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十下
作者:僧伽婆罗 (国外) 收藏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十下

择品第十一之二

问已说有心分一切众生心俱起俱住俱灭。无心分复云何等。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此心灭。余众生心起。还从定觉此心生。余众生心灭。云何等。答当知此说有心者然。无心者亦同。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彼余众生心起。此初正受刹那亦起。从定觉时余众生心灭。此后正受亦灭。若住定时余众生心亦起亦灭。此正受亦起亦灭。复有说言。一切心起不必同。或有心起不灭。作四句。初句从无想灭尽正受起。第二句入正受时。第三句有心者。第四句住正受时。此无有小大。无形故。已说诸心起灭。广心义今当说。

欲界中有四  色无色各三
亦学无学心  说此次第生

欲界中有四色无色界各三亦学无学心者。有十二心。所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隐没无记心不隐没无记心。色界系善心隐没无记心不隐没无记心。无色界亦如是。及学心无学心。问十二心云何建立。答系不系界种建立。系及不系立二心。系者界种分别立十心。不系者种分别立二心。是故说十二心。说此次第生者。此诸心一一次第生。诸心今当说。

欲界善生九  亦复从八起
二秽污生四  亦从十心生

欲界善生九者。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欲界四自地故。色界善心。谓初方便入正受时彼随顺故。此则总说。非色界一切。有说。未来禅摄非余。又说。未来及初禅。又复说中间禅。尊者瞿沙说。乃至第二禅。如超越正受从初禅起超第二禅及眷属第三禅现在前。此亦如是。色界秽污心。谓受生时此善心命终。彼秽污心相续生。无色界秽污心亦如是。及学无学心。彼亦随顺故。色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不次第现在前。心缚自地故。无色界善亦不现在前。极相远故。此亦从八起者。欲界善心亦从八心次第生。欲界四自地故。色界善及秽污。善心如前说。秽污者。谓初禅地烦恼所恼。即依欲界善心防护。故从学无学心起。欲界善心现在前。二秽污生四者。欲界不善心及隐没无记心次第生自界四心。非上地。相违故。亦从十心生者。彼欲界二种秽污心。从十心次第生自界四色。无色界六谓受生时。

无记次生七  亦复从五起
色界善十一  亦从九心生

无记次生七者。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生七心。自界四。色界善。谓变化心次第生隐没无记。谓受生时。无色界亦隐没无记心。亦复从五起者。欲界不隐没无记心从五心次第生。自界四。色界善次第生。谓变化心。色界善十一者。色界善心次第生十一心。除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亦从九心生者。色界善心从九心次第生。除欲界二秽污心。及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

色界秽污六  亦从八心起
无记次生六  从三次第生

色界秽污六者。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自界三欲界三。除欲界不隐没无记。亦从八心起者。色界隐没无记心从八心次第生。除欲界二秽污及二无漏。无记次生六者。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自界三欲界二秽污无色界秽污。从三次第生者。从自界三心次第生。

无色善生九  亦从六心起
秽污心生七  彼亦从七生

无色善生九者。无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除欲界善不隐没无记心及色界不隐没无记心。亦从六心起者。无色界善心亦从六心次第生。自界三色界善及二无漏。秽污心生七者。无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生七心。自界三色界善心及秽污欲界二秽污心。彼亦从七生者。无色界隐没无记心亦从七心次第生。自界三。欲色界善及不隐没无记心。

无记心生六  亦复从三起
学心生于五  亦从四心生

无记心生六者。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自界三下界秽污三。亦复从三起者。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从自界三心次第生。非余。报数故。学心生于五者。学心次第生五心。二无漏及三界善心。非秽污。性相违故。非不隐没无记。性不捷疾故。亦从四心生者。学心亦从四心次第生。即学心及三界善心非无学。是因故。亦非余。如前说。

无学心生四  亦从五心生
已说十二心  二十应当说

无学心生四者。无学心次第生四心。即无学心及三界善心。非学。是果故。非余如前说。亦从五心生者。无学心从五心次第生。二无漏及三界善心。已说十二心二十应当说者。已说十二心次第生。如此十二心分别为二十。今当说。

二善二秽污  报生及威仪
工巧诸禅果  欲界中八心

欲界八心。谓方便生善心及生得善不善及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者有四种。报生威仪工巧变化心。

