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邬陀夷苾刍欲恼他故。久在门外。共人谈说。夜唤开门入房强卧。自恃陵他因生恼触。其事同前。由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先此处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当避我去。波逸底迦。
知诸苾刍先此处住者。或自先知。或因他报。故相恼触者。谓故恃强力触恼前人。卧具者。谓床座毡褥。言生苦者。谓礼敬时生苦。或承事时供养时。看病时请教时。读诵时咨问时。与欲时饮食时。受施时坐卧等时。悉皆生苦。但使发心作恼他意。令他生苦。于僧住处皆得本罪。于余住处咸得恶作。设僧住处不作恼心。强卧之时亦得恶作。若有余缘者无犯。此中犯者。若他先住作先住想疑。恼时堕罪。非先住人作先住想疑。是先住人作非先住想。故为恼乱者。亦得恶作。若令未近圆人生恼触者。得恶作罪。于尼住处等令他恼时。亦得恶作。时邬陀夷广为恼触。若见苾刍粗食不足。劝令诵经竟夜不卧。若见他得饱满美食。令其彻晓端坐系念。若是寒时遣居露地。以冷水洒经夜为扇。若在热时遣居密室。近火而住。盖以毛緂。或于住处无大便处。他置瓮器拟夜所须。并皆打破。令诸苾刍事有废阙。遂于水窦放弃不净。便将此事遍告白衣。或故服泻药诈现病状。寝卧于床。令问病人久立劳倦。又于苾刍禅思读诵作业之处。令他起动妨彼进修。闻有怖至不许闭门。欲彼惊忙不得眠睡。苾刍不应大小行处久卧门边。妨诸来者。凡作故心恼苾刍者。咸得堕罪。又亦不应于大小便处久作经行。到此室时不依大小。在前至者即应先入。便利既了不应久住。洗足之处须依长幼。僧伽器物下至染器。在前用者皆待事毕。不得依年大小夺。先用者亦不应器中安少染汁。作留滞心废他所用。读诵经时先来已坐。不应依大小令彼起避。僧伽剃刀若用了时。应复本处。不应。留举更备后须。此等不依行者。咸得恶作。
故放身坐卧脱脚床学处第十八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由怀忿恚。坐脱脚床打伤乞食苾刍。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及余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言僧伽住处者。已如上说若于僧伽房舍。而坐卧脱脚床者。便得堕罪。若余房者得恶作罪。言知重房棚上者。谓是草室棚阁显非牢固。复不防备。若屋牢固为防备者无犯。脱脚床者。谓插脚床。虽是插脚逆楔牢者无犯。坐物者。谓是诸余插脚小床。放身坐卧者。谓情怀掉戏恣放其身。得波逸底迦。非掉戏者无犯。脱脚境想六句。二堕两轻。后二非犯。如是准知。住处住处想亦为六句。初二堕罪次皆恶作。若板棚上若脚下安替。或仰置者无犯。
用虫水学处第十九
佛在憍闪毗国。时阐陀苾刍用有虫水。由用水事无慈悲烦恼故。制斯学处。若复苾刍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言知者。不知有虫无犯。言有虫者。自观有虫他观有虫。不观有虫。客来虫俱生虫。总有二种虫。一谓眼见。二是滤得。斯等滤用。或可去虫。或取无虫处用。或可信人。言水无虫斯并无犯。此中言水亦收浆醋等物。若草土牛粪涂地泥墙。自作使人并皆同犯。于有虫水作有虫想疑。咸得堕罪。二轻二无犯。纵无虫水不应辄弃。得恶作罪。应须散洒。或向窦边齐一肘来。是其倾处。应作洗浴处并濯足处。应近井边叠甎而作。四边高一肘大如一床。一边通孔。遍以灰泥中间甎砌。若老病者听作洗足。瓦盆底稍高起。状如象迹。若僧伽物举处令众共知。或水窦边莫令亏损。若别人物安房门扇后。或覆床下。若金银等器。咸不应畜。凡是洗钵及洗足处。有水沾地应作曼荼罗形如槊刃。或随水流势。若正方正圆作者。得恶作罪。若为三宝作曼荼罗者。则形无定。制其滤水罗放生之法。广如余处。
造大寺过限学处第二十
