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过,你们出家学佛是为了证得菩提,悟道成佛,不是为了混饭吃,也不是为了吃素、念念经而已。这是要发狠心,突破根深蒂固的贪、瞋、痴恶习,开启本具的智慧光明,济世利生。所以说修行人学佛悟道成就时,事情反而更忙。佛是为众生担负一切烦恼苦难的,成佛后,乃是利益众生更进一步的开始。佛是世界上的大忙人,是无事忙的忙人,爱管闲事的忙人。老实说,众生的苦恼与佛何干呢?只是佛大慈大悲之故,他偏要救,这就是佛的精神。修行人要如此,才是真学佛。
然而你们学佛是这样的吗?若以为到山里去住茅蓬就好了,这是学自私,是偷懒、是造业,难免贪图供养之嫌,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别人供养你的,你不劳而获,那里是学佛的精神呢?学佛的精神就在这里,注意啊!学佛要修福德智慧,济度众生,会更忙。更辛苦,不是逃避现实。看看现在好些人悄悄的跑开,说是找个茅蓬清修去,当然闭关清修在学佛的过程中,于某个时候某种情况是有其必要性,然而动不动就要避世隐遁,是否另有隐情呢?至于真正的清修是什么,一个人怎么清修,都还是个问题。学佛仍是要供养一切众生,那有反受众生平日的供养呢?你有这功德受人供养吗?无德无能则不足为众生之福田,除非有“佛陀”这种普利人天的精神,才能接受供养。
我们请佛住世说法弘法目的何在?“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不只人才有痛苦,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说是痛苦。我们如果从佛法“苦谛”的角度来下个哲学定义:什么是生命的存在呢?痛苦的延续、烦恼无尽的纠缠就叫生命。十方世界所有生命都在忧患痛苦烦恼中,但众生都看不清现实,不知也不愿离开忧患痛苦--离苦得乐。我也常说:世界上讲哲学都有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人离苦得乐平安快乐而活。而世界上是求不到平安快乐的,只有证得菩提才能解脱这些苦恼。生命真正的安乐是要“获得甚深正法利”,正法就是佛法,佛法包括一切法。千万不要说到佛法就只直接想到大殿上的佛像之佛,认为除此以外,其它都不是。世间上一切法皆是佛法,证得般若悟了菩提,则一切法无邪也无正,未证则说正法也是邪法。难道你说你的正,我的就歪了吗?这是甚深般若的道理,一般众生难以理解。
要获得甚深之正法利,才能“灭除烦恼尽无余”,证得无余依涅槃。涅槃有两种:一者有余依涅槃--罗汉境界,一者无余依涅槃--大乘佛道。无余依涅槃若以唯识法相而言,包含三种涵意:虚空无为,择灭无为与非择灭无为(非功用之用)。所谓无为即是无余,无为只是法相宗以中国古有名词翻译的另一种用法。学佛要真正达到涅槃,才能真正灭除烦恼。未证得菩提、涅槃之前,烦恼的纠缠终是难免,就是菩萨也有烦恼,除非圆满成就佛果。
大小乘佛法,都讲苦、集、灭、道,要灭除一切烦恼,除非得道。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道是灭的因,灭是道的果。只要得了道,烦恼自然灭除。那么成了道的佛,为何又那么辛苦的说法呢?像本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证得涅槃以后,四十九年东西奔波,来来往往的说法,不辞劳苦,就是为了要度众生离苦得乐。这种毫无保留的利他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所以,学佛不是逃避现实,不是独善其身。像你们平常只愿自己打坐清静,为了点小事便与人大闹意见,给人眼色看,说别人的是非,这是学佛人的本色吗?凡是使众生起烦恼,陷众生于忧患痛苦,就是在造恶业,甚至造的是地狱种子的业。所以了解普贤行的人,应常使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离苦得乐,这才是学佛的精神,也才合乎常随佛学的道理。
这些文字你们看来都懂,但由于缺少好学深思,故懂是懂,始终无法细腻深切地体会经中的奥义。学人要深入经藏,非得切实发求证心仔细参究,并将所读经文彻底回归于自己内心不可。一切经论到头来都超越他人的注解。要直接阅读原典,以完完全全恳切朴实之心,彻底投人,才可亲尝法味,获益无穷,现在再唱下一偈: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同学们如法唱诵)
