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
陆修静(406~477)为南朝宋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
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吴丞相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又
性喜道术,精研玉书。及长,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云梦,继栖仙都。
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宋元嘉(424~453)末,陆修静市药
至京师,宋文帝刘义隆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
之尊,执门徒之礼。后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461),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
下营造精庐,隐居修道。宋明帝刘彧即位,思弘道教,泰始三年(467)召见于华林园延
贤馆,“先生鹿巾谒帝而升,天子肃然增敬,躬自问道,咨求宗极。先生标阐玄门,敷
释流统,莫非妙范,帝心悦焉”。①明帝乃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在此期间,
他“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②元徽五年
(477)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庐山旧居为简寂馆。
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封为丹元真人。其弟子最著者为孙游岳、李果之等。
东晋南朝时期,道教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祭酒制的衰落和
道官制度的兴起。祭酒制度为早期五斗米道之旧制,其基本特征是“立治置职”,道官
祭酒“领户化民”,实行政教合一之统治。为实现道官祭酒与道民的统属关系,天师道
制定了三会日、宅录和缴纳命信等制度。
规定在三会之日,道民必须到本师治所参加宗教活动,登记检查“宅录命籍”(近
似封建国家编户齐民的户籍簿),听道官宣布科禁,考校功过。道官凭此向天曹启告,
请天神守宅之官保护道民家口安全,禳灾却祸。自魏初天师道北迁至晋宋之际,出现了
组织混乱,科律废弛的严重局面。当时许多道民在三会之日不赴师治参加集会,不报户
籍,不交租米命信。一些道官更“妄相置署,不择其人,佩箓惟多,受治惟多,受治惟
大,争先竞胜,更相高下”,“纵横颠倒,乱杂互起,以积衅之身,佩虚伪之治箓。身
无戒律,不顺教令,越科破禁,轻道贱法。恣贪欲之性,而耽酒食,背盟威清约之正教,
向邪僻袄巫之倒法”。③祭酒制度的腐朽败落,就失去了“清约治民”,使“道化宣流,
家国太平”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陆修静乃提出一套整顿和改革的措施。
首先,陆修静禁止道官自行署职,实行按级晋升的制度。
他认为,普通民众须有功德,才能受箓为道民;道民受箓之后,有功者才能升迁。
从受十将军箓依次升至受五十将军箓,再从箓吏依次晋升散气道士、别治道官、下治道
官、配治道官,以及下、中、上八治道官。其最高者,即“能明炼道气,救济一切,消
灭鬼气,使万姓归伏”的道师,才能拜署上八治中的阳平、鹿堂、鹤鸣三治道职。强调
“采求道官,勿以人负官,勿以官负人”的组织措施。为健全三会日制度,他重申,三
会日“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簿。三宣五令,令
民知法。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
哗言笑。会竟,民还家,当以闻科禁威仪教敕大小,务共奉行”。④同时,他还针对
“宅录”制度严重混乱的状况,规定每年三会日之最后一日,作为登记、审核宅录的最
后期限,其日,每个道民都须赍信至本师治所,由本师给以注籍,以便道官“领户化
民”。
第二,陆修静十分重视道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
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
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⑤他在总结前代斋仪的基
础上,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并撰述一系列斋戒仪范之书。他汲取儒家的
封建礼法、道德规范以及佛教的“三业清净”的思想,从而使道教斋法不仅有了系统的
仪式戒科,而且使斋戒仪范的理论更加完备。
第三,陆修静不仅整顿组织、完善斋醮仪式而且还对道教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他
早年便注意采访搜集道教经典,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魏夫人)之遗迹;西至
峨眉、西城,寻清虚(王褒)之高躅”。⑥元嘉十四年(437),即着手刊正《灵宝经》,
编撰《灵宝经目》。泰始三年(467)从庐山入京,居崇虚馆,又得当时朝廷收藏的杨羲、
许谧手书上清经真诀。相传由鲍靓所造之《大有三皇经》亦为其所得。于是他“总括三
洞”,校理卷数目录,于泰始七年奉敕撰《三洞经书目录》献上。据云,陆修静共著录
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内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
在天宫”。针对当时《灵宝经》错乱糅杂,使后来学者难辨真伪,“视听者疑惑,修味
者闷烦”的情况,于是对之整理考证,编成了《灵宝经目》一书,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灵
宝派的发展。陆修静在整理道教经典的同时,又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
体系,为隋唐以后历代整理道书,编修“道藏”所沿用。
陆修静一生著作甚丰,有关斋戒仪范者尤多。刘大彬《茅山志》谓其“著斋戒仪范
百余卷”,今《正统道藏》存有《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陆先生
道门科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各一卷。另有
《灵宝经目序》《古法宿启建斋仪》《道德经杂说》《三洞经书目录》《陆先生答问道
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均佚。《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三元斋仪》、
《然灯礼祝威仪》《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涂炭斋仪》
等也已亡佚,某些内容散见于《无上黄箓大斋成立仪》中。《通志·诸子类·道家略》
中著录有《服御五芽道引元精经》《升元步虚章》《灵宝步虚词》《步虚洞章》等。在
唐法琳《辩正论》中,尚见其著有《必然论》《荣隐论》《遂通论》《归根论》《明法
论》《自然因缘论》《五符论》《三门论》等,《破邪论》中又见其著有《对沙门记》。
注:
①②③④⑤⑥ 《道藏》第25册306页,306页,第24册780页,782页,第9册821页,
第18册11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