佛在憍闪毗国。时六众苾刍于一日中造成住处。不开水窦。状若方篅。平阁三层。因雨隤毁。致招讥谤。由住处事轻心烦恼。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横扂及诸窗牖。并安水窦。若起墙时。是湿泥者。应二三重齐横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言大住处者。有二种大。一形量大。二施物大。此据形大有主为作。凡造住处。或自作教他作。应安门枢户扇并横扂窗窦等事。齐横扂处者。此出一日休息限齐。谓用湿泥为壁。或时和草。若过限齐者。便得本罪。若有别人为众兴造。告苾刍曰。我解营作。假令高大亦不倾隤。苾刍信之。斯亦无犯。或时干墼及以熟甎木石等成便无限齐。若湿泥者于其限外着一团时。便得恶作。若遍匝者便得本罪。湿泥湿泥想疑有其六句。初重次轻。后二无犯。遣书作时。但得恶作。虽是湿泥覆以草席。虽遭雨水无惧崩隤。或时施主须遣急营。限齐虽过。斯皆非犯。
第三摄颂曰。
不差至日暮 为食二种衣
同路及乘船 二屏教化食
众不差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各任自意。辄出界外共相差遣。或居界内不取他欲。或阙德强差往尼寺中。辄为教授。此由尼事贪心希望。招世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众不差遣。自往教诫苾刍尼者。除获胜法。波逸底迦。
此十学处起由尼者。事及烦恼与此皆同。其中别者。第三由不忍故。第八由邬波斯迦。言不差者。谓非白二众共差遣。有四过失差不成差。谓界日众人。界谓界外差。日非长净日。众者人不集。人谓七德亏。言七德者。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住位耆宿。四者善都城语。五者不曾以身污苾刍尼。设曾身污苾刍尼者。其罪已如法悔除。六者于八他胜法所有开遮能广宣说。七于八尊重法能善开演。言八他胜法者。四同苾刍。余四有异。一谓眼膝中间所有身分。共染心男子相触受乐。二谓本心为不净行。共染心男子作期契等。乃至全身卧地。三知尼有重罪。故心藏覆。四被举弃人随顺而住。
摄颂曰。
尼有八他胜 四同于苾刍
余触染男期 覆罪随僧弃
八尊重法者。一从苾刍受近圆事。二半月半月求请教授。三无苾刍处不应安居。四见苾刍过不应诘责。五不应嗔呵苾刍。六应礼敬年少苾刍。七在二部众中行摩那[卑*也]。八往苾刍处为随意事。
摄颂曰。
近圆从苾刍 半月请教授
依苾刍坐夏 见过不应言
不嗔呵礼少 意喜两众中
随意对苾刍 斯名八尊法
若于七德有阙者。若众差遣众得恶作。设令作法亦不成。差众者。谓是一味情不乖离。苾刍尼者。谓近圆尼。言教授者。极少乃至八尊重法。他请问时。能为开释。若处无人肯教授者。众应随时令一苾刍作如是语。诸姊妹等苾刍尼众。并悉和合清净而住。同修胜行无罪过不。今此众中无一苾刍乐为教授。然僧伽有二教授。一广二略。今作略教授法。尔可谨慎勤修胜法。莫为放逸。敬奉行之。言除获胜法者。此显朱荼半托迦获阿罗汉。能令法俗生信敬心。设不蒙差往教无犯。于近圆尼作近圆想等有六句。二重二轻。后二无犯。若于彼先犯重等尼。或授学尼党教非党尼。或复翻此。为教授时。咸得恶作。若言不相解者。亦恶作罪。
教授至日暮学处第二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难陀苾刍于非时中说法教授苾刍尼众。于城门外经夜共住。明旦入城诸俗人见咸作是言。诸释迦子男女合杂同居一处。何有净行。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虽被众差教诫苾刍尼。乃至日暮时而教诫者。波逸底迦。
乃至日暮者。指其分齐。日既没已名曰非时。虽在时中。若诸尼众立而不坐。或复营务纷扰未息。或身有拘碍而为说者。亦曰非时。日暮日暮想等六句。二重二轻。后二无犯。若施主本意请说法师通夜说法。或尼住处近对城门。或复城门夜不关闭。或尼住处同在城中。或复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教授尼人。一被差已尽寿教授更不须差。