佛陀身为太子,他以储君的身份出家,抛开令人羡慕的宫廷富贵,最为殊胜难得。他是真能放得下贪欲等诸烦恼的伟大圣者。“我为菩提修行时”,譬如大家不论出家、在家修行,所为就在求得菩提。可是这一生能否证得菩提,还是个未知数。希望你们这一生便能成就。而这一生证得菩提,也还不算成佛,即使大彻大悟,乃至三身成就也不算圆满成佛,真正完全成佛则同释迦牟尼佛与未来的弥勒佛一样,在无穷的劫数中,要登上教主的宝座。其实也没有什么宝座不宝座,它意味着在一期的法运中,出世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宣扬正法于久远劫,成一代宗师,圆满无量功德。要这样才是修行最究竟果位的完成。
所以,我们现在还只是在这修行的道路过程中而已,为了证得无上菩提而努力,发愿与释迦牟尼佛修行时一样,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上求下化,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如果在六道轮回中来来往往时,不敢作牛、作马,你还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乘行者吗?何况说不定来生你便要变猪、变狗啊!千万要如此学佛发愿,“一切趣中”,六道五趣包括天人、阿修罗等一切趣中,都有佛菩萨转生示现的教化。佛菩萨所济度的不只我们人而已,所以我们要赶快发愿修菩萨行,转到“一切趣中成宿命”,这样最后才能圆满佛果。
谈到宿命,宿命之根和种子,是不会掉失的,就像你们起初学佛,不管是真是假,生生世世下来,最后总是会发心出家精进修行的。这就是阿赖耶藏识中,有这学佛的宿命种子存在,没有这种宿命的善根,你要他信佛,他是死也不干的,不可能走上这条成佛之路。那么学佛又为何要在六趣中轮转呢?因为在六道中轮转、精进,能够面对种种苦难,磨炼菩萨百忍不隳的心态,长养解脱烦恼的智慧,或就重重济世利生的殊胜功德,转得愈深,堕得愈深,福德智慧的成就愈大。但这种堕落是菩萨的堕落,乃秉承普贤大行的慈悲愿力而来,与一般凡夫贪求五欲,作业造罪的堕落不可同等而喻。所以所谓“一切趣中成宿命”,是就我们发无上菩提心,在无余趣中修道行道而言。学佛要修到在六道任何一道中,都晓得出家修持净戒。出家不一定当和尚,和尚只对人道的出家而说,一切趣中都有发心出家的有情。狗道也有狗出家的,像一位同学家中,有条狗生了一场大病,他求大悲咒水治好了它,病愈后,便不再吃荤,这也是一种出家,是心出家,企求跳离畜牲道之苦的初步发心。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那么,既然出家讲求的是心,为何我们又要有身的形式出家呢?这是为了在某个修道过程,免除情爱欲的拖累,专心进修;同时也为了佛的正法,需要有人示现正式的名份角色来住持传续。出家修持净戒,包括了比丘、比丘尼、菩萨、三昧耶等显密戒律,而其终极的核心是“菩提心戒”。我们现在讲的“普贤行愿品”正可以作为它的具体表征,行得普贤行便能做到“无垢、无破、无穿漏”的境界,心中没有一个垢秽的念头,并且一切心行“无破、无穿漏”。譬如烦恼生起,就是有破漏,有所遗憾。孔子的门生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人可也?”这是子夏论为人处事的方便谈法,还是有渗漏之处。“大德不逾闲”,根本性的伦理道德不要越轨超过范围,至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原谅一点没关系,一般人道中的标准也只能如此。其实要做到“大德不逾闲”也颇不容易。而“无垢、无破、无穿漏”的漏尽通境界,在生命修养的层次而言,乃是臻于没有一点空隙,极严密庄严的地步,一点小小的戒行都自然而然合于本份,没有丝毫不如法的差错。以此标准而言,要修得了无漏果,才能算是真正守戒,也才算是真正出家。
我们若能随时安住佛制的道德净戒中,则可真实体会出寒山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那种心行如明月般无垢、无破、无穿漏,昼夜恒常清净无瑕的现量境界。如现在你们修准提法,心观月轮上唵字,二六时中,刹刹那那毫不丢失,在绵密的观照中,一点念头来就化开,任何杂想无隙可乘。月轮上唵字之观想,如果有一时不在,便属渗漏,如果掉了半天,才再想到提起观回,这便早就漏光了!问问你们自己,像现在修法,一天漏了多少呢?好像是随时都在漏丹中,对不对?唉!要努力啊!要真正“无垢、无破、无穿漏”,才是常随佛学的出家行。再把这一偈全心全意念一道,下面再唱下一偈: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同学们如法唱诵)
