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
作者:竺法护 (西晋) 收藏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为大事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与等,不可得限。”
  佛言:“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何以故?须菩提,五波罗蜜者,等从中得成,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内空、外空及有无空,等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三十七品、十力、十八法,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地、萨云若慧,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须菩提:“譬如转轮圣王,诸小国有事各自成办,转轮圣王亦无所忧。所以者何?诸小国王素已受圣王教令故,是故不复忧。诸弟子法、辟支佛法、诸菩萨法及诸佛法,等从般若波罗蜜出,般若波罗蜜者为办其事。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不受五阴、不入五阴为应,不受不入,乃至萨云若亦尔。须陀洹道至罗汉道、辟支佛道亦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五阴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颇见五阴有所入、有所受不?”
  须菩提言:“不见,世尊,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受不入。”
  须菩提言:“世尊,亦不见五阴有受有入,亦不见三耶三佛有受有入。”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五阴,我亦不受持五阴,乃至三耶三菩,我亦不见,亦不受持,不见所入。须菩提,我于佛地亦不见,萨云若亦不见,如来事亦不受亦不持。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当受五阴,亦不当入五阴,于佛事、萨云若事、如来事亦不持亦不入。”

  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难了!不可思议甚深微妙!是智者所知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世尊,皆是过去佛时,所作功德善本所致,与真知识相得所致。
  “世尊,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信三尊,尽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诸圣贤所可有慧、所有道德;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可念观称乐一日之中,其德出彼上。何以故?从须陀洹上至辟支佛智,及信至无所从生法忍诸天子,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深般若波罗蜜中,书持讽诵守行一日,疾得泥洹,胜罗汉、辟支佛道所作功德,或过一劫奉行余经,离般若波罗蜜不住萨云若也。何以故?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令诸罗汉、辟支佛各得其信不失所应,诸菩萨摩诃萨亦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于是,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同时叹言:“世尊,是不可思议!于是中出信乐,使诸声闻各得所应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又使诸菩萨摩诃萨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
  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各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绕佛三匝已去,去是不远忽然不现,各还天上。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者,于何所来而生是间?”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不厌亦不狐疑又亦不碍,意常思念欲乐得闻终不远离,若行、若起、若坐、若卧,常随法师意不远离。须菩提,譬如新生犊子,意终不欲远离其母。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上口,乐喜守行,解其中义,意亦不欲远离法师须臾之间。是善男子、善女人本从人道中来,今生是间复得为人。所以者何?以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时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守行中事,供养华香、缯盖、幢幡,以是功德从人道中来,今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摩诃萨如佛所说所作功德,善本具足供养诸佛,复有从彼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信乐守行,有是者无?”
  佛告须菩提:“有从他方供养诸佛,从闻深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
  “复次,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从兜术天上,亦复具足功德善本。何以故?是菩萨从弥勒菩萨所闻是深经,以是故今来生是间,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
  “须菩提,若有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有狐疑厌意者,是人前世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慧,是故今来虽生是间闻六波罗蜜,意续狐疑不信不受亦不喜乐。
  “复次,须菩提,是人本闻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问中事,是故今续不信不乐。是人前世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信不乐不问中事,是故今来闻般若波罗蜜,惊怪狐疑不信不乐。
  “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闻般若波罗蜜,从一日至五日常问中事,用是故所生处,常得闻深般若波罗蜜,终不离所问。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但能得闻问其中事,于行未备。
  “须菩提,若有人或时欲闻般若波罗蜜,若不欲闻,志不坚固,或能于中起余因缘,譬如轻衣随风东西,当知是菩萨适学未久,不得真知识,未供养过去诸佛,不作功德善本所致,不勤学讽诵所致,未得六波罗蜜所致,未得内外空及有无空所致,不学六通、三十七品、萨云若所致。当知是新学少乐于法,不能书持般若波罗蜜受学讽诵,亦未能习行其事。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讽诵守行,乃至萨云若亦复不念学受亲近故,当知是辈或堕二地。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见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受学亲近故也,是故其人便入二地,当堕罗汉、辟支佛道地。”

