧,看你的缘份,所以他抽了一部经叫《华严经》,《华严经》有十万偈,所以他带回来了,所以华严经是佛的大经典,我们佛法,佛教里头,佛学里头一句话,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它的内容太伟大了,太充沛了,不读华严经,不晓得佛家的富贵,什么是富贵,他的智慧内容包含的那么多,现在讲华严,我们中国翻译了两次,一次是所谓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不过整套的华严经里头只是一部分翻过来,翻译过来中文,已经八十卷,一卷等于一本书,为什么古代一本书要称卷呢?因为我们古代这个书,用牛皮、用纸一张连到的,很多很多字,然后把它卷起来,这样卷起来叫一卷,在印度呢,是一片一片树叶子,所谓贝叶翻过去,西藏现在也照这个,蒙古学西藏也是这个,我们中国叫一卷,后来宋朝以后才是一本、一本的,所以卷是这样来,所以我们画关公看兵书,大家有些画起关公,旁边弄个刀,胡子一抹,手里拿著这么一本书来看,完全错了,汉朝,是一卷一卷起来,那么拉开来看的,不是这个样子看的,所以学画画的搞清楚,不然你画出来都是错的。这个《华严经》那么多,这是龙树菩萨,在龙宫取出来,然后,他弘扬佛法,自己又著《中论》,有名的《中论》就是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就是他的著作了,把佛法集中的精要是概论,精要拿出来,《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讲经说法的时候,不像我们可怜兮兮的,大家几千万人坐在下面听他讲课的时候,看不到人,只看到位子上一个圆光,这个声音从圆光里头发出来,所以他的本事很大,所以龙树地菩萨是禅宗密宗,尤其是密宗,不管是东密,西藏的密宗,他都是大祖师,可是你要听听,世间一切学问都会,外道、魔道、坏事他都会,好事也全堂,这么一位祖师叫龙树菩萨,这个距离佛过世以后五百年了,真正的佛法在他的前辈马鸣菩萨,同龙树菩萨手里弘扬出来,推广了.