上面一偈讲出家行,现在则讲人世行。“天龙夜叉鸠槃荼”,天是忉利以上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龙是指龙神,夜叉则属修罗道之一,介于天道与人道之间,勉强可说是一种勇健怒目能飞腾空中的大力鬼,但并非鬼道众生,另外,鸠槃荼为一种啖人精气之鬼,以上四者加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总称天龙八部,这些佛学的普通常识大家应该晓得,在此不赘。那么谈到入世行,则三界六道中,各类众生的语言都要通达。这是最初步,而我们呢?人道中各国语言都学不好,怎么还谈得上其他,更谈不到为了宣扬佛道而“悉以诸音而说法”了。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并非不可能,只要大家能把“陀罗尼”学好、修好,就能通达一切众生的语言。比如“佛祖历代通载”,或“高僧传”中,印度有好几位高僧大德来到中国,他们原不懂得中国文字,为了翻译经典,就那么一入定,一发愿,或念个咒子,马上便能写出中国字来,虽是不可思议,若修行能到相当的证量,不难了解其中奥秘。你们做不到,即是信心、念力、定力、行愿等等的修持不够。“悉以诸音而说法”,当然也包括在魔道中说法,有时是在定中说法。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等都要与他们作朋友,这包括在修学菩萨道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四事之中。要度众生先得与众生交往,透过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以推心置腹之心,或作种种布施,或予关怀安慰,乃至同心协力共事,以种种方便帮助对方,如此方好度化。并且不只是以各类众生的音声言语而说佛法,像我要你们多读英文圣经,并且请人开多少世间法的课程,都对佛法的弘布有相当帮助的作用。如果你们将来要到欧美弘法,便要学会英语等外语,而且人家的圣经文化也要懂。对欧美人士讲说佛法,光用我们这一套佛学名词,行不通的。布教师一开口便是般若菩提,不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与思想观念,从中因势利导,则说也差不多等于白说,印度佛法初传我国的那一段宝贵经验足供大家仔细回味参考。至于说,讲法有人帮着翻译即可,然而翻译工作不只是懂得外文便行,如果讲者的中文译者也没真听懂,这岂不成了以盲引盲吗?
所以你们至少也要赶紧学好“人”的语言,否则这些年的米饭钱是十方的供养,来之不易,将来这个帐怎么还呢?“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千真万确,能不谨慎惕励?
现在大家继续唱诵接下来的偈子,唱诵时要以我前几次所提示“心气合一”的方式,则功效必大,唱吧!(有关“心气合一”法门,载于“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一文附后。)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同学们如法唱诵)
刚才要大家好好修学,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没有“勤修清净波罗蜜”,你们外表确是规规矩矩坐在禅堂里持咒,而内心离精诚专一尚有一段距离。你们心不清净,所以影响到声音不够清越空灵,精神的透发力不足,根本的问题出在菩提心的发起不是很真切。那么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的说就是求道这一念心,普度一切众生这一念心。只要有这么一念心,精神就来了。菩提心包括很多,大悲心也是,求证宇宙生命本源的心也是,此心要恳切真诚,恒不忘失,随时随地“善护念”,有一点不如法,自己就要起惭愧心、忏悔心,因为即使暂时或忘,些许懈怠,都是很严重的。假如真能昼夜二六时中道心不忘,则是“勤修清净波罗蜜”。清净波罗蜜是括尽一切到彼岸的法门,只要是能使大家达到清净境界的就是。这种向道济世的大菩提心一起,念兹在兹,即是清净波罗蜜,所谓“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自度度他,何患不迅速成办。
我观察你们,七七四十九天的专修,刚开始那两天真是好精进,大家问问自己,那时候一堂修毕下座,钟鼓咒声是不是都还在?(同学答:是),现在还有没有呢?(同学们答:没有)。为何没有再这样的感应呢?这要惭愧啊!然而你们更不知道另外的感应还是有的,只是非你们的境界所能懂得罢了。“初发心即成正等正党”,只要保持刚开始那种心境来修,一路下来,绝不白搞的,自然能够“灭除障垢无有余”。无有余是一切业障都没了,罪业一切消除净尽,不再有任何的阻碍,如此“一切妙行皆成就”,夫复何难?!
