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书目章节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
作者:浮陀跋摩 (西晋) 收藏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

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四

云何顶法云何顶法退。云何暖法乃至广说。问曰。此中逆说凡夫所得法。说世第一法已。何以不次说忍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云何为忍。以何等故名忍。当云何系乃至广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此是有余之说简略之义。复有说者。先已说忍而不彰显。如先说。若后心心数法。胜者前者。则非世第一法为是何耶。答曰。增上忍是名说忍。复有说者。若佛经说此中便说。若经不说此中不说。佛经无说忍处是故不说。说曰。如增一阿含中说。若不成就六法。则不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云何为六。一不乐闻法。二虽闻法不摄耳听。三不为知解。四所未得法不方便勤求。五所得法不善守护。六不成就顺忍。若成就六法则。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云何为六喜乐。闻法。乃至成就顺忍。问曰。彼经虽说顺忍。不说是顺谛忍。答曰。顺忍顺谛忍。有何差别。因论生论。以何等故。忍言顺谛。忍暖顶不耶。或有说者。如说忍言顺谛。暖顶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皆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顺者言随顺。彼忍善随顺。暖顶不尔。复有说者。暖法能止缘谛增上愚。顶止中愚。忍止下愚。以止身中愚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能生缘谛下明。顶生中明。忍生上明。以此身中有缘谛明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于阴悦适。顶法于宝悦适。忍法于谛悦适。以观圣谛身中悦适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忍于一切时。与见道相似。如见道一切时唯法念处现在前。彼忍亦尔。暖顶不尔。所以者何。先修法念处。后增长三念处。展转现在前。是故不相似也。忍修习法念处。唯增长法念处。以与见道相似故。名顺谛忍。暖顶不尔。不名顺谛。复有说者。忍法侧近见道。暖顶不如。复有说者。忍法亦多相续。亦一刹那现在前。顶暖唯多相续现在前。复有说者。忍法唯一定意。暖顶不尔。复有说者。忍法正观不杂。暖顶有杂。或时起欲界善根。复有说者。忍法正观。不多不广。而能随顺趣向涅槃。暖顶正观。亦多亦广。亦能随顺趣向涅槃。此中应说转买摩尼宝喻。以如是等众因缘故。忍名顺谛。暖顶不得名顺谛。