谤他为饮食故教授学处第二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苾刍尼众既蒙教授。欲求无畏。设好饮食供养教授师。时邬波难陀见而讥谤。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向诸苾刍作如是语。汝为饮食供养故。教诫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为饮食者。谓五蒲膳尼五珂但尼。境想同上。若无恶心说言为饮食者。得恶作罪。
与非亲尼衣学处第二十四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有一苾刍以己大衣与故二尼。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衣除贸易。波逸底迦。言非亲者。由非亲尼多不筹量。苾刍三衣足与不足。亲族之人即不如是。生顾念心。然后方受。如世尊说。若自父母贫无饮食。当于己分减半与之。或于施主劝化供给。若不依行者。得恶作罪。言衣者。谓是应法堪受持衣。非亲及尼。境想六句并同前说。若尼被贼现阙衣服。设使非亲与之无犯。
与非亲尼作衣学处第二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为笈多尼而作法服。以五色线刺作己形。并作尼形抱颈而坐。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作衣者。波逸底迦。言作衣者。谓割刺浣染境想六句。亦同前说。
与苾刍尼同道行学第二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共十二众苾刍尼。共期一路行。诸俗人见作如是言。男即是夫。女即是妇。足自相匹何异我乎。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共商旅期行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有恐怖畏难处。此是余时。此中与者谓共期契。下至一苾刍尼同道而去。便得堕罪。言期行者。始从住处诣余处所。若苾刍苾刍尼将行之时。预先一日应白二师。我今有事诣彼村坊。听不随师不应违逆。若无二师应白上坐。所有卧具嘱他守护。于同行伴普告令知。勿有病人舍弃而去。出门之时应相告曰。今日我等不有遗忘事。不应可斟量。所依商旅善恶进不。无令废阙。于自同伴更相顾恋。有仇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者。应忏摩已与之同去。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若至天神祠庙之处。诵佛伽他弹指而进。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于路次暂止息时。或至泉池取水之处。皆诵伽他。其止宿处应诵三启。汲水绳索亦应持行。此有三种。长者一百五十肘。短者百肘。此内名中。或随方处地势高低。准望时宜可持而去。凡至寺外停息之处。振去衣尘洗身濯足。皆令清净。次添瓶水行路皮鞋以破布拭。不于柱壁打令伤损。更净洗手通披衣服。容仪详审方入寺中。随诣一房少作言语。自整威仪问停止处。旧住苾刍见客苾刍。若少见长应起迎逆。遥唱善来。合掌而言畔睇。客即报言极善来。为持衣钵引进房中。授座令坐。解除衣服为搦腨足。以蠲劳倦。持洗足盆为其濯足。待稍劳息。方设敬仪。整衣一礼手按双足。问其安不。若未曾相见。应问大小依位设敬。若少者来准前问答。老者令少迎接。衣钵随时置座遣为解劳。若有恩慈老者。或时为按肩背。凡客苾刍创至他处。应先礼敬众首上座。上座亦应唱善来等。若见客人量己有无床席卧具。随时供给如上所制。不依行者。得恶作罪。言商旅等者。若离此伴无由进路。为此圣开。除余缘故。此中行法者。苾刍尼食。苾刍应持。若至食时更相授与。有病苾刍应共舁去。若人少者尼亦助舁。应在头边不应近足。若至村落随病所须。为觅医药。若乞食时令人看病。持食来与。若尼有病准此应知。此中犯者半拘卢舍。得突色讫里多。满拘卢舍。得波逸底迦。尼作尼想境想六句。及无商旅作无商旅想。亦有六句。并悉同前。地行为契。后遂乘空现身共期。隐形而去。皆得恶作。乘船亦尔。