像你们连这念诵法的窍门都没有把握好,其他百千万亿之妙行,不可胜数,何时才成就啊?!--驴年吗?现在修准提法,念念要在这里头祈求,在这中间用心,身心全部都投进去。大家把这一偈再念一道,并唱下一偈子,这段还在十大愿的常随佛学中。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同学们如法唱诵)
照上面的理论与实际跟佛陀学,随着普贤菩萨的广大愿行学又如何呢?所谓愿是心愿,真是这么想,便这么作,可以消灾除垢,转识成智,生起无量大乘妙行,而“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惑业即见思二惑,乃三界烦恼的通称,凡夫生死流转之因,包括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妄执及贪瞋痴慢疑等迷情。这些烦恼乃至魔境其实也没什么不对,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能当下解脱,不为所转便是。不转时是凡夫、魔道,一转则是佛、菩萨。而佛法就在世间,你说要到那里去找呢?一定要到山中才能求清净吗?山中本来就很清净,何必再求清净呢?就在不清净的地方你能清净,才是佛道。所以这段特别点出“世间道中得解脱”,在万法纷坛中成就大自在,一切不离世间道,做为一个人,如果不出家,只要他规规矩矩谋生,为人处事合乎人道,一样也可以解脱。
我们学佛学道者,往往为了去掉见思惑业的纠葛及魔境阻难,反而将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神经兮兮的。要知道诸法无常,见思二惑无常,魔境也无常,无常连佛都不能转,魔能够吗?并且我们修行人容易有个毛病,所谓“出了一个家,又入了一个家”,抛开世间法的得失,却计较起出世法的种种来,将世俗贪瞋痴那一套带入佛门,处处分别谁高谁低,谁是谁非,反而扯出一大堆烦恼祸根,实在可笑。净土宗莲池大师悟道偈云:“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到了最后魔佛都是一样。佛法的精神在于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染,烦恼中能现菩提,恶境中能得清净,“犹如莲华不着水”,却生于泥水。下一个比喻更好,“亦如日月不住空”,看太阳月亮天天上升,天天下沉,今天接着明天,明天接看后天,活活泼泼自然轮转不已,不住于一个固定的空间。而我们修行人若守住一个空,以为空的境界才是道,那已错了,等于着了魔,学佛若执一法为是,那着的是人天魔、罗汉魔,乃至佛魔。真空无所住,洒脱自在,活泼自然,不但如日月不住空,也如飞鸟翩翩掠过,空中不留丝毫痕迹,这是无著解脱。佛法讲空,其实就是讲妙有,你们修准提法念到专一的时候,心心都在佛境界,一字一声的念,念念‘犹如莲华不着水”,是有莲华,不着水而已!是清清净净的有,非呆板死寂的无;念念“亦如日月不住空”,并不是没有日月,不固持某一个位置而已,念念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以此理解的心情开开心心修去,怎么不成?再唱下面四句: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常随佛学的重点结论就是“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也是佛法的真精神所在。大家学佛气派要大一点,不要那么小里小气,小里小气者,小乘路都不能走,何况大乘?而佛之所以能够成佛,这是关键,大乘道是入世的,“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烦恼即菩提,处处无家处处家,即空即有,中观之道,最须求证。不是道理说得好便了不得,那只是思想而已,思想不等于佛法,若以为是,那佛法也变成了魔法。学佛是要将所有的身心都投进普贤行愿海中去求证体会,如此则能成佛而“悉除一切恶道苦”。换句话说,不但不受下三道之苦,却能享受天人境界之乐。天人境界之乐粗分为三:乐--欲界之乐,明--色界之乐,无念--无色界之乐。于此三者佛能受用而不住,“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然后方能“等与一切群生乐”,等与是平等的施与,平等的给与大家快乐。
话说回来,如何是普贤如来的境界呢?“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自利利他的这种功德成就,不管经历多少劫数,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要给它离苦得乐才行。没有听说那一位佛的愿满了的,或事情做完了的,佛菩萨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众生苦难的时候,正是他再来的时候。“十方利益恒无尽”,想尽办法要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这是佛菩萨们的真实行履处,你们真有心要亦步亦趋,追随不悔吗?