再过了下来,佛过世以后,七、八百年之间,出来两位大菩萨,一位叫无著,一位叫天亲,也叫世亲菩萨,这是中文的翻译,我们不讲梵文,他原来叫什么名字都有的,所以无著、天亲是两弟兄,天亲菩萨就是世亲菩萨,哥哥出家了,无著菩萨是弘扬大乘的佛法,世亲菩萨专门弘扬小乘的佛法,反对大乘,所谓人可以即生就成佛这一点做不到,他是走小乘路线,哥哥无著菩萨是大乘路线,最后,他著作很多,世亲菩萨的著作,等于在生的时候比他的哥哥的著作还多,学问好得很,修养修持也很高,但是,他反对大乘的路线,后来,譬如我们现在讲《俱舍论》,很多的论著都是天亲世亲菩萨的著作,后来,他受哥哥的影响感化了,回心向大,“嘛哈呀”就是“摩诃衍”,我们念“摩诃”,实际上这个用唐音翻译过来,叫“嘛哈呀”大乘,“嘛哈呀”就是大乘,我们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嘛哈”,在日本照中国唐朝的发音,“般喳”波罗蜜多,大乘,他由小乘变成大乘的时候,忏悔、痛苦的不得了,要自杀了,他说我毁谤了佛法,几十年的著作都不对了,这是骂佛、骂大乘,他说不对了,要自杀,无著菩萨他哥哥说那有什么用,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他说那怎么办,哥哥告诉他,譬如人走路,因地而倒,这个人走路在路上走,怎么跌倒呢,还是地下,地的关系嘛,跌倒地下怎么办呢,因地而起,还是靠土地嘛,你手一撑再爬起来嘛,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走路走跌倒的,因为有土,假使在虚空中走,永远不会跌倒,永远是空的嘛,因为有地,土地嘛,跌倒了要爬起来,怎么办呢?也靠土地才爬起来,他就懂了。我回转来弘扬大乘佛法,所以他大小乘显密没有谈,大小乘都通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现在中国翻译流传,你们在研究,我们这里的教务长好像在研究,听说啊,我不知道,我没有神通,研究俱舍论,当然他不是专门,只是一点啦,他还是神通广大的。那么他的哥哥呢,专门弘扬大乘,弥勒菩萨继承佛的第二位,无著菩萨,他是每天早晨,每一天一天,一辈子弘扬佛法,一辈子为教育,教人世间的社会教育,白天整个的说法,这是讲课弘法,晚上入定,入定到什么,到兜率天,欲界里头的第四天,弥勒菩萨还在那里说法,他晚上听课,记录下来,不晓得用钢笔、毛笔,什么笔,或者用脑子,白天就把这个听课的记录写出来,就是写了一百卷,你们手里这一套,《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所说的,就是佛所说的佛法,无著菩萨所记录的,一百卷,是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二十年,回来翻译最重要一部经论,《瑜伽师地论》,学显教学密宗,各种不能不参考,不过文字翻译的非常老实,够艰硬的,几乎我们历代的学者,好好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没有几位。这是两部介绍,所谓学佛的,这是一个佛学概论,真正要了解佛法是这一本,无著菩萨与世亲菩萨两个人约好,两兄弟。无著菩萨告诉弟弟世亲菩萨,他说我会先走,先死,他说,我们人究竟死以后,有没有佛的世界,有没有其他世界,你要回来告诉我,这个故事很有趣了,可见两个人修持那么高,生命的道理,死后是不是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有个天上人间、地狱,你要回来告诉我,两兄弟约好,无著菩萨先走了,这个世亲菩萨还没有死,等哥哥来见一面,天天等,没有消息,大概自己想,头发留起吧,不要再当和尚,靠不住,以哥哥这样的修持,功力又好,回来见一面,证明有没有这个事,这个,过了三年,世亲菩萨一下看到无著菩萨来了,他说,哥哥啊,有吗?他说,当然那怎么假。那你现在在哪里?我在兜率天弥勒菩萨前面。他说,你怎么这么久来告诉我有这个事?他说,我到了,这个弥勒菩萨也正在上课,我进了禅堂,他们把门关了,我不过听了一个钟头,我心里急要来告诉你,好好修持啊,他说他们打开门,一个钟头了,我赶紧跑来,这里三年了。啊,这样。这个故事很有趣,这个,现在介绍了这两部了,连带讲故事给你们听过了,我都是佛经里头看来的,你们听了,你看几分钟,我看了好久,好可怜,兜拢来都告诉你,所以你们是我的,等于我的无著菩萨,你们是世亲菩萨,很有福气。

中国的,到了佛法到了中国,两部著作重要,中国的,换句话我们中国三部著作,对了,讲错了。

第一部,摩诃止观,不是现在你们手边有的六妙门止观法门,大止观的,智者大师他的著作。

第二部,五代、宋朝的时候,永明寿禅师的著作《宗镜录》,这个文字都很美,尤其是《宗镜录》,那么永明寿禅师也是在座我们老前辈一样,他是个将军出身,后来出家了,他是禅宗悟道以后,弘扬净土的,在杭州,永明寿禅师,据说是阿弥陀佛的再化身来的。这两著作是佛学概论。

第三部就是我们青海人到西藏成就的,达赖、班禅的师父,宗喀巴大师,根据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炬论》,《菩提道炬论》可以说根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的著作,所以宗喀巴大师写了,所有的著作嘛,把它累积起来,《菩提道次第论》,实际上根源都是《瑜伽师地论》来的,