除不善工巧  余则在色界
离禅果威仪  余四在无色

除不善工巧余则在色界者。色界有六心。除不善及工巧。余如前说。离禅果威仪余四在无色者。无色界有四心。除威仪及变化心。色无色界除工巧。无事业故。除不善。离无惭无愧故。无色界除威仪。往来非分故。除变化心。支所摄禅非分故。

学与无学心  此则为二十
彼心次第生  各随其义说

学与无学心此则为二十者。学与无学心及前十八。是为二十心。系不系界种分别。此差别者前总说。善及不隐没无记今亦种分别。彼心次第生各随其义说者。谓此心展转次第生今当说。

欲方便生十  亦从八心起
生得次生九  亦从十一生

欲方便生十者。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心。自界七。除变化心。以彼净禅次第生故。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亦从八心生者。彼欲界方便善心从八心次第生。自界二善心及二秽污心。色界方便善心秽污心。及学无学心。生得次生九者。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九心。自界七。除变化心色无色界秽污心。亦从十一生者。欲界生得善心从十一心次第生。自界七。如前说。色界方便善心秽污心及学无学心。

二秽污生七  亦从十四起
报生威仪八  是亦从七生

二秽污生七者。欲界不善及隐没无记次第生自界七心。除变化心。亦从十四起者。此二秽污从十四心次第生自界七。除变化心。色界四种。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无色界三。除方便善心。报生威仪八者。欲界报生及威仪次第生八心。自界六。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色无色界秽污心。是亦从七生者。此欲界报生及威仪心亦从自界七心次第生。除变化心。

工巧心生六  亦复从七起
变化心生二  亦即从二生

工巧心生六者。欲界工巧心次第生自界六心。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亦复从七生者。彼亦从自界七心次第生。除变化心。变化心生二者。欲界变化心次第生二心。欲界变化心及色界方便善心。亦即从二生者。亦即从此二心次第生。

色方便十二  是亦从十起
生得次生八  亦从五心生

色方便十二者。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二心。自界六欲界三。方便善心及生得善心变化心。无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是亦从十起者。色界方便善心从十心次第生。自界四。除威仪及报生。欲界二方便善心及变化心。无色界三方便善心秽污心及学无学心。生得次第生八者。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八心。自界五。除变化心。欲界二秽污心无色界秽污心。亦从五心生者。色界生得善心从自界五心次第生。除变化心。

色秽污生九  亦从十一起
威仪心生七  从五次第生

色秽污生九者。色界秽污心次第生九心。自界五。除变化心。欲界四二善二秽污心。亦从十一起者。色界秽污心从十一心次第生。自界五。除变化心。欲界三。生得善威仪及报生。无色界三。除方便善心。威仪心生七者。色界威仪心次第生七心。自界四。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欲界二秽污无色界秽污。从五次第生者。色界威仪心从自界五心次第生。除变化心。

当知色报生  亦如威仪说
谓彼诸禅果  当知如欲界

当知色报生亦如威仪说者。色界报生心次第生七心。亦从五心生。如威仪说。谓彼诸禅果当知如欲界者。色界变化心次第生二心。色界方便善心及变化心。亦即从此二心次第生。

无色初生七  是亦从六生
生得亦生七  当知从四起

无色初生七者。无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七心。自界四。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是亦从六生者。无色界方便善心从六心次第生。自界三。除报生。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生得亦生七者。无色界生得善亦次第生七心。自界四。下界三秽污。当知从四起者。彼从自界四心次第生。

秽污生八心  是从十心起
报心生于六  是亦从四生

秽污生八心者。无色界秽污心次第生八心。自界四欲界二秽污色界方便善心及秽污心。是从十心起者。无色界秽污心从十心次第生。自界四欲界三生得善威仪及报生。色界亦如是。报心生于六者。无色界报生心次第生六心。自界三。除方便善心下地三秽污心。是亦从四生者。彼报生心从自界四心次第生。