再来轮到“恒顺众生”这一项。大家不是光用耳朵听,要用脑筋,用心听。学佛修菩萨道的要常常追随顺着众生的愿望而修。恒是常的意思,随是追随。现在要讲的八句,表面文意比较容易,大家至诚恭敬地以赞叹心来唱诵,也是一种宝贵的供养,合于赞佛功德的道理: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天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同学们如法唱诵)
恒顺众生,这一点最难。学佛的愿力并不是每一种都难,恒顺众生这一项我们反省看看自己学佛以来,做到了没?父母也是众生之一,你有没有恒顺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许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导,你们都遵行了吗?(部分同学答:没有)这岂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亲人也是众生,你也时常满其所愿吗?--没有。所以尽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诸恶业,一切我今皆忏悔”,真忏悔了吗?如此学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说:“本欲度众生”,结果“反被众生度”,都是众生来度我们,是不是?(同学们答:是)那么我们还有资格学佛修菩萨行吗?菩萨行是“常为众生不请之友”,如“维摩诘经”上所说,是顺他利他,非依我从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恒顺众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恒顺众生呢?(同学答:我见。我执),对的!我见、我执,所以达不到无我的境界,岂能作到恒顺众生呢?天天说大乘,却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大自己的乘,一点也不肯奉献,有一点牺牲便自觉了不得,说什么大乘来着?这里许多人只要一听到了冬天有打七,就拼命钻回来,因这个地方恒顺他呀!而平常一有事情就赶快溜掉,哈哈!这是学佛的吗?连作一个凡夫都不够格,其他又何足道哉?像现在大家共处一堂修准提法,便要生起这恒顺众生的情境,日后切实作到行到,并且“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既然有缘一起在这准提海会中精进,便应同心同德,共此普贤愿力与准提菩萨之大悲心,合于“六和敬”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地修去。
再来,“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识,比如这里的老师们各有专长,指导你们不同范畴的学科,让你们有所受用,这便是善知识,他们的行为也就是一种普贤行,别人能够利益我们,这种表现就等于一种普贤行的榜样,我们怎能不以自己所能去利益别人呢?多少年来我一直强调普贤愿行的重要,不学佛则罢,一学佛如果没有发起这个愿心,那一切免谈,自欺欺人而已。因此我连早课都要你们念诵薰习普贤行,平常做人处事也这么提醒。想想我们每天生活之所需,从小至老那一样不得靠别人,这都是别人在为我们示现普贤行啊!仔细反省反省吧!