是暖顶及下中忍。行十六行。缘四真谛。增上忍。行四行。缘苦谛。复有说者。增上忍缘道谛。问曰。忍为缘何法得正决定。答曰。或有说言缘于道谛。问曰。若然者云何不缘行倒错耶。若缘行倒错。云何不为得正决定而作留难。答曰。假令缘行倒错。于正决定。不作留难。所以者何。于此善根。修习缘行。先有径路。是以入圣道时。于此缘行。自在能用。如见道中。先起欲界忍智道。次生有顶忍智道。彼有顶忍智道。后复还生欲界忍智道观苦行。后复生观习行。乃至广说。如此皆名缘行倒错。不以缘行倒错。便为见道。而作留难。何以故。以于见道修习缘行先有径路故。忍亦如是。于得正决定。不作留难。诸作是说。缘道谛增上忍。后得正决定。彼有三心。应同一缘一行。所谓世第一法。苦法忍苦法智。二心应同一行。不同一缘。谓苦比忍苦比智。二心同于一缘。不同一行。谓习法忍习法智。评曰。应作是说。应缘苦谛增上忍。后得正决定。彼见道是猛健善根。虽缘行倒错。于正决定。而无留难。彼忍是世俗有漏善根。其性羸劣。若缘行倒错。则与见道。而作留难。如实义者。应观苦增上忍。后得正决定。非先观道忍后得正决定。增上忍行苦行缘苦。而忍方便道广行十六行。缘四真谛。彼行者正观欲界苦。观色无色界苦。欲界行集。色无色界行集。欲界行灭。色无色界行灭。断欲界行道。断色无色界行道。如是三十二心。是名下忍。行者后时渐渐减损行及缘。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乃至观断欲界行道。除观断色无色界行道。从是名中忍。复更正观欲界苦。观色无色界苦。乃至观色无色界行灭。除减一切道。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乃至观欲界行灭。除色无色界行灭。复更正观欲界苦。乃至观色无色界行集除一切灭。复更正观欲界苦。乃至观欲界行集。除色无色界行集。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除一切集。复更正观欲界苦。除色无色界苦。复更正观欲界苦常相续不断不远离。如是观时。深生厌患。复更减损。但作二心。观于一行。如似苦法忍苦法智。如是正观。是名中忍。彼复以一心。观欲界苦。是名上忍。后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后。次生苦法忍。譬如有人。欲从己国适于他国。多有财宝及诸生业之具。不能持去。以此财物。转以易钱。犹嫌其多不能持去。以钱易金。犹嫌其多不能持去。以金复易多价宝珠。持此宝珠。随其所安。往适他国。如是行者。乃至渐舍。相续不离。生于上忍。忍后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后。次生苦法忍。诸言缘苦忍后得正决定。彼四心须同一行一缘。所谓增上忍。世第一法。苦法忍。苦法智。二心同一行。不同一缘。所谓苦比忍。苦比智。二心同一缘。不同一行。所谓集法忍集法智。是故如此说者好。问曰。世第一法。为有上中下不。答曰。无也。不得一人心中有。多人心中乃有如尊者舍利弗。是上目连是中。其余声闻是下。性分亦有上中下。佛为上。缘觉为中。声闻为下云何名顶。以何等故名顶。尊者瞿沙说曰。有二种达分善根。一是欲界所谓暖顶。二是色界所谓忍及世第一法。欲界中下者是名为暖。上者名顶。色界中下者名为忍。上者名世第一法。评曰。彼不应作是说此尽是色界法。是修法住定地法。能行圣行法。如是说者好。问曰。何以言顶法耶。答曰。色界善根。有动者有不动者。有住不住。有难无难。有断不断。有退不退。诸彼动者。诸不住有难有断有退者有二。下者是暖。上者是顶。诸彼不动住无难不断不退者有二。下者是忍。上者是世第一法。复有说者。应言下顶。所以者何。在下暖法顶故。复有说者。犹如山顶。故名为顶。如山顶之道人不久住。若无诸难。必过此山。到于彼山。若遇诸难即便退还。如是行者。住顶无久住者。若无诸难。必到于忍。若有诸难。还退到暖。是以犹如山顶。故名为顶。复有说者。胜于暖法。故名为顶。云何为顶。欢喜于佛法僧。生下小信。乃至广说。

问曰。何以故。言此信为下小耶。答曰。如尊者瞿沙说。此暖顶二达分善根。是欲界法故言下小。复有说者。此住不久停故。故言下小。复有说者。此信当言异信。何以故。异于色界定地修地行圣行暖法故。故名为异。于佛僧。生下小信。是缘道谛信。于法生下小信。是缘灭谛信。问曰。如顶能缘四谛。此中何以唯说缘二谛信。不说缘苦集信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名义最胜法故。于此四谛何者最胜。所谓灭道。何以故。此二谛清净无过故。复有说者。此二谛是妙是离。复有说者。此二谛能生信处。复有说者此二谛有二义。一可信。二可求。复有说者。为生受化者。信乐心故。若世尊说。苦集是可敬信者。则无受化者。何以故。彼受化者。当作是念。此是烦恼恶行。邪见颠倒。何可敬信。而我等常为此苦之所逼迫。若世尊说灭道。是可敬信。彼受化者。心生欣乐。是故灭道最胜可信。复有说者。此灭道有可信敬事。一乐观在前。二无心舍离。复有说者。信佛信僧说缘道信信法是缘三谛信。若如是者则说尽缘四谛信也。如说波罗延摩纳婆等。能于佛法僧。生下小信。是名顶法。彼作经者。引经为证。问曰。如住顶时。亦信阴亦信三宝亦信谛。以何等故。世尊为摩纳婆等。但说信宝。不说信阴谛耶。答曰。或有说者。彼摩纳婆等。非不信苦集谛。但不信三宝。以不信故。佛故为说。复有说者。彼为苦所困。欲求离苦。往诣佛所。如说偈。