与苾刍尼同乘一船学处第二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六众苾刍与苾刍尼。结契为伴同乘一船。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与苾刍尼。期乘一船。若沿波若溯流。除直渡。波逸底迦。
期乘一船者。谓无心同乘一船安危共同。名曰结契。沿波者。谓下水。溯流者。谓上水。时[醫-酉+言]罗跋底河北施主。请二部僧欲设大会。诸苾刍不敢与尼同乘一船。遂不得食。因开直渡。此中分齐者半半拘卢舍。突色讫里多。满满拘卢舍。波逸底迦。对尼境想六句同前。或近圆男与未近圆女。或未近圆男与近圆女。或俱未近圆结伴乘船。咸得恶作。若远避滩碛。若柁折。若船师不用语。或随于一岸。八难事生上下无犯。
独与女人屏处坐学处第二十八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与女人笈多屏处同坐。因邬波斯迦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屏处坐者。波逸底迦。言女人者。谓堪行淫境人女非余。言独一者。更无余人。屏障者。堪行非处。坐者齐一寻内放身而坐。屏处屏处想疑。皆得堕罪。次二句轻。后二无犯。若天女龙女。药叉健达婆。紧那罗阿苏罗。毕丽多毕舍遮女。及半稚迦女若未堪行淫境。若聋騃等共屏坐时。咸得恶作。虽是天女而可执持。共彼坐时。亦得堕罪。若遣女人磨药同在门边。门扇不掩多人出入。如此之处虽坐非犯。
独与尼屏处坐学处第二十九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共故二尼笈多屏障处坐。此由尼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独与一苾刍尼屏处坐者。波逸底迦。
此言坐者。据起犯缘。设余威仪亦皆同犯。自余轻重皆如上说。
知苾刍尼赞叹得食学处第三十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窣吐罗难陀苾刍尼。知施主为尊者憍陈如等奉施饮食。彼便赞叹六众苾刍。回所施食自持将去。其事同前。家悭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苾刍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底迦。
言赞叹者。有二种。一赞具戒。二赞多闻。过分称扬令他敬信言食者。谓五蒲膳尼五珂但尼。又言食者。谓吞入咽。除先意者。谓彼施主先生此念。营办饮食。拟施其人设令赞叹具戒多闻。此亦非犯。由闻赞叹遂便不食。是故复言除先有意。此中犯者。若苾刍尼向施主舍。问食精粗。若闻粗者劝设精妙。赞彼苾刍证得四果。明解三藏善修诸定。若供养者感殊胜福。知赞而食。便得堕罪。知他赞叹境想六句。二重二轻。二句无犯。若遣书印教化得食。若赞余人。此人辄食者咸得恶作。无犯者依实赞德无矫妄心。或正信家。或亲族舍。设知赞叹。并皆无犯。
第四摄颂曰。
数食一宿处 受钵不为余
足食别非时 触不受妙食
展转食学处第三十一
佛在薜舍离。时六众苾刍先受威严长者请已。复于亲识家。饱食庵没罗饼及诸杂饼。后至长者家。不能美食。尔时施主唐捐饮食。便起讥嫌。此由食事过分。废阙不寂静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展转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施衣时。此是时。