我这么几句话很短的浓下来告诉你,我的我慢,增上慢来啦,我摸了几十年,你们年纪轻轻又不好好用功,尤其我看出家的同学们,悠哉加游哉,那个游不晓得羊油还是牛油,油得不得了,没有好好的用功,可是我们都吃了那么多苦头,浓缩下来,简单的告诉你,自己好好去研究,不要听了就完了,所以大家要了解真正的密宗的黄教,我们暂时不讲红教、花教、白教,暂时摆一摆,要想了解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这个修持的法统《菩提道次第广论》,了解《瑜伽师地论》。这个现在给你介绍了整个的东方文化,尤其,其实印度佛教文化,印度没有了,宋朝以后印度已经没有了,印度文化整个的归到中国文化里头来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吸收包含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年轻人一点影子都没有摸到,那真担心啊,我常说一句话不大好听的话,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亡国了,有后代起来可以复国的,就怕文化断了,文化一亡了,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了,很重要是文化的根基,现在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文化内容的这五部大论,就是整个的佛法,随便那一部抽出来就是佛法的概论,今天我们需要抽译的就是《瑜伽师地论》,怎么叫瑜伽呢,那我们晓得根据梵文翻译,现在外文叫YOGA,这个伽是,所以释迦牟尼佛那个迦是真正,正式的发音释迦(GA)这个瑜伽的伽,中国字,一个走字,这个是人,什么叫瑜伽呢,你们都会,每个同学,我怕花钱不敢发奖金了,舍不得,很小气,瑜伽,你们都晓得,怎么样翻译啊,相应,怎么样相应啊,我跟你两个相应不相应啊,都晓得,你们一考试都会答出来“相应”,所以我刚才讲我们这个老同学古老同学,他姓古,所以我那个老古文化,当年因为这个同学大学毕业了跟到我旁边,我说,我们办个出版社,好啊,取个什么名字啊,我说取个什么,取个好一点,我说你姓古就叫老古,就这样来的,简单得很,他姓古,古里古气的这个人,从大学一年级跟我到现在,现在头发光了,他是和尚,你看头上没有毛的,偏偏弄二根毛还遮起来,当了和尚还要假,这个是古先生。《瑜伽师地论》,什么叫瑜伽呢,古音,相应,怎么叫相应,交感,互相交感,古文的翻译叫相应,搞了半天相应不相应,不知道,就是交感啦,现代话。我刚才所以讲他,你少讲那些佛学的名词,少讲文章,书读多了没有用,就把白话一讲,你们学了佛的学问越好的,一口那个学问,我一听就烦,我上课很少讲这些东西,我们讲课的人,你最大的学问不是表现你自己,要把那个学问变成白话,给听不懂的人听懂,然后想起我们看了好多古代的老师,当代的老师,满嘴学问,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的,记录都来不及,听得完全听不懂,非常尊重他都是学问的话,学问有屁用,听不懂。学问要使人家不懂的人,告诉他这样,懂了,这是真学问,千万注意。所以瑜伽就是交感 ,什么叫交感,等于我们那个电插头一样,插对了就通电了,这样就是交感,插不对了有屁用,这个电没有用的,瑜伽是什么交感呢?天人交感,我们修养到了,跟这个宇宙生命整个的想通,通电了,就是瑜伽,就是YOGA,瑜伽禅宗这个禅,禅定也就是瑜伽,使我们……所以为什么要打坐,各种方法,修养到最终与天地宇宙万物交通一条线,插头这个插电对了,就是庄子的话,庄子一句话,修道成功,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就对了,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YOGA瑜伽,也就是儒家孟子说的,养我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交感了,这就是禅的境界,这也就是禅定的境界,所以为什么要打坐呢,要把身心收摄,就是庄子的话,澡雪精神,洗个澡的澡,雪,下雪的雪,身心啊,洗了澡同白雪一样清洁发亮的,澡雪这个精神,这就是打坐修定的这个道理了,这个大家都了解了吧,我这样说,还说得清楚了没有,说不清楚,你来打我,打我一个耳光,使我清醒一点重新说话。现在我们手里这一本佛经,叫瑜伽,交感 相应刚才都解释了,瑜伽师,怎么师,大师们,已经佛法到达那个境界,瑜伽师。地论,什么叫地呢?一步一步,地者地步,一步一步。瑜伽师,你们修道的这些大师们,想到达怎么样是小乘罗汉境界,怎么是菩萨境界,怎么样是观音菩萨境界,怎么是文殊菩萨境界,瑜伽师,这些大师们,你要学的佛法,地,一地一地,一个步、一个步,这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四层楼、五层楼,一地一地上去的,论著告诉你,所以这个学名叫《瑜伽师地论》,这样懂了吧,然后你拿《瑜伽师地论》,然后出去好吹牛啦,我是开牛棚的,你们去开牛肉店,再不然去卖牛肉面,大的吹大牛,小的吹小牛,就可以去吹了。弥勒菩萨讲出来、传出来,无著菩萨的记录,《瑜伽师地论》,分成什么呢?由一个凡夫普通人学佛分成十七地,十七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的十,我怕我的国语不标准,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十七地,我们翻开看看,《瑜伽师地论》的目录,学佛第一要学逻辑,佛法是非常讲逻辑的,所以逻辑没有学好,佛法里头不叫逻辑,逻辑是佛法里头跳出去的,原来叫因明,因明就是逻辑。非常讲逻辑,把它分成十七地,因明就是逻辑,我们中国呢,传统文化叫“名学”,因明就是逻辑,名,名学名气那个名,大名顶顶那个,就是逻辑,逻辑不是,我们自己文化里头还高明得很,可惜大家自己不懂自己。《瑜伽师地论》是逻辑的分类,分成十七地,你看看我们手边都有了,都有了,我们来了。本地分,这就是逻辑,第一个标题,本地,根本的,本地,本地哪里,厦门,本地,本地是厦门,本地就是根本的立足点,下面就分类,本地,五识身相应地,第一要了解,我们这个生命活著身体,有眼睛、有耳朵,眼、耳、鼻、舌、身,身体,这是五识身地,身体同心的关系,这是第一部分。本地分的地,第二部分呢,你们手边都有书,意地,是第二部分,我们的意识思想怎么来的,所以现在这个意识形态怎么构成的,意识的作用怎么来的,意识同五识身相应地分开的哦,意识作用讲得非常清楚的,意识作用,第二地。第三是有寻有伺等等,包括了三地,第三、第四、第五,这些都,这个慢慢解释,今天就要给你们搞这个。第四呢,三摩,三摩呬多地,三摩呬多地,我们讲,得定对不对,大家说怎么得定,梵文叫三摩地,三摩地,那么中文再简单的称呼,我们的妹妹,三昧,还不是二妹呢,也不是大妹子呢,三昧就是三摩地的翻译的转音,三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叫三摩呬多地。第五呢,有心无心地,后面跟到下来,实际上你把五识身相应地到有心地无心地研究完了,这个佛法的基础是修持去,稳当得很,后面的闻思修慧,声闻地、缘觉地到菩萨地,一直到成佛之路整个给你说完了,所以 ,你们手里拿到已经是拿了成佛之路的把柄了,不过四大本耶,揹得动吗?揹不动有个办法,最后是“空”的啦,都没有的,就丢掉了,那就成就了,所以要尊重这个东西。