再说,如果有人反对修学普贤行,那便是恶知识,不懂佛法。你们今天“佛法难闻今已闻,中国难生今已生,人身难得今已得,善知识难遇今已遇”,就该好好努力,祈求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常能与善知识共学,并使善知识常生欢喜心,这便是依法修行,这一偈讲祈愿,希望生生世世能遇善知识,并且对我常生欢喜心,我也对他生欢喜心,何以能做到呢?要自己真修普贤行。这一偈唱一下,并接唱下一偈: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同学们如法唱诵)
“愿常面见诸如来”,我们作得到吗?(同学们默然)我们现在真见到佛吗?一切众生皆是佛,十方三世皆有佛,但见到了没?没有。见到是要见道之人方才称得上。故禅宗祖师告诉我们一句话:“日面佛,月面佛”,你们有没有日面佛、月面佛呀?又日面佛、月面佛应该怎么解释呢?(同学们答:随时随地都面对佛)每天每时,随时随地都面对着佛,与佛同在。至于说一切众生皆是佛,这还是理上的事,要证到才行。因此要你们先在意境上观想,早晚薰修,也算是时刻在面对佛。譬如现在修准提法,专诚念咒观想准提佛母就在前面,一心无其他旁骛面对着他,这意境上,先要把它观起来,千万不要认为意境是幻想,要知即假即真,即真即假,别因观不起来而说它是假的,不须要观。等你真观起来再说我不观,才是本事。就如吃素一事,没有荤菜吃,所以吹牛说我不吃,这是自欺欺人,满桌山珍海味摆在面前,香气四溢,而你饥肠辘辘,却能不吃不动心,这才谈得上真吃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我们心境每天都要安住在这个境界上,修准提法念诵时,俨然如实身处准提海会,准提佛母庄严德相就在面前,我与一切众生、一切行者一心顶礼皈依,身心与佛母合一,无二无别。不要口念心却没有这个观想的境界,口到意识境界亦到,就这么一合掌,一礼佛,诸佛菩萨及诸佛子众围绕之景历历在日,纵然观不起来,意境上也要带到,假如你真能这样观想起来,修行就有点入门啦!再来,“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试试看,作得到吗?假如点一柱香供佛,这柱香其实也不只供前面这尊佛面已,而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尊者,他们前面都有我虔诚以香供养,这观想要有才行,一念之间全就出现啦!甚至更要在这观想境上定住不动。还有这供养是要“尽未来劫无疲厌”,近事一切善知识、一切佛,而永远没有疲累厌倦之退心。你们修准提法供养佛,有时有没有疲厌感?(同学们答:有)。答得倒是很诚实,疲得很吧!我不上来的时候,大家念得有气无力,我一进门,大家有神通似的,便念得很卖力。你们学佛到底为谁呢?倦怠感升起时,意境上佛母在吗?修行要“尽未来劫无疲厌”,假如你观想起来后能随时止住,那就有希望啦!所以禅宗祖师给你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成一☉相,圆空中有这么一点,你一念定在此佛境界就对了啊!这就是止观。
像有些同学,前几天一面念咒,身体一面摇晃,自己还以为有功夫,摇得很好,我也让他们去摇,那是初步气机发动,暂时可以的,然而永远这样下去就不对了,应知时知量停住。摇的时候,你思想观念跟着受蕴走,被气脉的感觉牵引,这里难受,那里不对劲,此时就要有气魄,当下一念解脱了嘛!应该想到我觉得这里难受,就是心意识困在这里,为什么要别别扭扭地受困呢?大丈夫要求解脱,充其量就此死掉,一念放下,看它还动不动、痛不痛?所以看你在那儿摇,便知你心月轮这一念的观想并没有得止,真得止不会摇的。如果你说它要摇,我作不了主,那你又何必修行呢?修行人应作得了主才是,境界一观好止住,那还有什么受蕴之感呢?受蕴没有啦!即止即观,即观即定。再讲下一偈: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竞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是学佛行者必然要遵行之愿,不管在家出家都应该“愿修”并“保持”诸佛的一切微妙法门。这个“持”字,一方面包括自己修持,一方面包括为佛法作住持,使不会断绝,常住世间。所以你们要好好修持,修这个法门,则一切法门都包含在内,如法奉行,成就不可限量,而有了成就方能真正为这个世界住持这个法门,利益芸芸众生。基本数九十万遍真念到的话,修行必然得利。现在我们七七四十九天,统计下来也只不过十一、二万,要念满一百万遍,则需像我们现在每天昼夜勤诵的方式专修一年。
