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下诏成立的大清邮政。大清邮政(1878~1911)发行邮票172种;中国在正式建立近代邮政前,除驿站外,有商营的民信局和侨批局,有帝国主义者的客邮,还曾经历过一段海关兼办邮政的过程。民信局和侨批局 民信局又名民局,是传递民间书信、物品和办理汇款的私营商业组织,约创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大小民信局已多达数千家。有的还在当时商业中心的上海、宁波等地设立总店,在各地设立分店或代办店,并与其他民信局联营,构成了民间的通信网。直到1935年才被全部取消。大清邮政于1896年正式开办,公布了《邮政开办章程》,中规定邮资按洋银计算 以前印制的“大龙”、“小龙”、“万寿”邮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银两计算的,太平天国的洪仁玕(1822~1864)最早提出了兴办近代邮政的规划,清代地方政府又在台湾省首先实行了改驿归邮;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国家邮政却是由清政府于1866年委托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办理的。经过海关兼办邮递和试办邮政阶段,终于在1896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大清邮政。1911年邮政脱离海关,从1877年起创办的有线电报和1900年后创办的市内电话一度是官督商办、商办或官商合办外,其余全由国家或各级政府经办(1902~1908年电报也被收归官办)。
自1899年11月中国开办近代邮政,旧时长沙 的邮政事业经历了 "大清邮政"两个时期。"中华邮政"两个时期。"大清邮政"时期,长沙邮政由外国人操纵的海关代管。当时邮政经营连年亏损,海关担心招致更多的财政负担,对邮政建设采取"谨慎从事,缓步发展"的方针。到1910年邮政脱离海关管辖时,长沙城内仅设2个支局,长沙、善化两县农村还没有一个自办邮局,干线邮路仅有几条步班邮路和委办轮船邮路,村镇邮路更少,邮政业务发展极为缓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长沙进入"中华邮政"时期。1927年法藉邮务长哓略被逐出湖南,长沙收回邮权。但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国弱民穷,加之长沙累遭军阀战争和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后期又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长沙邮政事业曲折发展,步履艰难。到1949年,市区仅设有自办服务点13处,城、乡邮运和投递主要依靠步班,湖南邮政管理局本地(长沙)业务股只有1部汽车和21辆自行车在市内转趟和收邮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邮政运输网络开始形成,初步班邮路、船舶、火车邮路,又逐步发展了自行车邮路、汽车邮路、航空邮路和摩托车邮路,这是近代邮政事业的一个进步。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邮票,通称“小壹圆”。
评论 0 条 / 浏览 71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