为苦所逼诸众生  不知离苦来诣佛
愿示法要除众患  犹如热时入凉池

如实能离苦者。唯有灭道。彼有二义可信。一常乐观。二常喜求。复有说者。信佛说缘二谛信。信僧说缘道谛信。信法说缘灭谛信。复有说者。信佛说缘四谛信。信僧说缘道谛信。信法说缘三谛信。复有说者。三宝是生信敬处是以说之。复有说者。随行者意悦适故是以说之。若于阴生悦适是名为暖。于宝生悦适是名为顶。于谛生悦适是名为忍。

问曰。如顶体性。是五阴。何以世尊为波罗延等。以信名说。为诸新学比丘。以慧名说。答曰。或有说者。唯佛世尊决定明解法相。亦知所应作事。非余所及应为众生而说何法。即便说之。复有说者。以波罗延等。未住所作地。未入佛法中。未得舍摩他。未有渐次闻他天言生信。来诣佛所。尔时世尊。因彼善根欲令增长故。以信名说。彼诸新学比丘。与上相违故。即慧名说。复有说者。随他乏少为饶益故。如波罗延等乏少于信。释种比丘乏少于慧。是以波罗延等。说信以饶益之。释种比丘。说慧以饶益之。复有说者。为止谄曲愚痴意故。波罗延等。虽复聪明。乏少于信。无信之慧。能增长谄曲。是故为波罗延等。说信止其谄曲。新学比丘释种出家。虽少有信而乏于慧。无慧之信增长愚心。是故为新学比丘。说慧止其愚心。复有说者。世尊说法。受化者二种。有利根。有钝根。为利根者说信。为钝根者说慧。以波罗延等利根故说信。新学比丘等。钝根故说慧。如利根钝根。内因力外缘力内分力外分力。内正观思惟增益外从他闻法内增益。无愚无贪修不修损身见聚处不损身见聚处。当知亦如是。

云何顶法退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说顶有退。不说暖退。答曰。或有说者如说顶退。亦应说暖退。而不说者。当知皆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行者在顶之时。多诸留难。有三时诸烦恼业。多诸留难。如从顶至忍。尔时恶道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彼诸烦恼。而作是念。若彼行者。已到于忍。我复于谁身中当生果报。离欲界欲时。彼欲界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诸烦恼业。而作是念。若彼行者。出于欲界。我复于谁身中。生于果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受未来有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诸烦恼业。而作是念。若彼行者。离欲已彼更不受身。我复于谁身中。生于果报。行者于此三时。多诸留难。是故说顶有退。不说暖退。复有说者。行者尔时生大忧恼犹如有人。见珍宝藏。见已欢喜作是思惟。我今永断贫穷根本。后欲取时忽然还灭。彼人尔时于此宝藏生大忧恼。如是行者。住顶法时。自念不久。当得于忍。永断恶道。心生欢喜。后便还退生大忧恼。复有说者。若说顶有退。当知亦说暖有退。复有说者。以顶法不久住故是以有退。复有说者。欲得忍时大获重利。犹如圣人不堕恶道。得忍之时亦复如是。如沙门二十亿九十一劫不堕恶道。与上相违名失重利。