学心次生六  从四次第起
无学心生五  是亦从五生

学心次生六者。学心次第生六心。三界方便善心欲界生得善(欲界生得善强而利二界弱而钝也)。及学无学心。从四次第起者。学心从四心次第生。三界方便善心及学心。无学心生五者。无学心次第生五心。三界方便善心欲界生得善及无学心。亦从五心生者。三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问何故方便善心次第生。威仪工巧及报生心。此诸心何故不次第生方便善心邪。答威仪工巧自乐所作故。报生心羸劣故。无所作故。谓威仪心乐习威仪故。是故次第不起。方便善心。出心不勤方便故。方便善心次第生。威仪心工巧心亦如是。报生心羸劣。无所作故。本业所种故。是故入彼心者。不能出心不勤方便故。从方便善心次第生。若言秽污心乐着境界及羸劣故不应从秽污心境界次第生方便善心者不然。何以故。境界不异故。见过故。不羸劣故。于彼境界过恶转。即彼起功德。是故彼境界不异于彼行。烦恼疲厌故。即彼境界观察生长夜习烦恼故。秽污心不羸劣。是故彼应次第生方便善心。欲界生得善心虽捷疾而非方便。以捷疾故。从彼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次第生。以非方便故不能次第生。彼诸心色界生得善心不捷疾。亦非方便。不捷疾故。不从学无学心及无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非方便故。故不次第生。彼诸心无色界亦如是。色界秽污心次第生。欲界生得善心以捷疾故。无色界秽污心不次第生。色界生得善心不捷疾故。问云何正法。答。

经律阿毗昙  是名俗正法
三十七觉品  是说第一义

经律阿毗昙是名俗正法者。修多罗律阿毗昙。是言说正法。依名处起故。前已说。佛语是语自性。语则依名转。以他处转故。是故名俗数。显第一义故名正法。以名显义故。三十七觉品是说第一义者。三十七觉品是第一义正法。离名起故。有漏修慧虽离名转。有垢故不说第一义正法。如正法有二种。行法者亦二种。修法及修。修法者谓诵习。修者谓修禅。彼俗数。正法者是修。法是持义。第一义正法是修。是故说修行法者住则正法住。修行者灭则正法灭。世尊劝发修行者故不说分齐如前说。金刚三昧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五十二及余  亦复说八十
或有说十三  是金刚三昧

有说。五十二金刚三昧。禅未来所摄。若依禅未来苦比智得阿罗汉果。于非想非非想处四阴无常苦空非我思惟。若集比智得者。集谛四行一一行思惟。若灭法智。欲界系行灭。灭谛四行思惟。若道法智。断欲界系行道。道谛四行思惟。若灭比智。或初禅地系行灭思惟。或乃至非想非非想系行灭思惟。若道比智。于彼九地比智品道四行思惟得阿罗汉果。如是智行缘分别则五十二(苦异故灭异情隔故观别是以八地灭有三十二行道则类尔通异地同性情无碍故观通通观九地唯有四行合前四谛十六行为五十二)。如禅未来。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二十八(自地苦集八行四空灭谛十六行九地道四行于上灭渐少故随处灭四)。识处二十四。无所有处二十。以无色无法智。法智缘欲界故非无色。下地行灭缘。下地苦非境界故。下地对治缘展转因故。有说。禅未来八十金刚三昧。是中差别者说道比智。亦一一地对治缘。得阿罗汉果(观七地道比智地各四行有二十八合前五十二为八十也)。如禅未来。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四十。识处三十二。无所有处二十四。尊者瞿沙说。禅未来所摄金刚三昧。十三见道四比忍相应四三昧修道非想非非想离欲九无碍道相应九三昧。彼一切第一有对治。金刚三昧世俗道非境界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九乃至无所有处亦如是。此是总说。若说忍智行种缘分别禅未来所摄。则有一千四百九十二金刚三昧。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四百六十八。识处三百二十四。无所有处二百一十六。问彼智品所说神通彼神通为一切善为非。答。

三通则说善  余二是无记
当知依欲色  世尊说慧性

三通则说善者。神是智他心智宿命智。此三通说善。何以故。爱果故。极方便所起故。调伏他故。不信乐者令信乐故。此三通令他极调伏故欢喜。欢喜心相应慧是善。信心相应故。余二是无记者。谓天眼天耳。此二神通是无记。爱果及极方便非分故。又受色声起。是故无记。问何处现在前何等性。答当知依欲色世尊说慧性。此神通欲色界现在前非余。依色故。彼先欲界起故。后色界能现在前。彼非初业堪能非分故。是智慧性从分别起故。依成依者故(此释通有眼名由眼起故)。如施设经说。尔时色界四大造眼处周圆。天眼净。如修多罗品说。诸根事言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当知彼诸根  慧者善分别
名有二十二  事则说十七

佛说诸根。名有二十二。事有十七。以男女根及三无漏根无别事故不立事。余根摄故。男女根离身根更无故。是故说。云何男根。身根少分。女根亦如是。又一识依故。若识依身根起。即依男女根。无异相根共生。一识三无漏根九根合成故。九根者。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此九根。道及人分别故立三根。道分别者。见道说未知根。修道说已知根。无学道说无知根。人分别者。随信行随法行说未知根。信解脱见到身证说已知根。慧解脱俱解脱说无知根。问等及第一义有何相。答。