此摄颂中与食相应者。皆应准此。展转食者。谓此家食已余家更食。言病时者。谓身有病。乃至若食一食不能乐住。或复为人性多饥苦。唯食一食不能济者。咸开数食。作时者。于僧伽地及窣睹波。随时洒扫如牛卧处。或大如席许并牛粪涂拭。是谓作时。道行时者。若行一驿。若半驿回还。施衣时者。谓有施主施与洗裙及余帔服。成贝齿物等。以充衣直。若苾刍受前请有食有衣。后请或有衣或无衣。有衣有衣直。或无衣无衣直(此是第一四番也)若受前请有食无衣。后请有衣等。准前应作(此是第二四番也)若受前请有衣有衣直。后请有衣等。准前应作(此是第三四番也)若受前请无衣无衣直。后请有衣等。准前应作(此是第四四番也)若前请有衣或有衣直。后请无衣等背前赴后受时得恶作。食时得堕罪。于诸番中应受不应受。及有犯无犯。若无衣衣直。此即有犯。异斯无犯。准事当思。若欲受后请于前所受应作心念。舍与余苾刍者无犯。若苾刍正食之时。有余苾刍至斟量施主可共食不。若意弘广应唤共食。若心有局。应问施主。若于饥年多得请食。同净行者应与共赴。量食多少均分而食。若施主遮余人者。应自食少许。问施主已。共分而食。为手印等而受请者。但得恶作。若于一舍或在寺中。或阿兰若为求肥盛。或乐美食而数食者。得恶作罪。若轻贱心或怀矫诈而不食者。亦得恶作。受请想等应为六句。初重中轻。后二无犯。
施一食过受学处第三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有外道造立住处。供给外道沙门婆罗门四方客旅。时六众苾刍遂久停留。家主出行。便纵身语。向授食女人说非法言。家主伺知渐与粗食。复与外道相打。生世讥嫌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除病因缘。若过者波逸底迦。
此由六众制一宿一食。若过宿重食者。得恶作罪。并波逸底迦。若于此宿在余处食。得恶作罪。若余处宿于此处食。得波逸底迦。
若经多宿食为食想等境心六句。初重中轻。后二无犯。复因舍利子遇有病缘开食无犯。若是众集及以亲识施主殷勤相留与食。若天庙处。或苾刍处。或是游行外道处。并皆无犯。
过三钵受食学处第三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于施主家已足食竟。复盛满钵而归住处。又婚娶家所有饼饭。尽乞持去令他阙乏。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众多苾刍往俗家中。有净信婆罗门居士。殷勤请与饼麨饭。苾刍须者应两三钵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
既受得已。还至住处。若有苾刍应共分食。此是时。
往俗家者。指乞食处。然诸苾刍乞食仪式次当辩之。其乞食人。应执锡杖摇动作声方入人舍。若村坊乱住。恐迷行次。应作私记。或饭或麨置于门际。有五处不应乞食。谓唱令家。淫女舍。酤酒店。王宫内。旃荼罗家。若知女人性多淫染。亦不从乞。恐生患故。言净信者。敬信三宝人。糗谓诸糗。饭谓杂饭。钵者有三种。谓大小中。大者可受摩揭陀国二升米饭。于上得安豆糜并余菜茹。以大拇指一节钩缘不触其食。斯为大量。小者受一升米饭。二内名中。余如上说。言过受者。谓大钵三。或大钵二。兼处中一。或大钵二。兼小钵一。或大钵一。兼处中二。取要言之。谓取过四升半米饭。取时轻罪。食便得堕。若取大钵一中钵一小钵一。或唯大钵二。或大钵一小钵二。或中钵二小钵一。或中钵一小钵二。或中钵三。或小钵三。悉皆无犯。还至住处者。谓至本处。共分食者。谓共余人均分而食。若不分者。得恶作罪。无人者不犯。是故文言。若有苾刍若受过三。便得堕罪。若天龙药叉及诸鬼类。或于外道及出家外道舍。取过三钵。或非党随党互往俗家。若过取时。咸得恶作。或遣书请。或令他取。亦恶作罪。过受过受想六句同前。若即于此座过三而食。或除糗饼但将余物。或施主欢喜随意将去者。并皆无犯。有三种虚损信施。一施主信心知此苾刍是持戒者。辍己而施。苾刍受已。便将此物与破戒人。二知此苾刍是正见者。信心惠施。后将此物与邪见人。三过量而受不自啖食。乃至长受一掬之食。除其施主先有通意。如斯三事并名虚损信施。当招恶果。