云何顶退。答曰。犹如有人。亲近善知识。从其闻法乃至广说。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前虽说顶体相未说云何得顶云何失顶。今欲说之故作此论。犹如有人。亲近善知识者。说亲近善友。从其闻法者。听随顺方便法。内正观思惟者。自身修行正行。信佛菩提。信善说法。信僧清净功德。是说信宝说色无常。乃至说识无常。是说信阴。知有苦集灭道。是说信谛。彼于余时。不亲近善知识者。亲近恶友。不从他闻法者。不听随顺方便法。不正观思惟者。自身行邪行。失此信法。是名顶退。问曰。顶退体相为是何耶。答曰。是不成就性。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复有说者。是不信体性。所以者何。有信便得。无信便失。复有说者。以何使缠。而退顶法。即彼使缠性。如是说者。亦是染污性。复有说者。若法随顺退法即是其性。若然者一切诸法。尽是退性。何以故。一切诸法。与威势缘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无所有性。是退性。强生分别。无有相对。彼善根和集名顶。善根离散名退。复有何性。犹如有人多诸财物。他人劫去。后便贫穷人问之言。汝今贫穷为是何性。彼人答言。我本有财。他人劫去今唯贫穷。当有何性。又如有人衣裂。他人问言。汝今衣裂为是何性。彼人答曰。衣本完坚今者破裂。更有何性。又如有人身本着衣。人夺其去。他人问言。汝今裸形无衣为是何性。彼人答言。我本着衣。他人夺去。今者裸形无衣当有何性。如是行者善根和集之时名之为顶。后若离散名之为退。当有何性。是故无所有性是名退性。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顶退是不成就性。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

问曰。如说信佛菩提。是名信佛。乃至广说。以何等故世尊。或说信宝。或说信阴。或说信谛。答曰。或有说者。佛于法明了。乃至广说。复有说者。随众生愚处。佛随其所愚而解说之。复有说者。受佛化者有三种。一多疑心。二染着于我。三为见所覆。为疑者说。宝为染着我者说阴。为见所覆者说谛。

云何暖法。乃至广说。以何等故名暖。答曰。或有说者。智缘境界。能生于暖。烧烦恼薪。犹如火攒。上下相依。生火烧薪。复有说者。以有智知有能生暖智。令有萎悴。犹如夏时聚花为[卄/積]花生暖气。还自萎悴。复有说者。智生依阴。在阴智火。还烧于阴。犹如两竹相摩生火还烧竹林。尊者瞿沙说曰。求解脱智火。彼最在初。如火以烟在初为相。无漏智火。亦以暖法在先为相。如日明相在初为相。无漏智日。亦以暖在初为相。是故名暖。云何为暖。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乃至广说。问曰。若然者。说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尽得暖耶。答曰。不然。何以故。暖者乃是色界修地定地。能行圣行所摄。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者也。彼正法者。说缘道谛信。毗尼者。说缘灭谛信。问曰。暖能缘四谛。何以但说缘灭道谛信。答曰。或有说者。灭道于谛中最胜故。应如先顶中广答。复有说者。灭道是可归依处。是以故说。复有说者。正法说缘三谛信。毗尼说缘灭谛信。是亦名暖。能缘四谛。彼作经者。引经为证。如说佛告马师满宿比丘。我有四句法。当为汝说。为欲知不当恣汝意。彼二人言。我等今者便为非器。何用知为。乃至广说。问曰。佛深知彼人不堪受法。何故告言当恣汝意。答曰。或有说者。人谓彼人无教化者。所以造作众恶。而自毁坏。是以如来。举手语言。我所应作。今已作之。而汝自行邪行。以自毁坏。非我不教化之过。复有说者。为止外道诽谤故。所以告言当恣汝意。若当如来不告彼者。诸外道等。当作是谤。云何大悲。于弟子众。有随顺者。说法教化。不随顺者。不说法教化。若当如来告彼人者。诸外道等。不生诽谤。复有说者。为止诸释。不信心故。若当如来不告彼者。尔时诸释生不信心。云何悉达。不为亲族说法教化。心怀嫉妒。将虑彼人共己相似。若其如来告彼人者。诸释尔时便更不生不信之心。复有说者。彼人自行邪行。如来以彼。即为证人。而语之言。汝本在家。及今出家。自行邪行。非是我过。尔时如来。即以软语。面前责数。是故告言当恣汝意。复有说者。为生彼人将来善根故。佛知彼人。而今虽复不能受化。将来必生追悔善根。所以者何。彼人作是念。彼大悲者。恣我意。而我不受。非如来过。能生如此追悔善根。以此缘故。必出恶道。复有说者。佛知彼人于此命终必生龙中受大苦痛。便作是念。我本从何来生此间。自知本在佛法出家。次作是念。无化我者。我今应往作不利益事。破坏佛塔及诸精舍。杀诸比丘。当于尔时。佛神力故。有如来像。当立其前而告之言。马师满宿。我有四句之法。汝欲知不当知。今苦汝等过。非我咎也。我应作者。皆已作之。而汝今者。自为邪行。欲止彼龙嗔恚缠故。令守护佛法。是以告言当恣汝意。问曰。云何名四句法。答曰。或有说者。是四谛法。何以故。彼二人以不见谛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念处是。何以故。彼二人以颠倒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正勤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多懈怠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如意足是。何以故。彼二人者。不能积集诸善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圣种是。何以故。彼二人者。贪着利养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沙门果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实不得沙门。而言我得四沙门果。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善是(一善知界二善知入三善知缘起四善知处非处)。何以故。彼二人者。愚于因果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如杂阿含中说偈。

