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像
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同志因病于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同志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他从小喜欢数学,1919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7年3月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院,1931年3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和数学系主任。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被推为《中国数学学报》主编。1948年9月任浙江大学训导长,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学术委员会常委。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教务长,并主持了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并兼任复旦大学教务长。1956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开始筹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后任所长。1960年3月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78年4月任复旦大学校长,1983年2月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苏步青同志是政协第五届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三、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苏步青同志于1951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长期担任民盟的领导工作,历任民盟第四、五、六届上海市副主任委员,民盟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民盟第一、二、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民盟第八、九届中央名誉主席。
苏步青同志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他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学风严谨,硕果累累,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40年代,他曾被国际数学界赞誉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数学明星”。1980年创办并主编《数学年刊》。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开展的计算几何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三机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苏步青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具有崇高师德的杰出教育家。他十分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地实施素质教育。他始终认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他提倡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用崇高的思想品德教育下一代。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谆谆教导学生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振兴中华发奋学习。1983年他从复旦大学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虽年逾八旬,仍连续3次亲自编写教材,为培训中学数学教师竭尽心力。苏步青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数学人才,桃李满天下,深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苏步青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参与国是,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中国民主同盟的自身建设和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呕心沥血,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团结和带领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晚年躺在病榻上还亲笔写下“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字幅挂在病床前,表明反对“台独”、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他曾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分会主席,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对外文化交往中表现出一个著名科学家的独特魅力。他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以及国际文化学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步青同志热爱祖国,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是中国近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1931年他在国外谢绝了高薪聘请,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毅然回到祖国。解放前夕,他同情和支持“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曾以浙江大学教授会主席的身份宣布罢教,抗议国民党政府杀害进步学生,并积极营救被捕学生。他断然拒绝去台湾工作和生活,决心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1959年3月,苏步青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此身到老属于党”的诗句表达了愿将后半生交给党安排的决心。“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四人帮”的长期迫害,但始终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欢欣鼓舞。他的心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
苏步青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待人宽厚,谦虚谨慎,生活简朴,无愧为知识分子的楷模。他高尚的道德风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成就,将永留青史,并将激励新一代爱国知识分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作出贡献。
评论 0 条 / 浏览 70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