譬喻品第五十二

  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坏,其船中人不取板木及取死人而抱持者,知彼人终不能得渡皆当俱没。所以者何?用各不取所依持故。其人若取板木樯者,径便得渡身得安隐,用取所依而以自济。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于信乐少虽得深般若波罗蜜,不讽诵受,不依亲近,不习行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不亲近,当知是人中道有碍,不能逮得至萨云若,当取罗汉、辟支佛证。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信乐、有能、有念、有解、有施、有行,得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受学亲近讽诵,当知其人能受持深般若波罗蜜,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至萨云若终不中碍堕罗汉、辟支佛道,能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譬如有人持坏瓶行取水,当知不久如是烂坏。所以者何?用未成熟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虽有信乐、有念、有施、有解、有亲近、有行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受持六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又不受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不受五通、三十七品,至萨云若亦不亲近,当知是人中道妨碍。须菩提,何等为中道妨碍?堕于罗汉、辟支佛道。
  “譬如有人持成熟瓶,若诣河井、若诣陂池而行取水,当知是人得水来归安隐不失。所以者何?用瓶成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至信乐、有施念解、有行、有慧,受六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亲近萨云若,当知是人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无挂碍。
  “须菩提,譬如大海有始成船,未牢撑治亦未庄办,便持财货著于船中乘有所诣,当知是船不久中道而坏,亡散财物各在一处,用是贾客无有方便,失所持物亡其大宝。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行菩萨事,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虽有信乐信施念解,于功德少得深般若波罗蜜,亦不书持讽诵受学,于六波罗蜜亦不受学,亦不亲近萨云若事,无沤和拘舍罗。须菩提,当知是人中道妨碍离失大宝。大宝者萨云若,是中道堕罗汉、辟支佛道。
  “譬如有智之人先治其船,办庄牢固,持物著中,乘有所至,当知是人必到所至,得其珍宝安隐无失。所以者何?用其船具牢强所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有大信乐、有施、有念、有解、有行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罗蜜,便受学书持讽诵守行,于六波罗蜜皆有功德,于萨云若意常亲近,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挂碍,不堕罗汉、辟支佛道。
  “须菩提,譬如有人年百二十,其人有病若风、若寒热。于意云何?其人宁能自起止行步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能。所以者何?是人已老,正使无病,犹尚不能起止行步,况复有病,筋力消尽,岂复能行有所至到?”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虽有信乐、有施、有念、有能、有行,于六波罗蜜功德中少,亦不亲近萨云若事,无沤和拘舍罗,当知是人中道妨碍,堕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不得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须菩提,向者老公所病已愈,取两健人各扶一腋各持一臂,语老人言:‘安意莫惧,我当将公在所至处,终不相弃。’是人宁能有所至不?”
  须菩提言:“世尊,能至所处。”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至信乐、有能、有施、有行、有慧,于六波罗蜜皆有功德,于萨云若意常亲近,有沤和拘舍罗,知是菩萨终不挂碍,堪任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不动转堕声闻、辟支佛道也。”

