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吴冠中:下辈子想当鲁迅(图) - 人物故事2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2

吴冠中:下辈子想当鲁迅(图)

吴冠中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日前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1月15日下午,“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月20日。本次展览由上海美术

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吴冠中捐赠给这五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160件,涵盖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各个重要创作阶段,是近年来举办的有关吴冠中艺术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日前,90高龄的吴冠中在感冒初愈后飞赴上海,参加了此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和开幕式。在展览开幕式上,这位中国画坛泰斗称,艺术“真正的评判在人民”。

“吴冠中”三个字就是新闻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介绍说,此次展览缘起于2008年4月吴冠中捐赠自己珍藏的66件代表作给上海美术馆。这些的捐赠作品均是吴冠中精心挑选的代表作,其中包括《鲁迅故乡》等30件油画、《狮子林》等36件彩墨作品,时间上涵盖了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各个不同的创作时期,其中有些是很少公开面世的大尺幅作品。加上之前捐赠的6件作品和近日捐赠的15件素描写生精品,吴冠中向上海美术馆捐赠的作品已达87件,使得上海美术馆成为国内目前收藏吴冠中先生作品最为丰富和最为完整的艺术机构。

关于展览的名字,上海美术馆方面颇费思量,先后起了多个都感觉无法确切反映展览要旨,最后干脆移植了吴冠中自传书名“我负丹青”。这四个字里面包含了他对艺术、理想、历史、现实、人生种种百感交集、悲欣交加的复杂感情。吴冠中对此很是赞同:“‘我负丹青’很好,我的一生的经历都反映在里面了!”

配合此次展览,上海美术馆邀请了多位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面向观众开办了5场专题讲座,还出版了《我负丹青:吴冠中》大型精装本画册和《不负丹青——吴冠中艺术评传》等图书。

吴冠中为何如此出名?策展人江梅说:“我想是因为他这个人身上的综合指数特别高。他不仅是一个勤奋儿多产的优秀画家,敏感、犀利、坦率的评论家,中国艺术界少有的思想者,他还是中国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的明星。跟吴冠中有关的新闻和话题,总是激起人们对现实有关的诸多艺术问题和艺术现象的思考和争鸣。环顾中国艺术界,这些方面集于一身的人物能有几个?”

谈作品:

艺术不该留做私藏

在吴冠中看来,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他的数次大规模的撕画行动,就是为了不让坏东西流传出去。他视自己的作品为女儿,很少卖画——“不满意的作品不愿意卖;满意的作品又舍不得卖。”

吴冠中一直相信艺术不该留做私藏,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示:“我满意的作品约有两百幅,舍不得卖。当然,这些作品都是我的好姑娘,总不能一辈子守着我,有一天总要让她们嫁到好人家;好人家就是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发布会上,吴冠中一再强调:“我常跟我的孩子们讲,我的画不是个人遗产,是要给大家看的。家人可以留几幅做纪念,但大部分要送给公共机构。”

在吴冠中眼里,美是渗透在生活里的。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中国的艺术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学里边,没有跟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与民众产生互动和沟通。我们生活中的美感很少,缺少美的环境熏陶,我们应该拉近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他认为,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了,这是好事情,但就怕没有好东西。他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拿出好的作品来,让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也有好看的作品。

谈大师:

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

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不仅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同样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和评论家。他满怀对艺术和生活的真实情感与切身经验而撰写的大量充满真知灼见的优美散文,获得了海内外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赞誉。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教授曾这样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使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

虽然艺术成就享誉世界,但吴冠中非常自谦,正如其自传的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毕竟是用眼睛看的,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

当记者问及是否会继续创作时,吴冠中说:“这要有灵感,就好像不怀孕就不能生孩子。作画也要十月怀胎,我必须构思很久才能下笔。想要创新很难,十之八九都不能成功,成功的那一两成,就非常了不起。”

谈“不爱国”:

捐赠如嫁女 要嫁好人家

2008年2日,吴冠中将113幅市值3亿元的作品捐献给新加坡美术馆,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作品的创作年份从1957年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表示,这应该是新加坡的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赠,也是吴冠中个人数量最大的艺术捐赠。对于吴冠中的这次捐赠,各方争议不断,甚至有人质疑他不爱国。

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及此事,吴冠中首次做出了公开回应。他有些激动地说:“画家可以有国界,但作品是没有国界的,画家的作品应该由全世界来评判。对我来说,送给新加坡也好,送给上海、香港也罢,都是让世界的美术爱好者了解、分享我的艺术。”他表示,新加坡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我把画捐给它,希望促进其对美育的重视。”而之所以选择上海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捐赠我的作品,是因为这里是人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我不愿意我的作品给某些博物馆,放在库房里烂掉!”

吴冠中说:“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我希望我的画为广大人民所拥有和欣赏,以后人家要看吴冠中的画,就要到各大美术馆,这是我的愿望,我要实现它。现在,我所剩‘女儿’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不好的,不好的自然就不能出嫁。”

谈假画风波:

亲手鉴定伪作却无济于败诉

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仿冒吴冠中的伪作一直不断,打假成了吴冠中头痛的事。2007年初,吴冠中怒批《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其假画,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当时,吴冠中偶然通过朋友发现2006年第12期《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了9幅署名吴冠中的假油画。据书画鉴定家牟建平先生透露,假画《桃花》已经在北京嘉宝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中以330万元的价格成交。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假画的去向依然是个谜。2005年12月,在翰海拍卖公司举办的油画雕塑拍卖会上,苏罗敏女士以253万元从书画收藏家萧富元手中,买下了一幅署名为吴冠中的《池塘》油画。今年7月,吴冠中亲笔鉴定此画为“伪作”。苏女士将瀚海公司和该画的原主人萧富元起诉到法院。

虽然吴冠中亲自做了鉴定,并题写了“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但并没有对这起诉讼起到任何作用。2008年12月15日,北京市一中院对此案作出判决,苏女士败诉。谈起此事,吴冠中依然难掩愤怒,直斥“很荒唐”。对于拍卖公司“不保真是惯例”的说法,吴冠中说:“拍卖行卖假,难道不用承担责任吗?国法还管不了惯例和行规吗?”他表示不愿再提官司了。

谈美协:

美协的权力太大了

吴冠中一辈子都在求一个真字。在美术界,他出了名的敢说敢当。比如,他曾炮轰美协等机构。他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养着诸如美协、画院这样的官方艺术组织,花了多少钱却没有作品出来,就好像养了一大群鸡却不下蛋,应该取消这些机构,或者停止财政拨款,让它民间化。在吴冠中看来,现在,美协的权力太大了,制约了画家的创作,美协现在做的许多事情,对美术家不公正,有些人对艺术的评价完全脱离了艺术本身,掺杂了太多其他的因素。在不良风气影响下,搞艺术的人不再专心创作好作品。很多画家都想进美协,千方百计与美协官员拉关系、拍马屁,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官职,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或者进画院吃皇粮当专业画家,把画价炒上去。

在吴冠中看来,好的老师首先应是好的艺术家,而好的学生是“叛徒”。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吴冠中师生展”中,当时,他很想用“叛徒展”来命名。“我宁愿他们(吴冠中的学生们)是叛徒。”那次展览最终还是叫“师生展”。

吴冠中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在他眼里,“叛徒”实际上就是创新的代名词。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