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京胡大师杨宝忠 - 人物故事6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6

京胡大师杨宝忠

京胡大师杨宝忠(1899—1967),字崇道,生长在梨园世家,其琴以“清脆美”雄冠梨园,尚无来者。其琴技特点以弓法快、腕力强、指肉厚,托腔保调严密精确等著称。他还擅拉小提琴等乐器,被人称为“洋人”而奉若神明。简析杨先生成功之路,应对后人有很大启示,谨借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略表怀念大师之情。

遗传基“瘾”

杨先生之父杨小朵,字懋麟,工花旦,并善操琴,特别喜拉快弓,琴瘾比其子还大。他的快弓速度快,而且十分干净,比名列四大琴师之首的梅雨田还要揉透。杨先生成名之后,仍谦称自愧不如其父。杨先生受父亲熏陶喜拉快弓,这一烙印,奠定了他成功的雄厚基础。父子二人甚至连胡琴都共同偏爱黄花竹的,可谓“龙种自与常人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遗传的京剧之瘾,成为一代宗师之天性和百炼成钢的内驱力。

取法乎上

杨先生自幼对京胡圣手孙佐臣(名道光,人称孙老元,1862—1936),十分崇拜和痴迷。孙先生绰号“孙老咚”,是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的琴师,他拉西皮“1”和二黄的“6”音,如同小堂鼓的音色,既响亮又浑厚,音质饱满有力,双手和谐爆发力强。据徐兰沅先生介绍,孙老的功力要在梅雨田先生之上。据史料记载,孙老练琴十分刻苦,为了练出灵活敏捷的指法,他坚持冬练三九,将双手插入积雪,冻僵之后操琴猛练,直至手心沁出汗来,腕指自如和琴音优美。功夫不负有心人,孙老和梅雨田先生并驾齐驱,形成京胡刚柔两大流派的领军人物。杨宝忠先生借其祖父和孙老是盟兄弟的关系,经常接近孙老请教琴技,本想多学些过门和牌子,谁知孙老听完杨拉琴后,要求他首先把西皮里弦的“上”(1)和外弦的“六”(5)两字拉好,否则就不往下教。杨硬着头皮练了一阵子,才感觉到基本功的重要,于是安下心来苦练。“严师出高徒”,成名后的杨先生十分感慨地说:“这对我以后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除了得到孙老的真传外,他还拜师奚子刚,并先后得到梅雨田和音乐家陈彦衡等大家的指点,受益良多。

洋为中用

在杨宝忠先生年轻时所处时代,要将西洋乐器演奏技法融入固步自封的京剧伴奏之中,无异于离经叛道,必然会引起非议,但杨先生顶着“大逆不道”的巨雷,大胆而又恰如其分地引进了小提琴的合理技法和训练方法,令人叹为观止,赢得了观众赞誉和同行的心悦诚服,从此便有了杨宝忠先生创立的京胡演奏正规的训练方法。须知迈出这一步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权威的认定的。

此前,许多老先生凭着口传身授,“以戏带功”,根本没有什么基本功训练法,所以技艺难以成型,令学者难臻上境,至今全国也没有统一的京胡教材,其弓法和指法也是莫衷一是。“杨式”京胡训练法,也仅在本门派中私密传授,并未推广。虽然有志传道的个别京胡家,在国外教学时把京胡称为“中国的小提琴”,杨式的快弓也被其他流派的大师和二胡专家认同和借鉴,但杨式训练法有待系统和科学的升华,并集各家之所长成为能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京胡艺术技法大成。

三星汇聚

杨先生曾因先后为言菊朋和马连良先生伴奏而久负盛名,后专为其弟杨宝森操琴。

为了创研“杨派新腔”,杨先生与司鼓巨匠杭子和先生及声名日显的宝森先生潜心研究,熔炼数载,终成正果,杨先生的琴艺也表演得酣畅淋漓而自成一家。

鼓、琴、腔三星汇聚,成为独一无二的“梨园三绝”,在中国京剧史上写下了耀眼的光辉篇章,其中作为师从余叔岩的杨宝忠先生可称为杨派琴腔合一的脊梁,功不可没。杨先生的琴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托腔保调,而是有更深意义上的领唱、伴唱、二重唱,其独奏更是兼有杨派唱腔的韵味。三星汇聚创立了经久不衰的杨派京胡和杨派新腔,奇哉!妙哉!

苦中寓乐

杨先生不仅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还练就了鲜为人知的精湛内功。

天才在于勤奋。“功夫是本钱”是杨先生的一句口头禅,老人家功成名就后仍然练功不辍,他意味深长地对后学者说:“我已经年过花甲,不是每天还在练基本功吗?不进则退呀,光卖‘杨宝忠’这个牌子是不行的。”对“杨腔”他老人家成竹在胸,对京胡的“卦”可说是驾轻就熟,特别是其超人的小提琴的快弓技法,更为单纯拉京胡者望尘莫及。杨先生登峰造极,已达化境,所以他操琴就像玩一样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杨先生苦练基本功的故事颇多,如相传他与人交谈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左指击弦,难怪他在演奏《文昭关》慢三眼一段中“思来”时的两下食指打弦,又脆又亮(用推弓的后半弓,难度颇大);又如为练就推弓和拉弓一样的劲头,他请人在屋外监听,反复雕琢;再如他的功力深厚,手上的老茧修了长,长了又修,终于练就一双圣手。

一代宗师杨宝忠先生是中华民族之骄子,其琴艺扬名中外。时代变了,许多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此我想引用杨先生的金玉良言与大家共勉之,杨先生早就谆谆教诲说:“年轻人很少有人要求学习弓法、指法这些最基本的技巧,好像学会了拉花过门,就成了名家,成了胡琴圣手!”他还说:“要实事求是,有多高水平就练多高的玩艺儿,不能好高骛远,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