贤圣法中善言最  二常爱言远不爱
三常实语离虚妄  四常法言远非法

是名为四。复有说者。如增一阿含所说。无贪无恚正念正定是名为四。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为。世尊告言。汝愚痴人远离我法。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彼二人者何以作如是说。我今何用知是法为。答曰。或有说者。彼人自知非是法器趣向善道。犹为非器。况趣涅槃。当是器也。复有说者。诸邪恶行。在彼身中。数数犯禁。自知此身非是法器瓦石可令生牙。我今此身。终不能生解脱法分。复有说者。彼人已作决定业故。复有说者。彼人已近报果法故。彼人恶道报相。已现在前。乃至十指水流而出。复有说者。佛记彼人当成辟支佛菩提。彼作是念。何烦如来。为我说法。我于现世。终不能得入正决定。以是等众因缘故。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为。世尊告言。远离我法愚痴人。于我正法毗尼中。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有众多毗尼。有时毗尼有方毗尼。有种性毗尼。有家法毗尼。有罚罪毗尼。有犯毗尼。有明毗尼。有圣毗尼。有欲嗔痴毗尼。此中为说何者毗尼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圣毗尼。复有说者。此中说欲嗔痴毗尼。问曰。诸不得暖法。一切皆与马师满宿同耶。答曰。不一切也。众生凡有三种。一有期心。二除期心。三断期心。有期心者。清净持戒者是也。除期心者。所作已办阿罗汉是也。断期心者。犯戒者是也。以彼无有期心。无除期心。但有断期心。是以世尊。而呵啧之。其余众生。断期心者。亦与彼同。如说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此暖善根。最胜微妙。住寂静地。今者何以言少耶。答曰。以于达分善根中最是微小故言为少。复有说者。以是见聚善根后边生故。故言少许(见聚善根者谓安般不净四念处也)。此四种善根。所谓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名为达分。亦名观谛。亦名修治。亦名善根。言达分者无漏圣道。是达此善根。随顺彼法。羽翼彼法。是彼法性分。故言达分。观谛者。以无常等行观谛察谛。故名观谛。修治者。为求圣道及果修治。此身除去秽恶。欲为法器。犹如农夫为求子实修治田地除去恶草。彼亦如是。故名修治。言善根者。圣道言善。涅槃言果。此诸法等。是彼初基始立之本。故名善根。问曰。此暖等善根。有何差别。答曰。暖法能止缘谛增上愚。乃至能止身中愚。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能生缘谛下明。乃至身中有缘谛明。故生世第一法。复次暖法。能生缘谛下信。顶法生中信。忍法生上信。以身中有此信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次暖法。于阴悦适。乃至身中悦适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是念处所入处。顶是暖法所入处。忍是顶法所入处。世第一法。是忍所入处。如是次第无间亦如是。尊者瞿沙说曰。此善根二是欲界。所谓暖顶。二是色界。所谓忍世第一法。评曰。不应作是说。此是色界故。定地修地。能行圣行所摄法。如是说者好。问曰。暖法有几种。乃至世第一法几种。答曰。或有说者。暖法有三种。谓下下下中下上。顶法有三种。中下中中中上。忍有二种。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上。此四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顶是中。忍世第一法是上。复有说者。暖有二种。谓下下下中。顶有三种。谓下上中下中中。忍法有三种。谓中上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上。此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顶是下中。忍是中上。世第一法是上。尊者瞿沙说曰。暖有三种。下下下中下上顶有六种。下下乃至中上。忍有八种。下下乃至上中。世第一法一种。谓上上。若以三言之。暖法一种。谓是下顶有二种。谓下中。忍有三种谓下中上。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