现在世界修学佛法的,以密宗为例,许多人说他灌过顶,但问他咒语念满十万遍了吗?四加行的每一项切实做到了吗?答案恐怕不太乐观。所以目前你们能这样修,我倒是还感到高兴,如此修去,并发愿将来住持佛陀微妙之法,利益众生,那么便能“光显一切善提行”,使菩提种遍洒一切国土,佛陀正法永远发扬光大。现在佛教是衰败了,我希望你们真能为佛教、为佛法发心。如何发心?必须自利利他,自己修成功了,才能“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普贤者,一切处一切地,无时无刻不呈现,无处不在眼前,一切佛法没有那一点不做到的。行到了“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此愿绝不疲厌,绝不中断,十方三世永恒遵行不渝,这是菩萨道的真精神。
这次开始准提法专修以来,在你们日记上,发起普贤愿心的人还蛮多,这是可喜的现象,真替你们高兴。(师特别赞许一月十二日晚间第一堂修法,大众不论在念诵或意境的专诚观想上配合得很好,并再次解析念诵与气脉等诀窍之理事,暂略)现在续讲下一偈: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同学们如法唱诵)
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家不对,出家绝对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做的是恒顺众生另一面的事,绝非遁世弃俗,一般众生是难解其中深义的。佛法不离世间,你结了婚,你的家眷就是众生,为什么还要惹他们烦恼呢?恒顺众生至少有两道意义,第一:包括善巧方便的教育方法,如“维摩诘经”及其他经典上所说的:“先以欲钩牵,后令人佛智”;第二: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从众生身上培养成就的,没有众生,便没有佛菩萨的功德;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并且也根本成不了佛。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学佛要于一切法中绝不漏失一沙一渧修习福德智慧的机会,亦即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身口意三业任何小地方都要注意修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修持就在诸有中修,佛对众生说法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等归类。一切有道,代表一切生命,六道一切众生皆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学佛恒顺众生,需在一切世间法、六道诸趣中广修福德、智慧,由此成就。所以诸佛菩萨都化身再来六道诸有中,绝不逃避现实。现实虽是苦恼,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有众生才有佛,有烦恼才有菩提,有家所以你们才出家,如果没有家,则出家从何而出?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成就了,终要再回来度家人,不是又入家呢?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切定、一切慧、一切度众生的方便波罗蜜及解脱之道,皆在一切三有六道中修,自然能圆满功德,成就无上菩提。那么,为什么要修定慧呢?因为三有中容易散乱,故入世须有定力,因为众生界中无智愚痴充满迷惑,故和光同尘需具慧力。修行人能入世而超然物外,此非定慧莫办,并且经由定慧也才能大启方便之门,济度众生。赞美是方便,凶你骂你也是方便,有时不凶压不住你们,因此我凶。这个世界大家喜欢当好人,难道我不懂而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我一上来,你们就又卖力又诚敬地念诵;不上来,你们就有气无力的念,这样我如没有凶的方便,行吗?故骂呀、凶呀,捏拿得准也是一种方便波罗蜜呢!佛菩萨乘愿再来,他们的嘻笑怒骂皆是方便,种种正反面的教育法也是方便,而我们修行人一切方便波罗蜜也要在诸有中修,方能历练摸索出来。方便波罗蜜是十波罗蜜“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愿、力、智”中的第七波罗蜜。大彻大悟获得般若以后,不一定能够教人,还须入三有中,进修方便波罗蜜。“法门无量誓愿学”,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佛道、魔道皆要懂得。只要是在诸有中便须方便,而西方极乐世界则不须方便,因阿弥陀佛的净土方便波罗蜜已经成就了,上至阿弥陀佛下至树林、山河大地,都自自然然在念佛、念法、念僧,用不着再方便啦!