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刚才讲到逻辑的问题,思想的科学,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清楚,你写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你问的是出息的时候?入息的时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时候?那个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长?所以要学逻辑,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妈妈的脐带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那个黄医师拿个剪刀,啪啦,把脐带一剪断了,第一个,护士的动作,把婴儿嘴巴里很脏的那一陀都挖出来,要挖得干净哦,那护士的,接生的护士,一点不干净啊,这个脐带一剪断了以后,婴儿嘴里一挖掉,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呼吸了,要懂这个,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莫知羊啦,你们也不知,我那个闽南语也说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诉你,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整个的地球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延长不延长你看吧,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初步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了,所以古代一个禅师讲,有一个禅师就问,考验另外一个禅师,他说,出息不随万缘,注意这两句话,出息,呼出来的气,不受外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物理的影响,出息不随万缘,万缘不是外缘哦,万种,入息不居阴界,气进来了,呼吸自然进来了,不住阴界,阴阳的阴,什么是阴界呢,五蕴皆空嘛,这个阴嘛,阴就是蕴,五蕴哪五蕴?身体,色、受、想、行、识,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养,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是个什么人?这是真空灵而解脱啊,世间一切同他都没有关系,就在世间也不怕,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位禅师勘验这个,勘验就是考验,另外一个答复怎么说,还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经常讲,你们看一句话,

宋朝有一个小姐 《真是女孩子学佛的楷模!小小年纪就那么大成就-----编者》,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他的后代的孙女有些做一皇后的,只有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后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么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灵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我对大家说真的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这是宋朝的白话,讲的国语、土话,端的就是说真的。命蒂原来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个瓜蒂的“蒂”,原来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个时候定了。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照体就是刚才讲弥勒菩萨,讲本地分,从生命根本照到本体上,长生永远不生不灭,空,你说,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灵魂的灵,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鑑。


分享到:
上一篇:《南禅七日》第08盘 安那般那及重要性、六妙门、悟和修
下一篇:《南禅七日》第10盘 天界与定境分析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651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