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密的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结合,而前图所例举的图式,只是有关“手印”的一部分姿态而已。因为密宗“手印”的种类过于繁多,暂时从略。总之,在密宗的理论里,认为双手的十指,对外则与法界佛性(宇宙本体的功能)相通,对内则与五脏六腑相通。所以修习密法时,结成“手印”,便可与法界中已经成就的请佛菩萨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时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萨的神通功能。
其实,对于“手印”具有神秘效力的观念,并非佛法之密宗开创此理论,它在印度固有的婆罗门教中,早已流行着重视“手印”的作用。中国秦汉以后的道家符箓派的方士们,也已有了“捻诀”结“手印”的玩意。甚至,有些特别崇拜道家,爱护中国文化的人士,还认为密宗的“手印”与气脉之学,乃至印度的瑜伽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相当于北魏以后和唐末五代的道教之徒,杜撰道书经典名为《老子化胡经》,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渡流沙,到了印度,摇身一变,便成为释迦牟尼。同时佛教之中,也互不相让,杜撰佛经,说迎叶尊者行化中国时,便摇身一变而为老子。儒童菩萨,乘愿而来,化为孔子。这些都是基于狭隘的宗教情绪和宗教心理的作祟,自找麻烦而自成不经之谈,徒为有识者所讥。
但到了初唐时代,从莲花生大师由北印度进入西藏,传授了流布在西藏的密宗开始,对于人体身密的奥秘,忽又突出三脉七轮,或简称为三脉四轮的学说,涵盖了密宗和瑜伽术等一切修法的内容。由此发展,便构成由莲花生大师传统的藏密,对于色身(现有的身体)的修持方法,综合起来,便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或称为灵热和灵能)”等的成就步骤。同时,对于修心的心法,综合起来,就有“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戏论)瑜伽、无修无证”等的成就程序。再从色身修法部分,详细剖析气脉,由三脉四轮开始,顶轮概括三十二脉,喉轮概括十六脉,心轮概括八脉,脐轮概括六十四脉等共计有一百二十脉有关生命奥秘的精辟理论,而且认为人体气脉与宇宙的功能,实有直接关联的奥妙。
了解了东密与藏密对于人体气脉的观念以后,由此与道家的气脉(奇经八脉)理论互相对照,配合中国固有的医理学——《黄帝内经》、《难经》等学理,再和现代生理解剖学、神经学、内分泌学等相互发明,则不但对于人体生命神秘的研究有更为深入的新发现,同时对于人类医学也必有更为重要的贡献。无奈现代的科学研究,只求科别分工的精细,不管分析以后归纳的综合研究。因此,使通于此者不能通于彼,而互以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深闭固拒,争相攻讥,甚为可惜。可是在欧美研究神秘学者,经过一二百年的辗转传习,已把藏密部分的要义,吸收融会而变为神秘学的内容,却又自行号称来自大西洋或埃及文化的远古渊源。如今逐渐发展,已进入科学中“超心理学”范围,若更求深入的研究,其前途演变,势必大有可观之处,绝非目前闭塞于自然科学者所能推论。
此外,在佛学的范围来讲,一般修习显教各宗(当然包括禅宗)的见解,不但认为密宗之学,几乎有等同外道的嫌疑。甚至,认为学习密宗的人,便是专搞男女关系,或者是不可救药的坏种。而且根据佛学大小乘经典的学理,都认为人们的身体,只是“四大”(地:身体的骨骼等。水:血液涕唾等。火:暖力。风:气。)假合之身,仅为我暂时偶有的所属,并非真的为我之所有。而一切众生,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知“四大”从缘而合,暂有还无,本自性空。而密宗的修法,恰恰与此相反,不但重视人体的气机,并且注重修炼身体,认为它是成佛的妙道。于是一般显教便视之为不经之谈。这种理论形成的观念,严格说来,对于全部佛学中,经、律、论三藏的奥义,并未透彻。而且,对于后期佛教性宗“般若学”“中观”的毕竟空,与相宗“唯识学”的胜义有,更未融会贯通,所以便不能汇通学理而造成误解。
其实,密宗的依身起修,认为“五大”(地、水、火、风、空)的自体,就是五方佛的自性,其中最高义理,并无丝毫与显教的经典相违之处。因为属于色法(物理世界的一切种子)的“四大”,它的自体本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所属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而发挥它美丽的光辉。所以先从“四大”起修而了却身业的根本,进而转此心物一元而返还为大圆镜的光明清净。准此学理依据,确是契合佛学最高原理的深密。玄类大师所著的《八识规矩颂》中,便已指出“阿赖耶识”具有“受熏持种根(人体生理的六根)、身、器(物质世界),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作用,充分显示物理世界的一切和人体生理的功能,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分歧变化。所谓“四大”本空的理论,只是从心物现象的分析而契合于实际本体的观念,并非完全推翻妙有的缘起而成为断灭论的空观。可惜一般学者,只注重“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一句,而忽略了“受熏持种”以及它能生起人类生命的生理(根和身)与物质世界(器世界)等等的作用。而且显教经论所讲的,大多都是着重在形而上本体论的辨正,以彼破除凡夫执著现象为实体的观念。如果依佛学全部的真义而论,这些都是注重于“法身”的修持,而不管“报身”与“变化身”的实证。况且一般的人,又忽略了经论所指出离欲界以后,还必须住于色界方能成就的重点,所谓“卢舍那佛”(报身佛),有必须住于色界而后方能成佛的内义。
但是这种理论,流传夹杂在中国的道家思想中,便一变再变而成为道家神仙丹法的学术。所谓修成大罗金仙以后,可以散而为气,聚而成形的随心所欲。至少亦可修到现在脱胎换骨而白日飞升。近世以来,再由藏密与道家方面,辗转流传,被欧、美的神秘学所吸引,几乎完全抹去了形而上(法身)的性空原理,而只一味追求生理本质的自性功能,特别注重神通与物理关系的实验,并且有突飞猛进,日臻玄妙的趋势。但是停留在十九世纪末期思想阶段的密宗与道家方面,却仍故步自封,闭户称尊而日趋凋零破碎,岂非东方文化的一大劫运,自取没落之道。
评论 0 条 / 浏览 68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