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种。离界地时。及退时舍。退时舍者。作无间业。能断善根。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已为涅槃。作决定因。如吞钩饵法。得顶法亦舍。舍有二种。离界地时。及退时。退时舍者。作无间业。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更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顶法耶。如偈说。

无德受供养  是名为凡小
有善皆忘失  是名为顶退

此偈当云何通。答曰。此说得退。复有说者。世尊如顶。彼以恶心向佛。堕于恶道。故言顶堕。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复有何善利。不堕恶道。得世第一法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不退。所以者何。此善根性是不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彼次第得正决定。复有说者。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作无间业。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唯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暖法。何以故。彼断善根故。得顶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染着我。问曰。若然者尸利掘多安仇利摩罗萨遮尼揵子。便为不得忍。何以故。染着我故。答曰。彼不染着我。以论义故。言有我耳。问曰。彼与如来。竞诤论我。云何乃言不染着我耶。答曰。彼以不断我见暂现在前。非染着也。世第一法得亦舍。离界地时舍。余如先说。西方人。作此论言暖善根。有何意趣。为何所依。有何因缘何法。有何果。有何依。有何报。有何善利。为行几行。为缘名生。为缘义起。为是闻慧。为是思慧。为是修慧。为欲界系。为色无色界系。为有觉有观。为无觉有观。为无觉无观。为乐根相应。为喜舍根相应。为一心。为众多心。为退为不退。乃至世第一法亦如是。问曰。暖有何意趣。答曰。所有布施持戒。乃至上忍善根。尽以回向解脱。是其意趣。为何所依者。依色界定起。有何因缘者。于自地前生善根。是相似因。缘何法者。缘四真谛。有何果者。顶近于暖。是功用果。有何依者。自地相似。后生善法。是其依果。有何报者。谓色界五阴。有何善利者。或有说者。是涅槃决定因。复有说者。不断善根。为行几行者。行十六行。为缘名生为缘义生者。当言缘义生。为是闻思修慧者。当言是修慧。欲色无色界系者。当言色界系。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者。当言三行。为何根相应者。当言三随所应说。为一心为众多心者。当言多心。为退不退者。当言退忍。于顶近者。是功用果。顶有何善利。或有说者。不断善根。或有说者。不作无间业。余如暖说。世第一法。于忍近者。为功用果。忍有何善利。有此善利。不堕恶道。复有说者。不染着我亦不退。其余如顶。世第一法。缘苦苦法忍。是功用果世第一法。有何善利次第。得正决定。行四行。当言一心不退。其余如忍生暖法时。若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四念处。现在行一行。未来修四行。取其同性。非不同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行。增长暖法。以下增长中。以中增长上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问曰。以何等故。初生暖法时。未来同性者。修非不同性。增长暖时。未来同性。不同性修。答曰。初生时。以行观谛。未曾得彼种而得。增长时。以行观谛。已曾得彼种而得。是以具修。初生顶时。缘苦集灭道。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增长时。下增长中。中增长上。若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初生忍。及增长时。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尊者瞿沙说曰。初忍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亦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增长时。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分享到:
上一篇: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
下一篇: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20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