足食学处第三十四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苾刍。我为一坐食能生少欲等诸功德。汝等亦应一坐而食。时诸苾刍食时见尊者来。遂便离座将为足食。不敢更食。由是世尊告苾刍曰。应饱足食。若尊者来亦不应起。既受食已。不应离座。下至行盐及受食叶。皆不应起。复因六众苾刍饱已。更食贪餮无厌。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苾刍足食竟者。谓食啖饱足作遮止言。心生弃舍。若心未舍纵出遮言。未成遮足。若更食时。但得恶作。若作了心唱言休足。此成遮足。然具五支。一知是食。谓五正食。二知有授食人。谓是女男半择迦等。三知授入手。谓已受得食。四知足食。谓作食了心发言唱足。五知从座起。若更食者。得根本罪。异此五种不成遮足。若食杂不净物者。亦不成足。余如广文。言食者。有五蒲膳尼。即五种可啖食。一饭二麦豆饭三麨四肉五饼。鱼是肉摄故不别言。又有五种珂但尼。即五种可嚼食。谓根茎叶华果。若先食五种嚼食及乳酪菜等。后食五啖食者无犯。若先食五啖食。更食五嚼食及乳酪菜等名犯。遮足应知。有五未足之言。谓见他人授食之时。未即须者应报彼言。且待且去。且有且待我食。且待我尽。若兼且声名曰未足。若无且声即是遮足。若未为足意设作足言。亦不成足。得恶作罪。由言不称法故。不作余食法者。若病人残虽不作法。开食无犯。若得余食作法食者。自身乐住施主得福。欲作法时先净洗手。受得食已。应持就一未足苾刍。或虽已足。未离本座。对彼蹲踞。告曰。具寿存念。我苾刍某甲食已遮足。今复得此啖食嚼食。我欲更食愿与我作余食法。时彼苾刍取两三口食已报曰。此是汝物随意应食。此据前人自未遮足。得食无犯。若自足已便不合食。应以手按告曰。斯是汝物随意食之。有五不成作余食法。一身在界内对界外人。二不相及处。三在傍边。四在背后。五前人离座。翻此便成。若一人作法设余人食。并皆无犯。若遮足已作遮足想疑。不作余法而吞咽者。便得堕罪。虽未遮足为遮足想疑。俱得恶作。后二无犯。若北方果。若天神藕。此是希物。或复饥年饮食难得。不作余法食之无犯。粥若初熟竖匙不倒。糗若和水指画见迹。此皆成足。异此不成足。为足想六句如常。
劝足食学处第三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有年老苾刍数数犯罪。被师呵责。生不忍心。便告师曰。阿遮利耶。此好饮食已作余法。宜可食之。欲令他犯。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劝令更食。告言具寿。当啖此食。以此因缘欲使他犯生忧恼者。波逸底迦。
劝令食者谓频请白。欲令他犯者。是总摽句。彼苾刍缘斯事故。当生忧恼。是别释句。令彼苾刍缘斯犯罪生忧恼故。若无恶心令他食者无犯。遮足想疑总有六句。不作余长想疑。亦有六句。二重两轻后二无犯。
别众食学处第三十六
佛在王舍城。因天授等。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别众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
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食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别众者。谓不同处食。若四苾刍同一界内。余有一人不共同食。并名别众。此言食者。出犯过缘。谓是正食。余食非犯。病时作时道行时者。皆如上说。船行时者。如道行说。大众食时者。谓作世尊顶髻大会。若五年大会。若六年大会。此大会日随施主心。各处设食。若四若五。随意分食。虽不和同亦无别过。沙门施食者。谓诸外道广设供养。于此时中开听别食。虽曰外道亦称沙门。若于界内界内想疑。别众食时。得根本罪若在界外及居界内为界外想者无犯。如是应知别食。别食想六句应思。处有二种。一大院住处。二边房住处。若在大院。四人已上受请之时。应问言边房住处。颇有人来同此食不。若不问彼有人不来。别众食时便得堕罪。若四人中一有开缘。若一求寂共三近圆。若送少食下至送盐一匙。或草叶一握。若本施主但拟当房。于此居人我当供给。若现神力空中而食。若僧伽食。若私已食。并皆无犯。
评论 0 条 / 浏览 81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