再讲“解脱”,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解脱?三有中是苦海,好受不好受?(同学答:不好受),因此要求解脱,而佛法的究竟在于解脱,不但自己解脱,一切众生也要解脱。在何处、何时解脱?就在烦恼中当下解脱。在出世法上佛法讲“解脱”,在世间法福德方面则讲“成就”,能解脱一切苦厄,便是成就不思议功德。
“定慧方便及解脱”是在恒顺众生中修的,说的恒顺众生,将就众生,其实还是将就自己。“大丈夫论”云:“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所以者何?若无乞者,檀波罗蜜则不满足,无上菩提则不可得。”由此以观,说是你在帮助众生,其实是众生在帮助你啊!你布施财物给乞丐,可以去除贪心,你还要向乞丐顶礼膜拜感激不尽呢!所以我常说的“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虽有前面所谈要转化别人反被别人转化的意思,也有现在这一层的意义。你看一句话,就如临济祖师讲禅宗“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难。再来: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同学们如法唱诵)
佛的国土在那里呢?就在这个世界里。出世即是入世,佛菩萨成就后,都在三界中任运往来--“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其实三界也不坏,欲界一转念,化欲为乐,色界一转念,化乐为明,无色界一转念,化明为无念,这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呢?!但是如果执着了无念,守个空,就落在无色界中,没有解脱;执着了光明,以为光明就是道,则落在色界中,也没有解脱,欲界天之乐亦然。因此能在三界中自由往来,才是真正自在解脱,自在解脱就是佛道。再者,“一尘中有尘数刹”,尘代表很多的意思,比如我们生理上的细胞、物理上的原子核,或者物质世界一粒砂都是尘。一颗灰尘里包藏有无数的佛刹土,这即是“芥子纳须弥”的道理。拿医学来说,人的身上一颗卵子、一个精虫,其染色体结合后,在母体中可分化出婴儿各部分精粗的器官,诞生后更日月成长为人,再结婚生子,又生下一大堆孩子,这便是“芥子纳须弥”,“一身中有无数身”,生生不已。
以此我们或可理解“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佛就在这个尘世中,到处都有佛,佛并没有涅槃,上至天堂,下至地狱,佛无处不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是这般形相,在其他刹土中则不一定如此,也许变成魔的样子,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测度、所能想像。有些众生你好好规劝,他硬是不听,如果拿起一把刀要杀他,他就听了。所以“信则得救,不信就杀”,这也是一种菩萨因应众生的教育方法,因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他的方法就有所差别。然而千万注意菩萨之种种不思议教化方便,是以大智、大慈、大悲、大愿为基础,没有这等修养,乱学菩萨们的作法,或以善巧方便为借口来整人,那罪过可就大啦!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在这无量无边的诸佛中,每一佛前又有很多佛弟子,形成各种因缘关系的法会,重重无尽。每一法会中的大众,各各都在以各种法门学佛修道,孜孜于菩提道上精进勤修。我们不要看不起众生世界,他们都在行佛道啊!一切众生皆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有众生皆以他们独特的方法在唱演佛法,我们有法眼看得出来吗?六祖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懂吗?悟道要在世间,离开世间,悟个什么?
现在紧接着下一偈,大家以无比的信心、诚心全部投入诵念一道: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追修行经劫海。
(同学们如法唱诵)
前一句明显表示佛就在这无量无边、重重叠叠的现实世界里,每个地方都有佛,真理到处存在,这点前面许多偈句中已不时地再三强调,我们的心量应能随之大方开展才是。第二句谈的是空间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刹海,海代表大,比喻普贤愿行如同大海那么广无边际,并且不只一个“海”,这宇宙间有无数的佛世界,即是无尽的“佛海及与国土海”。这无数佛世界包含了无尽的时间、空间。以时间为例,时间是没有固定的,“一一毛端三世海”,一个极微之物如细砂。水滴等等便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一个小空间便含摄了绵延不断三世的时间,而一刹那的时间也含摄了无量无边的空间。地球的一天或一年,在有些星球只不过是它们的一弹指顷或一天而已;而我们的一天,对一些几分钟生命的众生,又觉得是好几千万年了。像猪、猫、狗、老鼠……等等都有他们的刹土,刹土中有他们的菩萨、导师以种种方便度化他们。他们的生命虽然大多比人类短暂,往往活个几年或十几年便很了不起,但依其生理构造、新陈代谢机能与意识状态,几年或十几年乃至朝生暮死,对他们来说,却也是一段漫长的光阴啊!
时间是相对的,空间亦复如是。一只蚂蚁爬行一百公尺,以他们的身躯与消耗的能量,相对而言,大概也等于一个人上百公里的行程了吧!这是一个观念上粗略的比喻而已,实际上修行能做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才能如实了解时空的奥妙,而现代科学对于时空锲而不舍的探索,有许多实验与理论很值得我们学佛者拿来作为理观的参考。“佛海及与国土海”,国土是指物质的世间,中国、美国、日本……等等都属于国土海;地球、太阳、土星……等等,全都是诸佛刹海里。“我遍修行经劫海”,这个“经’不是念经的经,是经过的经;是说我愿生生世世投生于一切众生中来度化他们,努力修习普贤行,在最困难、最恶浊的地方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利益众生,如此经过无数劫,不管如何艰难,都不后悔,永不退转。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评论 0 条 / 浏览 82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