若事分别时  舍名则说等
分别无所舍  是则第一义

若事分别时舍名则说等者。若事分别时舍名者。此则等事(等事梵音云三比栗提译言等集亦言等积聚凡会有三无者名等集)。非第一义决定事不可得故。如瓶分别色香味触时舍瓶名。亦非舍色香味触别有瓶名。是故名等事。如是一切分别无所舍。是则第一义者。若事分别时不舍名者。是第一义。如五盛阴名苦谛。若分别五时亦不舍苦名。以色是苦故。乃至识亦如是。彼色复十一种。一一入皆苦。乃至刹那及极微分别时亦不舍苦名。彼得相故。如是一切如杂品说。中阴择品当广说。问为定为不定。答。

界趣地必定  中阴五无碍
说名为香食  求有乘意行

界趣地必定者。中阴界趣地不转。欲界中阴必生欲界。色界生色界。如是地狱趣生地狱。乃至人趣生人。四天王生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亦如是。中阴五者。中阴五阴性。有去来故。非离色有去来。是故欲色界有中阴非无色界。色非分故。无碍者。极微故。一切形障所不能碍。业力故住母胎。若异者不应住胎。说名为香食。求有乘意行者。以香为食故说香食。若薄福者食诸秽香。若大力者食诸净香。求于生有故说求有。从意生故说乘意行。此诸众生或业生。谓地狱如所说彼诸众生业所缚。或烦恼生。谓人及欲界天。或报生。谓飞鸟。或从意生。谓色无色界天及劫初人。化及中阴二有中间起离趣故。是故说中阴。问中阴几时住。答。

七日或七七  乃至彼和合
或裸形食香  诸根悉具足

七日者。有说。中阴七日住。身羸劣故。问若和合者应尔。若彼父母异处者。是人命终当云何。答当观是众生业转不转。若于母可转于父不可转者。彼父则从他女人令中阴会。于父缘可转者亦如是。若二俱不可转者。此人未死而彼先和合此说常行欲者。若时节行者。彼众生业因缘故。令彼非时亦行。有说。或于相似处生。谓若应生时行处者非彼时故。则于相似常行处生。随其类说。七七者。有说。七七日住。乃至彼和合者。复有说。不定乃至未和合间常住。问中阴有衣无衣。答或裸形。色界中阴有衣。色界惭愧增故。如彼法身不裸形。生身亦尔。欲界菩萨及白净比丘尼中阴有衣。余众生无衣。无惭愧增故。问中阴何食。答香食。欲界中阴以香为食。前已说。色界离抟食。贪身极微故。唯三种食。问具诸根不。答诸根悉具足。中阴具诸根。何以故。中阴报淳故。又彼众生求有故。于六入门常求有。问形为云何。答。

随行量不定  或有见不见
入则从生门  或生颠倒想

随行者各如其趣。地狱中阴如地狱形。乃至人天如人天形。问中阴云何行身量云何。答行量不定。中阴行及身量不定。地狱中阴足上头下而行。天中阴上升如箭射空。余中阴侧身傍去。如画人飞。量者。色界中阴量如本有。欲界菩萨中阴亦如本有。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是故菩萨中阴光明彻照百亿天下。言白象身入母胎者不然。已离畜生故。菩萨从九十一劫来常离畜生。顺相书故。令菩萨母见如是梦。欲界余众生中阴身量。如有知小儿形。诸根猛利故。以颠倒想入胎。问中阴中阴为相见不。答或有见不见。或中阴以中阴为境界。不一切。有说。地狱中阴见地狱中阴。如是一切。又说。地狱中阴见地狱中阴。畜生见二趣。饿鬼见三趣。人见四趣。天见五趣。生阴眼则不见。若天眼极清净者能见。问从何处入胎。答入则从生门。彼从生门入。是故双生者后生为长。问以何想入胎。答或生颠倒想。非一切众生颠倒想入母胎。除近佛地菩萨。彼近佛地菩萨。于母母想于父父想。余众生悉颠倒想入胎。若男中阴者。于母染想于父恚想。彼作是念。若无此男者与此女会。想见男去而与女会。见彼精时而谓己有即生欢喜。生欢喜故阴则渐厚。阴渐厚已依母右胁向背蹲坐。女则相违说。中阴因缘后当说。

分享到:
上一篇: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十上
下一篇: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十一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567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