  是时,世尊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为诸菩萨摩诃萨今问如来是事。若有菩萨以吾我意想奉行六波罗蜜,言‘我所为行六波罗蜜’已,便贡高菩萨,作是行者终不得度六波罗蜜。是善男子、善女人亦不知彼岸,亦不知此岸,不为六波罗蜜所持,不为萨云若所持,中道堕罗汉、辟支佛地,亦不出生于萨云若。
  “须菩提,云若菩萨无沤和拘舍罗?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不以沤和拘舍罗行六波罗蜜,于六波罗蜜皆有吾我想、我有所为,行六波罗蜜而自贡高。何以故?六波罗蜜中初无有是念有所分别,有是念者常住此岸,但知此岸不知彼者,不为六波罗蜜所持,亦不为萨云若所持,中道堕罗汉、辟支佛道,亦不出生萨云若中。须菩提,如是菩萨不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便堕罗汉、辟支佛中。
  “须菩提,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不堕罗汉、辟支佛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行六波罗蜜无吾我念,于六波罗蜜而不贡高。何以故?六波罗蜜中亦无有念,亦不贡高。菩萨知此岸、知彼岸者,为六波罗蜜所持,为沤和拘舍罗所持,出生萨云若,不堕罗汉、辟支佛道。须菩提,菩萨作如是行者,为不堕罗汉、辟支佛道,为六波罗蜜所持,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为萨云若之所护。”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学菩萨云何学六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知识相随,常当承事,又复当与能解说般若波罗蜜者相随亦亲近。有能解说是般若波罗蜜者,常当呼人劝助,令学六波罗蜜,当守奉行,当持是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打-丁+此]于五阴,亦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打-丁+此]六波罗蜜,莫[打-丁+此]于内外空及有无空,莫[打-丁+此]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莫[打-丁+此]萨云若。所以者何?不[打-丁+此]五阴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打-丁+此]六波罗蜜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打-丁+此]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者便逮得萨云若。当言:‘善男子,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中莫起想著之意。所以者何?善男子,是五阴非可著者,亦莫于六波罗蜜有所著。善男子,六波罗蜜亦非可著者,亦莫著于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亦莫有著。所以者何?萨云若者亦非有著。亦莫起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莫起著于菩萨乘,亦莫起著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善男子,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非可著者。何以故?诸法之相皆悉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得阿惟三佛。”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
  “须菩提,为世间故,愍念世间,安隐世间,欲救世间一切众生,以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归,为世间作护,为世间作灯明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作将,为世间导,为世间舍,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度脱五道安隐众生,著无畏岸坦然泥洹,以是故为世间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云何菩萨欲安隐世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诸有众生有苦恼忧悲者,皆悉度著无忧之岸坦然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安乐。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作救?是菩萨摩诃萨,世间诸有生死勤苦救世众生,令脱众苦以法救化,次以三乘而度脱之,是故菩萨为世间救。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护?世间众生有生死之法护令不生,众生皆有老病死法护使不老不病不死,有忧悲者护令得至无余泥洹,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护。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舍?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诸法无碍,是故菩萨为世间舍。
  “云何菩萨为世间灯明?菩萨摩诃萨于三界冥中,拔诸众生令立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灯明。
  “云何菩萨为世间将?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色非我所是为非色,痛、想、行、识亦非我所是为非识,乃至萨云若为非我所是为非萨云若。
  “须菩提,如色非我是为非色,如色非我诸法亦尔。”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五阴非我所诸法亦尔,如是菩萨为不逮觉诸法。何以故?色者无所分别,乃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五阴无所分别,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
  “须菩提,是亦为大谦苦,常行是法而不厌倦亦不懈怠,菩萨言:‘我亦当逮觉,亦当持是清净之法宣示未学者。’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说非我所。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渚?譬如江河洹海断流绝域可止顿处,是谓为渚,于人有益。当来、过去五阴两断,当来、过去萨云若亦两断,如是断者诸法亦断,诸法断者当来、过去亦断。如是断者,是则为净,是则为快,是则为真实,是则为空,爱尽无倚无余无尘,是则为泥洹。须菩提,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便分流是清净法化、真谛法化以济众生,是故菩萨为世间渚。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将导?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众生说五阴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作是说法从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法,为是辈说五阴不生、五阴不灭,持是法教流布世间。须菩提,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作是说法,是为世间将导。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趣?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说五阴如趣空,说萨云若如趣空,五阴空者则无所趣,亦不趣亦不不趣。何以故?五阴与空亦不来亦不去。作是说法者,为众生说萨云若空亦不来亦不去,所趣而无所趣。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间趣。
  “须菩提,何以故?诸法过者,如空,一趣不复还。何以故?空亦无来亦无去,诸法所至亦无有相亦无有愿。何以故?相愿一过不复还故。相愿亦不来亦不去,诸法所至亦无所至亦无有行,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有著亦无有断,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化、如炎,诸法亦如是一去亦不复还。何以故?化者亦无去亦无有来。
  “须菩提,诸法所至无有边际亦不复还,诸法亦不动亦不不动,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亦不合亦不散,诸法无我、无命、无寿。须菩提,众生尚无所有,况当有往还?须菩提,诸法所住有常,诸法所住有乐,诸法所住有净,诸法所住有我,诸法无常、苦、无净、非我,诸法所住者有淫怒痴见、有身见,是诸法住亦如如住、如法性住、如真际住、如普住、如不思议性住、如不动移住,是所住处亦不来亦不去。何以故?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住如五阴。何以故?五阴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去来?诸法住如六波罗蜜,是住亦无有还。何以故?六波罗蜜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往还?诸法住如内外空及有无空、如三十七品住、如十八法住、如十八法亦无去亦无来,诸法住如声闻、辟支佛道住,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亦无往还。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往还无所有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解者?”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所作功德,供养无央数百千诸佛,久与真知识相得者,是辈人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耳。”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有何等相,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于淫怒痴断者,则是其相。须菩提,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淫怒痴像则为已断也。”

解深品第五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为至何趣?”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如萨云若所趣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趣萨云若者,则为一切众生作导。”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诸法,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端绪。”
  佛问须菩提:“念般若波罗蜜者,何等为无所念?”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五阴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吾我众生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六波罗蜜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须陀洹至萨云若为无所念。”
  佛言:“善哉!善哉!如须菩提所言,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五阴,乃至萨云若为无所念。
  “须菩提,六波罗蜜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之所应护。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萨云若。行般若波罗蜜者,不随他人语,不信余道,亦不持作要。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杂淫怒痴行深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初不离六波罗蜜,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亦不恐惧,亦不厌倦,终不转还常思念闻,闻已受持讽诵守行,应般若波罗蜜教。须菩提,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前世已曾闻般若波罗蜜中事,亦讽诵受持已行中事。何以故?不恐不惧,从久远以来,常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动还者,云何于行倍复增益?”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者如应萨云若。”
  “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应萨云若?”
  佛言:“如依应空、无相、无愿,为应依深般若波罗蜜。依深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无所生,如依无所灭不依于著而依于断,如依于如、依于法性、依于不思议、依等无作,如依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依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梦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者,不依五阴,不依萨云若作行。”
  佛语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依五阴,亦不依萨云若。五阴及萨云若,亦无有作者,亦非不作,亦无来亦无去,亦无所止亦无所依,亦无所出亦无所入,亦无有数亦无有限。无数无限者,亦无有能逮觉者,从色至识无能逮觉者,亦不从六波罗蜜能逮觉者,亦非萨云若慧能逮觉者。何以故?五阴如、萨云若如,五阴与萨云若如俱等无异,十八法如、萨云若如亦等无有异,一等无有二。”

分享到:
上一篇: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六
下一篇: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八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715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