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军队的图西族士兵在凯伯霍难民营大肆屠杀胡图族人之后的惨象。
1995年4月20日,以图西族为主的爱国阵线武装士兵以武器被夺为由在卢旺达西南部的基伯奥难民营内开枪射击,打死胡图族难民13人,打伤22人。4月22日,据国际救援机构人员证实,一批胡图族难民企图冲出设立在难民营周围的封锁线,但遭到爱国阵线武装士兵的开枪扫射,难民营内陷入一片混乱,混乱中又有不少胡图族难民被踩死。造成数百名胡图族难民死亡。4月23日,爱国阵线武装用迫击炮轰击了卢西南部的基伯奥难民营,打死数千名胡图族难民。连续三天,基伯奥难民营内约有5000人丧生。
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居民由胡图(占85%)、图西(占14%)和特瓦(占1%)3个部族组成。卢部族矛盾由来已久。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分而治之”,先用图西人统治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发生过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截至1990年10月,流亡国外的难民多达5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图西人,使殖民时代前两个原本和睦相处的部族之间形成了深刻的仇恨,一有风吹草动就发生部族冲突或部族仇杀,这次内战便是卢部族矛盾长期积累恶化的结果。1990年10月,以图西族难民为主体的反政府武装“爱国阵线”从乌干达攻入境内,迅速控制东北部地区并向首都基加利推进,从而开始了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内战。在非统组织及邻国的多方调解下,冲突双方1992年7月开始谈判,于1993年8月达成和平协议。10月底联合国派来维和部队监督协议实施和根据和平协议建立过渡政府。但双方积怨甚深,分歧太大,和平协议难以实施,过渡政府迟迟不得组建。1994年4月6日,卢总统哈比亚利马纳(胡图族人)在出席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关于解决卢旺达和布隆迪部族冲突的地区首脑会议后,与布隆迪总统同机返回基加利,座机在机场上空被火箭击落,机毁人亡。消息传出后,胡图族军人和极端分子开始在首都和全国搜捕并屠杀图西族人以及支持、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政府因怀疑1994年制造屠杀图西族人惨案的前政府军士兵藏在这一难民营内,于1995年4月17日宣布关闭这一难民营,并在其四周设立封锁线。
从某种意义上讲,卢旺达的这次部族仇杀也是一场争夺土地的争斗。卢旺达独立时人口300万,到1995年增至800万,而国土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5公顷,许多人无地可种,难以谋生。难民要回国,使国内居民担心危及自己的生存而持反对态度。经济落后、各类社会矛盾激化,尤其是国外难民最终选择武装回国的方式,从而导致这场空前的人类灾难。另外,西方“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是卢旺达内战加剧的又一个诱因。
被图西族士兵屠杀的胡图族人尸体被抛入集体墓穴
4月,约有150万卢旺达人逃离国家,混乱中大约有27,000名儿童与家人失散
评论 0 条 / 浏览 7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